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odcast Link:
Spotify Podcast Link:
当香港人说:「我是拥有两头住家的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说话呢?根据字面的意思,你可有正面的理解,意即这人有两个不同的住处。闻说,一对香港艺人因方便女儿上学的缘故,便租用另一住宅,他们真的是有「两头住家」了。可是,「两头住家」亦可以解释配偶有婚外情,并且于别处与情妇或情夫建立了所谓爱巢。
对基督徒来说,我们也是拥有两头住家的人。第一个是地上的家,它是我们无法选择的。第二个是即是属灵的家庭,即是教会属灵的大家庭,它是基于个人决定加入的。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基督徒所属的大家庭。
属灵的家
教会的定义
许多人说:「星期日我要去教会。」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星期日我要到礼拜堂参加主日崇拜。」各位,教会绝对不是一所建筑物,而是一群被神以恩召出来的人。使徒保罗写信给罗马教会说:「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 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 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罗1:6至7)何谓教会呢?
蒙召的群体(罗1:6至7;林前1:2)
第六及七节的「蒙召」及「奉召」是同属一个字眼,意即蒙神的呼召。如此用语,乃是神召集人在一起,为要叫他们借着接受福音真理而得着救恩,并且明白祂永恒的计划。简单来说,教会是一群蒙神呼召出来的人。当这种神圣呼召临到人身上时,人是无法抗拒的。神学家呼之为「有效恩召」。《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又称为《小要理问答》,乃是信仰问题的问答,它已被不少教会使用了数百年了;它对「有效的恩召」有以下解释:「有效的恩召是圣灵的工作(提后1:9;帖后2:13-14),祂使我们确知自己有罪,并处于愁苦之中(徒2:37),又光照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认识基督(徒26:18),更新我们的意志(结36:26-27),就说服我们,使我们能够接受在福音里白白赐给我们的耶稣基督(约6:44- 45;腓2:13)。」举例说,古代君王颁布的圣旨,人民是难以抗命的。虽然神绝对不会干涉人的自由意志,意即强迫人来接受救恩,但相似的是,当神的恩召临到人身上时,基于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蒙神呼召的人是会最终接受祂的救恩的。换言之,教会是由历世历代拥有永恒生命的信徒组成的。
神家里的人(弗2:19至22)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 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 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昔日有人曾对我说,我参加聚会的教会是联合国。他如此说,乃是因为这间教会的信徒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虽然全球的基督徒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但却基于耶稣基督的救恩而成为天父的儿女,故此信徒便不应分彼此,因为我们是同属一家的。什么是教会呢?教会是神的家,乃是由基督徒组合而成的。
教会的元首(弗1:22至23;西1:17)
某人问信徒说:「你是不是属于…牧师的教会吗?」这句说话真是“哽耳”(粤语:难听的意思)。各位,牧师不是教会的主人或老板,同样的是,长老和执事也不是教会的老板,因为唯有耶稣基督才是教会的元首。话说当年在团契周会中,团友自由发表自己对团契的期望。那时我也是在座的一位团友,我愈听愈不是味道,因为这人说我希望这样,那人说要如此,为此我便站起来只说一句话:「你们皆说你们想怎样,但有没有想过神是想怎样呢? 」各位,请紧记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唯有祂拥有最后的决策权。使徒保罗提醒以弗所教会,指出唯有耶稣基是教会的元首,他说:「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22至23)
信仰的基础(提后3:15至17)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备行各样的善事。」教会信仰的根基不是根据人的教训或遗传,教会信仰的立场及基础应建基在圣经上,神的话才是信徒最高的权威及准则。世上有许多地方教会,也有不少宗派,他们均有他们所强调的传统,有些传统是好的,也乎合圣经的教导,但某些却是全属人的见解,甚至是违背圣经的真理。举例说,当主日崇拜的主礼人步入礼拜堂,他们要先向十架鞠躬。或许这是代表对神及基督的敬意,但却不是源自圣经的要求。
教会的生活
在年青时,我梦想教会可更完美。在牧养教会时,我也尽力尝试建立合神心意的教会。现实及真理皆显示在地上是没有完全的信徒的,意即世上的教会是不完全的。即使是这样,圣经却将基督徒应有的生活目标勾画出来,让我们朝向这个目标行。首先,基督徒应参与团契或相交生活。在许多年前,我在西国教会学了一首歌,名叫「无人是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为何基督徒需要相交生活,因为神不期望个别信徒成为孤岛。
