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重新与民立约(出埃及记34:1至40:38)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摩西再次上西乃山,耶和华神怎样介绍祂的名字(34:6至7),从中认识神是怎样的呢?摩西随即有什么反应(34:8至9)? 2 神再次与以色列人立约,其内容如何(34:10至28),有何属灵的意义呢? 3 摩西与神交通后有何改变?为何他的面皮会发光呢?为什么向百姓说话时,要以帕子蒙脸,在神面前时,又把帕子除去呢(34:29至35)? 4 制造会幕及其器具的过程中,有什么属灵方面的启迪呢(35:4至39:43)? 5 在三十九章内,有什么事例可知道摩西是一个顺命的神仆?「是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这句说话在四十章内出现了多少次?有何意义? 6 出埃及记是怎样结束呢?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1 摩西再次上西乃山,耶和华神怎样介绍祂的名字(34:6至7),从中认识神是怎样的呢?摩西随即有什么反应(34:8至9)? 一)耶和华神的宣告 (1) 怜悯 「怜悯」(原文编号7439),也含有「慈悲」、「仁慈」的意思。耶和华是怎样的一位神呢?从祂的自我介绍及拯救百姓的过程中,发现祂是极其慈悲、满有同情心及体恤人困苦的主宰。 (2) 恩慈 「恩典」(原文编号2587),在英王钦定本则译作「恩慈」 “gracious”。在神名字的介绍中,我们认识耶和华是满有恩慈的主。 (3) 忍耐 「不轻易发怒」(原文编号750及639),在希伯来文由两组字眼组成,第一个词汇,含有「忍耐」或「慢慢动怒」的意思,第二个字则是「怒气」。中文圣经和合本很准确地把这两组字眼的意思带出来,让我们知道,面对世人的悖逆及邪恶,神也是慢慢动怒的,因此看见祂的宽容大量。 (4) 慈爱 「慈爱」(原文编号2617),在原文分别有「良善」、「和善」及「忠诚」的意思。显出神对待人所怀的态度是何等美善,表明祂是慈爱的主。 (5) 诚实 耶和华是「诚实」  “truth”(原文编号571)的主,表明神是真诚,绝对不是又是又非的。也是毫无诡诈的至高者。 (6) 赦罪 耶和华乐意赦免人的「罪孽」(原文编号5771)、「过犯」(原文编号6588)及「罪恶」(原文编号2403)。「罪孽」 “iniquity”,可指一些「不公正」的事,「过犯」 “transgression”即「违犯」或「违法」,「罪恶」则指人的「过失」及「罪」而言。

12 以色列的背约(出埃及记32:1至33:23)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为何百姓要造金牛犊呢(32:1至6)? 2 在制造金牛犊过程的前后,神的子民犯了什么罪行(31:1至29)? 3 从何见得神是极厌恶百姓的所作所为呢(32:7至10)? 4 亚伦为何容让百姓制造金牛犊?错处何在呢? 5 从何见得摩西有大将之风呢(32:11至35)? 6 怎样看出他是极其认识耶和华的人(32:11至14;32:30至35;33:12至16)? 7 怎样看见摩西是蒙神使用的明证呢(33:9至11)?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1 为何百姓要造金牛犊呢(32:1至6)? 一)仍存拜偶像的心 百姓看见摩西上山后,迟延不下来,便向亚伦建议,为他们造一个神像,在原文里,「神像」可译作「诸神」或「一位神」;神明确的启示,祂是宇宙万物中的唯一主宰,只有祂才是神,昔日在埃及地所施行的神迹奇事中,已清楚显明出来,但现今百姓仍受埃及地的假宗教所影响,不肯以信心仰赖耶和华,因为骨子里,仍带着拜偶像的观念,以致作出这胡涂的建议。 二)对真神没有信心 一方面发现百姓深受埃及地的宗教思想所捆扰,此外,在向亚伦请求制造神像上,也不难发现他们对这位曾多次向显示的主宰,存着一个怀疑的心,以致才要求另一位神明带领他们的前路,表明对真神没有信心。 三)对领袖没有信心 耶和华神曾借祂的仆人施行奇事,并使用摩西带领百姓离开埃及为奴之地,现今神人稍微迟延下山,便断定他已不知所踪,可见对神仆也没有信心。在此引申,若人是对神没有信心的话,自然地对其拣选的领袖也是没有信心的。 2 在制造金牛犊过程的前后,神的子民犯了什么罪行(31:1至29)? 一)不听从神的话 神告诉摩西,百姓已快快偏离了祂的道 “they have turned aside

