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君王與門徒〈二〉[1]


[1] 太15:1至16:12;可7:1至8:26

1基督論何謂真污穢(太15120;可7123;約71

馬太福音 15:1–20馬可福音 7:1–23約翰福音 7:1
1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2“你的門徒為甚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3耶穌回答說:“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4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5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6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7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8‘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9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 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10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11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12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嗎?”13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14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15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16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17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18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19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20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1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到耶穌那裡聚集。2他們曾看見他的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的手吃飯。3(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4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5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說:“你的門徒為甚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6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 心卻遠離我。7他們將人的吩咐當做道理教導人, 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9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10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11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12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13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14耶穌又叫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15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17耶穌離開眾人,進了屋子,門徒就問他這比喻的意思。1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嗎?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19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裡。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20又說:“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21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22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23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1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古人的遺傳

「古人的遺傳」(太15:2),不是摩西的教訓,乃是猶太人歷代所留下的傳統。拉比認為洗手十分重要,判定不洗手吃飯是足以被處死的嚴重過犯。宗教老師的教導:「寧願走四哩路尋找水源洗手,遠勝過忽略洗手而犯罪。」甚至有人認不洗手吃飯有如殺人犯那麼壞。在主耶穌降生前有兩位不同學派的拉比,他們皆是以色列人遺傳學的代表,雖然彼此經常排斥對方,但在洗手的見解上,卻有十八處共通的地方。其實這些條例是為要把以色列人及外邦人分隔。例如觸摸外邦人後,視之為不潔,當離開市集後,需要沐浴,把全身浸在水中。猶太人對洗手及洗濯器具十分小心,要把沾污了的瓷器摔碎,把污穢了的木器、角及銅器浸在水中,從外邦人買來的器具要經火,或最低限度把它擦乾淨為止。

惹主的責備

主嚴責這些宗教人士假冒為善,並且引用以賽亞先知的話來強化祂的嚴重性(太15:7;可7:6;賽29:13)。猶太人十分注重孝道,在摩西的時代裡,人可把不孝敬父母的人處死(太15:4;可7:10;出21:17;申5:16)。究竟猶太人假冒為善的罪在甚麼地方表現出來呢?若參考馬太15:5,「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馬可福音註解是:「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甚麼是「各耳板」呢?中文聖經的註解是「供奉」,這不能完全讓我們理解其原意。當參考新英王欽定本,它的翻譯是作,“But you say, ‘Whoever says to his father or mother, “Whatever profit you might have received from me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temple.”(Matthew 15:5) “But you say, ‘If a man says to his father or mother, “Whatever profit you might have received from me is corban (that is, dedicated to the temple).”(Mark 15: 11)意即父母從子女身上的好處或供養,已分別為聖獻給神了,其實父母根本得不到任何好處。猶太人把物件分別為聖,這就算為供養雙親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卻仍留在家中。以宗教的理由作為藉口推卻照顧父母,主稱之為假冒為善。另一學者解釋「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的意思,當某人欠了債項拒絕償還,債主便可對他說,所欠下的是「各耳板」,於是便前往聖殿的庫房獻上或多或小的金額,若欠債的人再不肯還債,債主可控告他盜取神的金錢。若兒女不想供養父母的話,便可對雙親說,他們應得的供養已成了「各耳板」。猶太人另外的罪,是以嘴唇敬拜神,心卻遠離神,這也是假冒為善的表現(太15:8至9)。若參考新英王欽定本在以賽亞書的翻譯,提供我們新的亮光,「這百姓用嘴唇就近我,但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是基於人的吩咐。」以色列人的問題是,口不對心,表裡不一,這是虛假的顯示;此外,他們敬畏、懼怕神,不是由於神的話,乃是基於人的教導或遺傳。換句話說,猶太人接受人的權威,過於至高者至高無上的權威。

弟兄姊妹,在現今教會圈子裡,我們有沒有高舉人的權威,而廢掉了神的話呢?

