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旅程 301:生活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假若你是刚刚受浸加入教会的,让我在此恭喜你。你满意你接受浸礼后的生活状况吗?你有没有与你认识的信徒分享过呢? 对于某些信徒来说,融入教会是极不容易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牧者、教会领袖及信徒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人的属灵程度均有差距,加上各人的背景不同,还有各人的学历及文化均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新信徒或初转会的信徒怎样可才投入这间教会的生活呢? 对新加入教会的成员,普遍的教导是鼓励他们要恒常与会众于主日一同敬拜神,学习事奉、奉献及参予小组或团契生活;以上可算是教会生活的精髓。 1) 教会生活 信徒相交生活有什么地方需要留意呢?使徒约翰教导信徒说:「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1:3)約翰壹書所使用的「相交」(約壹1:3),它的原意含有「友谊」“Fellowship”、 「交谊 」“Communion”或「交往」“Intercourse”等意思。「相交」,意即相互的交谊;中文圣经和合本如此翻译,乃是与其原意十分相近的。在华人教会内设有团契,乃是信徒彼此交谊的组织。在教会里生活,基本上可分为两个层面,就是与神、与人有相交的生活,用现今的术语来说,信徒与神和人都应有团契生活。 与人相交 基督徒不单是与神有相交的生活,与人也需有团契的生活,但与信徒交往中,要留意以下几个重点。 彼此接纳(罗14:1;15:7) 思考问题 让我问你们两条问题:一,在教会内,为何有些基督徒不愿意接纳别的信徒呢? 二,有什么方法可促进彼此接纳呢? 真理教导 谦卑是圣经所教导的美德之一,这是基督徒毕生必须学习的功课。为何某些基督徒不接纳别的信徒呢?骄傲及不够谦卑是拦阻他们学习彼此接纳的障碍物。耶稣基督是我们学效的对象,祂不但甘愿纡尊降贵,并且乐意接纳世上所有人;故此,信徒彼此接纳的基础是建基在主耶稣谦卑的品格上(可10:45)。在圣经内,教会被称为神的家,那么若要有美满教会生活,信徒必须要首先学习接纳教会每一个成员。保罗提醒位于罗马的教会说:「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罗14:1)「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 神。」(罗15:7) 实际行动 没有人是完全的,我们各人皆有软弱及丑习的。举例说,在教会聚餐中,我们看见某些信徒在排队轮候食物时争先恐后,并且在拿取膳食时他们有如饿鬼一般,毫不顾及其他用膳者的需要。各位,让我们学效主耶稣,以真诚的接纳别人的软弱及丑习。 彼此饶恕(弗4:32) 思考问题 什么是饶恕呢?信徒怎样才能够有力量去饶恕人呢? 真理教导

