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君王的预告(四)[1]

1) 为门徒祈17126

有解经家认为约翰福音十七章,是主耶稣以自己为大祭司,站在神和人的中间,为自己及属神的子民献上的祷告。主的祷告可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第一,先为自己祷告(17:1至5)。第二,为门徒献上祷告(17:6至19)。第三,为神家里的成员代祷(17:20至26)。

自己告(1715

世人喜欢虚浮的荣耀,想得着人的称赞及抬举,这都是属于短暂虚浮的荣耀。主耶稣在此祷告,在短短五节的经文中,「荣耀」出现了好几次。主不是求人世间而来的荣耀,乃是专一的荣耀父神,并且与父同享荣耀。

主本柄(1723

主耶稣本拥有管理宇宙万有的权柄(17:2),并且拥有赐下永生的权能(17:3)。留意主对「永生」的定义,「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这是对于「永生」一个极其独特及简单扼要的解释。

经荣耀了父(174

主表明父所交托的事,已经成就了,这是忠心管家的表现;并且在地上已荣耀了父神。基督在世上最大的职事,是要显明父神(1:18),通过言与行,借着在十架上的舍身流血,叫人认识天上极其荣耀的父神,这就是完成了祂的使命,把父该得的荣耀及称赞归给祂。

为门徒代17619

忠于父所托(1768

基督对着神定意拣选的人,已把父的名向他们显明(17:6);换句话说,主向这些蒙拣选的人作极有效的见证。此外,主把神所赐与祂的道,赐给属神的人,借此信徒认识基督是天上父神所差遣的(17:8)。主有效的引领人归向父神。最后,主使属神的子民领受了神的说话,并且愿意遵守神的道(17:6,8)。

告的容(17919

主耶稣为门徒献上祷告,因为他们是属于父的,也是属于基督的,表明圣子与圣父,是同尊、同荣及同等的。基督的荣耀故然是源自父,为何主说从他们的身上得了荣耀呢(17:10)?在旧约时代,神与祂的子民同在,显出祂的荣耀(出40:34至38)。在教会时代里,圣灵高举及荣耀圣子(约16:14),并且属神的子民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乃是要见证复活的基督(徒1:8),借此荣耀主的名(弗1:12)。现今基督为十一个门徒祷告,有两个重点:第一,求神保守他们(17:11)。第二,求神使他们成圣(17:17)。

保守徒(171116

像圣父与圣子一

主求父保守门徒合而为一,像圣父与圣子一样。世人喜欢结党纷争,但属主的人绝不可以这样,分党分派,分裂神的家,这绝对不是神的旨意。这十一个初期教会的领袖,绝不可有任何纷争及分裂;因此,主特意的求父保守他们,使他们同心,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

魔鬼的工作

此外,主求父神保守他们,护卫他们,因为魔鬼的工作实在厉害。犹大就成了被魔鬼利用的工具,成为了灭亡之子(17:12)。由于门徒不属世界;故此,会遭受世人的苦待,但主把属祂的喜乐赐下(17:13),让他们有力量可胜过恶势力。门徒在名义上、地位上,虽不属这世界,但毕竟仍要住在世上,继续为主作见证;因此,主为他们代求,使他们不受世上罪恶的影响。

圣洁生活(171719

真理叫人成圣,使人站在圣洁的地位上,不仅是地位的问题,乃是实际行事为人方面,要活出主的圣洁,过一个圣洁的生活。从主的祷告中,清楚看见一个重要的真理:若要胜过邪恶的生活,属主的人需过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

信徒代172026

留意第二十节,主不再为那十一位门徒代祷了,现今转到为那些因门徒的见证而接受真理的信徒代祷。主再次为信徒的合一代祷(17:21至23),可见合一的重要性。此外,主求父使这些人明白祂的爱,让属神的人明白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神爱信徒如同祂爱圣子一样(17:23)。并且,求神保守这些人,不会离开这救恩,直至见主的面(17:24)。再者,求父让信徒明白,父是怎样爱子,并且这爱可存在他们的心中(17:26)。

