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祭司长及长老挑战(太21:23至22:14;可11:27至12:12;路20:1至19)
马太福音 21:23至22:14 | 马可福音 11:27至12:12 | 路加福音 20:1至19 |
23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24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25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26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27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28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 29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30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31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32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33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34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35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36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37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38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39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40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41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42耶稣说:“经上写着: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这是主所做的, 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43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44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45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46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1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2“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3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4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5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做买卖去,6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7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8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9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10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11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12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13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14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 27他们又来到耶路撒冷。耶稣在殿里行走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进前来,28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29耶稣对他们说:“我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回答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30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你们可以回答我。” 31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32若说‘从人间来’,却又怕百姓,因为众人真以约翰为先知。”33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1耶稣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2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要从园户收葡萄园的果子。3园户拿住他,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4再打发一个仆人到他们那里,他们打伤他的头,并且凌辱他。5又打发一个仆人去,他们就杀了他。后又打发好些仆人去,有被他们打的,有被他们杀的。6园主还有一位是他的爱子,末后又打发他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7不料,那些园户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产业就归我们了!’ 8于是拿住他,杀了他,把他丢在园外。9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办呢?他要来除灭那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10经上写着说: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11这是主所作的, 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12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就想要捉拿他,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离开他走了。 | 1有一天,耶稣在殿里教训百姓,讲福音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上前来,2问他说:“你告诉我们,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3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且告诉我,4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5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6若说‘从人间来’,百姓都要用石头打死我们,因为他们信约翰是先知。” 7于是回答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8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9耶稣就设比喻对百姓说:“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住了许久。10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叫他们把园中当纳的果子交给他。园户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11又打发一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了他,并且凌辱他,叫他空手回去。12又打发第三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伤了他,把他推出去了。13园主说:‘我怎么办呢?我要打发我的爱子去,或者他们尊敬他。’14不料,园户看见他,就彼此商量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我们杀他吧,使产业归于我们!’ 15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他们呢?16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 17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这是什么意思呢?18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19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 |
权柄之源
讲道的权柄
祭司、文士及长老到前来,质问主讲道的权柄从何而来(路20:1)。主耶稣十分智慧的,以反问的方式,设一条问题,回答他们的质询。主深知宗教领袖中,对施浸约翰的为人有不同的见解,所以便反问他们,约翰的浸礼是从天上或是人间而来的呢?换句话说,他是从那里支取权柄呢?因这问题,宗教领袖中起了争论。他们知道主耶稣与施浸约翰有密切的关系,加上所传讲的真理是极其相似及一致的。若说约翰的权柄是源自天上的话,又怕主追问他们,为何竟不听从约翰的教训,这就等于自搅嘴巴!如果说施浸约翰的浸礼不是源自天上的话,又怕惹百姓的忿怒,使他们落在丧掉生命的危险里(路20:6)。
权柄之源
由于领袖不能表明立场,故此不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反以三个比喻来说明祂的权柄之源。
主的比喻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21:28至32)
不同的反应
父亲吩咐大儿子及小儿子往葡萄园作工,两人有不同的反应。大儿子起初不甘愿听从,但随后竟懊悔过来,起来接受父亲的任命。小儿子表面是十分顺从父亲,但骨子里却非如此。
比喻的教训
