Apple Podcast Link:
Spotify Podcast Link:
假若有长者对你说:「我现今已八十多岁,随时可以死,故此我要尽快受洗,借此洗去我的罪及换取永生。」作为基督徒,你会怎样回应这位老伯伯呢?
普遍教会每月一次在崇拜举行主餐,而出席人数远比平日多,你怎样诠释这种现象呢?
主耶稣郑重的吩咐信徒去遵守浸礼及主餐(太28:19;林前11:25),当然两者皆不会叫人得救或使人的灵命更进步。既然这两个均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故此我们应细心去明白其中的要点。
1) 浸礼
受浸的真义
你认为浸礼本身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究竟浸礼是一种礼仪或是一种见证呢?浸礼不单是礼仪,也是公开的见证,向人、向天使、向主并向魔鬼宣布一件事情,现今你已完全属于主耶稣了。浸礼是基督徒宣告自己乃是归属主耶稣基督的行动,表示自己已与祂联合在一起,永远不会分开。使徒保罗教导罗马基督徒说:「所以我们借着浸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 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 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 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 神。」(罗6:4至13)简单来说,浸礼是与基督合一,那么与主耶稣合而为一是怎样的一回事呢?通过浸礼,基督徒宣告以下三个不同事实:一,我们已经与主耶稣同死。二,我们已经与主同葬。三,我们已经与祂同活。
与主同死(罗6:5)
通过浸礼,信徒表明他们是真心归向主耶稣的,并愿意甘心乐意的跟随祂,公开见证现今活着的不再是他们的老我,而他们是却享有祂所赐的新生命的。另外,与主同死含有与主一同受苦的意味。我们清楚知道主所踏上的十字架路,乃是一条苦路,为此,我们也借浸礼来立志,表明自己也愿意为主受苦!未信主的朋友不明白主的爱及真理,故此他们作出误解基督教的举动,或甚至是敌视的行为,这是可以理解的。昔日我曾在职场工作,那时我还是初信的基督徒,不少同事在我面前对基督教冷嘲热讽,并且有意无意的取笑及欺凌我,这叫我十分难受,但相比主耶稣为信徒所忍受心灵及肉体的痛苦,实在算不得什么。
与主同葬(罗6:4)
死人是没有丝毫生命迹象的,他们对世上一切的事情已再没有任何反应了。浸礼是极具意义的,通过全人被浸入水中,象征这受浸者已与主耶稣一同埋葬。使徒说:「借着浸礼归入死,和祂一同埋葬」,意思是说,借着浸礼来宣告基督徒的旧我已被新我取替,提醒圣徒要活出信徒新生的样式,行事为人应与所蒙的恩相称!假若有人叫你生气,请你静下来,再次确认你的旧我已死。当你想到自己是已死的人时,死人怎会有任何反应呢?
与主同活(罗6:4)
信靠主耶稣的人是拥有新生命的,意即我们不但拥有永恒的生命,也享有新生命的特质,意即对事物有崭新的见解及体会。昔日未认识主时,我们觉得撒谎没有问题,但现今因真理圣灵的同在,我们便知道诚信是信徒应有的操守。通过接受浸礼,表明人若与主同死,必与主一同复活,并且享有从祂而来属天的生命。
受浸的条件
基么人才可以接受浸礼呢?条件如下:
愿意相信福音的人(可16:16)
浸礼或水礼对未信主的人是丝毫没有意思的,因为他们还未认识耶稣基督是救主。接受浸礼最基本的条件是,人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信仰,并且愿意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是跟随基督的人。
愿意真心悔改的人(徒2:38)
信靠耶稣基督是包括认罪、悔改及接受祂为救主的。悔改是一种行动,反映人对神及罪的见解已有所改变。意思是说,在未信主前,他是与神背道而驰的,但现今他却愿意把他的人生方向转变过来,并且存顺服的心来跟随主。
有真悔改表现的人(路3:8;太3:8)
悔改不是头脑的知识,而是实际生命上的改变。假若你还未接受浸礼,你认为自己是否拥有真心悔改的果子吗?在未信主前,你经常敌不过的罪行是什么呢?现今你自称为基督徒,你有没有为昔日常犯的罪过难堪,并且坚决离开及尝试胜过这些恶行呢?