2) 客西尼的告(太263646;可143242;路223946181

告的原因

主耶稣带着十一位门徒,前往橄榄山上靠近一个名叫客西马尼园的地方,这是主及众门徒常到之处(路22:39)。主吩咐门徒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路22:40)。于是便带同彼得、雅各及约翰,前往客西马尼园内,把心事告诉这几位门徒。为何只告诉这几个门徒,圣经没有交待其原因。或许与这三人比较成熟有关。福音书把主当时的心情记下来,祂是「忧伤起来」、「极其难过」(太26:37;可14:33)、「惊恐起来」、「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可14:33)。面对前面十字架的苦难,主忧伤、极其难过、惊恐,忧伤的苦况,叫祂十分难受。祂向三位门徒敞开内心世界,提醒他们要与祂一同儆醒(太26:38)。可悲的是,这三位门徒不但没有儆醒祷告,甚至竟打了瞌睡(可14:37,40)。他们不但不能成为主的支持及鼓励,反成了祂的重担。

什么是「苦杯」?为何主耶稣要三次求父把「苦杯」取去呢?虽然至今仍没有一个最妥善的解释,但神学家及释经家提供了最少有以下三种的解释:

第一种解

「苦杯」是指着耶稣基督肉身的死亡而论的。这个讲法有欠缺妥善的地方。耶稣基督在世上时,是神人结合在一体;简单来说,普遍正统的神学家认为主的神性及人性绝不能分开。基于以上的定义,主没有可能按着祂人性的软弱,求父把十架所带来肉身的苦楚除去。此外,主经常提及有关祂的受害(可10:33至34),加上表明祂必须完成这救赎的工作(可10:45;路19:10),显示主对肉身的死亡,不是那么的惧怕。因此,可见这论调是有不足及矛盾的地方。

第二种解

这种讲法,认为主惧怕时机未到自己就要死了,以致不能完成这救赎的工作。故此,主在客西马尼园中,求神保守,免得撒但在这园中治死祂。这派学者认为,撒但要对付主耶稣,在时机未成熟前把祂杀害。我们不会完全否定,在客西马尼园中有魔鬼的工作,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鬼王没有权取去主的生命,是主自己甘愿舍去的(约10:17至18)。以上的讲法,实在无法可接受。

第三种解

希伯来书第五章七节的记述,应是主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补充性的描绘。这处的经文,说「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若「苦杯」是指肉身死亡的话,那么主就不用死了。在圣经内,提及有两种的死亡。第一种,是灵性的死亡。亚当、夏娃犯罪后,没有即时在肉身上死亡(创2:17),神所指的死,乃是灵性的死亡。第二种,乃是肉身上的死亡。主耶稣三次求父把「苦杯」撤去,因为祂惧怕「灵性」及「肉身」的死亡。难怪主在十架上,大声喊叫,「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5)灵性的死亡,意即与神隔绝,与祂断绝相交的意思。对圣洁、完全没有瑕疵的耶稣基督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难以接受、极其难过的经历。肉身的死亡,故然是痛苦,加上灵性的死亡,难怪主恳求父把这苦楚除掉!

告的次

主三次向父神求告,恳求神把苦杯撤去。三次祷告的内容是一致的(太26:44)。从祷告的次数看,这苦杯所带来的苦楚非常大,否则主断不会这样向父求。

告的迫切

即使父神差派天使到主的旁边,加添祂的力量,基督仍然显出极其伤痛,祷告之际,汗珠如大血点(路22:44),从路加医生这个独特的描写来看,显示主祷告时的迫切。

告的重

在祷告里主有很大的挣扎,求父把苦杯撤去,但在灵里的斗争中,主愿意放下自己的意思,完完全全顺服及拣选父神的旨意。

徒的

雅各、约翰、彼得为何不能儆醒祷告呢?路加交待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门徒是基于忧伤的缘故打了瞌睡(22:45),难道人忧伤便打瞌睡?他们获知主快要受害,以致心灵极其伤痛。由于伤心过度,耗尽心力,使身心灵都极度疲倦,所以没有精力能与主一同儆醒祷告。马太及马可则交待另一个原因,这三位门徒在心态上,是愿意与主一同守望,但基于人肉体的限制,才软弱失败。


[1] 太26:36至46;可14:32至42;路22:39至46;约17:1至18:1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