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13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 ‘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 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14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15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
16对他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耶稣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17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18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
19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20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21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22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23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24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25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26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27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太21:12至27)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为什么圣殿内有买卖及兑换银钱的人呢(太21:12)?
2主耶稣在圣殿内驱逐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及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岂不是无礼吗(太21:12)?
3主耶稣因饥饿而咒诅无花果树,是否有点过分呢(太21:19)?
4咒诅无花果树及使它枯干有何属灵意义呢(太21:19至20)?
5为何主耶稣不回答祭司长及长老的问题呢(太21:23,24)?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主洁净圣殿(太21:12至17;可11:11,15至17;路19:45至46)
古时的背景
圣殿的范围
圣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坐落在一大块地土上,占地约三十三英亩。
旧约的惯例
旧约律法要求过节的人在耶路撒冷购买所献上的祭牲,因此有必要在当地售卖鸽子及其它祭牲。由于外地人及加利利人使用当地的货币;故此,有需要增设兑换银钱的人。
圣殿的设计
旧约圣殿没有官方性限制妇人及非犹太人的进出,但建筑师却把犹太人的洁净礼仪延伸在希律所建造的圣殿上。他们禁止妇人进入以色列院,把她们限制在低层里。外邦人甚至是不可踏足女院的,假若他们要进入圣殿属于犹太人的部分,就要冒着生命危险了。
圣殿世俗化
在外邦人院内设有饲养祭牲的厩,并且设有兑换外币的桌子。如此的市场成为谋取暴利的地方,由大祭司长亚拿家族所操控着。在外邦人院里所设立的商业中心,人家称之为「亚拿的市集」。
基督的行动
背景
对于犹太人来说,逾越节是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期;故此,在这期间内耶路撒冷的人口可暴增至四至五倍之多。
时间
马可福音把咒诅无花果树及洁净圣殿两件不同的事件,分开独立处理,而马太福音则以惯常专题的手法,故意地没有把两者分开。参照马可福音的记载,主耶稣咒诅无花果树后,才步往耶路撒冷的。大有可能,当主耶稣首次进入耶路撒冷后,因天色已晚的缘故,便前往伯大尼暂住一宵(可11:11),然后再从那里重返圣城。如果主耶稣是在星期一进圣城的话,那么洁净圣殿应是在星期二发生的了。
原因
主耶稣前来圣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庆祝节期的人,尤其是宗教领袖,显示祂具备弥赛亚的资格。再者,通过洁净圣殿,更要证明主耶稣在圣殿里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柄的。此外,借着引述旧约圣经的话,要显出犹太人已把圣殿变成贼窝了。
次数
参照约翰福音的记载,也许主耶稣在开始其事奉时,曾首次在圣殿里作洁净的工作。
基督的医治
背景
即使是拥有亚伦血统的后人,假若与生具来是残缺或瞎眼的话,也决不可进圣所去(利21:18)。如此的定案,曾延伸至在所有瞎子及瘸子的身上。在第二世纪时,拉比容许瞎子及瘸子守节,但却不用如常人一般务必出席。由于外邦人院是准许所有人前往的,因此在那里甚至可找到有残缺的祭司。
实况
遇见瞎子及瘸子时,主耶稣不但没有弃绝他们,并且施行医治,把他们的顽疾治好(太21:14)。
小孩的叫喊
婴孩和吃奶之意