11 神律法与会幕(出埃及记28:1至31:18)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谁可成为祭司呢?其中有没有特别的授职仪式?祭司的服饰是怎样的(出28:1至29:25)? 2 香坛是怎样的呢?祭司怎样借香坛事奉神(30:1至10)? 3 什么是生命的赎价(30:11至16)? 4 洗濯盆有何用途(30:17至21)? 5 膏油在会幕里有什么特别的用处(30:22至33)?制法又如何? 6 神吩咐百姓怎样制香呢(30:34至38)? 7 作为制造会幕及其器具的工匠,有什么独特的条件(31:1至11)? 8 为何耶和华再次重申要求百姓遵守安息日的规例(31:12至17)?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1 谁可成为祭司呢?其中有没有特别的授职仪式?祭司的服饰是怎样的(出28:1至29:25)? 一)授职的仪式 唯有直属亚伦的后裔才可成为以色列人的祭司,其就职仪式是十分隆重,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的程序: (1) 先用水洗濯身体(29:4)。 (2) 然后才可穿上祭司独有的衣服(29:5)。 (3) 把膏油倒在头上,膏立这人为祭司(29:7)。 (4) 最后以奉献祭牲作为确立其祭司的职分(29:15至20)。其程序包括,让准祭司先按手在将被献上羔羊的头上,把所宰杀羔羊的血,抹在他的右耳、右手及右脚的大姆指上,并且把膏油及血弹在他的衣服上,加上特别的摇祭,献上给耶和华作馨香的火祭。第二只羔羊部分的脏腑(参考出29:1,22)、一个饼、一个调油的饼及一个薄饼,皆交给亚伦及其儿子作为摇祭。摇祭不是由右至左而摇动,乃是对着祭坛前后的摇动,表示祭司将祭物奉献给神。摇祭的胸乃归给亚伦及其儿子(29:26)。 *通过以上的仪式,使祭司分别为圣(29:9),成为合神心意的祭司。在新约的亮光下看,事奉者应被基督的血洗净,并借着分别为圣的生活,成为合神心意的器皿。 二)祭司的衣饰 (1) 以弗得 以弗得乃是一件没有袖的外衣,长至膝盖下,前后分为两幅,在肩膊上用带子相连,两条带子均有一个金槽,每边镶着刻上六个以色列支派名字的玛瑙。这件外衣,以金线、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及细麻编织成,其上有两个金环,借带子系在身上(28:4至14)。 (2) 决断的胸牌

10 神会幕的介绍(出埃及记24:1至27:12)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为何耶和华再次吩咐摩西上西乃山呢(24章)? 2 会幕有何别名?设立会幕有何用意呢(25:8,9,22)? 3 约柜是什么(25:10至22)? 4 陈设饼及饼桌有何属灵的用意(25:23至30)? 5 什么是金灯台(25:31至40)? 6 祭坛有何特别(27:1至8)? 7 会幕有什么特色(26章;27:9至19)? 8 神吩咐以色列人在燃灯方面有何特别之处呢(27:20至21)? 9 会幕的物品与新约有何关连?所摆设的位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1 为何耶和华再次吩咐摩西上西乃山呢(24章)? 神召摩西、亚伦、亚伦的两名儿子拿答及亚比户和民间的七十位长老上山,但唯独摩西可独自上到山顶(24:1至4)。神在此准备与其百姓确立盟约,摩西作为百姓的代表及神的代言人,预先把神的话语及律法告知以色列人(20:22至23:33),并称之为「约书」(24:7),当神的子民听见其内容,便齐声地表示同意遵守神的吩咐(24:3)。