已有圣灵内住的人(徒10:47)
当人接受了圣灵,这表示这人已经信靠主耶稣为救主,证明他是已经重生得救了,唯有这样人才可接受浸礼。当圣灵内住人心时,他们的心思意念便会自然的改变。在信主前,不少基督徒曾被各种不同的瘾癖捆绑,但当真心归信主耶稣时,他们的内心便有奇妙的改变。
愿接受这真理的人(太28:19至20)
为着传统及观感的缘故,不少教会有意无意的鼓励更多人在教会节期接受水礼。各位,浸礼人数的多寡不重要,而重要的是,牧者及教会领袖应确保每一位受浸者是清楚信主及重生得救的。我们不应强迫不愿意受浸的人接受浸礼,因为他的内心还未准备好。
愿与基督合一的人(罗6:1至13)
虽然受浸不能叫人得救,但若信徒还未愿意为主受苦及已活出新的样式时,尽管他已受了浸,他乃无法为主作有效的见证。一个甘愿与耶稣基督合一的人,显示这人是真心跟随及甘愿为主受苦的,这样的人是有条件来接受浸礼的。
水礼的派别
叫人得救的媒介
在基督教阵营里,不同宗派均对水礼有独特的见解。有些教会及神学家认为洗礼可叫人得救,他们视水礼或洗礼是一种圣礼。
叫人得救
「圣礼派」的倡导者,相信浸礼或水礼叫人得救,借着水礼叫人得着救赎的恩典,其结果就是罪得赦免。
两大宗派
信义宗及罗马天主教相信水礼能叫人得救,但两派均有不同的见解或重点。信义宗认为如果接受水礼的人没有信心的话,这圣礼就与他完全无关,不能叫他得救;意即信心就是接受水礼必然的先决条件。天主教却不是如此,他们相信洗礼是「自足」的“Self-sufficient”,意即单单接受洗礼便可除去人的罪行。
约的记号及印记
有神学家及教会是相信洗礼是代表约的记号及印记的,他们的根据及理论是怎样的呢?
他们的见解
这乃是传统改革宗及长老宗的信念,他们把水礼与约联系在一起。这派神学家视水礼是神恩典的记号及印记。此外,他们把水礼与割礼放在一起来看,认为水礼就如同割礼一般,让人知道神的应许是实在的。「盟约神学」“Covenant Theology”的倡导者,引用新约歌罗西书的话,视新约的浸礼为旧约的割礼,故此他们赞同婴儿洗礼(西2:11至12)。这派神学家认为只有一种「恩典的盟约」“Covenant of Grace”,视洗礼为神立约的途径,不必付出个人的信心。约翰加尔文及马丁路德主张婴儿洗礼,因为他们强调唯独救恩是出自神的,而婴孩得救与否,不在乎他们的信心,乃是建立在神的作为上,幼儿洗礼是表明神的拯救,这样与人的努力是没有关系的。
称义及得救
改革宗及长老宗人士断定,洗礼乃是称义及得救的基础与发源地,借着水礼,叫人进入这约里,得着其中的益处。
得蒙救赎的记号
这派学者认为水礼或浸礼,乃是一种外表的记号,说明接受浸礼者內里的改变。对这些信徒来说,浸礼是公开的见证“Public Testimony”。主耶稣嘱咐信徒要接受浸礼,这是基督徒必然遵守的命令。浸礼不会叫人罪得赦免,也绝对不会叫人得救,外表的浸礼不会叫人內里产生改变。如此的见解,正是浸信会及不少福音派教会所接受的,这也是我的信念。
2) 主餐
圣餐的别名
有教会称主餐为「圣餐」或「擘饼聚会」等。
基督的吩咐(林前11:23至24)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主餐是主明确吩咐信徒去履行的真理,若信徒不去执行的话,这就不对了。
主餐的真义
主餐是立约“Covenant”
借着耶利米先知,神预告衪必与以色列人立新约,这约是以血所立的(耶31:34)。主耶稣在设立主餐时,宣告新约正式的生效,说明救主宝血的救赎功效(太26:28;来9:22)。