通过这比喻,小儿子就好比作宗教领袖,外表上很愿意跟从神,但在属灵的实际里,却是违背了神的吩咐。大儿子就好像那些税吏及娼妓,他们的生活是极其败坏的,但当听闻约翰的教训时,却生发懊悔的心来,专一接受神话语的指引。这比喻说明宗教领袖没有真正懊悔的心,也表示施浸约翰的权柄是源自神的(太21:32),从而暗示自己的权柄也是来自神。
「葡萄园主」的比喻(太21:33至46;可12:1至12;路20:9至19)
父神为「家主」
主耶稣在这比喻中,以父神为「家主」(意即「地主」 Landowner),视宗教领袖为「园户」(可译作「农夫」Farmers),称「先知」(神的代言人)为仆人,把自己当作「家主的儿子」。
以色列国为「葡萄园」
神以以色列国为「葡萄园」(赛5:1至7),将它交由宗教领袖管理,但这些领导人没有尽他们的本份,却成了瞎子领瞎子走路,让百姓落在属灵黑暗中,叫神极度伤痛。在犹太人历史中,主差派众多的先知提醒及呼唤人民悔改归正,宗教领袖及人民不但不理会,反凌辱他们,以凶残的手段对付神的工人,最后甚至杀害这些神的代言人(太21:35;路20:10至12;来11:35至40)。在末后的日子里,神差遣祂的爱子到以色列国,领袖及百姓最后竟被杀在城外(太21:39;来13:12)。
「房角的头块石头」
主耶稣引述诗篇118:22至23的话,「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房角的头块石头」或许是指地基其中的一块可承托两至三行石块的大石,但在此应是指那块完成拱门或放在楼房角上的最后一块石块。保罗视使徒和先知为教会的根基,以主耶稣为「房角石」,借此神的殿才可建造得完备及整全(弗2:20)。犹太人因弃绝这块房角石,因此跌倒及受到损害,这是主所预告他们的内容(太21:44)。并且主宣告要把神的国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太21:43),在此可有两种基本的解释。第一,「百姓」通常译作「民族」 ethnei,由于这处是以单数的形态出现,学者认为这不是指外邦人,乃是指教会,因为教会亦称为「子民」或「国度」 nation (NIV)(参考罗马书10:19及彼得前书2:9至10)。这派的解释是有点不妥善的,就是神没有把祂的国永久性从以色列的手中拿去,因为最终他们会归入神的名下(罗11:15,25);此外,教会还未承受神的国。因此,这个解释不可能成立。第二个解释是说神把国度暂时从犹太人手上拿去,但当他们日后悔改归正时,便再次把国度赐给他们。相比之下,这种解法比较合理。参照这些解释,便发现这比喻的重点是,基于以色列人行恶的缘故,神便把国从他们手中夺去。
「王子婚筵」的比喻(太22:1至14)
「被召的人」
这个比喻中提及那些「被召的人」(太22:3),意即犹太人,不肯应邀进入主为他们所预备的丰富去。他们有三类的反应:第一,「不理」。即毫不理会神的呼召。第二,「一个到自己田里去」,这是专顾自己的产业,因此错失了这宝贵的邀请。第三,「一个作买卖」,专求地上的财利,也会使人失去神的丰富(太22:5)。以上三点,正是犹太人误失善机获取救恩的因由之一。这也是世人不愿信主的基本成因。
重要的真理
由于那些被邀请宾客的名单中,以不同的借口推辞,以致王一怒之下,一方面刑罚这些不识时务者,也反过来,差派仆人四出邀请,无条件下让愿意赴会者参与王子的婚筵。王察看那些宾客中,谁没有穿上礼服;没有穿上礼服者,说明在心态上也不重视这个婚筵,与先前那一批不肯赴会的人,在心态上是类同的,因为他们也是轻视这个婚筵。借这比喻,说明一个重要的属灵真理,就是「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犹太人虽是神的选民,但被神选上的皆属小数。
2) 被法利赛人及希律党挑战(太22:15至22;可12:13至17;路20:20至26)
马太福音 22:15至22 | 马可福音 12:13至17 | 路加福音 20:20至27 |
15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16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17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18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19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20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 21他们说:“是凯撒的。”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22他们听见就希奇,离开他走了。 | 13后来,他们打发几个法利赛人和几个希律党的人到耶稣那里,要就着他的话陷害他。14他们来了,就对他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的,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乃是诚诚实实传神的道。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15我们该纳不该纳?”耶稣知道他们的假意,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试探我,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 16他们就拿了来。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 17耶稣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他们就很希奇他。 | 20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21奸细就问耶稣说:“夫子,我们晓得你所讲所传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乃是诚诚实实传神的道。22我们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23耶稣看出他们的诡诈,就对他们说:24“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 25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26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27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有几个来问耶稣说: |
敌人的计谋
这些宗教人士来窥探主(路20:20),目的是要从主的言论上找出把柄来陷害祂(太22:15;可12:13;路20:20),把祂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
敌人的邪恶
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心中存着「恶意」的打发奸细装作好人来,要找把柄指控主(太22:18;路20:20)。这批主的敌人心术不正,他们心中存着「假意」(可12:15),内心是极其「诡诈」的(路20:23)。
试探基督的问题
法利赛人及希律党的人十分恶毒,以是否应纳税给罗马政府的问题来找把柄来控告主耶稣。他们盼望主的回答是不应缴交税项给该撒,那么他们便可告发祂,指控主独犯了反政府的罪。从这问题中看见法利赛人及希律党人深思熟虑,搅尽脑汁的想出一极难回答的问题来对付神的儿子。因为不论回答「是」与「否」,也会叫所属群体产生不安及不满。如果主答「是」,那些鼓吹脱离罗马政权的犹太人便会非常反感,若基督的回覆是「否」的话,便把自己放在对抗罗马政府的行列中。法利赛人和希律党在这问题的设计上,无论主答赞成或反对,他们皆可找地方攻击祂。主耶稣以实物教材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请他们拿出一个银钱,问这钱的号及像是谁的,让这批人自己回答,接着便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这是一个极其智慧的回答,主借着人世间的逻辑推理,作出一个非常合理的回覆,这回应不但没有触犯罗马政府的法例,也没有叫犹太人复国的组织带来不必要的不安。
3) 被撒都该人挑战(太22:23至33;可12:18至27;路20:27至40)
撒都该人的问题
撒都该人是犹太教中的「新派」,他们不信超自然的事,包括死人复活的真理(徒23:8)。他们引用摩西在申命记的教训(25:5至10),兄弟有责任为亡兄或亡弟娶其寡妇生子立后,以致已亡人的名字可存留在地。路加福音20:27至40的事例全属虚构,并且对撒都该人来说,是一个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死人复活,那么又怎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耶稣基督的解释
主耶稣直接的表明,他们的看法是错的,因为撒都该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太22:29;可12:24)。撒都该人不明白圣经,因为他们只看重今生,也不明白摩西为何设立为亡人生子立后的教训;并且他们不晓得神的大能,因为神能叫死人复活,在天上再没有婚娶的事情。由于信徒复活时得着荣耀的身体,并且在天上再没有昔日地上夫妇的关系,故此这假设背后的问题根本不会发生。
四围听众的反应
群众对主在荆棘篇上的新注解(路20:37;出3:6)非常诧异(太22:33)。
由于主耶稣在言论中承认及教导肉身复活的真理,叫文士十分满意(路20:39)。
经过主的解释后,把撒都该人的口堵住了(太22:34)。
4) 被法利赛人再挑战(太22:34至40;可12:28至34)
马太福音 22:34至40 | 马可福音 12:28至34 |
34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35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36“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37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38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40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 28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29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3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31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32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33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34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 |
法利賽人的挑戰
当法利赛人听见主的回答竟堵住撒都该人的口时(太22:34),便连忙聚集,商议对付祂的新计策。文士是熟读圣经的人,律法师是精通律法的人。其中一位法利赛人不单是文士(可12:28),也是律法师,是解释律法的权威;他起来考问主耶稣(太22:35)。这条问题真不易问,因为这关乎人对全本旧约圣经的认识。究竟那一条是最首要的诫命呢?