生命旅程 201:教会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当香港人说:「我是拥有两头住家的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说话呢?根据字面的意思,你可有正面的理解,意即这人有两个不同的住处。闻说,一对香港艺人因方便女儿上学的缘故,便租用另一住宅,他们真的是有「两头住家」了。可是,「两头住家」亦可以解释配偶有婚外情,并且于别处与情妇或情夫建立了所谓爱巢。 对基督徒来说,我们也是拥有两头住家的人。第一个是地上的家,它是我们无法选择的。第二个是即是属灵的家庭,即是教会属灵的大家庭,它是基于个人决定加入的。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基督徒所属的大家庭。 属灵的家 教会的定义 许多人说:「星期日我要去教会。」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星期日我要到礼拜堂参加主日崇拜。」各位,教会绝对不是一所建筑物,而是一群被神以恩召出来的人。使徒保罗写信给罗马教会说:「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 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 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罗1:6至7)何谓教会呢? 蒙召的群体(罗1:6至7;林前1:2) 第六及七节的「蒙召」及「奉召」是同属一个字眼,意即蒙神的呼召。如此用语,乃是神召集人在一起,为要叫他们借着接受福音真理而得着救恩,并且明白祂永恒的计划。简单来说,教会是一群蒙神呼召出来的人。当这种神圣呼召临到人身上时,人是无法抗拒的。神学家呼之为「有效恩召」。《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又称为《小要理问答》,乃是信仰问题的问答,它已被不少教会使用了数百年了;它对「有效的恩召」有以下解释:「有效的恩召是圣灵的工作(提后1:9;帖后2:13-14),祂使我们确知自己有罪,并处于愁苦之中(徒2:37),又光照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认识基督(徒26:18),更新我们的意志(结36:26-27),就说服我们,使我们能够接受在福音里白白赐给我们的耶稣基督(约6:44- 45;腓2:13)。」举例说,古代君王颁布的圣旨,人民是难以抗命的。虽然神绝对不会干涉人的自由意志,意即强迫人来接受救恩,但相似的是,当神的恩召临到人身上时,基于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蒙神呼召的人是会最终接受祂的救恩的。换言之,教会是由历世历代拥有永恒生命的信徒组成的。 神家里的人(弗2:19至22)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 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 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昔日有人曾对我说,我参加聚会的教会是联合国。他如此说,乃是因为这间教会的信徒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虽然全球的基督徒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但却基于耶稣基督的救恩而成为天父的儿女,故此信徒便不应分彼此,因为我们是同属一家的。什么是教会呢?教会是神的家,乃是由基督徒组合而成的。 教会的元首(弗1:22至23;西1:17) 某人问信徒说:「你是不是属于…牧师的教会吗?」这句说话真是“哽耳”(粤语:难听的意思)。各位,牧师不是教会的主人或老板,同样的是,长老和执事也不是教会的老板,因为唯有耶稣基督才是教会的元首。话说当年在团契周会中,团友自由发表自己对团契的期望。那时我也是在座的一位团友,我愈听愈不是味道,因为这人说我希望这样,那人说要如此,为此我便站起来只说一句话:「你们皆说你们想怎样,但有没有想过神是想怎样呢? 」各位,请紧记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唯有祂拥有最后的决策权。使徒保罗提醒以弗所教会,指出唯有耶稣基是教会的元首,他说:「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22至23) 信仰的基础(提后3:15至17)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备行各样的善事。」教会信仰的根基不是根据人的教训或遗传,教会信仰的立场及基础应建基在圣经上,神的话才是信徒最高的权威及准则。世上有许多地方教会,也有不少宗派,他们均有他们所强调的传统,有些传统是好的,也乎合圣经的教导,但某些却是全属人的见解,甚至是违背圣经的真理。举例说,当主日崇拜的主礼人步入礼拜堂,他们要先向十架鞠躬。或许这是代表对神及基督的敬意,但却不是源自圣经的要求。 教会的生活 在年青时,我梦想教会可更完美。在牧养教会时,我也尽力尝试建立合神心意的教会。现实及真理皆显示在地上是没有完全的信徒的,意即世上的教会是不完全的。即使是这样,圣经却将基督徒应有的生活目标勾画出来,让我们朝向这个目标行。首先,基督徒应参与团契或相交生活。在许多年前,我在西国教会学了一首歌,名叫「无人是孤岛」“No

10教会的职责

请列举一些教会于世上的职责。 什么是教会最重要的职责呢? 1) 职责的焦点 福音不单超越民族、经济、教育、文化的限制(罗1:16;加3:28),也超越时空及地理的限制。这显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1:16)。 教会的存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也可算是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基督的福音传讲。没有福音的传讲,就没有罪人归向主,地上就没有基督徒。地上没有信徒,亦即没有教会,这样怎能发挥教会应有的功能呢? 职责的类别 布道 在马太福音的末后及使徒行传的开始,主嘱咐门徒要把福音传开,直到地极。两段经文都是清楚表明,传讲福音是教会的责任;换言之,没有基督徒是被豁免的。 耶稣基督在地上设立教会,并且让她存留至今,为的是叫教会作祂的见证,以言与行来见证福音的真确性。 造就 在以弗所书内,我们发现神把恩赐赐下,为要借此造就信徒,使他们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1至13)。除了布道之外,教会还有造就信徒的职责(参考哥林多后书第十四章)。 现今大部分教会设有主日学、团契及小组等,借此叫信徒得造就。教会应看重主日讲台的信息,让信徒得着真理的教导,使他们的灵命可进深。其它如专题讲座及特别聚会,也是使信徒得造就的媒介。 崇拜 崇拜源自旧约圣经,乃是古圣徒至今一直持守的真理。崇拜至高的主,不单是信徒的职责,也是信徒的记号及见证。 圣徒借着崇拜,站在受造的地位上向创造主发出感谢及赞美,把神配受的荣耀、尊贵、权柄,归给那坐宝座的主(启4:9至11)。 慈惠 照顾孤儿寡妇(提前5:4,8,16) 如果发现在教会内有一些果真没有亲属照顾的寡妇,教会就应承担起照顾她们的责任。此外,保罗还列举了一些细则,作为年轻牧者提摩太牧养教会参考的原则(提前5:9至16)。 在现今的世代里,某些国家已有颇为健全的保险、医疗及福利的制度,使孤儿寡妇得到保障;故此,如果教会居寡的信徒已得到外边的经济支援,这个重担就不应只落在教会的身上。总言之,教会只应照顾那些无依无靠的贫弱者。 有需要的信徒(雅2:2至3;2:15至16;约壹3:17) 雅各书教导我们,不应以外藐取人,也不可轻看那些贫穷人。此外,也不应只有说华美的话,而完全没有任何好行为,不愿照顾有需要的信徒。 不少教会内有许多物质穷乏的人,作为属神的教会,我们应承担责任来照顾他们的需要,不单使他们得着温饱,也叫他们体验到主的爱。 有需要的教会(徒11:27至30) 在使徒行传内,记载初期教会关怀别处信徒的需要,而保罗则花了不少精力及时间来关心有需要的耶路撒冷教会。 在处理这些慈惠的事宜上,我们不但发现众多地方教会有所参与,并且委派专人负责这些救援的工作(林后8:18至22)。

