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君王与比喻(太13:44至58)

44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45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46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47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

48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49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50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51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52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53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54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

55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

56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57他们就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58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太13:44至58)

1)「仔查看」 “Eye” 

iEXP 

1在人家地方里发现宝贝,而不告诉其主人,然后把这块地土买下,这个比喻是否有点不道德呢(太13:44)?

2分别义人及恶人的工作是在何时发生呢(太13:49)?

3「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地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太13:52)这句说话有什么意思呢?

2)「小心解“Expound” (E) 

iEXP 

基督的比喻(太134452

宝贝的比喻(太1344

宝贝的意思

在马太福音内,这个词汇分别译作「库」(太13:52)、「宝盒」(太2:11)、「财宝」(太19:21)。简言之,这乃是摆放贵重东西的盒子或库。

昔日的习惯

由于没有银行或公共存款之处,因此大部分人把其贵重物品秘密地埋藏在地里。当有需要时,便在夜间前往那处,把瓶或箱里的珠宝取出,然后把其余的再埋在地土里。由于巴勒斯地饱经战乱有数百年之久,许多时候人家把食物、衣服及家居物品都埋起来,免得敌军把它们掠夺。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巴勒斯坦地便变成一个大宝藏。由于拥有宝物的主人离世或被掳到亚述或巴比伦;故此,除非有人意外地发现宝藏,否则它便会被长埋在地土中。

比喻的解

道德的问题

这比喻不一定是不道德的;何况,其重点是论到人为到天国的缘故,愿意付上很大的代价。关乎这人的操守是否合乎道德,有圣经学者则提出以下的三点:

第一,明显的是,宝贝不是田地的主人所埋藏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它的所在,否则他出卖田地前,一定会把它收藏起来。深信买田地的人是知道田主不知情的,否则他应在买卖里包括这宝贝在内的。

第二,在拉比设立的法例里,「假若人找到掉下来的果子或金钱,它会归到这物主所有。」假若有人明显发现遗失了的金钱或财宝,而物主是已离世或不知名的话,那么发现的人可有权把它留下。再者,据拉比的法例,如果工人从地土取出宝物,那么就会归到主人(地主)的名下,但在这里此人小心地不把宝贝取出,直至他买得地土为止。故此,这个比喻与法律或德无关。

第三,这人的行动证明他是忠实的,因为假若他是不诚实的话,就不用变卖一切来买地了。

故事的

当贫苦大众为大地主耕田时,在无意之中发现地里的财宝,为免主人获知此事而把它据为己有,便再次把它埋在地里。接着,农民花尽一生的积蓄把地买下来。如此寻到宝物的故事,在穷人中是流传甚广的。主耶稣借着这耳熟能详的桥段,为要刺激他们起来寻找更大的财宝。

不同的解

是主

有学者认为这「宝贝」是指以色列而言的(出19:5;诗135:4),而这人则是耶稣基督,因祂放弃天上一切的荣华来得着这「宝贝」。可是,这个解释实在有犯驳之嫌,因为主明说:「天国好像宝贝」(太13:44),而不是「天国好像以色列」。

是人

这个与法律及道德无关的比喻,为要带出宝贝的价值乃是值得牺牲的。如此的解释,其焦点不是放在基督的身上,而是聚焦在人的身上。天国的价值是远超过作门徒所付上的代价,那些发现这宝贝的人,便会欢欢喜喜的放弃一切,为要确保可得着它。

珠子的比喻(太134546

宣讲的时间:某圣经学者指出,「又」这个连接词,把这个比喻与先前的一个连接在一起。

珠子的意思

即珍珠之意。在新约圣经里,珍珠是比喻作贵价之意。

昂有的珍珠

昔日潜水人员前往红海、波斯湾及印度洋去搜集珍珠。为了获取珍珠,潜水员要冒着生命及影响健康的危险。由于珍珠是天然的,也是十分昂有;这令它成为极其珍贵。在古代里,珍珠是最贵价的珠宝,人家把它买下作投资之用,如同现代的钻石一般。