耶稣基督的回应
最首要的诫命
最首要的诫命是「以色列阿、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申6:4至5;可12:29至30)。主不但把最首要的诫命告知这位法利赛人,更把较次要的诫命,就是「爱人如己」(利19:18;太22:39)让他知道。爱神爱人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40)正如保罗得了圣灵的引导,说「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换句话说,爱神爱人就是律法的精髓。
主的回答
律法师听见主的回答时,也表示赞同主的答案,并且强调爱神爱人,远胜一切祭物。主听见他的补充时,也觉得他所说的有智慧,便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
5) 君王的回应(太22:41至46;可12:35至37;路20:41至44)
马太福音 22:41至46 | 马可福音 12:35至37 | 路加福音 20:41至44 |
41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42“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43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说:44‘主对我主说: 你坐在我的右边, 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45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46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 | 35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就问他们说:“文士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呢?36大卫被圣灵感动,说:‘主对我主说: 你坐在我的右边,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37大卫既自己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众人都喜欢听他。 | 41耶稣对他们说:“人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呢?42诗篇上大卫自己说: ‘主对我主说: 你坐在我的右边,43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44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
基督的问题
最初的问题
由于文士教导人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可12:35),主便借此问众人他们的个人见解,究竟基督是谁的子孙呢(太22:42)?
跟着的追问
法利赛人回答「是」。当主听见后便追问下去,若基督是大卫的子孙,那么为何大卫竟称弥赛亚为主呢?大卫作为基督的长辈,为什么称自己的子孙为主呢?这是合宜的称呼吗?主以一个神学性的问题放在法利赛人的面前,测试他们对弥赛亚有多少的认识。
众人的回应
在主的追问及解释中,众人有不同的反应:
无言以对
某些人听了主引述诗篇的话(110:1),竟无言以对;因为不明白其中的真理。自此再没有人敢问祂什么了(太22:46)。
喜欢听祂的言论
有些到来围聚的人听到主的引经据典时,竟喜欢听祂的言论。
基督的身份
这个神学问题,法利赛人不能回答,因为他们还未认识及明白基督真正的身份。他们不明白「神人二性」的真理,不知道按肉身而论,弥赛亚是大卫的儿子,与此同时,祂是父怀里的独生子。简单来说,基督降世为人,神竟住在人的肉身里;故此,按肉身而论,大卫是弥赛亚的先祖,但按属灵的角度来看,基督乃是大卫的主。
6) 君王論奉獻(可12:41至44;路21:1至4)
马可福音 12:41至44 | 路加福音 21:1至4 |
41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42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43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44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 1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2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3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4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
事件的背景
当群众聚集听主的教训时,主便提醒他们要防备文士的假冒为善,他们虽有敬虔的外貌,但内心却不是如此。只有属灵的外壳,其实毫无敬畏神的心(路20:45至47;可12:38至40)。这是「伪善」,意即假冒为善。由于主可在说话的地方望见圣殿的银库(可12:41),从那里可清楚看见人家奉献金钱的情况。主便以实例说明「表里一致」的信仰生活,对比何谓「伪善」了。
事件的灵训
圣经没有交待为何主知道这奉献的妇人是一个寡妇,或许他们是相识的,也可能是借着主的先见,知道这妇人可怜的身世。妇人所奉献的金额,对她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因为这可叫她暂时维持生计。但对财主便很不同了,他所献上的是他有余的,乃是把身上绝小部分来奉献。从这个实例中,看见什么是真诚舍己的奉献。
[1] 太21:23至22:46;可11:27至12:44;路20:1至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