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
2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
3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
4他怎么进了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
5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
6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
7‘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
8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9耶稣离开那地方,进了一个会堂。
10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有人问耶稣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
11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牠抓住拉上来呢?
12人比羊何等贵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
13于是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和那只手一样。
14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15耶稣知道了,就离开那里。有许多人跟着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16又嘱咐他们,不要给他传名。
17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
18“看哪,我的仆人, 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 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 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19他不争竞,不喧嚷, 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
20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
21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太12:1至21)
1)「仔细查看」 “Eye”
iEXP 查经法
1大卫吃陈设饼的事件记在那里呢(太12:3至4)?
2究竟主耶稣有没有触犯安息日的条例呢(太12:13,15)?
3这段经文是出自以赛亚书那里(太12:18至21)?
2)「小心解释」“Expound” (E)
iEXP 查经法
主被人质问(太12:1至8;可2:23至28;路6:1至5)
风波的成因(太12:1至2)
安息日的起源
「安息日」,这希伯来词汇含有停止、安息及没有活动之意。当神完结创造万有的工程后,便在第七天安息及宣告它为一个分别为圣的日子,并且要求其百姓务必记念这个特别歇息的日子。
安息日与选民
虽然安息日的条例已演变得非常繁复,但在主耶稣的时代里,对许多选民来说,安息日仍是一个喜乐的日子,因为它是表征着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盟约,也是用来记念神圣六日创造的日子。
安息日与十诫
遵守安息日是十诫之一;可是,它与其它九条诫命不同,因为其本质是非道德性,并且是全属礼仪性的,而它只与旧约及以色列联在一起。
犹太人的规条
犹太人以人的意思来诠释安息日,因而加了不少人意的条例在上面,结果把它变成人的重担。犹太人严禁三十九种工作在安息日里进行,其中一种就是收割了。除了在圣殿内供奉及有生命危险之外,他们是严格遵行这些条例的。
被人指控之因
根据法利赛人的见解,掐起麦穗是收割,把麦穗放在掌心中搓是打谷(参考路加6:1),而把糠吹去是扬谷。由于法利赛人目睹门徒掐麦穗来吃,便把矛头直指主耶稣了!
基督的回答(太12:3至7)
触犯安息日的先例
大体来说,陈设饼乃是专为祭司而设的,但大卫却没有理会这点,因为他所看重的,乃是生命的保存,过于死守律法。
在会幕供奉的祭司
再者,大祭司在殿里的事奉也是工作,但他们却被视为无罪。
设立安息日的主宰
站在法利赛人面前说话的主耶稣,与圣殿对比之下,比它还要大,因为祂乃是安息日的主。此外,主耶稣再次叮嘱这些宗教人士,神所看重的,决不是表面的形式,乃是属灵的实际(何6:6;太12:7)。简言之,主耶稣关注的是群众的需要,而法利赛人则只强调表面的功夫。
主施行医治(太12:9至16)
人的恶计(太12:9至10)
时间
「耶稣离开那地方,进了一个会堂。」(太12:9)路加福音明确表明,这事件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安息日的(路6:1至11)。「离开那地方」,乃是马太写作的手法,把人由麦地带到会堂去,而两者是没有时间方面的关连的。
恶计
趁着安息日的临到,文士及法利赛人便以尖锐性的问题来窥探主耶稣(路6:7)。他们拣选了一个枯干右手的人来测试主耶稣(路6:6),因为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只有病危的病例,才可在安息日里进行医治,而这人的状况却与生死无关。
主的回答(太12:11至12)
主耶稣假设羊掉在坑里,即使是在安息日里,文士及法利赛人也会起来把牠营救;那么,在安息日里医治按照神形像造的人,岂不是更合理吗?
