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假冒为善(路12:1至12)
这次公开的聚会十分挤拥,有几万人一同聚集来听主耶稣的教训,场面也显得颇为混乱,以致产生互相践踏的情况。主耶稣在众多的群众中,没有避讳,直接评击当时的宗教领袖,指责他们是假冒为善。主这样大胆指出当时的时弊,不怕得失人,发表忠言逆耳的话,勇于传讲神的说话及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神代言人的模范。
主先对门徒讲这些话,有学者认为这处不是指主的十二门徒,乃是那些愿意听从祂教训的人。
责备法利赛人的罪(12:1至3)
主耶稣直接了当的指出法利赛人的软弱乃是假冒为善,并且提醒会众要提防这些毒素,免得他们跟风,学效这种败坏的榜样。法利赛人没有自知,以为扮作敬虔,人家不可能知道他们真正的本相。主清楚揭示,让群众知道,在神面前人没有任何秘密,人不可隐瞒天上全知的主。主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比方,就是「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上被人宣扬。」「房上」,意即房顶,是公开演讲一处极其理想的地点。主让门徒知道一件事,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行为或许可以瞒过旁人,却绝不可欺骗神。在审判的日子里,人一切的善恶会完全在神面前被揭露出来。
应活在神的面光中(12:4至7)
不假冒为善
人怎样才不会假冒为善呢?秘诀是要不断的活在神的面光中;换句话说,人要认定神知道世人的心思意念,祂察透人行事背后的每一个动机。人总是惧怕死亡,但更可怕的是那有权把人永远扔在火湖里的神。肉体的死叫人害怕,但我们更应惧怕永远的死亡。当人认识神鉴察人的一举一动时,我们便不敢假冒为善。法利赛人的问题是不最认识神,以致他们的行为表里不一,因为他们领悟不到神是看透人心的主宰。
神的关怀爱护
信徒应惧怕神,因为祂是全知的主,也是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主耶稣在此作一补充,认识神的威严是必须的,但我们也应知道,祂是关心爱护我们的主。麻雀是贫穷人的食物,五只只卖二分银子,即罗马人货币的两大钱(Assarius),一大钱大概是昔日十六分一的日薪。卑微的麻雀神也不忘记,表明祂爱顾牠们,何况是祂疼爱的世人,祂岂不更关怀吗?主的第二个例子,是告诉听众一个宝贵的事实,就是神把我们的头发也数算过,显出祂关怀爱护我们深入的程度。
应勇于公开承认主(12:8至12)
要公开的承认主
主提醒凡自称为信徒的,要公开的承认主,这是必然的事。凡不敢公开的表明自己信仰立场的,基督也可在神面前不认他。主通过这例证说明公开承认基督的重要及必须性。为何干犯耶稣基督还可得赦免,但亵渎圣灵就不可蒙赦免呢?圣灵的工作是叫人想起主耶稣的话(约14:26),祂是为基督作见证的(约15:26),乃是显明主耶稣是基督。意即说,人若被圣灵光照,并借此认识主乃是基督的话,如果恶意毁谤及亵渎,就是犯了亵渎圣灵的罪。反过来看,干犯人子还可有机会得神的赦免,这是因为人还未蒙神的灵开启心灵的眼睛,以致敌挡基督。在新约也有这例子,就是使徒保罗,他未信之前逼迫基督徒,但蒙主光照后便转过来,传扬他先前所干犯的基督。
忠诚的为主作见证
一个公开承认主耶稣的人,不应向强权屈服,即使受到迫害,也要忠诚的为主作见证。在被人审询的过程中,圣灵会指教信徒应说的话(参考徒4:1至21)。
2) 论贪念(路12:13至34)
求分家业的事件(12:13至15)
在主耶稣教训众人之际,有一个人来请求主,求主吩咐他的兄长和他分开家业。主不但没有应允,更警戒这人,要除去贪念,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意即生命的质素,不在乎拥有多少的物质。
无知财主的比喻(12:16至21)
主借着一个比喻教训听众,提醒他们要免去心中的贪念。财主的无知是基于他只顾今生的富足,忘却了灵魂永恒的真正归宿。这人拥有地上物质暂时的富足,但在神面前却没有属灵的富足。
切勿为衣食忧虑(12:22至32)
人的忧虑
人之所以贪心,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忧虑。为肉身的需要而忧虑,使人多求地上的财富,借此换取安全感。一个缺乏心里平安的人,寻找地上的稳妥是必然的路向。主耶稣没有否定肉身的需要,祂只是提醒我们,要弄好在我们生命中的属灵次序。
神的看顾及供应
乌鸦是以腐尸为食物的飞鸟,犹太人视为不洁的动物,绝对不会买来当作食物。人既比乌鸦贵重得多,神一定看顾及供应我们的需用。主反问听众,谁可借忧虑使寿数多加一刻。「一刻」是十五分钟,在新国际译本则译作一小时。在英王钦定本,这处是「身量多加一肘」(参考和合本细字),一肘约是十八英寸。主称这为最小的事,人尚且不能作,那么为何仍要忧虑呢?春雨过后,巴勒斯坦地野生的百合花满布四处,由于花朵拥有众多的颜色,成为在野地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美丽的花朵,没有劳苦或纺线,但竟可以存留在世上。主称这一朵的百合花,比所罗门全盛的时期更加灿烂荣美。地上的野草,或许只可存在短暂的时间,但神也以美艳来装饰它;更何况神的儿女呢?经常为肉身的需而要操心,是外邦人(未信者)的行为,我我们的需要天父是深知道的!「小群」是指那些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父神已将祂的国赐给我们,起居饮食的需用对比神的国算为微小的事,我们更应多追求及思念天上的事,过于地上的物质呢!
