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Amazon Music

https://music.amazon.com/podcasts/cc37ca77-9049-4a9b-bd84-e2697b06db4e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kenneth-thumb-ministry-%E8%AD%9A%E7%B4%84%E7%8F%A5%E4%BA%8B%E5%B7%A5/id1561351698

Spotify

中庸之道 2.0

傳道書 715–18 

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16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

17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18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為了信仰自由的緣故,首批清教徒從英國移居到美國。有一位歷史學家指出清教徒是不會接受社會主義的,因為他們相信神是把不同的財富賜給各人的。對清教徒來說,收人的多少不是他們的重點,而是有多少錢用在自己身上。關乎運用金錢,清教徒認為適度是它的焦點,意即節制。

今天我的講題是《中庸之道》,盼望你們可以透過這個課題及傳道書7:15至18得著啟迪。

1) 日光之下的現象(傳715

虛度的日子

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傳道者見證說:「在我徒勞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一切。」(英文聖經 ESV)

15In my vain life I have seen everything. There is a righteous man who perishes in his righteousness, and there is a wicked man who prolongs his life in his evildoing. (Ecclesiastes 7:15 ESV)

他的意思是說,在日光之下的生活是無益的,也是無意義的。

兩種的夢

有人指出夢有兩種,第一種是在睡覺時發生的,當睡醒時便發現夢是虛空的,而第二種卻是在日間所做的夢。有些人敞開眼睛來做夢,為要叫夢想成真。不論是在晚上所做的夢,或是在日間所作的夢,根據傳道者的經驗,在日光之下一切皆是虛空的。

虛幻人生

在歷世歷代中,為著權勢及地位,不少人往四處征討。這些不認識神的軍事領袖,最初他們的野心是得著滿足的,但他們的結局是極其可憐的,這乃是虛幻的。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列國後便哭泣起來,因為再沒有國家可征服了,東征西討沒有帶給他滿足。死時只有三十二歲。漢尼拔是迦太基統帥,歷史學家稱他是古代最偉大的軍事領袖之一。在他還是小孩子時,他的將軍父親便要求兒子發誓一生要與羅馬勢不兩立。這人怎樣完結他在世上的日子呢?他以服毒來了結自己的生命。在他的一生中,凱撒大帝把許多敵人殺死,也攻佔了八百個城市。最終,他被最好的朋友刺殺身亡。拿破崙是叫人聞風喪膽的軍人,他蹂躪整個歐洲,最終他被放逐到荒島,在那裡渡過餘生。

各位,這些梟雄的一生對你們有甚麼啟迪呢?他們的一生如過眼雲煙一樣,這實在是虛空。

義人的滅亡

自古至今,為何好人沒有好報,而惡人卻長命百歲呢?根據傳道者的觀察,義人沒有長壽,而邪惡的人竟可享長壽,如此引申到在世上是沒有即時報應的。作者沒有詳細的解釋,而最合理的解釋是,世上是充滿不公平的事情,對我們來說,人生就是個謎。義人的「滅亡」,不是永遠的死亡,而乃是肉身的死亡。

被殺害的基督徒

在2016 年,戈登康威爾神學院的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高達九十萬基督徒在2005年至2015年期間殉道,或是說,每六分鐘便一名基督徒為信仰而遭殺害。

義人行義卻死亡

在神眼中,全人類皆是罪人,但基於耶穌基督的救贖,信靠祂的人竟因信稱義,意即他們不再是罪人而是義人。聖經教導基督徒要在世上活出義行,這乃是神的心意,可是,正如傳道者的觀察,義人行義竟卻死亡。

惡人享長壽

根據傳道者的觀察,有一位惡人行惡,反而他卻享長壽。他沒有指這是常規,而至少他目睹有一位惡人便有這遭遇了。

黑幫首領

同樣的是,我們也聽聞或目睹有些無惡不作的人,他們是很長命的。約瑟夫布萊諾 Joseph Bonanno是美國黑手黨的「大佬」(黑幫首領),他活到九十七歲才死,比世上許多好人更長命。