主的医治(太12:13)
马可福音的记载十分特别,由于主耶稣深知宗教领袖的心是极其刚硬的,便以怒目盯着他们(可3:5)。然后,便吩嘱那人伸出手来,结果得着医治。
主的离去(太12:15)
由于主耶稣是全知的主,洞悉宗教领袖要起来除灭祂,便拂袖而去。
简单摘要(太12:15至16)
这里的两节经文,可算是马可福音三章七至十二节的摘要。在这个段落里,主耶稣再次起来医治有需要的人。一与过去惯常的习惯,主耶稣不想康复者替祂传名。
真神的仆人
仆人的特质
耶和华之仆
作者引述以赛亚书里的预言(赛42:1至4),清楚表明耶稣基督是耶和华至高的仆人(太12:18)。
神所拣选的
犹太人称弥赛亚为「神所拣选的」(路23:35);为这缘故,马太福音便引述以赛亚书的预言,指出耶稣基督就是弥赛亚。「我所拣选」,从所采纳的原文词汇上,看见神的决定是十分坚决的。父神坚决地拣选其爱子成为祂神圣的仆人,因为唯有祂才有资格来承担救赎人类的工作(太12:18)。
神所亲爱的
主耶稣为父神的爱子,祂成为至高者的仆人,为世人的罪流血舍身,使相信祂为救主的人得着救赎(太12:18;弗1:6至7)。
神的心上人
杨格直译本与原文的意思非常相近,让我们看见耶稣基督是父神的心上人,因为祂使父的心得着喜悦(太12:18)。
拥有圣灵者
耶稣基督是神至高的仆人,因祂拥有圣灵的同在,在行事为人方面决没有出自血气,而却是按照圣灵的指引(太4:1;太12:18)。
祂是正义者
借着这位神的仆人使外邦也能得着公理(太12:18)。神曾向亚伯拉罕作出承诺,万国必因他得福(创12:3)。换言之,神救赎的恩典一直是包括外邦人在内的。「公理」(原文编号2920κρίσις krisis /kree·sis),含有分离、切开、审判、判决等意思。「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有旧约圣经学者认为这处是论到弥赛亚第一次降临与第二次降临的工作。弥赛亚首次降临时,借着救赎的工作及福音把公理带给列国。当祂复临地上时,借着其管治及祂的国度把正义彰显出来(诗72:4,11,12至14;赛9:7;11:3至5;启19:15至16;20:4)。弥赛亚不但是一位宣扬公理者,并且至终叫公理得胜(太12:20)。
祂是谦和者
「争竞」,即口角、争论、或争吵之意。「喧嚷」,可解作呼喊,或激动地叫喊,用来形容犬只的吠叫、乌鸦的叫鸣、甚至是醉酒汉的大叫。「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这不是说,主耶稣是完全保持缄默或闭口不言的意思。如此的描述,为要表明祂决不会大吵大闹,因为主不是傲慢或无礼的。
祂是医治者
有学者认为「压伤的芦苇」及「将残的灯火」是指着基督的对头人而言的,意即祂会按照合适的时间才审判他们。可是,以上这种的讲法却不合理。请参照下面的解释:
旧约的背景
在古时,芦苇被人广泛地使用。举例说,牧羊人以芦苇来制造笛子,借此消磨时间及安抚羊群。他们决不会使用弯曲了的芦苇,最终它只能被人弃掉。此外,当灯芯将烧尽之际,不但会冒出黑烟,并且没有什么的光亮;那么,人家只好把它弃掉罢了。
写作的手法
如此的文笔,乃是破碎及疲惫生命的描写,指出这样的人,快将被人遗弃及淘汰(太12:20)。落在如此光景的人,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假若他们甘愿把自己交在主的手下,一定会得着医治。
祂是得胜者
大部分世人心中存着不平,并且口里高呼世上没有公理。如此的不满,乃是可以理解的。当主耶稣复临在地上时,真正的正义才可彰显出来,并且叫公理得胜(太12:20)。
外邦的救主
耶稣基督不单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也是外邦人的救主。以赛亚先知早已作出预告,将来外邦人也会期望或期待弥赛亚的来临。
人的反应
人的指控(太12:2,10)
那时普遍的宗教领袖是与主耶稣为敌的,通过千方百计,他们要趁机找出指控祂的地方。
人的恶计(太12:2,10,14)
从这群宗教领袖的反应里,看见他们心怀鬼胎,务要找到攻击主耶稣的地方;不但如此,甚至要把祂消灭,这显出犹太人是何等恨恶基督的。
吹毛求疵
目睹主耶稣的门生在麦地掐麦穗来吃,法利赛人便立刻起来指控他们。从法利赛人的反应来看,他们不但是熟读犹太人遗传的专家,也是吹毛求疵的批评家(太12:2)。
畅所欲言
马太福音只记述主耶稣怎样回应法利赛人的指控,但却没有再交待到指控者的反应(太12:8)。如此的完结,似乎要带出主是毫不在意人家的反应,只管把心中的话讲解完便可以了。
3)「尽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经法
为师不易
吃麦穗的是门徒,而不是主耶稣(太12:1)。可是,法利赛人却把罪名归咎给基督。让我们看见,身为人师是不容易的,一定会遭到人家的冷眼及批评。
明白圣经
犹太人死守律法,大多不明白神设立安息日的意义,但主耶稣却能完全明白律法的精绪,以致能正确地活出真理(太12:1至8)。我们又如何呢?
学效基督
弥赛亚为耶和华至高的仆人,拥有一些超然的条件,乃是值得我们关注及学效的(太12:16至21)。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查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