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沒有錯誤的書

普遍人認為聖經在那些範籌裡出現問題?換句話說,他們認為聖經在何處有錯誤呢?

甚麼是聖經無誤呢?

若基督徒不相信聖經是無誤的話,這會導致甚麼危機呢?

你認為聖經在西方國家有甚麼影響呢?

1) 反聖經無誤的理由

科學方面的錯誤

宇宙觀的見解

反對的人認為聖經作者對宇宙持有錯誤的觀念,推斷作者誤導人,使人相信地球乃是宇宙的中樞;其實科學已證明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而已。

聖經為科學書

這派的學者視聖經為一本科學書,他們純綷以科學的眼光來剖釋聖經。聖經乃是一本講解救恩的書,並不是科學課本;此外,人之所以不接受聖經無誤,乃是基於在中古時代,天主教教皇公然引用傳統,並且毫不考慮的反對當時科學的證明。這並不是聖經的問題,乃是人為在解釋聖經的錯謬。

歷史方面的錯誤

不符合歷史事實

不少學者認為聖經的歷史記載有問題,意即不符合世界歷史的事實或本身的記載有矛盾的地方。

聖經學者的回應

其實古代的歷史記載是不完整的,即使歷史學家也無法找到有關的史實;此外,相對來說,古人以較粗略的方法來記敘歷史,不像現代人那麼精密。

引用經文的錯誤

錯誤引用舊約聖經

他們斷定新約作者斷章取義,錯誤的引用舊約聖經的經文,以求達到作者寫作的目的。

聖經學者的回應

相信聖經為無誤的基督徒,認定神的靈感動及引領作者,讓作者引經據典而絕對不是胡亂的引用經文。

聖經神蹟的錯誤

違反自然定律

這派人士認為在宇宙中有一個永不改變的定律,甚麼人也不可把它變易,萬物均要伏在其中,故此,神蹟是違反自然定律的。

聖經學者的回應

這類人不信神是超越萬有的主,亦不接受祂絕對有能力可施行奇事。神在救贖的工作裡,為要向人顯明及證實自己,有時會把自然律擱置一旁而使用其超自然的能力。

道德標準的錯誤

有人誤以為舊約是贊成多妻及休妻的,其實他們乃是一知半解,並且沒有唸好新約聖經,主耶穌明明指出,神設立婚姻的原意,乃是一夫一妻的,神容許休妻也是基於人硬心的緣故(太19:5,6,7,9)。

2) 神學界的各種定義

錯誤的定義

學者的見解

有學者指出,聖經雖沒有誤導人的成份,但卻非沒有錯誤的。他們相信聖經含有歷史及科學上的錯誤,卻在信仰及實踐上沒有差錯。

洛桑會議

在洛桑會議中,他們對聖經有如此的宣告:「所有被肯定的為無誤」 “inerrant in all that it affirms” 。這個定義非常「模稜兩可」,其彈性實在十分大,任由讀者自由演譯,也讓接受聖經為無誤者可以包容,並且可滿足反對者的要求。

正確的定義

定義一

神學家來利 “Charles Ryrie” 在聖經無誤的定義上,加上一句,「逐字、絕對、不會誤導、沒有錯誤、無限的默示」 “verbal, plenary, infallible, inerrant, unlimited inspiration” 。

定義二

楊格 “E. J. Young” 認為聖經擁有免去錯誤的能力,它不會生發任何的錯謬,其教訓與真理一致。

3) 聖經無誤及其解釋

不同風格

聖經作者均有不同的背景及知識水平,神卻可藉著他們寫出不同的書卷。聖經無誤並不是否定了個人的寫作手法及風格。

不同字眼

在符類福音(馬太、馬可、路加)內,我們發現在同一事情上,於不同的記載卻有不少的差異。原因非常簡單:主耶穌是操亞蘭文的,而門徒則以希臘文寫福音書;因此在揀選字眼上略為不同。此外,作者所處的立場也可有差距,以致所寫出來的內容也有差異。雖然如此,聖靈卻保守及帶領作者,使他們使用合宜的字眼,以致忠於事實,且沒有錯誤。

不同引述

於古代,在引述人家的著作時,並沒有逐字引述的習慣。在當時的世代中,逐字引述是差不多沒有可能的。第一,基於主耶穌是操亞蘭文,把祂所說的譯作希臘文一定有差異;第二,引述舊約時,打開笨重的經卷來尋找有關的經節實在不是易事;第三,並不是所有人均可閱讀到舊約經卷;因此,不同的引述並非奇事。

