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2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3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4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5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6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
7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
8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
9下山的时候,耶稣吩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10门徒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11耶稣回答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并要复兴万事;
12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13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着施洗的约翰。 (太17:1至13)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这座是什么高山呢(太17:1)?
2为什么主耶稣只带三位门徒上山呢(太17:2)?
3登山变像有什么属灵的意义呢(太17:2)?
4为何摩西及以利亚在这次奇观里出现呢(太17:3)?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基督的面貌(太17:1至13;可9:2至13;路9:28至36)
时间
时间方面的差距
马太福音在这里的记载乃是紧贴主耶稣于较早前所发出的应许的(太16:28)。在时间先后次序方面,马太福音及马可福音皆是说「过了六天」(太17:1;可9:2),但路加福音却是说「约有八天」(路9:28)。为何在时间方面有这差距?大有可能路加的计算方式乃是由彼得确认主耶稣是弥赛亚的那天起,延伸到主耶稣登山变像的那天;故此,前后便约有八天的时间了。如此的讲法,乃是一般学者的见解。
事件发生的时间
计算新约圣经事件先后次序的专家指出,登山变像是发生在十月的时分,即逾越节前的六个月;换言之,乃是主耶稣被钉十架前的六个月。
地点
传统的见解
据传统的讲法,登山变像的地点乃是他泊山,它是位于下加利利省的南端。
现今的见解
根据上文下理的脉胳,主耶稣与门徒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一带;故此,登山变像不应是在他泊山发生的。在较早之前,主耶稣及门徒来到伯赛大(可8:22,27),然后从那里步往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黑门山离开该撒利亚腓立比八英哩,乃是应许地最北的地方。由于两地相隔不远,以常理来推考,登山变像的地点应是黑门山,而不是他泊山。
人物
被拣选的人物
彼得、雅各及约翰不单是朋友及在生意上的伙伴(路5:10);并且他们三人均先后有三次蒙主的选上,让他们成为这些事件的见证人。在首次的经历里,他们与主一同前往睚鲁处(路8:51),在那里见证主是战胜死亡的。接着在第二次的经历里,使他们得知借着死亡,叫基督享有荣耀。最后,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经历里,使三位门徒明白基督是基于顺服而牺牲的(太26:37)。
被拣选的原因
至于为何蒙主挑选,得以成为见证人,有学者提供了四种的解释:
借此使他们成为可靠的见证人。
他们皆与主有密切的关系。
他们乃是被使徒公认的代言人。
第四个理由全属负面的。假若所有门徒或群众均可目睹登山变像的话,整个上加利利都会出现骚动的情况,因为他们走到山下时,会在不受控制下把所看见的对各人传讲;而根据人心中对弥赛亚的期望,便会强迫性地推举基督为政治及军事的领袖了。故此,主耶稣只挑选了三位门徒而已。
次序
有学者根据三本福音书的内容,认为事件的先后次序乃是如下:
主耶稣在祷告,而门徒则睡着了。
主耶稣改变了形像,显出祂永远的荣光来。
摩西及以利亚的显现,并且与祂说话。
门徒睡醒了,因看见这景象而感到惊讶及惊慌。
在惊恐中,彼得觉得应有一些的回应,便建议在这里搭三座棚。
光明的云彩遮盖了他们。
神的声音从云彩出来,在惊恐中门徒倒在地上。
主耶稣前来抚摸三人。
他们站立起来,看一看四周围有没有先前他们目睹的荣耀,谁知那里只有主耶稣在肉身的显现。
景象
主变了形像
借着改变形像,主耶稣不仅要表明祂是神的代言人,并且是有别于其他先知的。在这次事件里,主耶稣完全发放出神的荣光来(太17:2)。
两位的伟人
被以色列人公认为伟人的摩西及以利亚,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出现(太17:3)。
光明的云彩
一朵光明的云彩把一切人等遮盖起来,如此的景象与旧约的历史片段是类同的(太17:5)。