向門徒解釋

宗教人士極其不滿

當時門徒可能看見宗教人士極其不滿,便暗中告知主,提醒祂要小心說話(參考太15:12),主沒有因門徒的提點而閉口不言,反之繼續指責在場的宗教領袖,表明他們所根據的不是從天父而來的,只不過是瞎子領瞎子,兩人終必要掉進坑內(太15:13至14)。

主的解釋

並且加上這句話,「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裏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可7:15)由於彼得及門徒皆不明白這比喻(太15:15;可7:17),當進了房子後(可7:17),主便向門徒及群眾講解何謂真污穢了。主的意思是,洗手不洗手不最重要,但心裡的污穢,如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等,才能真正叫人污穢。

事件的結果

主嚴責法利賽人及文士後,便往外邦人的地方「推羅西頓」去(太15:21;可7:31),這是因為猶太人想要殺害祂(約7:1)。主耶穌不避諱的責備法利賽人及文士,惹了他們的怒氣,因而招致殺身之禍。

2推羅西頓被接納(太152128;可72430

馬太福音 15:21至28馬可福音 7:24至30
21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22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23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24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25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26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7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28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24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25當下,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26這婦人是希臘人,屬敘利腓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27耶穌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8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29耶穌對她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30她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

婦人的求醫

推羅西頓

主耶穌及門徒離開以色列地,扺達推羅西頓的境內(太15:21)。「推羅西頓」,意即「推羅」及「西頓」。「推羅」處身在地中海的海岸線上,位於西頓的南面,西頓則位於迦百農的西北面,是一天然理想的港口。

逃避宗教領袖的耳目

主到這外邦地,不是為了施行神蹟或傳道,而是為了逃避宗教領袖的耳目,也可有點歇息,並且可好好的教導門徒(參考馬可6:32至34,53至56),但祂的名聲竟被人傳揚開去(可3:8)。

外邦婦人

有一個婦人來求助主耶穌,馬太稱她為「迦南婦人」(太15:22);馬可稱她為「希利尼人」,屬「敘利亞非尼基族」的女子。「希利尼」是「希臘」的意思,這不是說她是希臘人,乃是受到希臘文化影響的婦人。「敘利亞非尼基」族是敘利亞及非尼基的混血兒。從以上地方名字的顯示,清楚知道這女子是一個外邦人。

婦人的認識

從婦人稱呼主耶穌中,可見她對主是有點認識的。「主」及「大衛的子孫」乃是以色列人稱呼彌賽亞其中的一些名號。婦人的女兒被污鬼附身,現今來求主的援助(太15:22)。

基督的婉拒

「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太15:24)「讓兒女們先喫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可7:27)主的回答十分特別,字裡行間的意思,乃是要婉拒婦人的要求。十架的救恩不是局限給猶太人,乃是賜給所有罪人的。主的回覆中,要表明福音是首先傳給以色列人的,現在還不是時候把救恩傳給外邦人。猶太人稱外邦人為狗,是看不起外族人驕傲自大的表現,正如在土耳身其人的回教徒中間,至今仍稱基督徒為狗。主借用猶太人稱外邦人的名字,這也是外邦人所熟悉的,為要向婦人解釋真理,也要察驗女人的信心,當中沒有歧視的成份。「狗」(原文編號2952),希臘文是“kunarion”,意即小狗,不是用作看守門戶的犬隻,乃是家中的寵物。主耶穌說不可把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因為食物是專為家中的小寶貝而設的,將兒女的食物拿給狗吃,是講不通的。從婦人的回答中,看見她十分有智慧、信心及善解主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即使主人先把餅給小主人吃,小朋友所掉下來的碎渣兒,家裡的寵物也可趁機享用呢!婦人理解到或許神的救恩是專為以色列人而設的,但猶太人所遺下的,也足夠她使用了!何況「小狗」也是主人的寵物,意即外邦人也是屬乎耶和華的;那麼,從以色列人所掉下來恩典的「碎渣兒」,也足夠享用了。

基督的吩咐

主看見婦人是大有信心的(太15:28),便基於她所說的話(可7:29),把她女兒身上的污鬼趕出來。

3在底加波利被接納(太152938;可73189上)

