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时,有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
2“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
3耶稣回答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
4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5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
6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借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
7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
8‘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 心却远离我;
9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 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
10耶稣就叫了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要听,也要明白。
11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
12当时,门徒进前来对他说:“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你知道吗?”
13耶稣回答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
14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15彼得对耶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
16耶稣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
17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
18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19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
20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太15:1至20)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何谓「古人」(太15:2)?
2用饭前不洗手触犯了什么宗教条例呢(太15:2)?
3为什么犹太人作了供奉后,就不用孝敬父母呢(太15:5至6)?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基督被人质问(太15:1至9;可7:1至13)
触犯律法的指控(太15:1至2)
时间
「那时」的时间性是不明确的,意即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前来,不一定是紧接先前的治病。约翰福音六章四节让我们知道,那时是逾越节期间,许多犹太人路经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守节。意思就是说,那时正好是主耶稣出来公开事奉的第三个逾越节。
地点
据某圣经学者的推断,大有可能这事件是发生在某个法利赛人的家中。
罪名
法利赛人及文士的指控,决不是礼仪或卫生条例那么简单,而乃是为要指控祂的门徒犯了致命或极大的罪(太15:2)。
耶稣基督的回应(太15:3至9)
基督的反问(太15:4)
借着反问的方法,主耶稣亳不避讳的指出这些宗教领袖的错处。
基督的反击(太15:4至9)
反击的对象
一般来说,来自耶路撒冷的法利赛人及文士不会在加利利省内执行职务的。也许通过公会(犹太人最高的议会),其宗教同伴特意邀请他们前来挑战主耶稣。耶路撒冷是圣殿的所在地,并且那里有许多犹太教最杰出的学府,意味着这些代表是十分有分量的。由于这些法利赛人及文士较其加利利的同辈更有地位及学识;故此,主耶稣以更严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反击的原因
犹太人的传统
传统的来源
据犹太拉比宣称,摩西把「口传律法」交给众长老,然后把它传递给其国民。这「口传律法」最终被抄写下来,犹太人称之为「米示拿」。大概于主后二百年左右,编集成书。而「他勒目」则是由巴勒斯坦及巴比伦他勒目汇集成书的,合成「米示拿」及「嘉玛拉」(即米示拿的注释书)的部分,「他勒目」乃是犹太人传统的权威。
错谬的传统
某些拉比指出,当人睡觉时,某邪灵便会前来附在人的双手上。假若不是通过礼仪方面的洁净,邪灵便会借着不洁的手,透过食物进到人的体内。甚至另一位拉比更断定说,「任何在以色列寄居的人,以洁净的手来吃普通食物的话,便可确保他能得着永生。」再者,某被囚禁的拉比,宁可用仅有的水来洗手,而不肯把它饮用,因为宣称宁死也不想触犯这个传统。
繁复的传统
吃饭前要洗手的传统,其仪式乃是十分繁复的(可7:3至4)。严格遵守律法的犹太人,在每一顿饭前,甚至在吃另一道菜前,也要遵行如此的条例。
犹太人的错谬
高举传统过于律法(太15:3)
人间的传统不一定是错的,也不一定是邪恶的。可是,主耶稣直接指出,宗教领袖以人的传统凌驾在「神的诫命」之上,这就是其最大的错谬了!
