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會的禮儀(二)

為何耶穌基督要設立「主餐」呢?

誰可領受主餐呢?

領受主餐的過程,領受者有沒有直接得著從天而來的恩惠,叫人靈性更進步呢?

1) 主餐的真理

重點

不少聖經學者認為浸禮的重點是「與主的聯合」“Union with the Lord”(羅6:3至4),而主餐的焦點是放在「與主的相交」“Communion with the Lord”(林前11:16)。

意義

主餐是立約“Covenant”

藉著耶利米先知,神預告衪必與以色列人立新約,這約是以血所立的(耶31:34)。主耶穌在設立主餐時,宣告新約正式的生效,說明救主寶血的救贖功效(太26:28;來9:22)。

主餐是記念“Memorial”

藉著主餐的設立,信徒可圍聚一起,一同思念基督的恩情,如同昔日以色列人守逾越節一樣(路22:19;林前11:24至25)。

主餐是宣告“Proclamation”

通過擘餅飲杯,基督徒宣告主的救恩已經為罪人成就了。(林前11:26)

主餐是期待“Expectation”

神的子民期望基督的再來,在地上設立永遠的國度(林11;26;太26:29)。

主餐是相交“Fellowship”

藉著主餐,信徒可與恩主相交,彼此享受愛的團契(林前10:20至21)。

主餐是省察“Examination”

在主餐的聚會裡,聖徒可作自我省察,認罪悔改及求主赦免。這是得著力量的機會(林前11:28)。

2) 主餐的派別

傳統上對主餐的見解

實在論Realism”

以安波羅修“Ambrose”為代表,傾向把餅及酒視作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

象徵論“Symbolism”

以奧古斯丁為代表,傾向把餅及酒用來象徵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

不同主流教會的見解

天主教會的變質說

理論

天主教認為經過神父的祝謝後,餅和酒便變成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稱之為「化質說」或「變質說」“Transubstantiation”。

歷史

可能是這種主張叫人家對傳遞聖餐杯產生恐懼,擔心會把主的血掉在地上,所以中世紀教會只傳餅而不傳杯,由神父代替會眾飲杯。在神學見解方面,自大貴鉤利開始,天主教漸漸地把聖餐視為一種獻祭,而且發展出一年舉行一次聖餐的習慣,如同舊約大祭司一年一次在至聖所獻祭一般。由於他們視聖餐為一種傳遞恩典的獻祭,信徒領受聖餐便是領受恩典,因此天主教徒只是觀眾而已,對了解聖餐的意義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神父的祝福,叫餅和杯變質。中世紀神父以拉丁文主持聖餐,教徒少有明白其意義,便視祝聖如同唸咒語一般。

反駁

反對視聖餐為一種獻祭,因為耶穌基督已經一次過把自己獻上,成為永遠有效用的祭物(來9:24至28)。簡單來說,天主教教徒認為,經過神父的祝謝後,餅和杯便變成基督的餅和血。換句話說,每次彌撒神父就是不斷把基督重釘在十架上;這絕不是聖經的教導。

只容讓教友領受餅,而不容許他們領受杯。這是全無聖經根據的(太:26:26至29)。

如果領受主餐的人根本不明白其意義的話,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主耶穌設立主餐,為的是叫人記念祂救贖的工作;天主教卻把它變得儀式化、神秘化及咒語化了。

馬丁路德的同質說

初期的見解

路德早期以聖禮的三個要素:象徵、人的信心及神的應許,來了解主餐;尤其重視神的應許,意即重視神的話語。

路德的理論

為著走折衷的路,路德便倡導「同質說」“Consubstantiation”的講法,意即主餐裡的餅和杯有耶穌基督的身體與血臨在。為著解釋主可以在不同的主餐聚會臨在,便發展出「同時遍存」“ubiquity”的理論,表示基督可同時於各地出現。

加爾文的聖餐觀

理論

約翰加爾文相信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確實在主餐裡臨在,與路德不同之處,乃是他認為這是聖靈的工作;意即藉著聖靈的感動下,領受者在聖靈裡領受主的身體和血。換句話說,若人沒有被聖靈感動來領受,只是吃餅飲杯而已。亦有些人稱之為「動力說」“Dynamic presence”。

功效

加爾文相信主餐對信徒有莫大的益處,領受的次數愈多愈好,最佳能每主日均舉行主餐聚會,但時至今日,許多長老宗教會只是一年舉行四次主餐聚會。

慈運理的象徵說

象徵說的見解

慈運理“Zwingli”相信餅和杯保持原狀,沒有絲毫的改變,主餐的功效是出於其象徵。

與路德的辯論

慈運理引用約翰福音六章六十三節與馬丁路德爭辯,強調主餐的屬靈意義,是出自記念,也是出自感恩,並且重視信徒與信徒之間的團契生活。

3) 誰可領主餐

重生得救

主耶穌設立主餐,提醒信徒藉此來記念衪,主餐乃是純綷為著基督徒而設,那麼唯有信徒才可領受。

受了水禮

聖經雖沒有明說,未曾受浸的人不可領受主餐,但有兩點我們是必須留意的。第一,藉著浸禮信徒公開的見證自己是基督徒,表明自己屬乎主。以浸禮為分水嶺,作為領餐的基本條件,乃是合理的。第二,恐怕一些未接受浸禮者不明白主餐的意義,所以不讓他們享用餅和杯。

成了會友

普遍教會要查問申請受浸者的信仰,參加過某些指定的課程,才容讓他們接受浸禮,其中必定會向他們講解有關受浸及主餐的真理;故此,只讓會友領受主餐,也是非常合理的。

行為檢點

道德敗落、散播異端、行為不檢、挑啟紛爭的信徒,不可容許這些人領受主餐(林前5:1至5;林前11:30至31;多3:10;帖後3:6至15;羅16:17)。停止讓犯了大罪的信徒領受主餐,一方面是帶出教會內部紀律的懲治,也是確保教會聖潔的表徵。

4) 一餅與一杯

主耶穌設立主餐時,所採用的餅是無酵餅。有些教會不但強調必須在主餐內使用無酵餅,並且只可有一個的餅,因為他們相信主的身體只有一個,使用眾多的小圓餅是不合宜的。

有些宗派在主餐裡使用酒精,但不少只使用葡萄汁。有些教會為著一些放下酗酒習慣、悔改信主的信徒,免得他們重蹈覆轍的緣故,故此不在主餐聚會裡使用酒精。參照聖經所說的「葡葡汁」(太26:29)“fruit of the vine”,我們根本沒法可確定它有沒有經過發酵的過程,但有些教會卻要堅持使用酒精及一個的杯,認為這樣才合乎聖經的教導。我們切勿忘記,主耶穌設立主餐,為的叫信徒來記念祂;此外,主餐只有象徵性的意義,如果只強調使用酒精或一個的杯而沒有感謝及敬拜的心,實在有點矯枉過正。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