馬太福音 15:29至38馬可福音 7:31至8:9
29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30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31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巴說話,殘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32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33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34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35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36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37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38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坡里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33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34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36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37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1那時,又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甚麼吃的。耶穌叫門徒來,說:2“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3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4門徒回答說:“在這野地,從哪裡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5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6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就拿著這七個餅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開,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7又有幾條小魚,耶穌祝了福,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8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9人數約有四千。耶穌打發他們走了,

蒙醫治的人

主耶穌離開推羅西頓後,便返回以色列的地界,在當地醫治了許多瘸子、瞎子、啞吧、有殘疾的及好些有其它病患的人(太15:30),在馬可的記載裡,卻特選了一個蒙主醫治耳聾結舌的人(可7:32)。

主施行神蹟

醫治的方法

主醫治耳聾結舌者的方法十分特別,祂先領這人離開人群,用指頭探入他的耳朵,再以唾沫抹他的舌頭,然後舉目望天歎息,對這人說,「以法大」(意即開了罷),這耳聾結舌的人,立時可聽見及清楚說話了。

動了憐憫的心

這神蹟過後,由於主目睹許多人與祂一起有三天沒有吃飯,不想他們在回程中困乏,便動了憐憫的心,再次施行神蹟,以七個餅及幾條小魚餵飽幾千人。

4防備虛假的教訓(太16512;可81326

馬太福音 16:5至12馬可福音 8:13至26
5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6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7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8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9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10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11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12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13他就離開他們,又上船往海那邊去了。14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沒有別的食物。15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16他們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17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18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19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他們說:“十二個。”20“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他們說:“七個。”21耶穌說:“你們還是不明白嗎?”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2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24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25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26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何謂酵呢?

七個餅及幾條魚

主耶穌藉著七個餅及幾條魚施行神蹟,餵飽四千人後(太15:38),隨即上船前往馬加丹的境界,「馬加丹」是「抹大拉」的別名,乃是抹大拉馬利亞的家鄉,另一個別名是「大瑪努他」(可8:10)。過了不久,再有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到來試探主,求祂從天上顯出神蹟來(太16:1至4;13:38至45),但主堅決拒絕他們的請求。

主耶穌的提醒

此後,主耶穌提醒門徒要儆醒,防備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的酵,由於門徒忘記攜帶餅上船,誤會了主的意思,以為祂是向他們暗示沒有餅。

主的解釋

「小信」

「小信」在馬太福音內出現了四次(6:30;8:26;14:31;16:8)。第一次,主論及「小信的人」,為要提醒人不應為日常的需用而憂慮,因為主必把肉身的需要賜給那些先求神國的人。第二次,當門徒遇見風浪時懼怕起來,主便責備他們小信。主的指責是有理由的,因為主與門徒同在,在祂的蔭庇下是不用懼怕的。第三次,主吩咐彼得履海,但當時彼得沒有定睛注視主,而注意力只轉到環境時,他便失去信心。若信徒只注視四周的動態,而沒有專心仰望主時,我們便成為「小信的人」。第四次,主責備門徒,是因為祂施行了兩次神蹟,分別叫五千及四千人得飽足,目睹這些事件,應深信主必供應他們肉身的需要,但門徒仍不相信,這就是「小信」的表現了。

「酵」

在新舊約聖經內,「酵」通常是與錯謬的道理或罪惡連在一起的。例如:「酵」是被喻為「假冒為善」(路12:1);「靠行為得救」(加5:4,8,9);「自誇」(林前5:6);「淫亂」(林前5:1,2,7,8)。在舊約也被視為不良物(利10:12),因為能污穢至聖之物。

假冒為善

主曾責備法利賽人,指出他們的酵就是假冒為善(路12:1;太15:1至18;23:13至36);此外,主也曾指控撒都該人的不信(太22:23;徒23:8),是昔日宗教圈子的「不信派」、「新派」。

「酵」不是餅

由於門徒不明白主的暗喻,主便向他們表明「酵」不是餅,門徒才恍然大悟,知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乃是指他們的教訓而論。法利賽人的錯謬是根據人的遺傳而廢掉了神的吩咐;此外,法利賽人能說不能行,這是假冒為善、表裡不一,是虛假的信仰。撒都該人的信仰是「甚麼都不信的信仰」,他們不信復活、天使或鬼魂之說,這是異端,是敗壞人信心的毒素。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