者的

珍珠是教

华富尔得认为这个比喻与先前一个大同小异;但在此,他认为珍珠不是代表以色列,而是教会。教会与珍珠有功能性的组成,两者是相仿的。他断定说,「教会形成的观念,乃是借着基督的伤痕而来的。」这样的解释,未免像初期教父一般,太过寓意化了。

珍珠的价值

这个比喻与先前一个的关系,乃是神国至高的价值。在这比喻内,这位从事买卖珍珠的专家,认为现今所目睹的珍珠,远远胜过所有先前的,并且相信变卖一切来换取它是值得的。在此,主耶稣所强调的,决不是指人可借着个人的努力而换取这国度。反之,当人一生与珍珠扯在一起(犹太人于信仰方面的传统),但后来听见主耶稣的宣告,发现到神国真正的价值时,便欣然变卖一切来跟从祂。宝贝及珍珠的比喻,两者有完全相同的意思。对大部分人来说,救恩是隐藏的,但当它向他们揭示时,人便会因它的宝贵而愿意放下一切来得着它。

撒网的比喻(太134750

比喻的特

这里所提及的渔网,乃是一种大型的拖网。这种拖网可系在两艘渔船上来拖行;或是系在岸上,另外一边则系在渔船上,用绳拉回岸边。

比喻的解

直译的译本,忠于原文的意思,没有在「好」与「不好的」上,加上任何的注解,而在意译本方面,则把鱼加上去。「各样水族」,也许是暗示国度里的各种不同种族,但更有可能是指「好」与「坏」的鱼。「好」,可以是指适切礼仪要求的、并且够大足以可以吃的。「坏」,可以是指腐坏、或没有价值之意。这里的经文,其重点是好与坏的分别。简言之,当审判临到之际,神会把义人与恶人分开,并且把恶人扔在火湖里,受永远的刑罚(太13:50)。

基督的总结(太135153

基督的问题

讲完这比喻后,主耶稣便向门徒问道:「你们都明白了么?」「明白」,其字面的意思是组合一起。此刻,主耶稣很想知道门徒到底明白有多少?

徒的回答

门徒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我们明白了。」到底是不是真的明白,马太福音并没有作出任何的注脚。

基督的总结

多的解

主耶稣所发表的话,圣经学者众说纷纭。有关乎各学者的解释,可参考下面的注解。

家主的职责

一家之主的职责是照顾全家的幸福,提供家人于食物、衣服及其它方面的需要。他把物品摆放在货仓或宝库内,从那里获取供应家人的资源。

文士的解

这里的「文士」,有学者认为他是指十二门徒而言的。意即是说,主耶稣的门徒能提供新旧的教训,而犹太人的律法师只能宣讲古旧的教诲。换言之,门徒没有弃旧迎新;反之,他们从主耶稣那里得着新的亮光,借此明白旧的教训,或借着旧的教训来明白新的教导。

基督的教(太135358

道的地

主自马太4:13开始便以迦百农为事奉的基地。现今主稣返回自己的家乡拿撒勒,在会堂内讲道教训人(太13:54)。

道的

主耶稣表示群众不接受祂,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早已预料的事。可是,基于同乡的不信,祂便不在那里多行异能了(太13:58)。

太人的弃绝

同乡亲眼目睹主耶稣讲道所流露的才华及能力,虽然表现得惊讶不已,但却因祂的背景而拒绝其教训。同乡不肯接受基督的言论,可以有以下的几点:

日光之下新事

先知被自己同乡拒绝,早已记在旧约圣经内。

祂被同所熟悉

拿撒勒是一个细小的地方,那时只有一千六百至二千人居住。意思就是说,耶稣基督为同乡所熟悉的。虽然这些同乡对主耶稣十分熟悉,但却不认识祂真正的身份。

拉比的

关乎地土里的宝物之拥有权,通过了解拉比的条例,让我们认识到主耶稣并不是随意说话,凡事乃是有根有据的(太13:44)。

借着主耶稣的启示及讲解,让天国的门徒得以明白新旧的教训(太13:52)。

3)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福音的回

我们是否愿意付上代价来换取福音的好处呢(太13:44,45)?

外貌接待人

拿撒勒人只凭外表的数据来评估主耶稣,因而叫他们错失认识弥赛亚的机会(太13:55至57)。我们又如何呢?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