不是常規

也許你曾聽過有老人家活到一百歲,這人卻把長壽的秘訣歸功給酒精、雪茄、美女;此外,這人是沒有上禮拜堂的。

2) 中庸之道的實踐(傳71617

接受人的限制

此外,「行義過分」,乃是追求完全的表現。當人認為單靠自己的力量便可完全的話,這是妄自尊大的舉動。簡單來說,這種人不肯接受自己的極限。用現代術語說,切勿作一個狂熱分子。

在傳7:19,傳道者已提醒讀者要有義行及智慧。這裡的警告,乃是提醒人切勿自義或像法利賽人那樣的自義。中庸之道的實踐,乃是要學習接受人的限制。

人也有怒氣

永不發脾氣,永不發怒,這是超人的表現。「好好先生」是深受街坊鄰居歡迎的,但人也是人,我們總有軟弱的。

感情的宣洩

近日,我讀了一篇文章,覺得它很有趣味。文章指出說,壓抑情感有損健康,這是一個古老的學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堅信宣洩情感是有好處的。後來,他的學說被佛洛德採納了。有一個研究指出說,抑制憤怒比沒有壓制的人,心臟病發作的機會增加近三倍,至今還不清楚它的原因,但卻有研究顯示抑制憤怒是會導致慢性高血壓的。

各位,人始終是人,不論你脾氣有多好,不論你修養有多好,人是有極限的。有時,宣洩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我們不能把悲哀及忿怒常收藏在心中。

不要行惡過分

所有的人類皆是有瑕疵或罪惡的( 傳7:20),但他們至少可以避免「行惡過分」。或許當惡人試圖避免過分行惡的話,他便可以多活一點時間。假若人是過分行惡時,這可換來的神忿怒,因而把人的壽數減少。簡單來說,人不應繼續行惡,因為這是愚昧的行為,因為神可叫人早死(傳7:17)。中庸之道的實踐,乃是要學習不要行惡過分。

誤以為聰明

有不少自以為聰明的人,誤以為以下的一條問題可難到基督徒,他們問道:「神可否造一塊連自己也無法背起的石頭呢?」其實,這條問題是愚昧的。第一,神不是物質,而是靈體,而石頭是物質界的東西;因此,神斷不會受到物質所支配的。第二,神是被祂自己的真理所約束的,祂斷不會作一些愚昧無知或不合真理的事。

永遠是愚昧

法國小說家安那托爾佛朗士 Anatole France說:「如果五千萬人說了愚昧的東西,那還是愚昧的東西。」即使有人說:「神絕對不理會我們的道德,祂所關注的是我們是否享受人生,故此,及時行樂是我們應走的路。」假若全世界的人也是這樣想,也是如此作,這樣的想法及行為還是愚昧的。各位朋友,各位信徒,人誰無過呢?我們難免犯錯,我們很難不犯罪得罪神,但是我們要試圖避免過分行惡的。

善於管理人生

為何傳道者叮囑讀者「不要行義過分」及「不要行惡過分」呢?誰夠膽自認是過分正直呢?傳道者提醒我們切勿過分邪惡,那麼是不是一點點的邪惡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更可取呢?他如此說,乃是期望人能善於管理自己的生命。過分正直的人可以因對自己太過嚴苛,不但沒有快樂,也可換來早死。相反的是,過分邪惡的人,也不明智,基於危害自己的行為,亦是折福折壽的。中庸之道的實踐,乃是要學習善於管理人生。

中古時代

在歐洲的中古時代(約主後五百至一千年),修道主義乃是教會及宗教生活的一部分。修道者是回應神的呼召,脫離世俗的煩擾來專一事奉神。雖然它的原意是好的,但人是有家庭及服務社會的責任、情慾及擁有權力的慾念的,那麼過著隱居生活是違反人的常性的。

