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是甚麼?(一)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傳道書 7:1–4  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2往遭喪的家去, 強如往宴樂的家去, 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 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3憂愁強如喜笑, 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 4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 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美國喜劇演員傑里賽恩菲爾德  Jerry Seinfeld說:「大多數的研究指出,人最懼怕的是作公開的演說,第二則是死亡。所以對一般人來說,如果你必須參加葬禮,你死在棺木內比致悼詞更好。」 在傳7:1至4內,傳道者把人生的事例作比較,指出甚麼是更好的。 1) 有價值的死勝過無價值的生(傳7:1) 「膏油」的用途 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膏油」,乃是橄欖油的意思。在古代的以色列國,它的用途十分廣泛:一,飲食用途。二,用在奉獻及敬拜生活上。三,用在君王及祭司的就職典禮上。四,化妝的香膏及香料的成份。五,它有藥用的功效。六,點燈的燃料。 「人生的日子」 「人生的日子」,意即出生的日子。傳道者把「人生的日子」與「美好的膏油」聯繫在一起,表示這人出生後的日子皆是吉利的,意思是說,擁有快樂及財富,可是,愚昧及邪惡可以叫這人的一生蒙上污點,這樣是極之虛空的。馬來諺語:「寧可帶著美名死去,好過擁有惡名而活著。」通過以上的例證,讓我們看見人的名譽是十分重要的。 究竟人怎樣才可擁有美好的名聲而離世呢? 全人類皆犯了罪,在神眼中是罪人,沒有美名。即使行為極其正直的人,總有其瑕疵之處。為此,神便設立拯救世人的方法,藉著耶穌基督在十架上的救贖,人便因接受神兒子的名而成為神的兒女。約翰福音說:12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耶穌基督的名字不只是一個稱號那麼簡單,祂的名是包括祂的品格,或是指祂整個的人。故此,基於主耶穌的名字,凡相信祂為救主的人,基於祂尊貴的名字及生命而叫我們的名字得以被記在神的生命冊上。不最完全的人之名字竟可記在祂的冊上,乃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這是出自祂的恩慈及憐憫。藉著耶穌基督的美名,叫基督徒也享有美名,這是新約聖經給世人的啟示。 「膏油」與「名譽」

得著智慧的需要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傳道書 7:19–22  19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 20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21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 22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希臘哲學家。為著得著學問,有一位驕傲的年青人便前往蘇格拉底那裡去。年青人便說:「偉大的蘇格拉底啊,我來找你是為了知識。」遇見這位高傲的愚昧人後,蘇格拉底便帶他步向大海去,讓他站在水深至至胸口的海水中。然後他便問道:「你要甚麼?」帶著笑容,青年人便回答說:「知識,智慧的蘇格拉底啊。」蘇格拉底用他強壯的雙手搭在青年人的肩頭上,然後把他推入海水中。三十秒後,蘇格拉底便讓他從水裡出來。接著哲學家便再問他:「你要甚麼?」他流著唾沫回答說:「知識,噢偉大及智慧的蘇格拉底啊。」蘇格拉底再次把他推入水裡。三十、三十五秒過去了,直至經過四十秒後,蘇格拉底才讓他從水裡出來。正當這人還喘著氣時,蘇格拉底再問他說:「年青人,你想要甚麼?」一面喘著氣,一面大力的深呼吸,年青人便說:「知識,噢智慧及奇妙的…。」蘇格拉底便再度把他推入水裡。如是者過了四十秒,直至五十秒時,再問他說:「你要甚麼?」他尖叫說:「我需要空氣!」蘇格拉底的回應是:「當你需要空氣如同你需要知識的話,那麼你便會得著知識了。」 各位聽眾,你們想在世上得甚麼呢?今天的講題是《得著智慧的需要》,期望當你聽完這篇信息後,你們亦有所發現,叫你們覺得有得著智慧的需要。 1) 智慧的能力(傳7:19) 經文的重點 在傳道書7:19至22,傳道者提醒讀者兩件事:一,智慧的能力是何等浩大的(傳7:19);二,世上是沒有不犯罪的人(傳7:20至22)。智慧可以換來權力,但由於人的罪性,人的軟弱限制了他們怎樣運用自己的智慧。 卓越的智慧 「官長」,可以解釋作權貴,也有不少英文聖經翻譯作「統治者」。在傳道書內,傳道者已指出智慧勝過愚昧、財富和權力。 智者的軟弱 在我們認識的人中,有不少人是擁有淵博智慧的,但驚訝的是,有些智者竟說出一些話,不但侮辱了他們的智慧,亦傷害了人家對他們的信任。更難以叫人置信的是,智者竟犯了一些錯誤,連星斗市民也會避免的過失,最終叫他們身敗名裂。為甚麼智者會犯大錯呢?原因十分簡單,雖然他們擁有智慧,但他們卻不敵自己的犯罪天性。 各位朋友,各位基督徒,我們要得著智慧,並且要懂得怎樣克制自己的軟弱。 聰明的傻瓜 為何智者會變傻瓜呢?聰明的人應是聰明的,傻瓜就應是愚笨的。從邏輯看來,聰明與傻瓜連在一起是不合理的。舉例說,一個滿有商業頭腦的男人,當認識火辣辣的美女後,便不顧一切去求她的歡心。雖然人家稱她為淘金的女人,這是街知行聞的事實,但這位聰明的商人竟對人家給這女人的評價一笑置之。最後,這位男人成功娶了她為妻子女,但最後卻叫這人「一鋪清袋」(一局清袋)。

