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22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23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24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25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26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27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28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 (太16:21至28)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为何主耶稣在这期间才启示祂要被杀及复活呢(太16:21)?
2撒但果真的附在彼得的身上吗(太16:22)?
3「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何解(太16:25)?
4人子于什么时间降临在祂的国里呢(太16:28)?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救赎的启示(太16:21至23;可8:31至33;路9:22)
基督的启示
启示的时间
「从此」,勾划出马太福音的转捩点。在较早之前,彼得得着天上的启示,以致能认出主耶稣是弥赛亚。自此,主耶稣便由公开的事奉转为私下的教导门徒,为要预备他们的心来接受祂的死亡(太16:21)。现今相距祂的死亡大概有六个多月的时间。
启示的内容
受苦的地点
地点
耶路撒冷的名义是「和平的根据」,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三十三英哩外,死海西面的十四英哩外。在历史里,这个城市饱经战乱,没有实际的平安。虽然犹太人视它为圣城,但大部分选民却不肯接受主耶稣为弥赛亚。此外,耶路撒冷为圣殿的所在地,但圣殿已变得有名无实,因为连宗教领袖也无法带领百姓认识真神!
启示
主耶稣向门徒表示,祂必要往耶路撒冷去受苦,并且在那里面对死亡(太16:21)。
被领袖对付
长老、祭司长及文士,这三组的宗教领袖乃是公会的代表,即犹太人的高等法院。借着说明百姓是以官方的姿态,并且是完全坚拒主耶稣为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太16:21)。
主遭人杀害
主耶稣清楚的表明,祂要落在宗教领袖的手下受苦,甚至性命也不保(太16:21)。
主战胜死亡
主耶稣向门徒所启示的内容,明说祂不单为世人忍受苦难,更加是死在十架上,接着三天之后从死里复活;这乃是整全救恩的信息(太16:21)。
彼得的回应
「劝」,其原意是指责,乃是不少英文圣经的翻译。当彼得听见主耶稣的宣告时,便即时有激烈的反应,因为觉得如此的事情是违反常理的。彼得把主耶稣拉到一边,并且以严厉的口吻来对祂说话。在此,我们看见彼得心直口快的性情(太16:22)。
基督的责备
撒但的喉舌
主耶稣严责彼得,因为他竟成了撒但的喉舌。基督的死亡,乃是神所命定的计划。撒但曾试图拦阻基督上十架(太4:8至10),现今彼得凭着人意说话,不知不觉地与魔鬼联在同一阵线上(太16:23)。
基督的拦阻
「绊我脚的」,原先这个原文词汇是一个装上饵,用来捕捉动物的陷阱。在演变过程中,它成为诱惑人以致被捕或毁灭的意思。撒但利用彼得于人性方面的弱点,使他拦阻基督上十架。
十架的启示(太16:24至26;可8:33至37;路9:23至25)
十架的信息
背景
在罗马帝国里,死囚要背负自己的十架往刑场去,借此公开宣告他是违抗命令,因而被最高当局处死的。
信息
那时的犹太人坚决拒绝接受耶稣基督是弥赛亚,说明他们在骨子里是违抗基督的。现今借着图象式的言词,主耶稣要求其跟随者伏在祂的权柄下,以顺服的心来听从其指令(太16:24)。
门徒的代价
虽然彼得想改变主耶稣的计划,但主却转过来告诉他,作为门徒乃是要付上代价的(太16:24)。耶稣基督为世人付上最大的代价;同样地,归信祂的人也要付上相当的代价,借此说明这决不是一个廉价的救恩。作为基督的门徒,有以下几点是值得留意的:
自我的否定;
每天的十架;
紧紧跟随主。
门徒的得失
似乎这里的说话是复杂及矛盾的,但其实却是颇为简单的(太16:25)。主的意思是说,任何人若只为着拯救其地上肉身的生命,借此换来安逸、舒适及世界的接纳,便会失去得着永生的机会。但任何人如果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甘愿为基督的缘故,舍弃其地上的生命来受苦及死亡的话,便可得着永生。
世人的损失
世人可以为着世界的好处而失掉得着永生的福气。其实世上的名誉、地位、金钱及享乐等,乃是过眼云烟,没有永恒的价值;若是为了单单追求这些人以为美的事而永远的灭亡,这有什么益处呢?对人来说,人的生命或灵魂才是最宝贵的。
再来的启示(太16:27至28;可8:33至9:1;路9:26至27)
审判的启示
对信徒来说,在天上将会得着我们的赏赐(林前4:5;林后5:8至10;启22:12)。在此,主指出不敬虔者的赏赐乃是末后的审判(罗2:5至11;帖后1:6至10)。
目睹神的国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16:28)究竟人子在何时降临在祂的国里?学者均有不同的见解:有些说这是登山变像的时间;某些指这是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时间;有人断定这是五旬节圣灵降临的一刻;某些学者视它为耶路撒冷被毁的时候;亦有人相信这是主再来审判的时间。参照登山变像的记载,它能符合这里上文下理的要求。再者,彼得曾身处其中,日后以自己的言词来忆述这事件(彼后1:16至18)。某神学家称登山变像为「将来国度降临在地上的预观」。这段说话紧贴登山变像的记载;故此,视登山变相为这个特定的时刻,乃是十分合理的。
无礼的彼得
彼得以极其肯定的语调,否定主耶稣先前的言论。由此可见彼得是十分无礼的(太16:22)。
信徒的得失
跟随基督似乎是有所失的,因为门徒要付上代价。可是,跟随主能有最大的得着,就是永远的生命(太16:25)。
彼得的放肆(太16:22)
多次的严责
彼得不但以严厉的口吻来对主说话,并且参照原文的时式,大有可能他是多次的如此作。
过分的自信
也许彼得被公认为使徒中的领袖,并且在不久之前又得着从天而来的启示,叫他视自己为神的代言人,以致有如此自视过高的表现。或许如此的说话,是与他过分自信的性格有关。无论怎样,这样的表现实在是不宜的。
自以为聪明
「万不可如此」(太16:22),乃是希伯来人的通俗语,其字面的意思是「愿恩慈临到你」或「愿怜悯临到你」。如此意味着「愿神以恩慈来对待你」或「愿神以祂的怜悯来免去你这个」。彼得对自己的见解充满信心,因而如此严责主耶稣。当人以高举自己的智慧时,其见解是往往与神的智慧相违背的。
绊脚的彼得
撒但利用彼得人性的软弱,叫他成为基督顺服神旨意的绊脚石(太16:23)。
3)「尽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不要自视过高
彼得自信自己的见解是对的,甚至公然起来反对基督的宣告(太16:22)。人决不可没有自信,但若自视过高时,必会有碰钉的一刻。
不要行在主前
常常挂在信徒嘴唇边的说话,就是“切勿走在主的前头,而却要紧紧的跟随主”。在日常大小的事情上,我们果真是紧紧的跟随主吗(太16:24)。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查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