馬可路德

雖然馬丁路德曾是天主教神父,但當他明白聖經真理後,他起來反對修道主義的。他認為金銀絕對不是邪惡,並且可幫助有需要的人及用來榮耀神。

真正問題

問題不是金錢,而乃是其使用金錢的方法。有些世人貪求更多的金錢,而修道士卻掙扎擺脫它。兩者的結果皆是一樣的,乃是換來沒有個人的安全感,因為他們把個人的成就來取代神。貪錢的人以自己的方法來換取今生的成就,這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修道士以自己的方法來過信仰生活,這也換來沒有安全感。在與此同時,兩類的人均忽略了他們鄰舍的需要。中庸之道的實踐,乃是要學習善於管理人生。

各位朋友,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一同立志善用自己的資源,讓我們的存在對自己及別人更有價值。

2) 敬畏真神的生活(傳718

真實的智慧

18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智慧不是累積的知識,而它是源自我們的良心被神指引的內在力量。敬畏神(傳7:18)與真智慧結合起來,讓人有內裡的力量(傳7:10;參考箴9:10)。

避免兩極化

有英文意譯本如此翻譯說:注意這些指示,因為任何敬畏神的人都會避免這兩種極端。

18Pay attention to these instructions, for anyone who fears God will avoid both extremes. (Ecclesiastes 7:18 NLT) 

傳道者醒人要避免兩極化,切勿自視為智慧及以狂熱的態度來行義,也不應放肆及愚頑的行惡。唯有敬畏神的人,才可脫離這兩種的極端。今天的信息之要點是要活出敬畏神的生活。

自欺欺人

牧師和作者鮑勃史密斯 Bob Smith列舉人常說的自欺欺人的說話:「其他人有偏見,但我們有信念。有些人是自負,但在我身上,這是自尊。當你花時間在自己的外表上時, 那是虛榮,但在我身上,我不過只是盡量使用神賦予我的資源。在你身上,它是過分敏感,但在我身上,這是敏銳。在你身上,這是煩惱,而在我身上,這卻是關心。」

各位,自欺欺人不是智者的表現,而乃是蠢材的技倆。

神的地位

羅素是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及邏輯學家,雖然他是生長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裡,他自幼便被人教導要信靠神的,可是,他自少便拒絕這些教訓,並且成為直言不諱的無神論者。他的女兒凱薩琳泰特 Katherine Tait說:「在他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於心靈的深處裡,有一空間曾被神填滿的,但他無法找到任何東西放在那裡。」羅素是滿有學識及地上智慧的學者,但他卻忽視認識神及敬畏神對他的生命比一切更加重要。

各位,唯有神才可滿足我們,沒有任何事物或任何東西可取代祂在人心應有的地位。

細小東西

波納 Horatius Bonar是蘇格蘭牧師,他認為細小的東西,可構成基督徒的成功或失敗。他如此的寫下來:「聖潔的生命是由許多細小東西組成的。…」接著他又警告人應提防以下細小東西:「細小的惡事,細小的罪行,小小的表裡不一,細小的軟弱,細小的癖好,小小的放縱自己及肉體,小小懶惰的行為或猶豫不決,或是懶散或懦弱,小小的模稜兩可或偏離誠信的高標準,小小的貪心,小小對人的感受或願望漠不關心,小小的發脾氣,自私或虛榮心。」

各位,敬畏神絕對不是一種觀念,也決不是口號。敬畏神是源自人的內心,並且反映在他們的言行上。真心敬畏神的人是會在細小的事情上彰顯出來的。

人的罪行

各位未信主的朋友,我們各人皆有犯了不少細小的罪行,把我們一生的罪行記錄成書,深信它比聖經更厚。此外,我們一生所犯的大小的罪,更是叫這位聖潔的神難過。神愛世上所有的人,祂不願意看見我們滅亡,故此,便差派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來世上,為我們的罪死在十架上,並且三天之後從死裡復活。凡承認自己是罪人,願意悔改及相信耶穌基督是救主的人,神必定赦免這人一切的罪行。敬畏神就是接受祂的旨意或計劃,祂的心意是期望人回轉,並且接受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救贖。

朋友們,你今天有何決定呢?

