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孩童的教训(太18:1至14)

1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2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3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4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5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6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7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8倘若你一只手或是一只脚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你缺一只手或是一只脚进入永生,强如有两手两脚被丢在永火里。

9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来丢掉;你只有一只眼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的火里。

10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

12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

13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

14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太18:1至14)

1)「仔查看」 “Eye” 

iEXP 

1什么是「小孩子的样式」呢(太18:3)?

2为何像小孩子这样谦卑的人能在天国里为最大呢(太18:4)?

3主耶稣是否在倡导自残的教训呢(太18:7至9)?

2)「小心解“Expound” (E) 

iEXP 

最大的人(太1816;可93337;路94648

徒追

问题

「天国里谁是最大的?」(太18:1)某学者指出,其原意是「谁是更大的」,而不是「谁是最大的」。可是,大多数的译本是翻作「谁是最大的」,而只有少数是译作「谁是更大的」。

背景

在某些犹太人的文献里,论到于神国里有不同的赏赐及等级。阶级及地位乃是古代人家日常争论的话题。在古代的社会里,儿童是最没有权势的,而年日却逐渐把人于社会上的地位提高。在犹太人的文化里,儿童是被宠爱的,不会被歧视。可是,除了被宠爱之外,儿童就没有任何权势或特权,他们是完全依赖双亲的人。

次序

有学者根据福音书内的记载,重组其事件的先后次序:

在前往迦百农的路途上,门徒便开始争论谁在天国里是更大的(路9:46)。

当进入迦百农之际,圣殿的官员前来追问彼得有关缴付丁税的问题(太17:24)。

进入房子后,主耶稣便教导彼得,然后打发他出外钓鱼(太17:27)。

彼得缴付丁税回来后,主耶稣便问十二门徒在路上争论什么(可9:33)。

由于感到尴尬,门徒便保持缄默了(可9:34)。

主耶稣宣告决定地位的准则(可9:35)。

由于主耶稣已揭开他们的秘密,门徒便主动向祂求问了(太18:1)。

主耶稣借助一位孩童来阐明得救与地位的真理。

当还在迦百农时,门徒便向其老师求证,究竟在天国里谁是最大的呢(太18:1)?

基督的回答

真正的

「回转」,有译本是翻作「转变」,另一个则翻作「逆转」。在犹太人的概念里,它可解作回转、返回、或悔改之意。主耶稣清楚表明,假若人不把其心思意念逆转,就根本无法可进天国(得救)。在天国里,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太18:1)。

真正的信心

以色列人没有回应主耶稣的呼召,他们只想与祂保持距离。可是,孩童的反应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对主耶稣的呼召作出即时的回应。他们心中没有骄傲。存着谦卑及信任的态度,他们即时接纳主耶稣的邀请。从孩童的回应,我们看见真正信心的写照(太18:2)。

真正的

门徒的问题是不够谦卑。在追寻伟大的过程里,门徒必须学习谦卑,正如相信祂的小子一样(太18:6)。换言之,真正的伟大与真正的谦卑是息息相关的(太18:4)。

真正的接

真心相信主耶稣的人,便变成小孩子一般,拥有单纯、谦卑及无伪的信心。再者,他们会为到基督的缘故(基督的名)而接纳所有信奉主的人(太18:5)。

真正的

「大磨石」,乃是用来磨谷物的石头。其字面的意思是「驴子的磨石」,因为人家使用驴子来转动这块石头。外邦人用类似的刑罚来处决人,因此这刑罚被犹太人视为可憎之法。有时,罗马人会把大石系在犯人的颈项上,然后把死囚从船上推下,使他掉进深海里。「跌倒」,通常用来比喻犯罪或离开真实的信仰。异教徒刑罚犯人的方法,对犹太人来说是难以想像的恐怖。然而,如此的被人处决,倒好过误导别人犯罪。反过来说,假若门徒是拥有真实信心的话,便会关心到别的信徒之利益,并且会试图尽量避免叫人跌倒(太18:6)。

切勿人(太18710

世人的

「世界」,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敬虔的人,他们不但是远离神,也是敌挡基督的。「绊倒」,可解作「冒犯」,也可翻作「绊脚之物」,并且也有人把它意译作「叫人犯罪」。世界伏在神的咒诅中,不单是因为自己的罪过,也是因为它成为神儿女于属灵及道德的绊脚之物(太18:7)。

