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問題
分小組討論,然後選立代表或由組長匯報。
1甚麼是空虛呢?試列舉一些實際的例子。
2 在人世間有甚麼特別的事情令你感到人生非常虛幻呢?
3 為何人會覺得虛空呢?
4 虛幻這種奇異的感覺,有甚麼方法可去面對呢?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傳道書1:8至11
8萬事令人厭煩, 人不能說盡。 眼看,看不飽; 耳聽,聽不足。
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 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 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 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傳道書1:8至11)
傳道書 3:15
15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傳道書 3:15)
為何這些事情叫作者感到厭煩呢(傳1:8至11;3:15)?
傳道書 1:15至18
15彎曲的不能變直; 缺少的不能足數。
16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17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18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 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 1:15至18)
為何智慧及知識叫人愁煩呢(傳1:15至18)?
傳2:1至3
1我心裡說:“來吧!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
2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
3我心裡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 (傳2:1至3)
為何人嘗試以享樂來得著滿足呢(傳2:1至3)?
傳2:4至6
4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
5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
6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 (傳2:4至6)
為何有財有勢的人喜歡為自己大興土木呢(傳2:4至6)?
傳2:7至9
7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
8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
9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 (傳2:7至9)
奴役別人或主宰財富可叫人感到滿足嗎(傳2:7至9)?
傳2:10至11
10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
11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2:10至11)
放縱情慾能換取快樂嗎(傳2:10至11)?
傳3:1至22
1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2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3殺戮有時,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4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5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6尋找有時,失落有時; 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7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8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9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10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12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13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
14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15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16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
17我心裡說:“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在那裡,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
18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神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
19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
20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
21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
22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 (傳3:1至22)
為何作者談論世上這些定律呢(傳3:1至22)?
傳1:3至8
3人一切的勞碌, 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 地卻永遠長存。
5日頭出來,日頭落下, 急歸所出之地。
6風往南颳,又向北轉, 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7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 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8萬事令人厭煩, 人不能說盡。 眼看,看不飽; 耳聽,聽不足。 (傳1:3至8)
勞碌與大自然循環不息的景象有甚麼關連呢(傳1:3至8)?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傳道書1:8至11及3:15
為何這些事情叫作者感到厭煩呢(傳1:8至11;3:15)?
1 經文重點
在日光之下,一切事物都欠缺新意,因此容易叫人厭倦及使人產生沈悶的感覺。
2 實際例子
例一
每年眾多的節期,如聖誕節、農曆新年等,在慶祝這些節日的過程,不但勞師動眾,也勞民傷財。
例二
由歲首至年終有不少的慶典,比方如家人的生辰、結婚周年紀念等。為要令家人及配偶有驚喜,這叫人絞盡腦汁;可是,對不少丈夫或妻子來說,這些悉心的安排仍是欠缺新意的。
傳道書1:15至18
為何智慧及知識叫人愁煩呢(傳1:15至18)?
1 經文重點
世上的智慧及知識似乎皆是虛幻的,叫作者嘆息不已。
2 實際例子
在社會辦事往往是那些懂得奉承的得上司的賞識,有知識及智慧的人未必會被選上。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或見聞呢?
傳道書2:1至3
為何人嘗試以享樂來得著滿足呢(傳2:1至3)?
1 經文重點
經文的重點是論到享樂主義,個人的享樂至終也帶來空虛的感覺。
2 實際例子
例一
多年前,在美國曾有一個調查報告,指出國民奉獻三十五億元給教會,但卻在自己身上花上一千五百億元,包括一百四十五億在酒上,五十億在電視及音響器材上,三十億在遊艇上,及十五億在唱碟上。物質享受可真正滿足他們嗎?
例二
古波斯人有一古舊的習俗,當他們在戰場上得勝後,便會選出一位奴僕,讓他作王三天,並且任由他得到一切窮奢極侈的享受,最終三天後把獻他為祭。不少人追求吃喝玩樂,但他們滿足嗎?
傳道書2:4至6
為何有財有勢的人喜歡為自己大興土木呢(傳2:4至6)?
1 經文重點
作者為自己的緣故大興土木,始終換來的,也是虛空。
2 實際例子
例一
多年前,在美國佛羅烈達州一富翁用了一千六百萬美元興建一所豪宅,日後因維修費用寵大,結果送給了州政府,市政府要收費才讓遊客參觀,但由於每年需大筆款項維修,最後結果將豪宅歸還原主。
例二
巴比倫建造的空中花園,雖成為世上七大奇景之一,但現今只成為歷史上的陳蹟。不少人努力賺錢及節衣縮食,為要擁有自己夢寐以求的房子。有多少人可夢想成真呢?當人在世上劃上句號時可把房產帶走嗎?