「婴孩和吃奶」,意即婴儿和乳儿之意,而犹太人会乳养婴孩到三岁才告一段落。这里的小孩子,大有可能是刚刚成为律法之子而首次前往耶路撒冷过节的男孩子。
宗教领袖的反应
小孩子高呼和撒拿归于大卫的儿子,和撒拿乃是「现今来拯救」之意。祭司长及文士看见主耶稣所施行的神迹,加上小孩子为到主耶稣而大大欢呼,便显得十分恼怒;因为祂竟然接受弥赛亚才配得的称颂。从宗教领袖的问题里,显明他们要求主耶稣禁止小孩子如此作(太21:16)。
耶稣基督的回应
从主耶稣的回答里,或许有以下三个不同的理由:
小孩子如此作是有圣经根据的,借此抑制宗教领袖的反对。
通过这件事故,尤其在主耶稣复活之后,让有见识的人在事后理解到小孩子所叫喊的「和撒拿」,并不是向神发出,而是向大卫之子,即弥赛亚发出的。简言之,主耶稣承认自己就是弥赛亚。
通过这件事情,显出小朋友更能领悟属灵的真理,过于一些深受宗教薰陶的人。
基督的离去
伯大尼,其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悲哀的房子。究竟主耶稣是住在伯大尼的一所房子内,或是露宿于户外?我们实在无法可以确定。或许主耶稣离开耶路撒冷后,便前往马利亚、马大及拉撒路位于伯大尼的家暂住一夜(参考约11:1)。
主咒诅果树(太21:18至19;可11:11至14;11:20至24)
事件的次序
参照马可福音的记载,咒诅无花果树的事件是发生在洁净圣殿之前的(可11:12)。
果树的特色
位于伯大尼及耶路撒冷中间的伯法其(太21:1),其名义是无花果的房子,这地方乃是以无花果闻名于世的。马可清楚地表示,主耶稣寻找不到无花果,「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可11:13);可是,主耶稣竟咒诅这棵无花果树,岂不是无理吗?原来无花果树在三月尾时就开始结出叶子来,大概在一星期后便会结满叶子。在同一时间内,甚至有时是之前,树上便会结出一些瘤子,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无花果,乃是它们的先驱。它们长大后,其大小像绿色杏仁一般,乃是农民及人家饥饿时的食物。至于真正的无花果,乃是在六个星期后才长出来的。如果无花果树没有这些先兆,它是无法可结出果子来的。
背后的原因
主耶稣饿了
也许主耶稣露宿户外,基于早上没有机会用膳,肚子便感到饿了。
主要的用意
并非因饥肠得不到满足而令主耶稣大发脾气,因而咒诅这棵无花果树;乃是通过实物教材,主耶稣要其门徒明白一些属灵的真理。不少时候,果子是用来象征得救的表现。犹太人只有宗教的外壳,却没有真实敬虔的果子。简言之,通过一棵没有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证明以色列是有名无实,没有结出相称的果子来。无花果树只有叶子,而没有果子,就如同以色列国只虚假地活出信仰,但却没有实际结出属灵方面的果子,以致招来主的咒诅。
事情的结果
无花果树的枯干
「立刻枯干」,可直译作「忽然枯干」。某学者指出这里的「立刻」,可延伸至数小时之久。马可福音交待到一件事,主耶稣咒诅无花果树及果树的枯干(可11:20),乃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早上,而马太福音却二合为一,没有分别交待到两天内所发生的细节。在此的「立刻」是指无花果树「就地」枯干的。
凭信祷告的能力
由于亲眼目睹无花果树的枯干,门徒便感到十分的惊讶(太21:20)。主耶稣通过这个实例,延伸在祷告的学习上。假若人凭着信心求,不但可挪移大山,甚至可把它投在深海里。
主被人追问(太21:23至26;可11:27至33;路20:1至8)
人家的问题
当主耶稣及门徒再踏足圣殿时,一群祭司长、文士及长老便前来质询主耶稣,目的是要窥探祂(可11:27),为要得知祂的权柄之来源(太21:23)。
基督的回应
定下条件
主耶稣定出回答问题的条件,就是要首先回答祂所提出的问题。
反问之法
主没有正面回答这些宗教领袖的问题,而反问他们一条问题:「约翰的浸礼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人的反应
面对主耶稣所提出的问题,这些宗教领袖感到苦恼不已。如果指出施浸约翰的权柄是源自神的话,那么便等同自掴嘴巴,因为这些宗教领袖是坚决否定他的。可是,若不承认施浸约翰的权柄,便等同与群众宣战,因为老百姓是笃信他为先知的(太21:25至26)。
基督的总结
由于这些宗教领袖说:「我们不知道」;既然没有满足主耶稣先前所提出的条件,祂便没有回答他们的质询了(太21:27)。
以宗教取利
在圣殿里作卖买、兑换银钱的商人,乃是变相的以宗教取利,显出人于信仰方面的败落(太21:12)。
公会的代表
这些祭司长及长老乃是犹太人公会的代表,拥有崇高的地位及很大的权势(太21:23)。
主使用译本
根据学者的研究,主耶稣所引用的经文,乃是源自旧约圣经希腊文的译本(太21:16)。换言之,主也有使用译本的。
短暂的改革
如果洁净圣殿是有两次的话,那么便显出人是不思悔改的;并且表明主先前所带来的改革是短暂的(约2:14至23)。
严责以色列
主耶稣没有反对当时的罗马政权,却起来直接的指责以色列的罪行。主不但没有拯救百姓脱离外邦人政权的压制,却反过来宣判以色列人的罪状(太21:13)。
3)「尽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人的劣根性
主耶稣两次洁净圣殿,表明人以宗教取利,不但显出人是十分悲劣的,并且证明人是不思悔改、无可救药的(太21:12)。
乐意帮助人
主耶稣不但没有像一般犹太人那样歧视瞎子及瘸子,并且祂更把握机会来医治这些无助的人(太21:14)。
凭信的祷告
我们是否凭着信心来祷告呢(太21:21至22)?
智慧的回答
当主耶稣面对人家的质疑及挑战时,祂不但保持冷静,并且懂得智慧的回答,实在是借得我们学习的(太21:24至25)。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