及然后摩西便安排百姓正式接纳这盟约的内容,首先,神人于山下筑一座坛,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又差派少年人在其上献燔祭及平安祭(24:4至5)。在这立约的仪式中,摩西将祭牲一半的血盛在盆中,把另外一半洒在坛上,然后宣读约书,并以血洒在愿意遵行盟约的百姓身上,表明这是立约的血(24:8),以此为立约的凭据。这次是以色列人首次被祭牲的血洒在身上之事例,所洒之血,成为盟约生效的表记,神以坛为代表(24:6),百姓则以十二根柱子为记号。通过这仪式,这可称为「血的盟约」。以色列人正式借祭牲的血被分别为圣,成为耶和华的子民。在新约时代,主耶稣基督以祂的血与人立约(路22:20;林前11:25至26),奠定罪人蒙救赎永远的基础。 2 会幕有何别名?设立会幕有何用意呢(25:8,9,22)? 一)会幕的别名 「会幕」 “The tabernacle of the congregation” (出27:21),有不同的别名,分别为「法柜的帐幕」“The tabernacle of

9 神律法的介绍(出埃及记19:1至23:33)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西乃山位于何处(19:18)?为何神要拣选以色列人为选民呢(19:4至6)?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前,要求百姓作什么准备呢(19:7至25)? 2 十诫的要义是什么(20:1至17)? 3 根据神的指示,以色列人有什么权益(21:1至32)? 4 神教导子民在处理自己的财产上,别人及自己应有什么的权益呢(21:33至22:15)?作为神的子民,行事为人应有什么独特的操守(22:16至23:9)? 5 选民在宗教节期方面,有什么特别的条例(23:10至33)? 6 在攻占别人的领土上,应留意什么(23:20至33)?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1 西乃山位于何处(19:18)?为何神要拣选以色列人为选民呢(19:4至6)?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前,要求百姓作什么准备呢(19:7至25)? 一)与民立约的地点(19:1,2) 西乃山的别名为何烈山(3:1;18:5)。西乃山的名称极有可能是源自古代闪族所敬拜的月神「辛」“Sin”,而何烈山在希伯来文即「荒凉之地」。由神多次显现在西乃山,并且这是以色列人获取十诫之地点,故此,选民视之为圣山。严格来说,何烈与西乃是指同一的地点,但只有申命记某几处,以何烈为更广大的地域(4:10;9:8;18:16)。时至今日,学者对西乃山的地点,也未能确实。最少有三种不同的讲法: (1) 第一种理论 依据传统的说法,西乃山乃位于西奈半岛的南端。这里有三座高峰,均可是昔日摩西与神会面的地方。第一处为海拔244公呎的摩西山“Jebel Musa”,这乃是后人替它起名的。第二处为位于海拔2260公呎的加大利纳山“Jebel Katarina”。第三座山峰是位于加大利纳山西北约三十多公哩的撒堡山“Jebel Serbal”。可是根据历史的资料,在摩西时代,西乃山半岛的南端为埃及属土,是昔日挖铜采玉的矿场。反对这学说的学者,认为以色列人逃避埃及大军后,绝对不会返回敌人的势力范围内居住约一年之久。 (2) 第二种理论 推断西乃山乃位于阿拉伯的西北、阿卡巴湾的东南。由于这地是地震区,随时会发生火山爆发,与圣经的记载,当耶和华颁布十诫时,有密云、雷轰、闪电、地震等现象吻合(19:18)。 (3) 第三种理论 认为西乃山是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加低斯巴尼亚。他们这样推断,是由于以色列人曾想用三天的路程来这里敬拜神(3:18;5:3;8:27)。