不同語法

「我是門」 “I am the door” 的句語,在同一段裡,卻接著的說,「我是好牧人」 “I am the good Shepherd” (約10:9,11),這在英文文法中與慣常的文法有異,因為門是物件,而牧人是人物。在約翰福音十四章二十六節,主論及聖經時,「靈」在希臘文是中性的,即沒有性別,但主竟稱聖靈為「他」,以男性的代名詞來記述。這樣不合文法的做句,在希伯來及希臘文裡,乃是可以的。故此,在原文聖經內,含有不少不規則文法的句語,乃因為聖經作者要表達一些不尋常的真理所致。不尋常的句子雖不合文法,但聖經卻是無誤的。

留待解決

至今聖經內還有多處未可確實其意思及真確性的,要留待語文學家及考古學家的努力,但這並不表示聖經是有錯誤的。

沒有矛盾

聖經不會錯誤教導人家的,也絕對不會生發矛盾的。矛盾的地方是可以解釋的,而這並非表示聖經是出了問題。

4) 聖經無誤的重要性

懷疑聖經

不相信聖經是無誤的人,會演變成懷疑聖經,最終會不信聖經乃是神的說話,可見聖經無誤這個關口是十分重要的。

信仰危機

不信聖經的人會改變他對不同事物或觀念的看法,甚至會嚴重影響其個人的生活及操守。不信聖經為無誤者,直接眨低神的能力;神既是滿有大能的,祂一定可保守作者在寫作聖經時沒有任何的差錯。接受聖經有錯誤的基督徒,會陷在信仰的危機中,叫他們懷疑神的說話,以致不肯單純接受主的應許及安慰等,最終使他們陷在靈性的幽谷裡。不信聖經無誤的人以個人的理智及經驗來回應信仰,最終可導致以下的危機。

道德崩潰的危機

神學家古登 “Wayne Grudem” 說:「如果我們否定聖經無誤的話,一個嚴重的問題便會產生:我們可否效法神,但卻在小事上刻意說謊呢?以弗所書五章一節告訴我們要效法神,但否定聖經無誤而仍稱聖經為神所默示的話,便意味著神在有些關乎聖經重要的宣言方面,乃是故意說虛謊的話。如果神這樣作沒有問題的話,為何對我們來說是錯的呢?」

信仰崩潰的危機

神學家古登 “Wayne Grudem” 再說:「第二,如果否定聖經無誤,那麼我們便開始思想,我們是否真的相信神所說的一切話呢?」對於懷疑或不信聖經無誤的信徒,他們可以有以下一連串的結論:一,否定亞當為歷史人物及其墮落。二,否定約拿先知的經歷之事實。三,設法解釋某些舊約及新約的神蹟。四,否定摩西為摩西五經的作者。五,相信以賽亞書有兩個或以上的作者。六,以輕率的態度或懷抱解放神學,給罪惡及救恩有新的定義。罪是社會性過於個人性的,救恩為政治性及暫時性的,並不是屬靈及永遠的。

權威崩潰的危機

古登 “Wayne Grudem” 指出說,如果我們否定聖經無誤,在本質上我們的思想就成為更高真理的標準,凌駕在神的話語之上。我們使用思想來判斷某段神的話語,並且宣告它們是有錯的。其實如此作,乃是表明我們所認識的真理,至少在這些範圍方面,比神所曉得的更清楚、更準確。羅拔百烈查 “Robert Bratcher” 是前美國聖經公會副研究員,也是翻譯《給現代人的福音》之聖經譯本的翻譯員,並且是美南浸信會所按立的牧師。在美南浸信會一個大會中,他的講題是《現今教會的聖經權威》,他的講論被人引述說:「只有故意或在理智方面不誠實的人,才會宣稱聖經是無誤及可靠的。那些愛真理、敬畏神、尊敬基督的信徒不應犯這種異端的罪。授予聖經擁有無誤及可靠的特質,乃是把它偶像化,變相地把它成為假神了。」

教義崩潰的危機

古登 “Wayne Grudem” 說:「第四,假若我們否定聖經無誤,我們必須說聖經在微小的細節是錯的,並且在某些教義上也是如此。」神學家來利 “Charles Ryrie” 指出否定聖經無誤可導致以下的情況:一,對姦淫的嚴重性有寬鬆的見解。二,對同性戀的嚴重性有寬鬆的見解。三,對離婚及再婚有寬鬆的見解。四,以『文化』來解釋某些聖經的教訓,例如有關婦女及公民責任的教訓。五,傾向以現代心理學的眼光來看聖經。基於否定聖經無誤的真理,在基督教陣營中,竟有學者起來支持同性戀者,不但引來不少爭論,並且最終叫某些宗派分裂。以下是一些例證。