9教会的崇拜

什么是崇拜? 崇拜有什么地方借得信徒留意呢? 普遍基督徒怎样看主日崇拜? 1) 崇拜的意义 英文的古字 追溯英文「崇拜」的源头,这个字眼本来是一个复合字,基本的意思是「有价值」,在演变的过程里,才加上「区别」、「信誉」或「尊严」的意思,到十三世纪才被宗教的圈子所使用。 简单来说,英文「崇拜」Worship这个字眼,意即「配受崇拜」worthship的意思。 基本的概念 虽然圣经没有给崇拜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但从新旧约有关崇拜的片段,让我们看见,个别信徒不但可随时随地的敬拜神,也应齐集在一起,把主日分别为圣的献给主,全会众集合在一起来崇拜神。换句话说,崇拜可在私下或公开的场合来进行。 重要的是,崇拜是发自圣徒的内心,对神的所是及所作,产生敬畏及感谢,存着爱主的心来敬拜主。崇拜应源自爱主的心,承认自己乃是受造之物,应将荣耀颂赞来归给主,因为祂配受我们的敬拜。 原文的字义 在新约圣经内有多个字眼是与崇拜有关的,在此抽出两个具代表性的字眼,借此了解崇拜的真义。 「敬拜」proskuneo(原文编号4352) 在和合本内,把它分别译作「拜」、「下拜」、「礼拜」、「敬拜」等(太2:2;路4:7;约4:20;徒7:43)。希腊文这个字眼,由两个字眼组合而成,第一个是「朝向」pros-towards,第二个是「吻」kuneo-to kiss,借此表示敬礼或尊敬。有学者认为这种的「吻」,乃是指亲吻地土,代表对神明的尊敬。 「礼拜」latreuo(原文编号3000) 中文圣经分别把它翻译作「事奉」、「敬拜」、「供奉」、「礼拜」及「供职」等(太4:10;腓3:3;来8:5;来9:9;来13:10)。基本的意思,是「服事」、「给予宗教上的服事或尊敬」。 2) 崇拜的重点 以「灵」来崇拜 意即崇拜不应被时空及环境所局限,神的儿女可在不同时间或地点来敬拜无处不在的主。 崇拜应是发自内心,不应是形式化的(来4:12)。 崇拜是个人与神的接触,因为神是灵体,可与每一个信徒相交。 以「诚实」来崇拜 神恨恶虚假的敬拜(赛1:10至17;玛1:7至14;太15:8至9);故此,信徒应存真诚的心来敬拜事奉衪。 通过约翰福音第四章二十三节(原文编号225)的记载,让基督徒看见敬拜是要用心灵和诚实的。

8教会的礼仪(二)

