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学?何谓系统神学呢?
难道基督徒不可单单念圣经吗?为何还要研究神学呢?
为何不少基督徒对神学毫无兴趣呢?
研究神学的人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1) 神学的概念
概念一
借著有系统及理性的分析,人是可以理解神学的。
概念二
神学需要合理的解释,意即可通过释经及系统的研究来得着解答。
概念三
基督徒的信仰是源自圣经的,那么基督徒的神学是必须以神的话为依归的。
神学的划分
以年代来划分:「教父神学」 “Ancient Theology” (主后一世纪至主后590年)、「中古神学」 “Medieval Theology” (主后590年至1517年)、「改革宗神学」“Reformation Theology” (主后1517年至1750年)、「现代神学」 “Modern Theology” (主后1750年至今)。
「教父神学」
这个词汇源自主后十七世纪;为着让人家知道改革宗的信仰是源自初期教父的,路德宗便开始使用这个术语。
例一
古教父强调耶稣基督的宝血,亦重视悔改的教导。
例二
初期教会领袖亦着重得救与行为的关系。古教父革利免 “Clement” 把某些善行与信徒的得救扯在一起,比方说,如好客、遵守父神的旨意、爱心是进天国必备的条件、离开世俗享乐及拒绝邪恶欲念及行义等。强调善行及敬虔的好行为本是好的,但却把神无条件的救恩贬低了,也直接叫人误解救恩真正的内涵。
「中古神学」
由主后590年至1517年,学者称这期间中古神学时代。在主后590年,大贵格利 “Gregory I” (主后540至604年)成为罗马天主教的教皇,便正式为这个神学时代的起步点。直至主后1517年,马丁路德起来带领宗教改革时,便把这时代划上句号。
黑暗时代
主后500至1500年期间,基于教会一直陷在腐败中,学者便称之为黑暗时代。
敬拜图像
东方教会深受异教徒的影响,乃是最先把崇拜图像引进教会的。虽然教会强调图像的设立是带动尊崇的心,而决不是敬拜的对象,但却成为没有学识的平信徒敬拜的对象。
倡导圣礼
在这期间,有些教会领袖倡导六种不同的圣礼,有些则说七种,亦有断定圣礼有十二种。兰彼德 “Peter the Lombard” (主后1100至1160年)是第一位倡导七圣礼的人。七圣礼分别是洗礼、坚振礼、弥撒、忏悔、涂油礼、婚礼及圣职(按立祭司及修女的奉献仪式)。
「改革宗神学」
三大人物
在“改革宗神学”的时代,有三位主要的教会领袖带动这个运动,分别是在德国的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主后1483至1546年),在瑞士的慈运理 “Huldrych Zwingli” (主后1484至1531年)及加尔文 “John Calvin” (主后1509至1564年)。

马丁路德

慈运理

加尔文
马丁路德
在改革运动学中,马丁路德的影响力是十分大的。由于马丁路德坚守圣经是信仰及救恩唯一无误的权威,他便拒绝接受罗马天主教教宗、教会会议、赎罪券及七圣礼的权威。
神学特点
神的主权 “The Sovereignty of God” 可算是「改革宗神学」之标志或特点。意即是说,在宇宙万物及整个拯救的过程里,神是完全掌管一切的。
「现代神学」
由主后1750年至今,圣约神学、信义宗神学、改革宗神学、自由神学及新正统神学等皆属于这个期间掘起的神学思想。
以观点来划分
「亚米纽斯神」“Arminian Theology” 、「加尔文神学」、 “Calvinistic Theology” 「天主教神学」 “Catholic Theology” 、「巴刻神学」“Barthian Theology” 及「解放神学」 “Liberation Theology” 等。
「亚米纽斯神学」 “Arminian Theology”
先锋
雅各亚米纽斯 “James Arminius” (主后1560至1609年)乃是这学派的先锋。他是荷兰籍牧师及神学院教授。
影响
这个学派深深影响约翰卫斯理及循道会的神学思想,而圣洁运动则是由约翰卫斯理的信念而产生的;其中最大的宗派是宣圣会及救世军。
信念
在1610年,为着抗衡加尔文五个重点的神学思想,雅各亚米纽斯的跟随者亦有以下五点来回应。
预定论是有条件的,这是根据神的预知来定夺的。
基督的死是为全人类的。祂为所有人死,但只对信徒有效用。
没有圣灵的重生,得救的信心是没有可能的。
神的恩典是可以抗拒的。
虽然神的恩典可叫信徒有持续的信心,但圣经却没有说信徒是永不会失落的。
「加尔文神学」“Calvinistic Theology”
先锋
约翰加尔文 “John Calvin”(主后1509至1564年)是法国神学家。
