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 13:1至13
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3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9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爱是不是恩赐?
2 爱与恩赐有何关连?
3 何谓「万人的方言」(林前13:1)?
4 什么是「天使的话语」(林前13:1)?
5 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之能,究竟会在什么时间停止呢(林前13:8)?
6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是指什么时间呢(林前13:10)?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和合译本
中文圣经和合本把“主”加在这里,为要叫读者更容易掌握其意思(林前13:12)。
其它译本
为着忠于原文的意思,大部分常被人使用的英译本皆没有主这个词汇(林前13:12)中文圣经吕振中译本的翻译是这样:「我现在一点一点地认识;到那时就完全认识,如同完全被认识一样。」
爱的超越性
1 与恩赐作比较
一)方言
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林前13:1)
或许不少哥林多信徒羡慕拥有方言的恩赐。在新约时代,异教徒以狂喜的态度来说话,并且以打锣、敲钹及吹喇叭来祭祀异教的神明。可能保罗以此为例,借此说明即使他能说万人的方言,并且能操天使的语文,但如果没有爱的话,一切便变为徒然或无用。
二)先知讲道
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林前13:2)
保罗以属灵的慧眼来看,只有光把神的启示发表出来,背后却没有爱的话,如此的事奉没有丝毫意义。
三)各样的智识
属灵的知识叫人能剖悉真理,叫他能明白一切的奥秘,但若没有爱,这也是徒劳无功。
四)全备的信
如果拥有挪移大山的信心,但没有爱的话,保罗视之为无用。
2 与舍己作比较
虽然钱财为身外物,但若愿意把所有的财富拿来赒济穷人的话,显明这人是有舍己的心。假若人连性命也不爱惜,把自己葬身火海,这是舍身至极点的表现。即使是这样,如果没有爱,对保罗个人来说也无益处。
3 与时间作比较
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9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林前13:8至10)
保罗试图把恩赐与爱作一对比,爱是永不止息的。爱是神其中的一种属性,祂以永远的爱来爱我们,永不减退。此外,使徒把一些恩赐列举出来,并且表明这些恩赐是有时间性的,即它们是受制于时间的。
一)归于无有的恩赐
保罗表明先知讲道之能及知识的两种恩赐皆会归于无有。「归于无有」,它含有「成为没有效用」 “to make in operative”的意思。并且它有即将停止的意思。有圣经学者根据这希腊文的字眼,表示这可解作「减至休止状态」 “to reduce to inactivity”或「废止」 “abolish”,即先知及知识的恩赐有一天便会失去效用;此外,第八及十节的动词形状是被动式,意味着某某会把这些恩赐废止。
二)终必停止的恩赐
「停止」,含有止息或终结的意思。用在没有生命的事物上,它显示「反射性」“reflective action”及「自我发动」“self-causing action”的动作。意即神已把停止的内在装置安放在方言的身上,时候到了,方言的恩赐便会自然地告一段落。某圣经学者根据圣经及经外的一些资料,推断神已停止赐下说方言的恩赐:
新约汇集成书后
方言与医病及神迹的恩赐一样,乃是属「征兆性」的恩赐 “sign gift”。神把这些恩赐赐下,为要印证使徒及所传讲的信息。直至新约书卷汇集成书后,这些恩赐便告终止。
向选民说话之法
