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pple Podcast Link: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Podcast Link: 7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8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3:7下至8) 世事難料,在喜慶場合賓客竟突然變得靜默無聲。有些人素來沉默寡言,不愛說話,但在意想不到的情狀下,他們竟然高談闊論。廣東俗語說:「唔聲吾聲,嚇你一驚。」有女士與某男同事共事多年,他們平日只有公事的接觸,但某天男生突然向女生示愛。有些兄弟姊妹的關係十分親密,但一到父母離世後,基於處理家產問題,彼此不理不睬。在歷史裡,國與國的關係忽然變壞,並且引發戰爭。有些國家與鄰國經常漫罵,但當新總統上任後,雙方政要竟成為朋友。總言之,世事難料! 1) 靜默有時(傳3:7) 靜默的字義 「靜默」,它可以解釋作保持沉默或靜止的意思。 靜默的時刻 人應在甚麼時間保持沉默呢?在舊約聖經內,當國家遇到國難時,國民應保持緘默(摩5:13),或是當朋友遭遇苦難時,人應默言不語(伯2:13),再者,當神親自顯現時,神的子民應在祂面前靜默(利10:3;詩39:1,2,9)。傳道者沒有明說在甚麼時間人應沉默,於甚麼處境人應說話,但可以理解的是,愚昧的人在不合宜的時間說話,於不合適的時間閉口無言。在新約聖經內,雅各教導信徒要勒於舌頭,意即禁示自己不應說不合宜的話(雅3:3至12)。當站在彼拉多面前,主耶穌保持緘默(太27:11至14)。在合宜的時間保持沉默是智慧的表現。 作者的觀察 所羅門為一位滿有智慧的王,從他觀察的經驗所得,在人生裡有動亦有靜。舉例說,即使最喜愛熱鬧的人,到睡覺的時間,也期望可有寧靜的環境,使他可安然睡覺。 寧靜的好處 寧靜有何好處呢?有人就如此說:「寧靜可叫人有空間來聆聽;寧靜可叫人有自由來觀察;寧靜可叫人有時間來思想;寧靜可叫人有空間來感受;寧靜叫人增加其警覺性;寧靜可叫人步向平安;寧靜叫人知道自己的限制及神的偉大。」 修院的禁例 愛爾蘭的熙篤會修道院 “Cistercian Monastery”,有一條古怪的規例,就是禁止人說話,這個傳統已有四百多年了。多年以來,住在修院的修士均不可說話,只可以手勢來表達意見。直至1967年7月修改規例,才容許修士說話。修道院的規定,也許減少口角及是是非非,但這是極其消極的做法。不錯,人類不少問題是由言語所產生的,由於人不能保持沉默,以致問題變得更嚴重。試看現今政界的圈子裡,許多問題都是由人的言語所產生的。比方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可叫人恐慌,也會直接影響股市。 聖經的教導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箴13:3)「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箴17:27至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