为何耶稣基督要设立「主餐」呢? 谁可领受主餐呢? 领受主餐的过程,领受者有没有直接得着从天而来的恩惠,叫人灵性更进步呢? 1) 主餐的真理 重点 不少圣经学者认为浸礼的重点是「与主的联合」Union with the Lord(罗6:3至4),而主餐的焦点是放在「与主的相交」Communion with the Lord(林前11:16)。 意义 主餐是立约Covenant 借着耶利米先知,神预告衪必与以色列人立新约,这约是以血所立的(耶31:34)。主耶稣在设立主餐时,宣告新约正式的生效,说明救主宝血的救赎功效(太26:28;来9:22)。 主餐是记念Memorial 借着主餐的设立,信徒可围聚一起,一同思念基督的恩情,如同昔日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一样(路22:19;林前11:24至25)。 主餐是宣告Proclamation 通过擘饼饮杯,基督徒宣告主的救恩已经为罪人成就了。(林前11:26) 主餐是期待Expectation 神的子民期望基督的再来,在地上设立永远的国度(林11;26;太26:29)。 主餐是相交Fellowship 借着主餐,信徒可与恩主相交,彼此享受爱的团契(林前10:20至21)。 主餐是省察Examination 在主餐的聚会里,圣徒可作自我省察,认罪悔改及求主赦免。这是得着力量的机会(林前11:28)。

7教会的礼仪(一)

什么是圣礼? 在福音派教会内有多少种「圣礼」呢? 浸礼有什么意义? 1) 圣礼的定义 「圣礼」sacramentum在拉丁文意即「神圣之物」sacred thing,乃是在中古时代教会用来称呼「浸礼」及「主餐」的代名词。此外,罗马天主教还有五种不同的圣礼,称之为七圣礼。这个误导人的词汇,源于武加大译本,它却把「奥秘」mysterion翻作「神圣之物」(弗1:9;3:9;西1:27;提前3:16;启1:20;17:7);奇怪的是,浸礼及主餐是从来与「奥秘」这字眼完全没有关系的。 「圣礼」sacrament常用作形容教会于崇拜时所使用的礼节或仪式,含有外表的记号及內里的意义。圣经从来没有使用过这字眼;并且自古至今各教会均有不同的见解,不能达至同一的共识。 有不少福音派的学者认为「圣礼」不是最佳的词汇,取而代之,他们使用「礼仪」ordinances作为浸礼及主餐的代名词。虽然许多字典视以上的词汇为「圣礼」的同义词,但两者实在有所区别,因为「圣礼」叫人想到背后含有神秘的力量,把神的恩典赐与受众,而「礼仪」却没有这样的意思。 2) 浸礼的真理 水礼的派别 叫人得救的媒介 「圣礼派」的倡导者,相信浸礼或水礼叫人得救,借着水礼叫人得着救赎的恩典,其结果就是罪得赦免。 信义宗及罗马天主教相信水礼能叫人得救,但两派均有不同的见解或重点。信义宗认为如果接受水礼的人,没有信心的话,这圣礼就与他完全无关,不能叫他得救;意即信心就是接受水礼必然的先决条件。天主教却不是如此,他们相信洗礼是「自足」self-sufficient,意即单单接受洗礼便可除去人的罪行。 约的记号及印记 这乃是传统改革宗及长老宗的信念,他们把水礼与约联在一起。这派神学家视水礼是神恩典的记号及印记。此外,他们把水礼与割礼放在一起来看,认为水礼就如同割礼一般,让人知道神的应许是实在的。「盟约神学」Covenant Theology的倡导者,引用新约歌罗西书的话,视新约的浸礼为旧约的割礼,故此他们赞同婴儿洗礼(西2:11至12)。这派神学家认为只有一种「恩典的盟约」covenant of grace,视洗礼为神立约的途径,不必付出个人的信心。约翰加尔文及马丁路德主张婴儿洗礼,因为他们强调救恩唯独出自神,而婴孩得救不得救,不在乎他们的信心,乃是建立在神的作为,幼儿洗礼是表明神的拯救,这样与人的努力没有关系。 改革宗及长老宗人士断定,洗礼乃是称义及得救的基础与发源地,借着水礼,叫人进入这约里,得着其中的益处。 得蒙救赎的记号 这派学者认为水礼或浸礼,乃是一种外表的记号,说明接受浸礼者內里的改变,借此成为公开的见证Public Testimony。 主耶稣嘱咐信徒要接受浸礼,这是基督徒必然遵守的命令。浸礼不会叫人罪得赦免,也绝对不会叫人得救,外表的浸礼不会叫人內里产生改变。 浸礼的词汇 当探讨浸礼的真理时,我们必须留意两个有关的字眼,借着这两个字眼所带出的亮光,让我们可以肯定说,「水礼」是「浸礼」,却不是「洗礼」或「洒礼」。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