支持同性戀的學者

庇特查 “William Norman Pittenger” 以四個神學性的論據來支持同性戀者:一,他說愛乃是支配及量度人類行為的特質。二,他斷言由於全人類有10%至15%的是同性戀者,那麼必定是有神學的關聯性在其中的。三,他降低特定的舊約及新約經文,視之為缺乏文化上的中肯性,或缺乏真理,因而斷定它是沒有權威的。四,他強調由於神的創造是多元化的;故此,男男女女表達愛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

美國長老宗的會議

美國長老宗於2002年召開大會,在是否按立同性戀者的動議上投票。這個問題極具爭論性,已經使北面海岸區的會眾彼此爭論,並且可以使這擁有二百五十萬名會友的宗派分裂。

救世軍改變其議決

受到保守宗教人士的猛烈批擊下,美國救世軍高層的領袖突然改變了最初的決定。他們把最新的政策改變過來,原先他們是會替西區同性戀的僱員之伴侶購買醫療保險的。批評此事的人宣稱,如此作乃是變相支持同性別的婚姻。救世軍於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在電臺作出如此的宣佈,因而受到「家庭焦點」創辦人多遜“James Dobson, founder of Focus on the Family” 嚴厲的批評。歷咸上校 “Col. Philip Needham” 為救世軍在西區的秘書長,原先他是這樣的辯護說:「這個決定是反映我們對僱員及其近親的關心。」在文件上,他表明這個原先的決定是「根據有力的倫理及道德的推理,這是反映近年間在家庭結構方面是在劇變中。」

聖公會內部的爭論

新派的聖公會人士一直爭取同性戀者如同夫婦一樣,不單得到牧師的祝福,並且可在教會裡舉行婚禮。聖公會聯會上次在丹佛市召開大會,是早在1979年了。那時他們宣佈活躍的同性戀者,或是有婚外情的男女,成為神職人員是不合宜的。自此,內部自由派的活躍人士,包括祭司及主教在內,試圖扭轉這個的決定。在近年間,活躍分子更爭取同性戀者可在教會內結婚,並且得著牧師的祝福。再者,更恐怖的是,現今在聖公會位於麻省劍橋市的神學院內,已有公開承認同性戀者的教授及學生。相信同性戀的勢力會在這宗派內愈來愈龐大,他朝一日,或許他們是會接受按立同性戀的牧者及同性別的婚姻的。

5) 聖經無誤的最大證明

神的品格

殷保羅 “Paul Enns” 說:「說聖經包含錯誤,無疑是對神的一種指摘。如果說說聖經含有錯誤,這等於說神是有過失、神是會犯錯的。」

三段論 “Syllogism” 

「神是真實的(羅3:4),聖經是神所呼出的(提後3:16);因此聖經也是真實的(因為聖經是由真實的神呼出的)。」

6) 新舊兩約的真確性

新約作者為見證人

為舊約作見證

四福音的作者是為舊約聖經作見證的,假若能證明他們是一群誠信可靠的見證人,便可幫助證實新舊兩約的真確性了。

大能的見證人

新約聖經作者皆是大有能力的見證人。意即他們所見證的事,具有確實的知識。

觀察及研究

在見證的事情上,他們均可有觀察及研究的機會。

清醒的頭腦

他們擁有清醒的頭腦,並且可自行分辨,決不會自欺欺人。

親身的經歷

他們所身處的環境中,叫他們有深刻的印象,有助其見證。

信實的見證人

他們均是信實的見證人。以下有幾點可作證明的:

危害個人權益

他們所作的見證會直接或間接的危害自己的權益。舉個實例說,作者要為主作見證時,便會遭到當時猶太人的反對及逼迫。

極高道德標準

作者所寫下的內容,擁有極高道德標準,他們尊重真理及教授真理,實在看不到他們有騙人的動機。

勇敢忠誠的心

他們講論這些真理時,毫不避諱,不怕人的為難,忠於事實的告訴別人,這可反影他們是誠信可靠的人。

彼此相輔相成

福音書是彼此相輔相成的。彼此的記載略有不同,顯示幾位作者並沒有串謀;而當中相符的地方,卻多不勝數。

獨立寫作

作者都是獨立的見證人,沒有互相抄襲竄改的可能。

更加完備

記敘事件上的分歧及差異,是可以有合理解釋的,並且可叫人對事件有新的亮光及見解,更完備了解整件事。

篤信的心

這班都是真心跟隨耶穌基督的人,篤信這些事件的真確性。

四個角度

福音書的作者以四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基督的言行與人格,把其歷史事蹟更清楚及準確地向讀者交待,在歷史裡可算史無前例。若人不相信四福音的記載,那麼更不應接受世上的歷史,因為世上許多事件只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

