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行割礼(路2:21)
主耶稣肉身的双亲严格遵行旧约律法的咐吩,当他们的孩子生下来第八天,便完全依据旧约的惯例(创17:12;利12:3)替儿子行割礼;正如加拉太书的记述,主耶稣生在律法之下,成为「律法之子」(4:4)。通过割礼,男孩子以自己的血见证昔日先祖亚伯拉罕与耶和华所立的约,并表示甘心乐意接受立约附带的条件、义务及权利。犹太人普遍从家族中取名替儿女起名;但约瑟及马利亚是遵照天使的吩咐称孩子为耶稣(路1:31;太1:21)。在这事上,看见他们两人是遵照律法的话,意即先祖的传统来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且不是完全死守人的遗传,也依照神借天使的吩咐来办事,这是活泼新鲜的领受。
2) 被献为祭(路2:22至38;利12:1至8)
出埃及记十三章第二节,清楚吩咐以色列人应把头生的孩子分别为圣的献给神。根据利未记的记载,妇人生产男孩后,要视为不洁,并在家中居住三十三天,然后要带同祭物奉献给神。依据这段圣经的记载,路加福音2:21与2:22,可能相隔有三十三天之久。
按律法行(路2:22,23,24)
这几节经文显示,约瑟及马利亚遵守主的话,他们乃是听道行道的人。「上耶路撒冷」(2:22),从这组字句中,看见他们两人为信仰,实在是付上了代价。由孩子出生到这节经文为止,相距应有四十天,或许他们已返回故乡拿撒勒(路2:4);从拿撒勒前往耶路撒冷,约有六十二英哩的路程;因遵行律法的要求要往返两地,显出两人为信仰的摆上。即使两人仍留守在伯利恒,耶路撒冷与主的降生地,也有一段的距离。
献上礼物(路2:24)
约瑟及马利亚的献上,是根据律法上最低的要求。参照利未记12章,奉献者应献上一岁的羊羔为燔祭,一只雏鸽或班鸠为赎罪祭;若是能力不足的话,可以献两只班鸠或两只雏鸽,一只为燔祭,一只为赎罪祭。两人按照最低的要求奉献,表明他们是十分贫困;与此同时,也可证明博士还未到来朝见圣婴,否则可变卖礼物来献祭。
遇见西面(路2:25至35)
西面的为人
他是公义、虔诚及有圣灵的人;用现今的术语来说,他是个属灵人。西面得了圣灵的启示,意即被神的灵感动后,便作出适切的行动,以致可遇见刚生下来不久的基督;在此看见,神作事是依据祂的话及灵的,两者是彼此配合的。约瑟及马利亚依照旧约律法的要求,配合西面在圣灵感动下作的行动,以致西面可在离世前亲眼目睹神所立的基督。
西面的称颂(2:28至32)
西面称颂神,因为基督及是以色列及外邦人的拯救,现今在有生之年能目睹弥赛亚,已心满意足。
西面的祝福(2:34至35)
属神的人为约瑟及马利亚祝福,求神赐下祂的恩典。
西面的预言(2:34至35)
西面得了启示,预告孩子长大后,使许多人兴起或跌倒,意即当人家接受基督为神所立的弥赛亚时,便与主一同被高举,若坚拒的话,便落在罪的咒诅中,主耶稣必显露人心中的隐情,由于人极力反对基督,捏造恶事来毁谤祂,以致为母的,也极其伤痛,心好像被刀刺透一般。
「跌倒」(原文编号4431):垮台或跌倒。
「兴起」(原文编号386):含有从座位起来或从死里复活的意思。
遇见亚拿(路2:36至39)
And there was one Anna, a prophetess, the daughter of Phanuel, of the tribe of Aser: she was of a great age, and had lived with an husband seven years from her virginity; And she was a widow of about fourscore and four years, which departed not from the temple, but served God with fastings and prayers night and day. (Luke2: 36-37 KJV)
亚拿是属亚设支派的后人,根据可靠的古卷显示(Textus Receptus),这段圣经与和合本的译法有点差距,古卷是说她婚后七年便寡居,过了八十四年寡居的生活,一直留在圣殿里,以禁食、祈求昼夜的事奉神。当亚拿获知喜讯时,便称颂神及把好消息广传。
3) 幼年时候
根据传统,博士与牧羊人朝拜圣婴是在同一时间发生;但若仔细研究下,两件事件之间有一段距离,以下再作详尽探讨。
在伯利恒(太2:1至12)
东方博士朝拜基督
当时背景
当时大希律执掌巴勒斯坦地。在字根方面,「希律」含有「英雄」的意思。这家族的历史中,充满诡诈、争斗、猜忌及可怕的淫行。家族成员中,不乏有才华及天份者,但却误用他们的天赋,反叫别人受损害。
博士名义