团契的生活
由于教会是由基督徒组成的,为此信徒便不应离群,应与其他圣徒一起聚会,一同享受团契的生活。关乎团契生活的内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特质:
彼此相爱的生活(约13:34;徒2:44至45;罗13:8至10)
主耶稣及使徒多次提醒基督徒要彼此相爱,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可是,这绝对不是什么口号,而我们应尝试活出的真理。彼此相爱是有起步点或是初阶的,第一步是学习彼此接纳。
彼此接纳(罗14:1;15:7)
有些信徒有惯性迟到的陋习,但他们亦有别的美德,比如节俭,相反地,虽然有些基督徒非常守时,但却喜欢胡说八道,因而得罪身边的人。不论是何人,各人均有不少大小的软点,既然主耶稣已无条件的接纳我们,叫我们得着救恩及成为神的儿女,故此我们便应学效主来接纳其他人。使徒保罗叮嘱罗马教会说:「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罗14:1)他又提醒他们说:「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 神。」(罗15:7)若要实践彼此相爱的生活,不可少的第一步是要接纳主内的弟兄姐妹,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实行彼此相爱的生活了。
彼此包容(西3:13)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彼此相爱是含有彼此包容的元素。“包容”,意即忍受对方。在新约圣经内,“包容”是忍受别人的错误或软弱。人是有瑕疵和缺点的,基督徒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在主里包容和忍耐别的信徒,这是实践彼此相爱一个重要的原素。美满婚姻的秘诀之一,乃是夫妇甘愿学习包容对方的缺点。同样地,美好人际关系也是建基在彼此包容的实践上的。
彼此饶恕(弗4:32)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 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人与人的相处,难免有磨擦或误会,互相体谅及饶恕是不可少的,彼此饶恕是彼此相爱必须学习的功课。在实践彼此相爱的真理的过程里,基督徒一定要学习饶恕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彼此和睦(林后13:11)
「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 神、必常与你们同在。」许多人在除夕许愿,盼望世界可有和平和爱;可是,不少国家与邻国仍处于敌对的状态中,并且许多人仍要活在恐怖袭击的阴霾中。彼此相爱不是抽象的观念,当人愿意彼此相爱的话,他们便会愿意与别人和睦相处。怎样可量度某间教会的爱的指数呢?假若信徒与信徒常常争吵,显示他们不懂得和平共处,亦显示爱的指数偏低。
彼此关心
在主日崇拜,有谁愿意主动与旁边的人说声早晨或问安呢?基督徒应学习关怀别人的功课,不要轻看一句问安的话,若所有信徒皆这样作,便能给教会带来多一点温暖。爱是源自内心,也应有行动来配合。在彼此相爱的生活中,彼此接纳是起步点。此外,基于人的问题及瑕庛,我们要立志包容及饶恕别人。再者,我们应立志与别人和睦相处,因为这也是爱的表现。最后,关心别人不是一面倒的,所有自称为基督徒的也应尝试关怀有需要的人。
彼此顺服的生活(弗5:21)
举例说,庆祝堂庆筹委会商在什么地方举行晚宴,为此各人意见不一。假若你是教会领袖之一,你会怎样回应呢?「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5:21)在以弗所书5:19至21,使徒保罗指出基督徒被圣灵充满时,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彼此顺服」。顺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各人应尽的责任。再者,顺服是出自对别人的尊重及爱。在什么地方举行晚宴不最重要,假若不是违反圣经的教导,我们便应存顺服的心来彼此相待。当与其他信徒相处时,我们必须学习放下自我,并且基于敬畏主的缘故及存着谦卑的心来接受别人的见解。
彼此同心的生活(罗12:16)
比方说,在特别会议内,教会领袖向会众分享未来五年发展的计划。当牧者分享后,在你心中不但浮现出有不少疑问,并且你也不同意他所草拟的方向。根据圣经的教导你应怎样回应呢?我们可以参考使徒保罗的教导,他说:「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世人说:「同心事成。」即使是常人,他们也看见同心是完成工作的原动力。假若基督徒要完成困难的事工,同心是首要的一步,此外,我们不要坚持己见,并且应存谦卑的心来聆听别人的意见及小心察看神的引领。
彼此服事的生活(加5:13)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基督徒的事奉是包括两个层面的,一方面是事奉神,另一方面是服事人,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实行彼此服事的生活。彼此服事不应限制在礼拜堂内,而可包括在日常生活里。举例说,你听见某信徒的妻子因病不能烧饭给丈夫及儿女吃,你便为这家庭送来住家式便当。