中庸之道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傳道書 7:15–18  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16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 17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18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為了信仰自由的緣故,首批清教徒從英國移居到美國。有一位歷史學家指出清教徒是不會接受社會主義的,因為他們相信神是把不同的財富賜給各人的。對清教徒來說,收人的多少不是他們的重點,而是有多少錢用在自己身上。關乎運用金錢,清教徒認為適度是它的焦點,意即節制。 今天我的講題是《中庸之道》,盼望你們可以透過這個課題及傳道書7:15至18得著啟迪。 1) 日光之下的現象(傳7:15) 虛度的日子 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傳道者見證說:「在我徒勞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一切。」(英文聖經 ESV) 15In my vain life I have

甚麼也不能滿足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傳道書 6:7–9 7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8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甚麼長處呢? 9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6:7至9) 試問各位:「甚麼最能滿足你呢?」今天的講題是:「甚麼也不能滿足。」如此的講題,你有沒有共鳴呢? 1)慾念不能得到滿足(傳6:7) 人的慾念 人辛辛苦苦的工作,主要是為飲食需要。「心裡」,它的原意是靈魂,它是人的慾望之所在。人有食慾及慾念,為此,所有人皆是為這些慾念而活。 無法滿足 慾念推動人勞碌的工作,但最終無法滿足人的慾望。自從我們的始祖亞當夏娃犯罪離開神後,全人類便被心中的慾念支配。心靈沒有滿足的人便不斷努力追求他的需要,但始終他的慾念不能得著滿足。可悲的是,人不但無法滿足他們的食慾,也無法滿足心中眾多的慾望。簡單來說,人的慾念不能得到滿足。 食物與人的健康 為著滿足食慾,不少人沒有節制,有些吃得不健康,因而身體出現許多毛病。非洲人甚少患上直腸癌或其它高血壓症,但非洲裔美國人則有不少患上以上的兩種疾病。日本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乃是魚類,而他們患上心臟病的比率是十分低的,但日本人移居到美國後,不少人則患上心臟病。不少歐美人士是超重的,所以他們想盡辦法來減肥,於是各類的減肥食譜及方法就應運而生了。 過多碳水化合物 人需要碳水合化物來生存,而主要來源是五榖、蔗糖及水果中的糖份。人體每天只需一百克,即每天進食三碗白飯或八片麵包便足夠有餘。剩餘的碳水化合物會首先變成肝糖,貯藏在肝臟及肌肉內,其餘便會變成脂肪,使人的體重增加。現代美國人普遍吃二至三百克的碳水化合物,以致有超重現象的產生。現今在市面上的食物,尤其是超級市場所提供的食物,大多是碳水化合物,不論是較便宜的花生或昂貴的巧克力,它們都會被消化成為葡葡糖。貪吃零食乃是增加體重的主要成因,這些食物不吃也沒有損害,但多吃卻有損;故此,人家稱之為「垃圾食物」。 加國人的體重 癡肥與許多慢性疾病有關,這包括高血壓、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及某些癌症。根據2014年的統計,18歲以上的加拿大人,20.2%的是癡肥的,意即約530萬成年人的體重是超重的。這個問題是極嚴重的。為著滿足食慾,不少人犧牲了他們的健康。 美國人的需要