15:22说以色列人曾在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找不到水,然后才扺达玛拉。17:1至7又说他们来到玛撒及米利巴。根据20:1至13的记述,米利巴似乎在加低斯附近,并且在圣经上有某几处地方,米利巴及加低斯的名字是连写的。参考申命记33:2、士师记5:4至5、哈巴谷书3:3等经文,似乎均支持这种讲法。但是申命记1:2明说,从西乃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故此,这种说法难以成立。 二)与民立约的目的(19:3至6) 耶和华拯求以色列人后,对子民存着期望,通过与民立约,表明祂的心肠肺腑。在这约中,神愿意以色列人成为祂的「子民」、「圣洁的国民」、「祭司的国度」。这三个位份背后有神的心意,第一,神愿意以色列人只以祂为主,第二,盼望百姓能圣洁的过活。第三,希望子民会成为神和人之间的中保,通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使外邦人可认识耶和华为主(参考以赛亚书43章),简单来说,神选召以色列人其中的用意,乃要借他们成为耶和华的见证人(赛43:12)。

8 在旷野的保守(出埃及记15:22至18:27)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 在玛拉发生了什么事件(出15:22)?什么是律例典章(出15:25)?诫命又是什么(出15:26)?为何神要把律例、典章、诫命赐给祂的子民? 2 以琳这处地方有何特色(15:27)? 3 百姓在旷野地犯了什么错事(16:1至3)? 4 神所赐下的天粮是什么的食物?其中有什么属灵的启迪(16:4至25)? 5 在摩西击打磐石的事件中,有何地方借得注意(17:1至7)? 6 摩西基于什么缘故而筑坛呢(17:14)? 7 摩西的岳父是认识耶和华的人吗(18:1至12)?叶忒罗替摩西设办法处理民中的事务,是否用了人的方法?或是有神的心意在其中呢(18:13至27)?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1 在玛拉发生了什么事件(出15:22)?什么是律例典章(出15:25)?诫命又是什么(出15:26)?为何神要把律例、典章、诫命赐给祂的子民? 一)玛拉的事件 当以色列人到达了书珥的旷野,经过三天也找不到食水,最后虽找到水源,但这些水是苦的,不可饮用;故此,百姓便向他们的领袖发怨言,埋怨没有水喝。摩西向神呼求,耶和华便指示他把水除去苦味的方法,乃是把一颗树丢在水源中,那里的水便变成甘甜。因此,替这地起名叫玛拉,即苦的意思。 二)律例的含意 「律例」(原文编号2710),在英王钦定本分别译作「条例」 “statute”、「法令」“ordinance”、「判决」“decree”、「律法」 “law”及「诫命」 “commandments”等。这字眼可指「特定的判决」、「普遍的法律」或「神向人所颁布的公民条例」。 三)典章的含意 「典章」(原文编号4941),在英王钦定本分别译作「判决」(296次) “judgment”、「法令」(11次)“ordinance”、「律法」(2次) “law”。其中有一含意,乃是「公义的判决”。 四)诫命的含意 「诫命」(原文编号4687),希伯来文中 “mitzvah”可译作「诫命」 “commandments”、「教训」 “precept”、「律法」 “law”或「法令」 “ordinance”等。其中可指「神的诫命」或「智慧的法令」 “code of wisdom”。神赐下律例、典章及诫命,其中有以下的一些用意: (1) 借此试验百姓(15:25) 神把律例、典章及诫命启示,为要让百姓知道祂的心意及属性,也好叫祂的子民知道祂的绝对标准。若人知道神的心意时,便应照祂的说话去行,若违反者,就是干犯祂的命令。神将祂的话赐下,为要试验人,「试验」在希伯来文是含有「测试」及「测验」的意思。神绝对不会「试探」人(雅1:13),乃是借此试一试百姓是否甘心乐意遵行祂的话。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