彼此相顾的生活(弗4:16;来10:24至25;加6:2)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4至25)「彼此相顾」,乃是关注别人的属灵福祉。有意译本把它翻译作「让我们不断彼此关注,为要互相激发神圣与自我牺牲的爱和善行」。信徒互为肢体,我们分别有难处及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应彼此相顾。假若某信徒夫妇刚初为人父及人母,面对新生婴孩不知所措,加上没有长辈在旁协助,为此经常没有出席主日崇拜。作为过来人的你,昔日其他信徒怎样帮助你走出困局,现今你应伸出援手相助。
彼此提醒的生活(西3:16;罗15:14)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 神。」(西3:16)「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等同以弗所书所讲的被圣灵充满(弗5:18至21)。当信徒的心灵完全被神的说话充满时,这便等同完全被圣灵管理一样。使徒保罗教导信徒,他们可以借着诗歌的内容来「互相劝戒」。「互相劝戒」的重点不是教导,不是神学理念或抽象的观念,而是强而有力的鼓励。在崇拜时,我们借着诗歌来称颂神,此外,诗歌亦可以勉励及提醒我们。在信徒与信徒相处中,我们亦可以通过言语来彼此鼓励及提醒。人难免有过错,信徒之间应互相提醒,以爱心说诚实话。
彼此鼓励的生活(西3:16;来10:24至25)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5)「劝勉」,含有帮助、安慰及鼓励等意思(来10:25)。「那日子」是指主的日子,意即末后终极的日子。由于欠缺爱神及人的心,希伯来书的作者便叮嘱信徒务必激发爱心。再者,陷在自我中的信徒亦忘却一同敬拜神,基于末日快将临到,为此有需要「彼此劝勉」。当基督徒遇到难处时,会灰心失意、沮丧及无奈,我们应主动的去关心及鼓励这肢体。
敬拜的生活(徒2:46至47)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 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有些信徒热衷参加教会群体的生活,但却没有经常出席主日崇拜。与团契生活比较,敬拜的生活更加重要,切不可本末倒置。基督徒在教会生活中应重视敬拜这个环节,同心向神发出敬拜和赞美。
祈祷的生活(徒2:42)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祈祷是说明信徒对神倚靠的行动。基督徒应尝试学习与其他信徒,为到世界、教会及个人的需要向神祷告。
布道的生活(太28:18至20)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有些信徒说:“我没有布道的恩赐。”某些却说:“我不是传道人。”可是,作为神的儿女,传福音是人人有责的,布道工作的担子不应只落在教会某几个人的肩头上,传福音应是全民皆兵的。
追求的生活(提前6:11;提后2:22)
「但你这属 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提前6:11)作为传道事工的前辈,使徒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追求属灵品格。不论我们信主有多少年日,我们是应积极的追求属灵生命的知识及品格的。在私下,通过读经、祈祷及实践信仰,基督徒便可在知识及品格方面成长。此外,教会所提供的学习机会也是基督徒追求成长的摇篮。
教会的体制
主教制
神在世界各地用不同方式来引领人来认识祂,并且把他们留在不同地方教会内成长。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教会均有自己的传统及遵从的体制。举例说,有些宗派如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循道会及某些路德宗教会是奉行主教制的。有些宗派拥有几层的主教,而最简单的是循道会,它只有一层。罗马天主教会拥有最完整的等级体系,而最大的主教是教宗。与其他神职人员比较,主教拥有更大权力,他们不但可按立圣职人员,并且分派教牧往不同教会去。
长老制
长老宗教会及改革宗教会皆是以长老制来管治教会的。他们的长老分为两种:一,教导长老,即牧师;二,管理长老,乃是由平信徒选出来的。管理长老与执事一同联手负责管理会务(属地事务)。
会众制
浸信会、公理会及大多数信义会均是以会众制来管理教会的。虽然他们皆有长老及执事的岗位,但会众却拥有最终的决议权。另一个特色是个别教会皆拥有自主权,而民主是他们所强调的精神。对浸信会来说,他们只有「两个职份」“Two Officers”。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述,监督、牧师及长老乃是同义词。执事或助手,首次出现在耶路撒冷教会,其数目共有七位。在长老带领之下,执事于地方教会内服事别人。在浸信会内,只有两种不同的职分,即牧师及执事。
无体制
有些教会是没有任何固定体制的,而表表者可算是贵格会(或称为公谊会或教友派)及弟兄会了。不论是什么宗派,他们皆强调他们的体制是源自圣经的教训。由于人不是完全的,故此在任何体制于运作时皆会产生各种不理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