內容與經驗相符

福音書裡的內容與人的經驗相符,沒有產生任何的矛盾。比方說,普遍世人皆承認自己有罪,福音書的作者清楚宣告這個信息,並指引人認識赦罪的救主。

沒有任何矛盾

作者所作的見證與間接事實及情況相符。福音書內的故事與昔日的歷史事實相符,並沒有矛盾。簡單來說,以上的五點,可足以證明福音書內的見證是千真萬確的,且表明作者是誠信可靠的見證人。

耶穌基督為見證人

在地上開始事奉時

面對試探時,主引用舊約的說話來勝過魔鬼的引誘(太4:,7,10;申8:3;6:13,16)。

在地上結束事奉時

在十字架上,主說了七句話,稱之為「十架七言」,七句中就有五句引述自舊約(路23:34;賽53:12;路23:43;賽53:10,11;太27:46;詩22:1;約19:28;詩69:21;路23:46;詩31:5)。

在首次公開講道時

主耶穌首次公開講道時,引用舊約裡的話(路4:16至19;賽61:1,2)。

指證撒都該人的錯

主指出撒都該人的問題,就是他們不明白聖經,即舊約的教訓。

以舊約證明其行動

在安息日主耶穌吃麥穗的事情上,祂引用大衛在舊約內的事件,證明這是合理的(太12:1至8)。被人指控在安息日治病的事件上,祂引述以賽亞書內的話語(太12:9至21)。基督潔淨聖殿的過程中,也以舊約的話向人表明神設立聖殿的目的(太21:13)。當人家稱頌主時,祂表明這正好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太21:16)。

信舊約事件為史實

創造的事實

主耶穌相信創造的事實(可10:6)。

挪亞方舟

基督相信挪亞方舟的事跡(太24:38)。

羅得妻子

主接受羅得妻子為歷史的人物(路17:32)。

所多瑪

主視所多瑪為歷史中的一個罪惡城(路17:29)。

大魚

基督相信約拿被大魚所吞吃的史實(太12:40)。

所羅門及示巴女王

神的兒子引用所羅門及示巴女王的事跡(太12:42)。

尼尼微

尼尼微悔改歸正的故事,主也以它為史實(太12:41)。

乃縵

主相信乃縵的大痳瘋蒙醫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路4:27)。

以利亞及撒勒法窮寡婦

以利亞及撒勒法窮寡婦的記載,主相信它為歷史(路4:25,26)。

銅蛇

主絕對相信摩西曾在曠野中舉起銅蛇的事跡(約3:14)。

首次婚娶

主耶穌接受人類的首次婚娶,不視它為神話(太19:5至7)。

亞伯

主宣告在歷史中,眾多先知被殺害,其中一位無辜者就是亞伯(路11:51)。

以色列人的先祖

主耶穌相信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為以色列人的先祖(太22:31,32)。

火燒荊棘的異象

摩西在火燒著的荊棘中目睹耶和華的使者,主耶穌肯定這異象的真確性(路20:37)。

嗎哪

主引證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曾吃嗎哪為歷史的事件(約6:31)。

撒迦利亞

耶穌基督相信撒迦利亞被人殺害的歷史(太23:35)。

表示律法必須應驗

主耶穌曾表示律法必須應驗(太5:18),並且聖經的話是不可廢掉的(約10:35)。根據統計,主耶穌所發表的言論裡,有超過十分一的內容是直接或間接的引自舊約聖經。

歷史證據為見證人

簡單來說,世上有歷史學家、猶太人的宗教經典及會議等,均可指出新約或舊約聖經的可信性,這些都是有力的見證。

考古科學為見證人

世上不少人反對聖經,視它為神話及謬論,但從過去歷史在考古學上的發現,不但沒有推翻聖經為神的話語,反而更加證明聖經的真確性,實在是奇妙。

7) 新舊兩約的超然性

超然的教訓

連貫性

題材、精神及目的的連貫性

聖經的作者雖然眾多,寫作時間也相距甚遠,但其題材、精神及目的卻是一致的。

教訓或論據的連貫性

作者所提出的教訓或論據,沒有基於時間的改變而被後人反對及遭廢掉,並且相關的內容更彼此連繫,成為一個體系。所倡導的教訓或論點,均超越昔日時代的宗教、道德及理想,直到如今,仍居帶領的地位上。當將作者的著作排放在一起並細心察看下,其內容是一致的,並沒有任何矛盾。