各位自稱為基督徒的朋友,我們有甚麼回應呢?


中庸之道 2.0

(简体:请继续向下看)

 715–18 

15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16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17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18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为了信仰自由的缘故,首批清教徒从英国移居到美国。有一位历史学家指出清教徒是不会接受社会主义的,因为他们相信神是把不同的财富赐给各人的。对清教徒来说,收人的多少不是他们的重点,而是有多少钱用在自己身上。关乎运用金钱,清教徒认为适度是它的焦点,意即节制。

今天我的讲题是《中庸之道》,盼望你们可以透过这个课题及传道书7:15至18得着启迪。

1) 日光之下的象(715

度的日子

15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传道者见证说:「在我徒劳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一切。」(英文圣经 ESV)

15In my vain life I have seen everything. There is a righteous man who perishes in his righteousness, and there is a wicked man who prolongs his life in his evildoing. (Ecclesiastes 7:15 ESV)

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光之下的生活是无益的,也是无意义的。

种的

有人指出梦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睡觉时发生的,当睡醒时便发现梦是虚空的,而第二种却是在日间所做的梦。有些人敞开眼睛来做梦,为要叫梦想成真。不论是在晚上所做的梦,或是在日间所作的梦,根据传道者的经验,在日光之下一切皆是虚空的。

幻人生

在历世历代中,为着权势及地位,不少人往四处征讨。这些不认识神的军事领袖,最初他们的野心是得着满足的,但他们的结局是极其可怜的,这乃是虚幻的。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列国后便哭泣起来,因为再没有国家可征服了,东征西讨没有带给他满足。死时只有三十二岁。汉尼拔是迦太基统帅,历史学家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在他还是小孩子时,他的将军父亲便要求儿子发誓一生要与罗马势不两立。这人怎样完结他在世上的日子呢?他以服毒来了结自己的生命。在他的一生中,凯撒大帝把许多敌人杀死,也攻占了八百个城市。最终,他被最好的朋友刺杀身亡。拿破仑是叫人闻风丧胆的军人,他蹂躏整个欧洲,最终他被放逐到荒岛,在那里渡过余生。

各位,这些枭雄的一生对你们有什么启迪呢?他们的一生如过眼云烟一样,这实在是虚空。

人的

自古至今,为何好人没有好报,而恶人却长命百岁呢?根据传道者的观察,义人没有长寿,而邪恶的人竟可享长寿,如此引申到在世上是没有即时报应的。作者没有详细的解释,而最合理的解释是,世上是充满不公平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人生就是个谜。义人的「灭亡」,不是永远的死亡,而乃是肉身的死亡。

害的基督徒

在2016 年,戈登康威尔神学院的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高达九十万基督徒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殉道,或是说,每六分钟便一名基督徒为信仰而遭杀害。

人行义却死亡

在神眼中,全人类皆是罪人,但基于耶稣基督的救赎,信靠祂的人竟因信称义,意即他们不再是罪人而是义人。圣经教导基督徒要在世上活出义行,这乃是神的心意,可是,正如传道者的观察,义人行义竟却死亡。

人享长寿

根据传道者的观察,有一位恶人行恶,反而他却享长寿。他没有指这是常规,而至少他目睹有一位恶人便有这遭遇了。

同样的是,我们也听闻或目睹有些无恶不作的人,他们是很长命的。约瑟夫布莱诺 Joseph Bonanno是美国黑手党的「大佬」(黑帮首领),他活到九十七岁才死,比世上许多好人更长命。