影响
他的神学思想不但成为改革宗教会及长老会信念的纲领,他的作品亦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基督徒及非督徒对神学、政治及社会的见解。
信念
加尔文神学思想的五个要点可以用英文字郁金香 “TULIP” 来代表。
全然败坏 “Total Depravity” 。
无条件的拣选 “Unconditional Election” 。
有限的赎罪 “Limited Atonement” 。
不能抗拒的恩典 “Irresistible Grace” 。
圣徒蒙保守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
「天主教神学」“Catholic Theology”
在1545至1563年期间,罗马天主教在北义大利的天特城召开会议,后人称之为天特会议(又译脱利腾会议、特伦多会议、特伦特会议或特伦托会议) “The Council of Trent” 。于大会中,天主教再次强调大圣礼的重要性,因为这是神把恩典借圣礼赐给受众的。
「巴刻神学」 “Barthian Theology”
先锋
巴刻 “Karl Barth” (主后1886至1968年)是瑞士改革宗神学家,人家称他为新正统派之父。
影响
巴刻的影响力甚广,不少欧美国家的神学家及牧师亦深受其著作的薰陶。
信念
虽然巴刻相信三位一体、童贞女生子、基督的神性及复活等圣经的真理,但他却不接受圣经是无误的。他认为通过个人的经验,圣经才成为神的说话。换言之,他以个人经验来印证圣经。
“解放神学” “Liberation Theology”
先锋
在六零年代,于梵蒂冈第二次会议举行的前夕(主后1962至1965年),一群年青天主教神学家与改革宗神学家齐集在一起,商讨教会怎样帮助拉丁美洲穷人,叫他们脱离穷困及被欺压的情况。这些解放神学家把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信仰结合在一起,为此称为“马克思基督教”。前者是主张经济,而后者则是主张神学的。以下是一些具代表性的神学家:
科尼 “James H. Cone” (b. 1938)
美国纽约联合神学院的神学家。
古提尔列斯 “Gustavo Gutierrez” (b. 1928)
秘鲁利马的神学教授。
波尼努 “Jose Miguez Bonino”
一位住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循道会神学教授。
司衮道 “Juan Luis Segundo” (b. 1925)
乌拉圭耶稣会神父,亦是一位多产作家。
马兰达 “Jose Portirio Miranda”
一位前耶稣会神父,曾写了一本有关马克思主义与圣经的书。
影响
解放神学的影响力十分广阔,带动在北美洲、非洲及亚洲的神学家、教牧人员、教育家及学生彼此对话。
信念
解放神学不以正统合乎圣经的看法来看神、基督、人、罪及救恩;为此,以下是他们的见解。
见解一
在圣经一般正常的意思上,加上另外一种解释。举例说,以基督的复活为释放人脱离肉身的欺压。
见解二
他们忽略人的罪恶及需要救人脱离罪恶的救主。解放多是政治性的。
见解三
他们的盼望不是源自耶稣基督所赐的永生,而是借着革命来改变明天。
见解四
比方如古提尔列斯 “Gustavo Gutierrez” 的神学思想,它不是根据客观的真理,而是依据不断变动的社会。
见解五
他们是赞成反政府的。有些解放神学的学者甚至认为,以暴力来改革社会是圣经的概念。
见解六
以司衮道 “Juan Luis Segundo” 为例,他是以个人政治的观点来解释圣经的。
见解七
他们推断更富裕的环境会叫人家容易接受福音。
以焦点来划分
「历史神学」、「圣经神学」、「系统神学」、「护教神学」等。
「历史神学」
定义
「历史神学」是基督教神学在历代以来的发展,其焦点是神学的发展、成长及改变,主要探讨的范围是神、基督、圣灵、救恩及教会等。
时期
「历史神学」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时期。一,初期教会(第一世纪至主后590年);二,中世纪教会(主后590年至1517年);三,改革时期(主后1517年至1750年);四,现代神学(主后1750年至现在)。
「圣经神学」
定义
在整本圣经内,神以渐进的方式,把主要的教义向人启示。换言之,圣经神学是教义的启示及发展的过程。
重要
圣经神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依据历史背景及经文的上文下理来探讨真理。反之,在研究教义或神学的过程里,系统神学却可以忽略教义的历史背景。假若要正确研究系统神学及教义神学的话,圣经神学乃是两者的基础。换言之,圣经神学应是系统神学及教义神学的起步点。
