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君王被确认(太4:12至25)

12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13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14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15说: “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 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 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16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 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17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18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19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20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21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22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23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24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25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 (太4:12至25)

1)「仔查看」 “Eye” 

iEXP 

1是不是主耶稣一开始便在加利利省工作呢(太4:12)?

2为什么约翰下了监呢(太4:12)?

3为何马太刻意提及约翰被丢在监牢呢(太4:12)?

4当基督获知约翰下监的消息后,什么驱使他退到加利利去呢(太4:12)?

5「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太4:15至16)源自何处?

6迦百农是什么地方(太4:13)?

7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位于何处呢(太4:13)?

8「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难道主耶稣只传讲一句的话吗(太4:17)?

9为何主耶稣与施浸约翰的信息是一样的呢(太4:17)?

10为什么四位门徒会即时回应主耶稣的呼召呢(太4:20,22)?

11为何彼得又称为西门呢(太4:18)?

12何谓「天国的福音」(太4:23)?

13会堂是什么的地方(太4:23)?

14主耶稣本是木匠的儿子,为何犹太人容许祂在会堂里教训人呢(太4:23)?

2)「小心解 “Expound” (E) 

iEXP 

基督的听

翰下

施浸约翰严责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即马太14:1的希律)的罪行,因他娶了同父异母兄弟的妻子希罗底为妻,因而失去自由,被丢在监牢中(太14:3至4)。

翰下的消息

「退到」(原文编号402),可解作走开、撤退、离开、或返回之意。当主耶稣听见施浸约翰被捕的消息后,祂便退到加利利去。深信如此的行动,决不是出于惧怕,因为主是绝不会害怕任何人的,这当然包括希律安提帕在内,何况加利利省是这位暴君所管辖的范围,若是惧怕就不会前往那里去了(太4:12)!

翰下

往拿撒勒

当约翰被捕后,耶稣基督便返回加利利去,并且曾在自己的家乡拿撒勒停留了一段时间。路加福音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在自己的家乡内传道,却被同乡的百姓所拒绝(路4:23至27)。

往迦百

迦百农意即「拿鸿镇」,大有可能是借此记念先知拿鸿的。「拿鸿」含有「怜恤」之意,但在主耶稣的年间,这城镇不单已成为一个繁荣之地,并且亦演变成一个罪恶的温床。此外,迦百农位于加利利省内,即落在昔日神应许给亚设、西布伦及拿弗他利支派的地土上(书19:10至39)。由于西布伦及拿弗他利支派没有遵行主的吩咐,把迦南人逐出境外,结果他们便与异族通婚,并且其信仰也受到异教的毒害。离开拿撒勒城后,主耶稣便前往迦百农去,在那里服事有一段的时间,如此的行动就应验了以赛亚先知的话(赛9:1)。主耶稣就是那真光,照亮在那里落在黑暗的人。感谢神,被异教影响极深的地区,最终能得以听闻从神而来的好消息了!

基督的

约翰福音清楚交待主耶稣的工作是在犹大地开始的(约2:13至3:21),然后祂经撒玛利亚省返回加利利省(约3:22至4:42)。奇怪的是,三本符类福音书(对观福音书)的作者却只字没有提及主最早期在犹大地的工作,而一开始便直接提及祂在加利利的事奉。

经学者的解

至于为何马太、马可及路加的记载有别于约翰的,没有记载基督早期的事奉?某学者提供了以下的几个解释:

符类福音书一开始便交待主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奉,正好说明施浸约翰已功成身退,宣告其先锋的任务已告一段落。为着强化这是新旧交替的阶段,符类福音书便故意省略了主耶稣在较早之前于犹大地的工作。

约翰福音要清楚说明施浸约翰与基督的关系,为此便把主耶稣先前在犹大地的工作列举出来。

加利利省

在马太福音书内,加利利省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有关其预言已得着应验(太4:14至16),并且更表示福音是为全人类而设的(太28:19)。

道的

马太福音的事件不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次序来排列的,而是按主题来编排其次序的,并且某圣经学者视四章十七节为另一大段的开始,由这里至十六章二十节乃是辑录了基督在加利利及一带公开的事奉。四章十七至二十五节是介绍耶稣基督的公开事奉,在这里一开首便记录主耶稣传道的摘要(4:17),接着是祂起来呼召四个门徒(4:18至22),最后作者便把主的公开事奉作一个总结(太4:23至25)。此外,还有一件事是值得留意的,就是马太特意交待到弥赛亚的先锋下监后,耶稣基督才正式开始作公开的事奉,意即神儿子的工作时间表乃是完全根据父神所指定的时间的。