和合本称这几位朝圣者为「博士」,其它译本则分别译作「智者」wise men或magi。这字眼有几种不的意思:博士,意即巴比伦或波斯的聪明人及祭司,精于占星学、解梦及其它神秘的技能(但2:2,10)。第二,魔法师(参考徒13:6,8)。根据某学者的见解,认为博士是研究科学的学者,特别是天文、宗教、哲学及医学的研究者。「东方」,可指波斯、阿拉伯或巴比伦的地方。当时有僧侣散居在东方,而许多犹太人也住在其中;因此可从犹太人中获知以色列的盼望,因为巴兰先知曾预言君王源自以色列的预言(民24:17)。
朝拜基督
在马太福音第二章内记载对基督的出生,有几类不同的反应:
消极的反应
博士前来,为要知道基督的出生处,以致可朝拜这犹太人的王(2:2)。希律因这问题,显得极之不安,因为怕失去犹太地的管治权。于是便召集祭司长及文士到来,盼望从这些宗教人士口中找出基督的所在(2:4);并且也召了博士来,更详尽了解他们前来寻找犹太君王的来龙去脉,便打发他们先往伯利恒,若找到基督的话,就回来报信,好让他也前往朝拜这新生王;其实希律是在说谎,他寻索弥赛亚的目的,乃是要除灭祂。可怜的是,祭司及文士很准确的引用旧约先知弥迦书,指出犹太人君王出生的地点(5:2),但他们却没有任何适切的回应。这是知而不行,是神极其厌恶的。
正面的反应
最具讽刺的是,朝拜基督乃是一群外邦人,竟没有犹太人在其中。至于博士的人数有多少,实在无法断定,传统是以所献上的三份礼物,便说是三位博士,这是有商榷的余地。博士蒙星的引导,使他们朝见基督。「小孩子」:新英王钦定本同样是译作「小孩子」young child,加上希律把两岁以内的男孩杀掉,显示当时的主耶稣已不再是婴孩了(2:16)。此外,博士所献上的礼物分别是:黄金、乳香及没药。黄金是昔日尊贵人士才可拥有的。乳香,在旧约里是与敬拜有关的物品(利2:1至16;6:15;出30:34至38;民5:15;尼13:5,9)。没药加上醋,是有止痛作用的(可15:23)。
在埃及地(太2:13至18)
约瑟及家人前往埃及,因为天使在梦里警告他,希律要灭绝国中的小孩子,这应验了基督住在埃及地的预言(何11:1)。此外,希律把孩子杀尽的事件,也早记在耶利米书31:15里。
在拿撒勒(太2:19至23;路2:39)
起程回以色列地
大希律死后,约瑟再次蒙天使的启示,叫他们离开埃及地(太2:19)。约瑟及家人起程回以色列地,风闻亚基老接续父亲作犹太王,便十分惧怕,他蒙主的指示,便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根据历史,希律的儿子亚基老十分凶残,大希律给儿子称号「王」,管辖犹太、以东及撒玛利亚。继位不久,便在逾越节的期间,于圣殿杀了三千犹太人。
拿撒勒人
旧约没有明说基督是拿撒勒人,为何马太福音说这是应验了先知的话呢(2:23)?学者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旧约所应许的「苗裔」
拿撒勒Nazareth的字根neser,是希伯来文「苗裔」或「枝子」(赛11:1;耶23:5;33:15;亚6:12);意即主乃是旧约所应许的「苗裔」或「枝子」。
主的卑微
拿撒勒人是指主的卑微,正如以赛亚书所预言的(53:2)。
被人厌弃
指主被人厌弃,像拿撒勒人一般。犹太人藐视加利利人,因为圣殿的所在地是在犹太地,那是以色列人信仰的中心;加上他们认为加利利人举止粗鲁,并且口音及服饰也是被犹太人取笑的地方。
4) 童年时候
基督的成长(路2:40)
主耶稣童年的成长有三方面借得我们留意的:「强健起来」,「充满智慧」,「有神的恩在祂身上」。这也是作家长们教养及为孩子祈祷的目标及重点。
上耶路撒冷(路2:41至50)
为何在路加福音内记载了主耶稣十二岁的事迹呢?
律法之子
在主耶稣的时代,犹太人的孩子五岁便在会堂的学校学习律法,以色列人期望孩子在十二岁时已能守律法,而在十三岁便可成为「律法之子」。
以父神的事为念
在独特的事件中,看出约瑟及马利亚十分敬虔,遵照律法的要求过节(2:42;参考出埃及记23:14至17)。此外,看出主在年幼时对双亲的顺服(2:51)。虽然圣经没有交待主耶稣留在耶路撒冷的原因,或双亲为何忘记带领祂离去。但在这件事上,约瑟及马利亚怪责儿子(2:48),要求孩子离开时,主顺从父母的决定。最后,在这件事上,已看见主清楚知道祂的使命(2:49),乃要以父神的事为念。虽在肉身为人的儿子,在祂的心思中,已清楚了解自己乃是神的儿子。
经文的总结
路加在这章经文的总结是,「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1] 太2:1至23;路2:21至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