「系统神学」
词汇
系统
「系统神学」的「系统」 “Sunistano” 两个字,在希腊文是一个动词,含有「站在一起」或「组织起来」的意思;简单来说,即有组织的神学研究。
神学
「神学」,在希腊文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神」 “Theos” 及「道」 “Logos” 或「讲论」“Discourse” ;乃是以理性来谈论神的「讲论」。
定义
见解一
美国达拉斯神学院的创办人查夫博士 “Dr. Lewis Sperry Chafer” 认为,「系统神学可以如此下一个定义,以科学化的排列、比较、显示、护卫任何及所有有关神及其工作之收集。」
见解二
长老宗神学家贺治 “Charles Hodge” 对神学有如此的见解,「有关神的本性及与我们作为祂的受造物、罪人及救赎对象的关系。这些事实,正如圣经所说的一样。」又认为系统神学的对象乃是「把圣经的资料系统化,并且查明有关资料的原则或普遍的真理。」
见解三
史特朗博士 “Dr. Augustus Strong” 对系统神学有如此的定义,「研究神及祂与宇宙之关系的学科。」
「护教神学」“Polemical Theology”
为着抗衡其它教派的信仰,护教神学便应运而生了。

2) 系统神学与圣经神学的分别
分别一
圣经神学只探索圣经内的真理;系统神学却从圣经及圣经以外的资源来探索真理。
分别二
圣经神学只研究圣经的某部分(比方说,马太福音的神学思想);系统神学却研究全本的圣经。
分别三
圣经神学从某圣经作者的著作来探索某类的教义(举例说,马太福音的末世观);系统神学却从整本圣经内寻找资料来研读某些教义。
分别四
圣经神学寻求明白某种教义为何及如何的发展(在始祖亚当娃犯罪后,神便首次向人透露妇人的后裔最终是怎样胜过邪恶的(创3:14至15)。换言之,这是救恩的预告。在其它旧约经卷内,神便以渐进的手法,让世人知道自己为何需要救恩,并且救恩的真理是怎样发展下去的。)系统神学却寻根究底地了解究竟写了些什么教义。
分别五
圣经神学试图明白真理的演变过程及其结果;系统神学只寻求其答案。
分别六
圣经神学视启示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进程 “The Progress of Revelation”(举例说,以赛亚先知对末世的见解,乃是有别于马太的。);系统神学却重视启示的终极 “The Culmination of God’s Revelation” 。
3) 研究系统神学的要素
研究系统神学的人
条件一
他必须是基督徒,因为唯有属神的人才可明白属灵的事情(林前2:10至16)。
条件二
他必须运用思考来明白其中的真理。首先,他要得着正确的诠释,即准确地领悟其意思;第二,他要系统地明白所研读的真理;第三,以批判性的思想来研究,即评估有关资料的优先次序;第四,以综合的手法,把所得的数据集合及介绍。
条件三
这人必须依靠圣经的指引(约16:12至15),绝不可单靠自己的聪明。
条件四
研究神学是为要更进深明白神及有关课题,让属神的人可作进深的敬拜和事奉。
研究系统神学的方法
方法一
必须正确地引用圣经,绝不可断章取义。
方法二
要使用正确的释经方法来寻索圣经的真理。
方法三
研究神学的方法是必须合乎圣经的原轨,意即使用研究圣经的工具及方法来探讨这学科。
方法四
神学必须是系统化的,引用相关的经文来研读有关的部分。
方法五
神学必须与文化及学术有关,参照「宇宙学」 “Comoslogy” 、「心理学」“Psychology” 、「历史哲学」“Historical Philosophy” 等。
方法六
神学必须适切时代,把神的真理与今世的问题及挑战扯上关系。
方法七
神学必须是实用的,不单宣告客观的真理,并且需要与日常生活有关的。
研究系统神学的态度
态度一
研究系统神学的人必须相信圣经是没有错误的。
态度二
研读神学的人必须认识及承认人的渺小及限制,例如知识及悟性上的限制。
态度三
信徒要知道我们需要属灵上的指引,并且认定神已将保惠师赐给属祂的儿女(路24:27至32,45;林前2:15)。
态度四
研究真理的人须有忍耐及恒心,不间断的研究,才能叫人掌握所究读的课题。
态度五
系统神学内有难明的课题,但我们应凭信心接受其中的真理。
态度六
系统神学绝不可被省略,意即随意的断章取义,这很容易在真理上有所偏差,并且陷在错谬及危机中。
态度七
切勿高言大志,要小心落在骄傲中,紧记探讨真理不能叫人更属灵,唯有实践神话语的人,才能拥有美好的灵性。
4) 系统神学的课题
第一种分法
「圣经论」“Bibliography”
这是有关圣经资料及数据的研究。
「神论」“Theology Proper”
主要探讨神的课题,即父、子、圣灵的研究。