道的意思

「传」(原文编号2784),可解作宣布或公布,即把信息公诸于众之意(太4:17,23)。更有圣经学者认为传道不是争论、辩论、或以理智的证明来说服人。换句话说,耶稣基督以肯定的态度来传讲信息,其路向并非争辩或争论,只简单地把信息公布而已。

道的主

马太清楚地把主耶稣传道的焦点或主题勾划出来,其信息中心与施浸约翰所传讲的是一致的。真心悔改的人对事物会有崭新的领悟,尤其在罪恶及公义的事物上皆有不同的见解。悔改包括个人意见、人生方向及生命方面的改变。意思就是说,悔改就是人在意志方面激进的改变,最终也会在其行为上显露出来(参考太3:8)。

福音与侮改

悔改是顶重要的,乃是接受福音者第一个的关口。人若要接受福音,便必须在神面前悔改。不单施浸约翰及耶稣基督强调悔改的重要性,在参照使徒彼得及保罗的言论时,也会有如此类同的发现(徒2:38;提后2:25)。

道的地

福音据

有学者指出加利利省在主耶稣的时代,估计约有二百万的人口,并且那里是供应巴勒斯坦中部一带食物的地区。此外,加利利人与犹大地的居民比较时,他们较为单纯及不是那么故步自封,也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马太福音让我们知道,耶稣基督在加利利省传道时,以当时的会堂作根据地,向同胞讲解福音的真理(太4:23),也许背后是具策略性的。

其重要性

虽然犹太人的圣殿已被拆毁,但时至今日犹太人会堂仍屹立至今,因为它是当地犹太人宗教及社交生活的中心。

摆设

会堂的建筑物十分简单,没有什么花巧的设计,大多数是长方形,为要仿效会幕及圣殿的外形。在会堂里有许多长椅子,而上座则是专为长老及富有者而设的。那里还有读经之处或讲台,也设有称为「施恩座」或「亚伦」的木柜,在那里摆放了神圣的书卷。为着仿效昔日的会幕及圣殿的至圣所,在那里也摆放了灯台,并且借着燃点烛光来象征神圣的律法。在会堂的门口旁也摆放奉献箱,其中一个是用来记念耶路撒冷的贫穷人,另一个是用来作本地慈惠工作的。

会内

会堂聚会的形式十分简单,但时间却颇长。崇拜内容分别有三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敬拜、宣读及仪式的部分。在聚会里,犹太人会祷告、唱诗、读经、解经、施行割礼及洁净礼等。

特殊组织

各会堂皆有一位主席、数名拥有同等地位的长老、读经员及翻译员、一位或数位文书(报信者)及堂役。此外,还有数位执事专门负责收取慈惠的献金及农产品。在每一个聚会里,均有十名富有人士代表整个会众。每一个会堂都是行政独立的团体,但却与其它保持交往。它是民事及宗教的法院,并且有权逐出及鞭打违法者。

自由之地

除了耶路撒冷圣殿外,在会堂里没有祭司的职位。任何适龄的犹太人可前往会堂诵读教训、献上祷告及向会众发表言论。主耶稣及其使徒便趁机善用这民主的体制,在那里经常宣讲福音,让犹太人可听见神的恩言。

道与治病

道目的

为何耶稣基督在加利利各会堂里作教导及医治呢?其目的之一,证明祂是旧约所预告的那位先知(申18:15至19)。其目的之二,表示神曾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盟约—百姓很快可看见天国的降临。

治病目的

主耶稣把传道与治病赶鬼结合在一起,以神迹异能来印证祂就是犹太人期待已久、旧约圣经所预告的那一位至大的先知。

病症之意

在原文圣经内,四章二十三节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名字,借此介绍那时病人的苦况(太4:23)。第一个是二十四节翻译作「疾病」(原文编号3554)的,第二个(原文编号3119)则含有虚弱、衰弱、身体软弱及疾病之意。

疾病之意

「疾病」(原文编号3554),可以解释作生病、疾病、患病等。

疼痛之意

「疼痛」(原文编号931),即苦痛、折磨、严重的痛苦。

病症

「被鬼附的」,就是那些被邪灵附上身体,不单没有自由,并且受着恶鬼苦待的人。

「癫痫的」(原文编号4583),它分别被译作癫痫的、癫狂的、发狂的。

「瘫痪的」(原文编号3885),意即一个失去活动机能的瘫子。

道的

马太把主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奉来作一个总结,祂的名声不单传遍以色列地(太4:25),甚至连外邦人之地叙利亚也有听见过其作为(太4:24)。