天上的声音
在接受浸礼时,主耶稣被父神确认为祂的儿子。现今也不例外,再次宣告基督为祂的爱子,并且嘱咐门徒要听从祂的说话(太17:5)。
目的
为何主耶稣要三位门徒亲眼目睹祂在山上改变形像呢?登山变像的细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目的是一致的,乃是为要彰显基督的神性。
脸上的荣光
通过显出其荣光,证明耶稣基督是神(太17:2)。
两位的伟人
摩西及以利亚乃是以色列的伟人,他们一起出现在登山变像的事件中,并且一同与基督谈话(可9:4),这实在是人类历史里的奇观。更加明显的是,以利亚乃是弥赛亚的先锋,他的出现更要证明主耶稣确实是弥赛亚。
父神的声音
父神以人听得见的声音来宣告基督为祂的爱子(太17:5)。对于主耶稣的神性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明。
云彩的出现
旧约的云彩是神与人同在的记号;在此,这朵光明的云彩也是证明基督是神之助证(太17:5)。
父神的声音
大自然景象
昔日云彩出现在山上及会幕里,现今在登山变像时这荣耀的云彩再度出现在其中。在旧约圣经内,云彩是神与人同在的表征。现今再次的出现,不但证明主耶稣是有神同在的,并且借此彰显其神性的一面。
天上的声音
父神再次表明主耶稣是祂所喜悦的爱子,并且叮嘱人要听从祂(太17:5)。
门徒的反应
现今门徒的惊恐表现,好比在旧约时代里,当人亲眼目睹神的启示时一样(太17:6)。
基督的叮嘱
在下山的时候,主耶稣叮嘱门徒切勿把目睹的景象,在祂战胜死亡复活前告知任何人(太17:9)。至于门徒是否明白老师的吩咐,马太则没有详细的记载。而在马可福音的叙述里,更让我们知道他们根本不明白何谓死里复活的意思(可9:10)。
门徒的疑问
背景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以利亚必须在末后的日子里显现,把事情搅清楚(玛4:5至6);接着才有义人的复活。基于主耶稣的叮嘱,引发门徒想寻根究底,因为他们曾有如此的听闻,就是有文士起来倡导「以利亚必须先来」的讲法(太17:11)。其实文士的见解,并不是完全依据拉比的传统,而是有圣经根据的。
疑问
由于旧约圣经清楚预告弥赛亚的先锋是以利亚,以致三位门徒皆感到困惑。其实他们心里的问题是,「假若你是弥赛亚的话,正如你所宣告的,也是我们相信的,但为什么在你事奉开始以先以利亚还未出现呢?」(太17:10)
基督的解释
施浸约翰具有以利亚的心志及能力(路1:17),意即他正是弥赛亚的先锋。在此,主耶稣清楚表明施浸约翰就是祂的先锋。再者,人家不但轻视施浸约翰,也任意的恶待他。这不但是先锋的遭遇,连主耶稣自己也会落在这些百姓的手里而受到迫害(太17:11至12)。
两位伟人
为何在登山变像时以利亚及摩西出现在其中呢?学者众说纷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
先知及先锋
学者视摩西是模范的先知,而基督前来向人启示神的新约,他正好是基督的预表。至于以利亚,他就是先锋,当基督在地上设立神国度时复临于世上。
律法及先知
摩西乃是律法的代表,而以利亚则是先知的代表。
三类的信徒
摩西是因年事已高而辞世的,他是所有必须经过死亡的信徒之代表。以利亚不用经过死亡,他乃是被旋风接到天上的,即被提信徒的代表。至于三位门徒,他们仍在肉身里活着,着味着他们是活着还存留在世上的信徒之代表。当主耶稣再来时,祂会带同历世历代的圣徒一同降临在橄榄山上(亚14:4),于地上设立其国度。无独有偶地,登山变像的地点是一座山,而主再来时也是一座山。究竟这个片段是不是基督再来时的缩影,这段经文没有明说。综合而论,以上的几种讲法乃全属臆测,因为在福音书内并没有加上注解的。
三位门徒
彼得的反应
彼得及同伴睡醒时,不但看见主的荣光,也亲眼目睹摩西及以利亚的风釆。正当两位伟人要离开之际,彼得便急忙说话,建议替基督、摩西及以利亚三人筑起三座棚。其实彼得胡言乱语,根本不知说了些什么(路9:32至33)。大有可能,这是指住棚节的帐棚。在住棚节里,百姓住在如此的棚帐共七天之久。
门徒的反应
当云彩遮盖着门徒,并且有声音从其中出来时,他们便俯伏在地上,显得极其害怕(太17:6)。
彷然大悟
经过主耶稣的解释后,门徒才明白过来,原来施浸约翰就是以利亚,即弥赛亚的先锋(太17:13)。
云彩之意
云彩是神与人同在的记号;在此,父神从云彩里说话,证明耶稣基督就是祂的爱子(太17:5)。
冲口而出
新约圣经记载了不少彼得的讲话,但许多时候他只不过是冲口而出,并没有经过仔细思想的(太17:4;路9:32至33)。
文士的话
文士的话不一定是错的,因为他们也有念圣经(太17:10)。可是,他们的问题是,亲眼看见施浸约翰却不知他是以利亚。最可悲的是,面对面遇见弥赛亚,也不知道祂就是基督。
3)「尽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三思后才说话
彼得经常胡言乱语,没有仔细思量便说话。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应加倍小心!
要真明白圣经
文士对圣经只有头脑上的认识,他们的理解也不是完全错的。可是,他们的研究只落在字句上,并不能叫他们前来接受主耶稣为弥赛亚。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查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