昔日神向百姓说话,而选民是懂得这种语文的。在新约时代,神的先知以别国的方言来向以色列人说话,借此见证以色列人弃绝神的不是(林前14:21;赛28:11至12)。换句话说,方言不单是为未信主的人而设,也是向犹太人显出「审判性的恩赐」“judicial sign”。主后七十年圣殿被外邦人拆毁,乃是神向以色列人施行审判的证明,那时保罗已写了哥林多前书约有十五年的时间,神不用再使用方言为审判选民的征兆,因为祂已在悖逆百姓的身上作出了裁决及刑罚。
方言为次等恩赐
保罗明说方言乃是属于较次等的恩赐,它不是顶重要的。神便以别的恩赐来取代其地位,这是可以理解的。
印证使徒及教训
方言的恩赐是用来印证使徒及所传讲的教训,到启示录成书后(22:18至19),这种恩赐便自动停止出现在教会中。
早期教会的恩赐
唯有早期的书信才有提及方言的恩赐,而保罗只在哥林多前书提及这种恩赐。大部分的书信没有论及方言,并且使徒行传于十九章六节后,也再没有谈及方言。由此可见,方言很早便在教会历史里绝迹了。
使徒时代的恩赐
随着使徒时代过去后,说方言的恩赐也随之逝去,这与初期教会历史的记载吻合,因为初期教父已不再提及有关方言这种恩赐了;即使有,也只表明这是使徒时期的恩赐而已。
爱的独特性
使徒保罗从神那里体会到什么是爱,并把其特质一一列举出来。他把爱是什么加以注解,意即把爱应有及不应有的表现排列出来。随后保罗又使用「只」及「凡事」与爱连在一起。爱与真理不能分开,因为它只喜欢真理。爱也有另外的一种表现,就是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及忍耐。
1 爱乃是
一)「恒久忍耐」
爱其中的一个特质,就是与耐性扯上关连的。其原意是在困难的环境下,不论在外面及里面均显出节制来。
二)「恩慈」
意即仁慈,显出慈悲。
2 爱不是
一)「嫉妒」
可解作不作嫉妒或妒忌。
二)「自夸」
原意是不吹牛或不夸口。
三)「张狂」
乃是骄傲、傲僈、自大的意思。
四)「做害羞的事」
一是不妥当的表现;二是不合适的行为;三是可耻的表现;四是不名誉的。
五)「求自己的益处」
「求」,可解作寻求或寻找的意思。和合本圣经把「益处」加上去,为要使它较为通顺及合理;但在这里,却有译本把原意尽量演译出来,故把它直译作「寻求自己」。
六)「轻易发怒」
这个动词可解作刺激,搅动到发怒;用在被动式时,则解作被激动,叫人生发出暴怒的意思。
七)「计算人的恶」
「计算」,含有在思想上作记录,或可解作存记在心中。这种的计算,不光是思想,也导致人作出行动。换句话说,拥有真爱的人,不单不会在思想领域里把人家的恶行记下来,也绝对不会作出任何报复的行动。
「恶」,在新约圣经里,它分别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
指道德方面的败坏,邪恶,错误(太21:41)。
坏,属乎困难或是严厉的(路16:25)。
受伤害,不良的影响(徒28:5)。
不正确,错误的意思(约18:23)。参考上文下理,这里的「恶」应是指人家不正确或错误之处。
八)「喜欢不义」
「喜欢」,意即欣喜或高兴。
「不义」,可用来形容不公平的事情,恶,邪恶,错误的作为等。
3 爱只是
保罗在此论到爱其中的一个特质,就是与真理结连在一起的,爱乃是「只喜欢真理」。
一)「喜欢」
原文含有两种不同的意思:
与别人一同高兴,感到别人的快乐。
向别人道贺。在此,可解作与真理一同的快乐。也有学者把第六节解作「不为不公义而高兴,但是在真理里高兴。」 “It does not rejoice over injustice,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二)「真理」
有圣经学者把初期教会基督徒怎样使用这个词汇加以分类,如有兴趣,可参考以下的注脚。简单来说,不论是历史或永恒的事件,与事实总是一致的。
4 爱凡事
一)「凡事包容」
「凡事」是所有的意思。「包容」,含有忍耐,忍受烦恼或困难之意。爱有一极其美丽的特质,就是能忍受一切的烦恼或困难。
二)「凡事相信」
「相信」,在新约圣经内,分别可指人的相信、人的信仰、人的信心等。而这里乃是相信或信任等意思。有爱的人常存着相信或信任的心来对待别人,而没有爱的人,总是存着疑心来处人及处事。
三)「凡事盼望」
「盼望」,不光是一种期待的态度,也是表现出其信赖及满有信心的盼望。有关初期信徒对盼望的见解,可参考下面的注脚。没有盼望的人会容易灰心失意。而满有爱心的基督徒,他总是会流露出盼望来,因为这盼望不是从人世间而来,乃是从天上的主而来的。
四)「凡事忍耐」
「忍耐」,其中一个意思是不管是否落在困难里,这人仍愿意忍受的(提后2:10)。
什么是完全呢?