彼得与兄弟

人的名字

彼得

「西门」(原文编号4613),即旧约时代的西缅,乃是希腊人及犹太人喜用的名字,其名义是「听见」的意思(创29:33)。「彼得」(原文编号4074),即岩石或石头之意。此外,彼得还有另外一个亚兰文「矶法」(原文编号2786)的名字,其名义与彼得是类同的(约1:42;林前1:12;3:22;9:5;15:5;加1:18;2:9,11,14)。西门乃是彼得的原名,彼得是西门的绰号,前者是希腊的名字,而后者则是希伯来的名字。

安德烈

「安德烈」(原文编号406)是希腊的名字,即男子汉的意思。彼得及兄弟安得烈是约拿的孩子(太16:17),他们来自加利利的伯赛大城(约1:44),两人的名字皆反映出加利利的文化是颇为混杂的。

人的职业

背景

在新约时代,捕鱼可有三种的方法:一是用鱼钩;二是在浅水的地方撒网;三是把两三艘渔船系上渔网,于深海里以拖网的方法来捕鱼。

鱼维

从所使用的渔网来看,相信彼得及安得烈是用浅水撒网的方法来捕鱼。

蒙召的地方

加利利海

加利利海不是真正的海,乃是一个大湖。其古名是基尼烈湖或基尼烈海(民34:11;书12:3),或有人称它为提比哩亚海(约6:1)。这湖水深六百八十二英呎,那里经常有暴风的出现。在主耶稣的时代,那里一带以渔业闻名。于湖的西边共有九个城镇,其中一个为伯赛大,其字义可解作「鱼镇」。

蒙召之

当主耶稣前来呼召彼得及安得烈时,他们两人正在加利利海撒网。

雅各与

雅各

「雅各」(原文编号2385),从希伯来文的雅各演变过来,乃是抓住脚跟者或排挤者之意。

「约翰」(原文编号2491),这名字源自希伯来文,意即耶和华是恩慈的。

四人的回

不同的记载

约翰福音让我们看见,最先跟随主耶稣的门徒,分别是西门、安得烈、腓力及拿但业(约1:35至51)。

的回

有学者认为,以上的四位门徒(约1:35至51)起来跟随主后不久,便重返故业。如此的推断,乃是有可能的,因为即使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后,仍有门徒去打鱼去(约21:3)。由于这四位门徒已蒙呼召,并且起来跟随主有一段极短的时间,但最终返回原先的工作岗位。故此,现今主耶稣再前来呼召,以致他们才会有即时的回应。

省略之故

符类福音书没有记载主耶稣最初在犹大地的工作,如此的省略为要强化施浸约翰乃是基督的先锋。当先锋功成身退时,那位弥赛亚王便正式公开祂的身份(太4:12)。

四位

主耶稣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宗教群体中拣选人来作门徒,祂只呼召了四位的渔夫(太4:18,21)。

家境不同

参照马可福音的记载,雅各及约翰的船队中是聘请了雇工的(可1:20),显示他们两人的家境会较彼得及安德烈的较为富裕。也许四位门徒来自不同的背景,但他们各人得人如得鱼的任命却是相同的。

3)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福音的路向

现今有些传道人说,在讲台上经常严责罪恶及强调悔改的信息不但会惹人反感,更会刺伤人,难以叫人信主。故此,有些讲员则避讳不谈认罪悔改,只敢谈论神的慈爱及宽容。耶稣基督传道的重点是认罪悔改,因为这是福音信息的重点之一,乃是罪人接受福音的第一个关口。不错,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论,不想随便得失人,但假若在传福音时,不敢谈罪,也不要求认罪悔改的话,恐怕我们已把福音真理扭曲了。

福音的策略

主耶稣把握传福音的机会,也善于寻找广传福音的基地。会堂是犹太人的社交及宗教的地方,那里可向同族的人分享自己的言论。主耶稣看准机会,在会堂展开其传道的工作,让同胞可得闻福音的信息。弟兄姐妹,我们又如何呢?有没有定下策略,看准机会向未信主的朋友传讲福音呢?

福音的需要

在这罪恶的世界里,全人类被罪恶捆绑,使罪人完全动弹不得,无法可自救。再者,在这邪恶的世代里,不少人被人遗忘及弃绝,很少或完全未尝过人间的温情。作为蒙恩得救的一群,曾经及不断享受主爱的基督徒,有没有认清自己的职事,接续基督的使命,把赦罪、宽恕、接纳的信息与人分享呢?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