不是常

也许你曾听过有老人家活到一百岁,这人却把长寿的秘诀归功给酒精、雪茄、美女;此外,这人是没有上礼拜堂的。

2) 中庸之道的实践71617

接受人的限制

此外,「行义过分」,乃是追求完全的表现。当人认为单靠自己的力量便可完全的话,这是妄自尊大的举动。简单来说,这种人不肯接受自己的极限。用现代术语说,切勿作一个狂热分子。

在传7:19,传道者已提醒读者要有义行及智慧。这里的警告,乃是提醒人切勿自义或像法利赛人那样的自义。中庸之道的实践,乃是要学习接受人的限制。

人也有怒气

永不发脾气,永不发怒,这是超人的表现。「好好先生」是深受街坊邻居欢迎的,但人也是人,我们总有软弱的。

感情的宣泄

近日,我读了一篇文章,觉得它很有趣味。文章指出说,压抑情感有损健康,这是一个古老的学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坚信宣泄情感是有好处的。后来,他的学说被佛洛德采纳了。有一个研究指出说,抑制愤怒比没有压制的人,心脏病发作的机会增加近三倍,至今还不清楚它的原因,但却有研究显示抑制愤怒是会导致慢性高血压的。

各位,人始终是人,不论你脾气有多好,不论你修养有多好,人是有极限的。有时,宣泄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我们不能把悲哀及忿怒常收藏在心中。

不要行恶过

所有的人类皆是有瑕疵或罪恶的( 传7:20),但他们至少可以避免「行恶过分」。或许当恶人试图避免过分行恶的话,他便可以多活一点时间。假若人是过分行恶时,这可换来的神忿怒,因而把人的寿数减少。简单来说,人不应继续行恶,因为这是愚昧的行为,因为神可叫人早死(传7:17)。中庸之道的实践,乃是要学习不要行恶过分。

为聪

有不少自以为聪明的人,误以为以下的一条问题可难到基督徒,他们问道:「神可否造一块连自己也无法背起的石头呢?」其实,这条问题是愚昧的。第一,神不是物质,而是灵体,而石头是物质界的东西;因此,神断不会受到物质所支配的。第二,神是被祂自己的真理所约束的,祂断不会作一些愚昧无知或不合真理的事。

是愚昧

法国小说家安那托尔佛朗士 Anatole France说:「如果五千万人说了愚昧的东西,那还是愚昧的东西。」即使有人说:「神绝对不理会我们的道德,祂所关注的是我们是否享受人生,故此,及时行乐是我们应走的路。」假若全世界的人也是这样想,也是如此作,这样的想法及行为还是愚昧的。各位朋友,各位信徒,人谁无过呢?我们难免犯错,我们很难不犯罪得罪神,但是我们要试图避免过分行恶的。

善于管理人生

为何传道者叮嘱读者「不要行义过分」及「不要行恶过分」呢?谁够胆自认是过分正直呢?传道者提醒我们切勿过分邪恶,那么是不是一点点的邪恶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更可取呢?他如此说,乃是期望人能善于管理自己的生命。过分正直的人可以因对自己太过严苛,不但没有快乐,也可换来早死。相反的是,过分邪恶的人,也不明智,基于危害自己的行为,亦是折福折寿的。中庸之道的实践,乃是要学习善于管理人生。

中古

在欧洲的中古时代(约主后五百至一千年),修道主义乃是教会及宗教生活的一部分。修道者是回应神的呼召,脱离世俗的烦扰来专一事奉神。虽然它的原意是好的,但人是有家庭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情欲及拥有权力的欲念的,那么过着隐居生活是违反人的常性的。