希腊文的意思
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林前13:10)
「完全」,它的确含有完全或完备的意思。在新约圣经内,作者把它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借此带出不同的意思。
以孩子为比喻
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林前13:11)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年纪幼小时牙牙学语,其心思意念皆是未曾成熟的;故此,心所想的及所爱慕的尽是不最要紧或幼稚的东西。使徒以此为例证,向哥林多信徒指出现今还在地上时,人所想及爱慕的,皆如同小孩子的喜爱,因为至今我们还未步入完全的地步去。
以镜子为比喻
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林前13:12)
昔日古人以铜为镜,反照出来的影像不但模糊,也会走样。保罗以此为例,说明现今对主的认识是有限及不最清晰的,将来面对面见主时,一切便很清楚了。
几种不同见解
1 不是新约圣经
虽然有圣经学者推断,指完全是各经卷集合成新约圣经,但这种讲法不能乎合这里上文下理的意思。
2 不是教会被提
有学者认为这是指着教会被提而言的,因为被提之际信徒便会变为完全。这种推断亦不合理,因为这里保罗论到先知、方言及知识等恩赐也会归于无有(林前13:8)。可是,在教会被提后,于大灾难及千禧年国度里属神的人仍可运用所得的恩赐;因此,这种说法实在有商榷之余地。
3 不是教会成形
有圣经学者断定这是指着成熟的教会而言的。如果教会成形或成熟之际,意味着这就是神把教会接走的时间。此外,完备教会的出现,也表征着某些恩赐即将停止。持这种见解的人士,就必须接受信徒被提后再没有以上的一些恩赐。
4 不是基督再来
「完全」,这个词汇是中性的,意即与人无关,那么便排除了这是指基督再来的见解。
5 乃是永恒国度
参照这里的上文下理,最能配合经文的内容,「完全」应是指神于永恒里的国度而言的。
最伟大的爱
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林前13:13)
1 常存的东西
「如今」
意即现今或这一刻。保罗论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意即他发现这言论时,那时永远常存的只有这三样东西。
「常存」
不少英译本,把它翻作「存留」。参考原文的用法,中文圣经和合本及英译本乃是正确地把其原意演译出来。
一)与信作对比
基督徒常强调信心,但与爱作对比之际,便显然较逊色了。
二)与望作对比
对主存着盼望的心,叫人积极向前,等待那荣美的日子早日降临。基督徒不可失却对主的盼望,否则便会失掉活在世上的动力。可是,盼望与爱作比较时,保罗就表明爱是更为超然的。盼望是与将来的生活或事情(未见之事)扯在一起,但爱则与现今的生活联合在一起。主耶稣嘱咐门徒要彼此相爱,意即是说,要爱活在各人眼前的人,这比一切东西更为要紧。
亮光
1 不计算人的恶
不计算乃是不记着的意思;此外,这不单只是思想领域的事情,也说明人不以任何的行动来回应,表示人是甘心乐意的饶恕对方,不采取以恶报恶的态度及行动来对付人家。
2 恩赐远不及爱
保罗并没有否定恩赐的重要性,却在此表明爱比它更有价值,证明爱是远超过恩赐的。
3)「尽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基督徒的标记
主耶稣把新命令赐给基督徒,提醒信徒应彼此相爱,如此人家便可知道我们是主的门徒了(约13:31至35)。保罗虽然没有提到主所颁布的新命令,但却把爱的精粹向哥林多信徒讲解。如此以爱为首的路线,正是新命令的重点。
经常忽略之处
在教会圈子内,以高举正确地讲解真理的人为数不少,能持守基要真理的信徒也大有人在,但不少属主的儿女,在维护神学及教义纯正之际,却忘记要落实的来实践爱的功课,这实在叫人婉惜!
可广泛地应用
这里所论到的爱,可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适用在学生、家庭主妇、就职人士、退休人士的身上。爱的真理可应用在主仆关系、婚姻生活、婆媳相处及管教儿女等方面,可见这段经文是极具实用性的。此外,爱也能超越时空、文化、背景等。难怪保罗表示爱是远胜于恩赐,也比信与望更超然了。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查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