男人女人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傳道書 7:25–29 25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 26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 27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 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在現今的世代,性別歧視是受人關注的課題。假若我在電視節目上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傳7:27上)我肯定觀眾的反應是指我是性別歧視。對不起,這句說話不是我講的,而是以色列王所羅門說的。驟眼看來,這節經文是歧視婦女的,但其實並不如此,在今天的講道裡,我會作詳盡的解釋。 1) 人的目標(傳7:25) 轉念的意思 傳道者清楚表明他要繼續探索人生的智慧,這是他畢生的目標及方向。 25我一心一意要知道,要研究,要尋求智慧,口黎解答我口既疑問:我發現邪惡係無知,愚昧係瘋狂。 這是新廣東譯本的翻譯,它很能把這節經文的精粹翻譯出來。在此,傳道者的思想有所轉變,以致他可專心作透徹的研究(傳7:25)。 邪惡是愚昧 通過努力的探索,傳道者發現「邪惡為愚昧」,意即「邪惡的愚蠢」(傳7:25)。 現今的文化 現今的文化有甚麼特色呢?明天是怎樣不最重要,只為今天而活,乃是不少電視節目及流行音樂的信息。為何濫用藥物那麼嚴重呢?或許這是因為人要逃避將來,並且不敢對明天有任何夢想。神在現今的文化裡沒有甚麼地位,故此,人是很難以對明天有盼望的。沒有神的生活,毫不理會道德的生活,如此是愚昧的。傳道者的觀察很準確,「邪惡係無知」。 魔鬼的計謀 魔鬼及牠的爪牙計劃怎樣攔阻人來相信福音。有邪靈建議說:「讓我們前去,告訴他們沒有神。」如此,換來一片沉默。所有邪靈皆知道,大部分的人是相信有至高者的。另外一個邪靈獻計說:「讓我們告訴他們,沒有地獄,邪惡者將來不會被刑罰。」如此的提議亦被牠們拒絕,因為牠們深知世人的良知會告訴他們,犯罪是最終會被刑罰的。如此的聚集似乎是失敗的,在散會前,突然在後面明有聲音說:「告訴他們有神,有地獄,並且聖經是神的說話,但告訴他們有許多時間來作出決定。讓他們忽視福音,直到太遲為止。」接著整個地獄有邪惡的笑聲傳出來,因為他們知道當人遲延不信基督的話,通常他們是不會接受祂的。不少人聽了福音,不但發現它的信息很好,但卻遲疑不決,沒有立下決心來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遲疑不決是愚昧的,只為今天的快樂而活也是愚蠢的。各位,請不要遲延,請切勿只為短暫的享樂及名利而活,快快的來相信基督為救主吧!

無盡的智慧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傳道書 7:23–24 23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 24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 卡爾波普爾 Karl Popper(1902至1994年),他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哲學家。他表示:「我們的知識只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無知必然是無限的。」 不錯,學無止境,即使窮一生的力量,我們也無法掌握學海無涯的學問。傳道者嘗試探索更深層次的智慧,究竟他可否得償所願呢? 1) 人的方法(傳7:23) 智慧傳統 23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傳7:23上) 通過觀察及評估,以色列人以此來凝聚民間智慧,這成為他們一致的傳統文化,簡稱為「智慧傳統」。對以色列來說,他們相信神是創造及統管宇宙的主,而世界是由對立的事物組成的:智慧與愚昧、善與惡、光明與黑暗、愛與恨、生命與死亡等。「智慧傳統」試圖用勸勉和恰當的行為來詮釋人生及世界。傳道者用特殊的方法來實驗及研究人生的哲理,他稱這種方法為「智慧」,意即是說,他用「智慧傳統」的教導、考查的方式及反思來得出他的結論。 人的努力 傳道者用「智慧傳統」來測試所有事物,這是源自人的努力及方法,乃是沒有不受神支配的。雖然傳道者是全力以赴及堅決的要尋得更深層次的智慧,但最終承認這種才智是遙不可及的。假若單靠人的努力,而沒有神主動把更深的智慧向人啟示的話,人所領悟的是可以有偏差的。在歐美國家,西人不是那麼客套,他們是慣常用各人的名字來彼此稱呼的,但由於他們是十分尊重擁有博士學位的人,他們便不以他們的名字來稱呼他們,而稱他們為某某博士。世上有一些學者是熱愛知識的,他們不單是擁有一個博士學位,而是擁有幾個不同的博士學位。努力追求學問是好事,但單靠人的聰明及悟性卻是無法認識神。 2) 人的決心 堅決尋智慧 有意譯本是這樣翻譯:23我一直盡力讓智慧引導我的思想和行動。我對自己說:「我決心要有智慧,但它沒有用。」24智慧總是遙不可及難尋的。通過以上的譯本,我們看見傳道者在尋找智慧上的決心。 不是無決心 施溫道牧師Chuck

1 2 3 4 5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