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2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3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9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0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11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12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3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14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 ‘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15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16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17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18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19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20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21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22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23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太13:1至23)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为何主耶稣要在讲道里使用比喻呢(太13:3)?
2主耶稣只想门徒明白真理,而不想群众领悟,合理吗(太13:11)?
3为什么门徒比历世历代的先知及义人更有福呢(太13:17)?
4何谓好土呢(太13:23)?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主发表比喻的结构
在马太十三章一至五十三节内,主耶稣分别先后发表了几个喻言。经过细心研究后,某圣经学者发现它有如下的结构:
开端性的比喻:撒种的人(太13:1至9) | |
插曲:比喻的目的(太13:10至17) | |
撒种的人之解释(太13:18至23) | |
三个成长的比喻:稗子(太13:24至30) | |
芥菜种(太13:31至32) | |
面酵(太13:33) | |
三个成长的比喻:稗子(太13:24至30) | |
稗子之解释(太13:36至43) | |
另外三个的比喻:宝贝(太13:44) | |
珍珠(太13:45至46) | |
鱼网(太13:47至50) | |
总结性的比喻:一家之主(太13:51至53) |
马太福音的重点
应验预言
马太福音第一及二章论到弥赛亚的降生,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
得胜软弱
虽然弥赛亚拥有人的性情,但却完全胜过人的软弱(太3至4章)。
国民准则
第五至七章乃是弥赛亚王要求其国民过活的准则。
主的权柄
世人被众多事物所捆绑,没有自由;可是,弥赛亚拥有的权柄却叫人得着释放(太8至11章)。
被人弃绝
耶稣基督施行神迹,为要证明自己就是弥赛亚。在第十二至十五章内,记载了选民对弥赛亚及其信息的回应。在这个段落里,看见由法利赛人的带领下,叫反对弥赛亚的声音愈来愈大。他们甚至以亵渎的话,指控基督是靠鬼王赶鬼的。因此,第十二章可算是马太福音全书的转捩点。
发表比喻的时间
马太福音故意把讲论比喻的事件,与较早之前的论战扯在一起(太12:38至50或12:22至37)。加上他以公式化的手法来完结这段落,意味着这些比喻是在这场合里发表的(太13:53)。
主发表比喻的地方
大有可能,由于前来听道的人数极其众多,迫使主耶稣坐在湖边讲学。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只好坐在船上继续讲道(太13:1至2)。值得一提的,主耶稣乃是坐下讲话,意即祂是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群众之中的。
主发表比喻的目的
比喻之意
「比喻」(原文编号3850παραβολή parabole /par·ab·ol·ay),其字面的意思是平行的故事。这个复合字,乃是有「抛在旁边」之意。把某实例摆在旁边,可以更容易明白灵性或道德性的真理。如此教学的方式,乃是犹太人惯常使用的方法。在福音书内,它一共出现了四十五次之多,而在这些简短的说话之内,它却含有比较、谚语、或比喻在其中的。如此的比喻,乃是含有教导意味的例证。
基于人的缘故
基于人心灵的状态,迫使基督要使用比喻。基督引用以赛亚书六章九至十节来解释祂使用比喻的原因,因为百姓是油蒙了心、耳朵发沉及眼睛闭着的。借着使用比喻,叫关注真理的人生发出好奇心来,但却把真理向叛逆的人隐藏起来。
基于神的缘故
「奥秘」(原文编号3466μυέω mueo /moo·eh·o),含有机密、秘密之意。在新约时代,基督才向人发表昔日被隐藏起来的奥秘,这就应验了诗篇七十八篇二节的话(太13:35)。马太福音十三章内的真理,自创世以来就一直被隐藏起来,现今才向人启示出来。