適切性

心靈的問題

聖經談論心靈的問題時,顯示有獨特及深入的剖釋,可見對這範籌的事情是非常熟習的。

人心的敗壞

神的話直接審判人的心靈,指出人的不是,揭示人心的敗壞。

心靈的滿足

其中所談及的內容,可滿足人的心靈,帶給人無限的平安、喜樂及安慰。

超然性

與別的經書不同,世上其它經典試圖以人的智慧來解釋一些深奧難明的道理,但聖經卻保持緘默。

聖經內有許多深奧難明的真理,無窮無盡,多不勝數,涉及的範圍也十分廣,足以證明這書是從神而來的。

超然的道德

其綜合性

人類通常誤會及疏忽的事件,均有記在聖經內。聖經綜合地把人在道德方面應付上的責任列舉出來,讓人知曉。

其屬靈性

聖經論到神不單察看人的外表,更注重人內心的動機及心態。

其單純性

綜合聖經所有的教訓,可以簡單扼要的說,其總綱是愛神愛人。

其實用性

新舊兩約不約而同的強調罪人的無助,人皆無法自救,唯有藉著神所設立的救恩,人才可蒙恩得救贖。聖經不是一本空談理論的書,乃是一本實用性的經典著作。

8) 新舊兩約的流通性

福音在第一世紀很快便被傳開,使多人接受新舊兩約內的啟示,顯出這書卷不是人的著作,乃是真神的手稿。

異教的文化竟在短短的三個世紀內被基督教所取代,這是世人公認的奇蹟。

在基督教信息的傳遞中,遇上許多的攔阻及逼迫,但它不單可屹立不倒,且有效的進入人心,實在是奇事。基督教的信息被三方面人士的質疑或排斥:

被知識份子的懷疑

歷世歷代裡基督教的信仰被許多知識份子質疑及反對,例如批判聖經的可信性、耶穌基督的復活及神性等,在初期教會時也不例外。

百姓的偏見及憎惡

猶太人極其厭惡基督徒,在初期教會時以色列人視之為妖言惑眾的道理,至今也沒有改變。

政府不斷施行逼迫

羅馬帝國曾多次逼迫基督徒,試圖把其信仰壓制及消滅,不但沒有成功,反間接叫基督教更加興盛。

難叫人信服的信息

所傳的信息是難叫人信服的,並且為福音作見證的人也有其缺欠的。

被人輕視的傳道人

傳福音的人大多是無學的小民,多被人輕視,難以說服人。這福音是叫人信靠一位猶太人,被釘在十架,三日後從死裡復活,祂不單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也是世人的救主。可以接受這救恩的人,斷不是出自人的能力,乃是聖靈在人心裡奇妙的工作。

惹人反感的信息

聖經的信息是叫人承認自己的罪惡,否定自我,並且要付上代價來跟隨主,這是極容易叫人反感的。福音的信息排它性很強,且宣告耶穌基督乃是唯一的主及救主,實在容易令人排斥。

9) 新舊兩約的影響性

對文化的影響

重視個人

聖經注重個人的問題,並且對症下葯的剖釋及幫助人解決問題。

彼此相愛

尤其是新約聖經內的教訓,直接教導信徒要彼此相愛,因為互為肢體,要履行彼此相愛的真理。西方人守望相助的精神,也是由於多年受基督教思想的薰陶所致。

神聖生命

聖經強調人生命的獨特及寶貴,這種思想也間接或直接影響那些接受基督教為信仰的國家。

聖潔心靈

聖經注重人的聖潔,聖潔不是單單一些行為的表現,乃是源自人內心的。

神聖家庭

神是設立家庭的主,聖經也有教導基督徒如何享有一個合神心意的家庭模式(弗5:22至33;6:1至4),讓信徒參照。基督教注重家庭的觀念也可在西方文化內看到。

夫婦之道

聖經一夫一妻的制度種植在西方國家的文化內,以致現今文明國家也遵行這個模式。

知行合一

聖經不是一本純理論的書籍,乃是強調知行合一的道理,人聽道後應行道,不可把所聽聞的放在腦海裡,要付諸實踐。

對個人的影響

個人道德方面的改變

基督教所強調的真理,乃是注重人內心世界的,假使人的心願意悔改歸正,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時,其心思意念便會改變,並且促使這人在道德觀方面有所改變。

社會道德方面的改變

聖經注重個人的改變,改變後的人可影響他的世代,生發出震撼力,帶來改革。基督教的信息便成功地改變歷世歷代的人,帶來新的改革。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