人的发明取代律法(太15:4至6)
「供献」,即「各耳板」(可7:11)。用在献祭时,这个词汇分别出现在旧约圣经七十多处的经文内。它不定与某特定的献祭有关,但却借此带出献祭者如何找到亲近神及蒙悦纳之法。应当孝敬父母,乃是十诫的第五条诫命;因此犹太人十分重视孝道,甚至他们会把不孝敬双亲的人处死(太15:4;可7:10;出21:17;申5:16)。犹太人以取巧的方法,指某物品已被分别为圣的献给神,因而不许让人使用,叫其双亲无法可获取这些东西。如此,这些物品便仍可留在家中,因他们已把这些物品分别为圣了。另外一位学者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各耳板」(可7:11),有人便会以这条例来达致自己的目的。当欠债的人拒绝偿还金钱时,债主便会对欠债的人表示,这欠下来的是「各耳板」。然后债主便前往圣殿库房那里,献上或多或少的金钱。假若欠债者再不肯还钱的话,债主便可以控告他是盗取神的金钱。如果儿女不想供养父母,便会说:「你本可以从我所得的,现已成了各耳板。」加上恶意起誓后,子女便可不用供养父母了。
人的言论取代律法(太15:7至9)
主耶稣引述以赛亚书的话,现今的以色列人与旧日的一样,其问题乃是大同小异的。他们的罪行是假冒为善,表面是以嘴唇敬拜神,但其实心却是远离神的(赛29:13)。以色列人的问题,乃是口不对心,表里不一,这实属虚假的表现。再者,他们敬畏神决不是出自神的话,而是基于人的教导。简言之,犹太人接受人的权威,过于神至高无上的权威。
基督公开宣告(太15:10至20;可7:14至23)
公开教导众人(太15:10至11)
由于无法知道第十四及十五章的先后次序;故此,难以断定「众人」是何许人。奉行法利赛主义与主耶稣为仇敌的人,借着与主对话,为要公开凌辱他们的眼中钉,而在旁边的人是听见整段对话的(太15:1至9)。可是,在回应中主耶稣反而叫宗教领袖丢脸。由于众人已预备接收一切的教训,于是主耶稣便转过来,以简单、有力及扼要的言词来对众人说话。
回应门徒的话(太15:12至14)
「不服」,某译本翻作「因而跌倒」,亦有译作「被冒犯了」,也有翻译作「转过来反对你」。那时,门徒可能看见这批宗教人士显得极之不满,便暗中前来告诉主,提醒祂要小心说话。主不但没有因门徒的提点而闭口不言;反之,继续公开指责这些宗教人士。主借以下的两个比喻来严责他们:
必被拔出来
被拔出来、瞎眼及领袖错误的引路,在旧约里乃是意味着审判的句语。意思是说,基于法利赛人不是父神所栽种的,他们必然会被拔出来(被神审判)。
瞎子领路者
主耶稣直接指出法利赛人的问题,他们皆是属灵的瞎子。他们既无法替人引路,并且也会掉在坑里(太15:14)。
回应彼得的话(太15:15至20)
彼得不最明白主耶稣的说话,便前来求问。某学者指出,彼得并非不明白第十四节的说话,乃是第十一节的内容。主耶稣及门徒进到房子后(可7:17),便详尽解释先前的话。真正显出人是污秽的,决不是洗不洗手的问题,乃是发自内心的;即灵方面的不洁净。在此,主耶稣把源自心灵的一些罪行列举出来。有关这些罪行的翻译,可参考下面的注脚。
事件的结果
主严责法利赛人及文士后,便往外邦人的地方「推罗西顿」去(太15:21;可7:31),因为犹太人计划要杀害祂(约7:1)。
法利赛主义
法利赛主义充分流露着高举传统、墨守成规、假冒为善及死守形式的陋习。
选民的传统
传统可以是中性,也绝对可以是美善的。可是,在强调传统的过程里,犹太人把人的教训或传统凌驾在神的命令之上。此外,他们聚焦在人应守律法所作的,而忘却了神为人所成就的恩慈,这些死守律法的人之心灵变得冰冷。因此,宗教便变成仪式主义,失却了个人与神所建立的关系。
3)「尽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形式主义
信主已有一段时间的人,很懂得怎样包装自己,因为深知什么言行举止是会被普遍信徒所接受的。不少人奉行形式主义,但其实自己的生命却非如此(参考太15:1至9)。
瞎子领路
法利赛人及文士自视为宗教领袖,他们的地位及权威也受到一般人的确认;可是,主耶稣却指出他们是瞎子领路,最终他们及跟随者必会一同掉在坑里(太15:14)。事奉主的人应当小心,切勿让自己陷在这个危机里。
勇于说话
主耶稣不但不怕宗教领袖的骂战,并且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不少人是口不对心的,主耶稣如此坦诚及勇敢的说话,乃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太15:1至9;13至14)。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查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