傳道書2:7至9
奴役別人或主宰財富可叫人感到滿足嗎(傳2:7至9)?
1 經文重點
人世間所得的財富及榮耀,都是虛幻的。
2 實際例子
例一
亞歷山大帝一生四處征討,年輕時已享有世上的榮華富貴,但他離世時下令在他的棺木開兩個洞,把雙手伸出來,讓人知道他離世時不能把任何東西帶走。你對他的一生有何評價呢?
例二
世人所渴望得到的勳章,在押鋪只售十元八塊,美國傑出服務獎章American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 只值十元,德國鐵十字架獎章German Iron Cross 值一元,意大利戰爭十字架獎章Italian War Cross也只值三元。對你來說,名譽及地位有甚麼價值呢?
傳道書2:10至11
放縱情慾能換取快樂嗎(傳2:10至11)?
1 經文重點
放縱情慾的過程及結果,最終也是極其空虛。
2 實際例子
例一
歌影星貓王皮禮士利,一生放縱情慾,濫用毒品和葯物,結果斷送自己的生命。
例二
英國重形搖擺樂樂隊皇后Queen的主音歌手Freddie Mercury,情慾氾濫,與男女發生關係,結果染上愛滋病而去世。你對兩位的一生有何評價呢?
傳道書3:1至22
為何作者談論世上這些定律呢(傳3:1至22)?
1 經文重點
這章聖經論到日光之下,萬事萬物都依據某些定律,一切都是循環不息的,人要伏在這些定律裡,叫人倍覺虛幻及無奈。
2 實際例子
例一
人世間悲哀的事件四處皆是。基於旱災、洪水、反常的寒冷、颱風、海嘯及其它天然的災難,導致饑荒的出現,生靈塗碳,令人慘不忍睹。
例二
直至1914年,全世界從來沒有遠離過戰爭;但另一方面,戰爭從來未試過全球化的。可是,在1914至1918年及1939至1945年裡,全球出現了世界大戰,後者只有十二個細小的國家沒有參戰。
傳道書1:3至8
勞碌與大自然循環不息的景象有甚麼關連呢(傳1:3至8)?
1 經文重點
作者以大自然循環不息的景象作為比方,顯出世上不止息的工作及勞苦,實在是叫人十分疲乏及空虛的。
2 實際例子
例一
對家庭主婦來說,不止息的家務,如燒飯及打掃家居等,不少時候叫她們感到厭煩。
例二
加拿大的冬天是極其漫長的。冬天的雪溶了不久,又再次下起雪來。對於那些要處理房子前面積雪的人,是頗為煩厭及辛苦的工作。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在這次研經裡,你有甚麼得著呢?你可怎樣應用這些真理呢?請嘗試活學活用,把這些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裡,如有甚麼經歷或對神及信仰有嶄新的體會,請在下次聚集時與組員分享。
1 虛空的現象
為何普遍人有虛空的感覺呢?這種虛幻的感覺,證明人是有需要得到滿足的。
2 心靈的問題
巴斯噶(1623至1662年)是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及基督教護教學者,他曾說:「在人心裡有一個由神形成的真空。」 There is a God-shaped vacuum in the human heart簡言之,這是心靈的虛空。如此的講論,證明人真正的需要不是物質,乃是心靈的需要。
3 心靈的需要
究竟心靈有甚麼需要呢?
11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 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 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 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 8:11)
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 3:16)
32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馬書 8:32)
一)神的話(摩8:11)。
二)神的愛(約3:16)。
三)神自己(羅8:32)。人之所以覺得空虛,是因為人有罪,罪使人與神隔絕,人在世上因此飄流無定,迷失沒有方向,以致心靈產生虛幻的感覺。
4 滿足的方法
如何才可使人的心靈得著滿足呢?
63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約翰福音 6:63)
9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
10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
11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
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14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約翰福音 15:9至14)
一)接受神的說話(約6:63)。
二)接受神的大愛(約15:9至14)。
三)接受神的救恩(羅8:32)。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
在研經後,基督徒應嘗試把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及教會生活裡,並且求神讓你經歷祂話語的真實及神的大能。在家庭祭壇、小組聚會及社交場合裡,把握機會向未信主及信徒分享自己的經歷及見證福音的大能,也藉此建立信徒的生命。
在查考經文後,慕道的朋友可以存一個開放的心向神禱告,為要嘗試經歷這些真理的可信性。無論遇到甚麼難題或經歷,慕道者可嘗試禱告,並在下一次查經時與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