主餐是记念“Memorial”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11:25)天主教认为经神甫把饼和杯祝福后,饼就变成主的身体,杯就变成主的血,这是不合圣经的真理,因为神的话明说圣餐是记念主,当中绝非那么神化,圣经很清楚将「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这种错谬否定!借着主餐的设立,信徒可围聚一起,一同思念基督的恩情,如同昔日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一样(路22:19;林前11:24至25)。
主餐是宣告“Proclamation”
通过擘饼饮杯,基督徒宣告主的救恩已经为罪人成就了(林前11:26)。当基督徒守主餐时,他们便向在座未认识主的来宾及朋友默然宣告主的救恩已成就了。
主餐是期待“Expectation”
神的子民期望基督的再来,在地上设立永远的国度(林11: 26 ;太26: 29)。在每次守主餐时,信徒应存着如此心愿,期望主耶稣可再快复临在地上执掌王权。
主餐是相交“Fellowship”
借着主餐,信徒可与恩主相交,彼此享受爱的团契(林前10:20至21)。主餐不单是仪式,基督徒应趁惜这些时刻来与主亲近。
主餐是省察“Examination”
人谁无过,连活在尘世的基督徒也经常跌倒犯罪。故此,在主餐的聚会里,圣徒便可作自我省察,在主面前认罪悔改及求祂赦罪。换言之,主餐可视作重得力量的时刻及机会(林前11:28)。
领餐的条件(林前10:14至22;11:27至34)
重生得救
那么,什么人才可以领受主餐呢?主耶稣设立主餐,提醒信徒借此来记念衪,主餐乃是纯綷为着基督徒而设,那么唯有信徒才可领受。
受了水礼
圣经虽没有明说,未曾受浸的人不可领受主餐,但有两点我们是必须留意的。第一,借着浸礼信徒公开的见证自己是基督徒,表明自己属乎主。以浸礼为分水岭,作为领餐的基本条件,乃是合理的。第二,恐怕一些未接受浸礼者不明白主餐的意义,所以不让他们享用饼和杯。
成了会友
普遍教会要查问申请受浸者的信仰,并且必须参加过浸礼课程,才容让他们受浸。在浸礼课程里,学员可仔细明白浸礼及主餐的真理,那么,只让会友领受主餐,也是非常合理的守则。
行为检点
教会不容许道德败落、散播异端、行为不检、挑启纷争的信徒领受主餐(林前5:1至5;林前11:30至31;多3:10;帖后3:6至15;罗16:17),这是符合圣经的教导。停止让犯了大罪的信徒领受主餐,一方面是带出教会内部纪律的惩治,也是警戒及教导其他信徒要圣洁生活。
领餐的须知
领主餐有什么地方要留意呢?
要明白意义(林前11:29至31)
初期教会有许多信徒因不明白主餐的意义,以致产生许多乱子,故此,保罗便写信给哥林多教会,向他们解释主餐的意义。对基督徒来说,主餐的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此外,它的属灵含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不是最为重要
有些信徒在圣餐的事上,为了一些细节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争论。比方说,基督徒应否每主日皆擘饼呢?主餐是否只能用无酵饼呢?在记念主时,信徒是否只能用一饼一杯等?
属灵含义最为要紧
主餐是要记念主的恩情,通过这聚会,我们应在灵里与主有更密切的交往,对主的爱有更积极的回应,深信这是主设立这个聚会或礼仪背后的用意。
要自我省察(林前11:28)
究竟要自我省察些什么呢?一,与主的关系;二,与人的关系。
与主的关系
你认为近日的灵性如何?你有没有过着圣洁的生活呢?
与人的关系近日你与家人、亲友、同事,有没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