主的旨意
主耶稣只向门徒揭示这些奥秘,而不向普罗大众发表,这是完全源自祂的旨意(太13:11)。
人的问题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太13:12)「凡有的」,乃是指那些已经相信耶稣基督为弥赛亚的人,这些信徒的生命会愈来愈丰盛。「凡没有的」,乃是基于不肯相信,因而不能享有救恩。本来这些人已得见福音的真光,可惜看见弥赛亚施行神迹但仍不肯相信。如此的决定,叫他们更远离救恩的大门。看来,他们是曾经拥有过真理的,但现今却被主所耻夺,这正是古今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写照。
主发表比喻的内容(太13:1至53;可4:1至34;路8:4至18)
犹太人的问题
以赛亚六章九至十节的话,正是主耶稣时代犹太人的属灵光景之写照。那时,以赛亚先知严责犹大国各类的罪行。当以赛亚宣告犹大国的厄运时,适逢乌西雅王驾崩,那时也是全国最黑暗的日子。神的审判快将临到,意即犹大人要被掳往巴比伦去;可是,他们仍不肯转向神,求祂的怜悯及帮助。
百姓的问题
「油蒙了心」
「油蒙」(原文编号3975παχύνω pachuno /pakh·oo·no),在喻意的用法,含有无动于衷、没有感觉之意。于旧约圣经以赛亚六章十节里,在被吩咐之下,先知使百姓的心变成油腻。换言之,百姓的心变成迟钝,如同生了老茧一般(太13:15)。
「耳朵发沉」
「耳朵发沉」(原文编号917βαρέως bareos /bar·eh·oce),意即听觉有问题之意(太13:15)。
「眼睛闭着」
「眼睛闭着」(原文编号2576καμμύω [kammuo /kam·moo·o],这句成语亦可以解作不肯学习及作出公平的评估(太13:15)。
应验圣经
犹太人听见真理的反应,听而不明,视而不见的现象,应验了以赛亚先知的话(太13:14至15;赛6:9至10)。犹太人自以为可明白圣经,自恃有明白真道的本能,其实假若心存谦卑的话,他们必能理解主的话的。凡虚心受教的,主不单叫他们能明白真理,并且更厚赐他们,使他们有余(太13:12)。犹太人不能明白主的话,另外的原因是他们故意拒绝神所差来的使者耶稣基督(参考约翰福音5﹕38,39,40,43)。主耶稣不是要定人的死罪,也不是希望人听不明白因而灭亡。犹太人以为自己能看见、能听见,但他们在属灵上实在是瞎眼和耳聋的。自以为有,实际上却是没有的人,主就要定他们的罪。假若人能醒觉过来,转向主耶稣,向祂虚心学习,必能得着祂的医治或赦免(太13:15;可4:12)。
得天独厚的人
门徒实在是得天独厚的一群,因为连旧约的先知及义人也无法可亲身目睹主的风采并亲耳得闻其教训(太13:16至17)。
四种不同土壤
路旁之地
背景
在巴勒斯坦地里,尤其是盛产农作物的加利利区内,田间满布了交叉往来的小路,乃是农夫及过路者必经之地。由于路旁之地没有人用来耕种,加上人家在上面长期的践踏,使地土变得十分刚硬,难以让种子在其上扎根生长。
解释
为何落在路旁的种子不能生长?主耶稣即时表示,这是基于飞鸟前来把种子吃光了(太13﹕4)。稍后,在门徒的追问下,主耶稣便把比喻作详尽的解释。「飞鸟」,马太把牠解释作「那恶者」(太13﹕19)。在别的福音书内,马可福音视牠为「撒但」(可4﹕15),亦即是路加称为「魔鬼」的意思(路8﹕12)。主耶稣清楚表示说,虽然某些人有机会得听天国道理,但却不明白真道(太13﹕19)。由于魔鬼恐怕人听后会相信得救(路8﹕12),便即时把人心里的道夺去(可4﹕15)。
多石之地
背景
石头,不是指那些地上的碎石,因为农夫在耕种前,必定会把石块、树枝及杂物除净。「土浅石头地」,即犁不能到之泥土,而底层多是石灰石。
解释
为什么「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种子不能存活呢?由于「土既不深」(太13﹕5),又「因为没有根」之故(太13﹕6);因此,种子很快便枯死了。主耶稣说:「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太13﹕21)以属灵的角度来看,当人听见天国的道理后,由于不能面对于信仰方面的冲击,便继而跌倒了。路加福音却补充说:「不过暂时相信」(路8﹕13),显明这人没有恒久的信心。由于没有贯切始终的信心,也许表征着这等人是不得救的。
荆棘之地
背景
荆棘不但把植物大部分生长的空间霸占了,并且也把其水份、养份及阳光抢夺过来。
解释
在比喻里的「棘荆」有何含义?在三本福音书内,它是用来表征「世上的思虑」(太13﹕22)、「钱财的迷惑」(太13﹕22)、「别样的私欲」(可4﹕19)及「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路8﹕14),以致没有收成。
美好之地
什么是好土呢?三本福音书分别有以下的注释:
听道明道的人(太13﹕23)。
接受真道的人(可4﹕20)。
持守真道的人(路8﹕15)。这种人不但有美好的本质,并且能以忍耐的态度来持守真道。综合以上的三点,我们看见人听道后,在生命及行为上有所改变,结出属灵果子的,这就算为好土。
犹太人成语
「眼睛闭着」,这句成语含有不肯学习及作出公平的评估,正好说明犹太人的骄傲及偏见(太13:15)。
土浅石头地
由于泥土下是石灰石,难以叫种子生长(太13:5)。凭着肉眼来看,人根本没法可知道地下是满布石灰石的土壤。同样地,单单按信徒的外表或行为来断定其好坏,仍欠缺准绳。
3)「尽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属灵的光景
在属灵方面,犹太人的心、耳朵及眼睛皆有问题(太13:15)。我们又如何呢?
那种的土壤
主耶稣论到四种不同的土壤,借此解释人家对真理的接收及回应,让我们对自己稍作评诂,看看自己是属于那一种的土壤。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查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