「天使论」 “Angelology”
研究天使及堕落天使的课题。
「人论」“Anthropology”
有关人的探讨。
「救恩论」 “Soteriology”
追溯救赎的源头及有关的真理。
「教会论」 “Ecclesiology”
研究教会的课题。
「末世论」 “Eschatology”
末世事件的次序及有关内容的探索。
「基督论」 “Christology”
专门探讨耶稣基督的神学研究。
「圣灵论」 “Pneumatology”
圣经教导圣灵及其工作的研究。
第二种分法
「绪论」“Prolegomena”
这是系统神学的简介。
「圣经论」“Bibliology”
这是有关圣经资料及数据的研究。
「神论」 “Theology Proper”
主要探讨神的课题,即父、子、圣灵的研究。
「人论」 “Anthropology”
有关人的探讨。
「罪论」“Harmartiology”
有关罪恶的探索。
「救恩论」 “Soteriology”
追溯救赎的源头及有关的真理。
「教会论」 “Ecclesiology”
研究教会的课题。
「末世论」 “Eschatology”
末世事件的次序及有关内容的探索。
5) 不同派别对圣经的看法
「自由主义派」“Liberalism”
有学者认为自由主义最鼓吹客观的信念,意即人要借理性、感性及良知来领悟真理。从字句及表面来看,他们所倡导的论调颇为有理,但事实上他们的见解与正统派(相信圣经为神话语者)是有别的。
「理性」
视理性为真理的判别者,甚至有时以理性为真理的创造者。
「感性」
新派神学家士莱马克 “Schleiermacher” (1768-1834) 创立「感受性的神学」“Theology of Feeling” ,把宗教建基在感受上,简单来说,神学因此演变成心理学及人类学。
「良知」
以良知为权威的基础,那么神学只好变相成为人类学了!
「新正统派」 “Neoorthodoxy”
在神学圈子中,有时新正统派被列在新派的当中,有些场合又被列在保守派的阵营中。由于他们接受启示乃是源自神的;故此,看来有点像保守派。但他们对圣经有很自由的看法,因此人家视他们为新派。总括来说,新正统派不相信圣经拥有最高权威,却极重视人宗教的经历。
「理性主义派」 “Rationalism”
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完全不相信有神向人启示这回事,他们可以是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 “Agnostic” (怀疑神是否存在的人)。中和派人士承认有神的启示,但只接受那些通得过他们理性的道理。
「神秘主义者」 “Mysticism”
他们认为神的启示不只局限于圣经内,还可借着其它方法对人说话。这派人士认为通过除去自我及向神的委身,人均可更体验到神的真实及领悟有关祂的事情。「泛神论」 “Pantheism” 、「通神论」(或称为「通神学」,为哲学体系,这派人士相信人可通过精神上的忘我或冥想来直接认识神。) “Theosophy” 及「希腊哲学」,还有「复临安息主义」、「基督科学会」、「摩门教」及「贵格会」,均可被列入这行列中。
「罗马教主义」“Romanism”
罗马天主教视教会为最高的权威,甚至超越圣经本身的教训。他们相信教会的传统,并且接受教皇为基督在世上的代表,即教宗所发表的话就等同神的教训。
「正统更正派」 “The Orthodox Protestant Faith”
简单来说,他们有五个基本及重要的信念。
信念一
视圣经为神没有错误的话。
信念二
视圣经为实践信仰唯一的原则。
信念三
人的理智及知识必须降服在圣经的权威下。
信念四
没有内心之光的指引(贵格会 “Quakers” ,又名公谊会或教友派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其创始人福克斯“George Fox” (1624–1691) 倡导全人类皆有「内心之光」 “Inner Light,” ,乃是人分辨及接受神的临在及领受明白的说话。),即除圣经以外,再没有新的启示。
信念五
除对新约圣经作者之外,神再没有把组合真理的权威赐给教会或人本身。大致上来说,「正统的更正派」接受圣经为信徒信仰及生活的权威,但也有不少宗派,不知不觉地否定或暗地里以别的东西取代了圣经的权威。
一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视「信经」 “Creeds” 与圣经均享有同等的地位。
二
在实践信仰里,不少人视教会传统与圣经有同样的权威。
三
有信徒视个人经历为信仰的权威,间接地取代了圣经在信徒心里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