信徒

要根治问题

奸淫与眼睛及心灵有关(参照马太福音5:27至30);换言之,心灵乃是一切罪恶的温床。主耶稣决不是在鼓吹自残身体,因为恶行是源自人的内心(太15:18至19),而砍掉手脚或剜出眼睛决不是解决的办法。假若要避免叫人跌倒,就必须要把其问题根治(太18:8至9)。「永生」与「永火」或「地狱的火」(太18:8,9),乃是一个强烈及鲜明的比较,显出福乐与痛苦之分别。主耶稣的意思是,宁可在对付罪恶根源的过程中,忍受某些的苦楚,倒好过接受将来永远的刑罚。

天使的察看

在犹太人的信念里,每一个人皆有守护的天使常在他的身旁。由于最高位的天使常侍立在神的宝座前,从神那里直接得着任命。那些恶待小子的人,最高位的天使便会把这些事故直接告知神,叫恶待小子的人在审判的日子里受着亏损。如此的见解,不仅是犹太人的观念,也是新约教会信徒的见解。「小子」,即如小孩子一般的信徒。为这缘故,主耶稣便叮嘱门徒要额外小心,因为每一小子均有天使的察看(太18:10)。

基督是好牧人(太181114

背景

在巴勒斯坦地,普遍羊群的数目是一百只。牧羊人可以把自己的羊群交给别的牧羊人看守,而自己则出去寻找迷羊。

旧约

当宗教领袖没有履行职务去照顾破碎及软弱的人时(结34:2至10),便会被神所弃绝(结34:11至16),而神会亲自去寻找羊群。在旧约圣经内,神的百姓是被视为羊的(约10:1至18)。

问题

「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太18:11)现今有学者认为这节是根据路加福音十九章十节加上去的,因为最古旧的抄本是没有这节经文的。为这缘故,某些译本却把这节经文删除了。可是,据某学者指出,这些所谓最古旧的抄本,其实不是最可靠的抄本。换言之,这节经文应是这段经文的一部分。

比喻

在宣讲这比喻前,主耶稣先交待到自己的使命,乃是前来寻找失丧的人(太18:11)。主耶稣就是好牧人,祂以身作则的来阐释这真理。由于这个比喻与先前的讲论是紧贴在一起的,意味着属主的人不但不应绊跌小子,更应主动四出寻找迷失的小羊(太18:12至13)。

「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太18:14)「失丧」,在新约圣经内,这个动词的意思是颇为广泛的,某学者把它翻作「灭亡」。父神不想看见小子灭亡,盼望属祂的人能四出寻找迷路的人,这乃是这处经文的重点。

单纯的人

骄傲的人心里容不下主耶稣,因为视祂为等闲之辈。孩童心中没有诡诈,当主耶稣前来呼唤他时,便即时有所回应(太18:2)。主耶稣在世上时,多次用言行来呼唤犹太人来归向祂;可是,基于他们的骄横,多次作出坚决的拒绝,因而使他们痛失天国的席位。唯有单纯如孩童的人,才可得着主所赐的救恩。

大的人

门徒深受犹太人传统的影响,叫他们醉心于常人所看重的地位及阶级上。犹太人视孩童为微小的,而主耶稣却以小孩子为实例,说明唯有心思单纯如孩童一般的人,才可接受救恩,因而可进入天国。这样的人,在神眼中才会被算为大的(太18:4)。

切勿跌人

被人用大磨石拴在颈项上而抛下海里来了结其生命,实在是可怕的。主耶稣以人所熟悉的实例,叫人知道绊跌信徒的后果乃是十分严重的(太18:6)。

肤浅

十二门徒跟随了主多时,但仍是极其世俗化,以肤浅的眼光来看事件。他们心中的思念,根本与当时的犹太人没有多大的分别。

3)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徒的争论

也许门徒的眼光只聚焦在地位及权力方面,因而导致这次的争论(太18:1)。弟兄姐妹,我们应当小心,免得我们也落在如此的圈套里,叫我们在教会内争权夺利。

孩童的心

主耶稣花了不少的时间及精力在成人的身上,却得不到很大的回报。可是,当主呼唤一位孩童前来时,这位小朋友便作出即时的反应(太18:2)。我们对于主的呼唤,究竟是迟延没有反应,或是立刻作出回应呢?

羊的

寻找迷羊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职责,有谁可推辞呢(太18:11至13)?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