可路德

虽然马丁路德曾是天主教神父,但当他明白圣经真理后,他起来反对修道主义的。他认为金银绝对不是邪恶,并且可帮助有需要的人及用来荣耀神。

真正问题

问题不是金钱,而乃是其使用金钱的方法。有些世人贪求更多的金钱,而修道士却挣扎摆脱它。两者的结果皆是一样的,乃是换来没有个人的安全感,因为他们把个人的成就来取代神。贪钱的人以自己的方法来换取今生的成就,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修道士以自己的方法来过信仰生活,这也换来没有安全感。在与此同时,两类的人均忽略了他们邻舍的需要。中庸之道的实践,乃是要学习善于管理人生。

各位朋友,各位主内的弟兄姐妹,让我们一同立志善用自己的资源,让我们的存在对自己及别人更有价值。

2) 敬畏真神的生活(718

的智慧

18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智慧不是累积的知识,而它是源自我们的良心被神指引的内在力量。敬畏神(传7:18)与真智慧结合起来,让人有內里的力量(传7:10;参考箴9:10)。

避免极化

有英文意译本如此翻译说:注意这些指示,因为任何敬畏神的人都会避免这两种极端。

18Pay attention to these instructions, for anyone who fears God will avoid both extremes. (Ecclesiastes 7:18 NLT) 

传道者醒人要避免两极化,切勿自视为智慧及以狂热的态度来行义,也不应放肆及愚顽的行恶。唯有敬畏神的人,才可脱离这两种的极端。今天的信息之要点是要活出敬畏神的生活。

自欺欺人

牧师和作者鲍勃史密斯 Bob Smith列举人常说的自欺欺人的说话:「其他人有偏见,但我们有信念。有些人是自负,但在我身上,这是自尊。当你花时间在自己的外表上时, 那是虚荣,但在我身上,我不过只是尽量使用神赋予我的资源。在你身上,它是过分敏感,但在我身上,这是敏锐。在你身上,这是烦恼,而在我身上,这却是关心。」

各位,自欺欺人不是智者的表现,而乃是蠢材的技俩。

神的地位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及逻辑学家,虽然他是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里,他自幼便被人教导要信靠神的,可是,他自少便拒绝这些教训,并且成为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他的女儿凯萨琳泰特 Katherine Tait说:「在他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于心灵的深处里,有一空间曾被神填满的,但他无法找到任何东西放在那里。」罗素是满有学识及地上智慧的学者,但他却忽视认识神及敬畏神对他的生命比一切更加重要。

各位,唯有神才可满足我们,没有任何事物或任何东西可取代祂在人心应有的地位。

西

波纳 Horatius Bonar是苏格兰牧师,他认为细小的东西,可构成基督徒的成功或失败。他如此的写下来:「圣洁的生命是由许多细小东西组成的。…」接着他又警告人应提防以下细小东西:「细小的恶事,细小的罪行,小小的表里不一,细小的软弱,细小的癖好,小小的放纵自己及肉体,小小懒惰的行为或犹豫不决,或是懒散或懦弱,小小的模棱两可或偏离诚信的高标准,小小的贪心,小小对人的感受或愿望漠不关心,小小的发脾气,自私或虚荣心。」

各位,敬畏神绝对不是一种观念,也决不是口号。敬畏神是源自人的内心,并且反映在他们的言行上。真心敬畏神的人是会在细小的事情上彰显出来的。

人的罪行

各位未信主的朋友,我们各人皆有犯了不少细小的罪行,把我们一生的罪行记录成书,深信它比圣经更厚。此外,我们一生所犯的大小的罪,更是叫这位圣洁的神难过。神爱世上所有的人,祂不愿意看见我们灭亡,故此,便差派祂的儿子耶稣基督来世上,为我们的罪死在十架上,并且三天之后从死里复活。凡承认自己是罪人,愿意悔改及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的人,神必定赦免这人一切的罪行。敬畏神就是接受祂的旨意或计划,祂的心意是期望人回转,并且接受祂儿子耶稣基督的救赎。

朋友们,你今天有何决定呢?

各位自称为基督徒的朋友,我们有什么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