备注
「百合花」:有学者认为这不是指百合花,或许主所指的是autumn crocus、Turk’s cap lily、anemone、gladiolus、iris、Martigon lily等。
基督论真正财宝(12:33至34)
基督徒的财富
主耶稣叫门徒变卖一切来赒济人,是否基督徒不可拥有任何财富呢?初期教会的信徒变卖一切,住在一起,凡物公用,似乎是严格遵行主的说话(徒2:44至45)。变卖一切,同住一处,齐齐分享大家所摆上的物质,不是「共产主义」,背后却是爱的流露,惟有彼此相爱,才可共住一室,凡物公用。主从来没有责备祂的门徒拥有金钱,其实门徒也拥有金钱来买食物(约4:9);此外,主也接受妇女的供应(路8:3),可见这处的话,不是禁止拥有物质,乃是提醒人要正确地使用物质,帮助有需要的人,向贫穷人流露爱心的关怀。参照上文下理,之前是论及先求神的国和莫为衣食忧虑,一个专心为神国而活的人,是不会为日常的需用而挂心的,并且他是会向穷乏人流露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一个积财于天的信徒,会轻看世上的荣华富贵,把地上的财富与地上有需要的人分享。
天上的财富
在此主谈论地上财富,指出地上的财物是不能带去的,是会朽坏的;暗示天上的财富是永存及有永恒价值的。主不说你的心在那里,你的财宝也在那里,乃是说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信徒变卖一切赒济穷人,表明他关注天上的事情,这也是积儹天上财富的方法之一,说明他是关心天上的丰富过于地上的财宝了。
3) 论儆醒(路12:35至41)
儆醒的仆人
古时在腰间束上带子是表示人要预备作工或参战的意思。一个常常点着灯,随时等待主人回来的仆人,他是一位忠心的仆人,表示随时听从任命,也显出他十分儆醒。「第二更」是晚上九时至十二时,「第三更」则是淩晨至早上三时。在九时至十二时儆醒等候,比较容易;由深夜十二时至早上三时,在众人熟睡中仍能随时等待主人的回来,表明这位仆人十分儆醒。这些仆人是蒙福的,因为主人会让他们坐席,主人不但不用他们服事,反而主动伺候这些儆醒的仆人呢(12:37)。
彼得的好奇心
彼得因好奇心的驱使,想知道谁才是这比喻的听众(12:41),但主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表示忠心有见识的仆人必按时分粮,这是蒙福的路。
经文的解释
释经家对于这段经文的解释,有很大的意见分歧,究竟是否与「教会被提」的信息有关?「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12:40)似乎与提醒信徒要儆醒等待被提的信息有关。但另一派学者认为,当时会众对「信徒被提」毫不理解;故此,认为这处只是提点他们要儆醒为主作工罢了。
4) 论忠心(路12:42至48)
主设另一比喻,谈论何谓忠心的仆人,恶仆又是如何呢?一个忠心的管家会按时分粮(12:42);对比一个恶仆,因为他以为主人还未到来,便目空一切,起来对付他的同僚,这仆人本知道主人的心意,却故意不听从,当主人来时必接受极重的责罚。若参考新英王钦定本,发现刑罚实在是非常重,这译本的翻译是:「那仆人的主人要来,把他腰斩,并且把他的分交给未信的人。」不明白主人心意的恶仆,刑罚会来得轻,因为主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引伸一个重要的属灵真理,就是一个忠心的用人,必会去行神的心意,明白多少便行多少!
5) 主来的结果(路12:49至53)
主耶稣所指的火是审判,意即以色列国将受审判。主所说的浸不是指祂已受了施浸约翰的浸,乃是指将来「受苦的浸」,意即祂在十架上的牺牲。基督在世上,众人对他的言行有不同的评论,有些是接受,许多人却是激烈的反对,因此引起分争。当人信主后有平安,但反对及拒绝祂的人,却会伏在审判底下(约3:16至21)。
6) 论时代的兆头(路12:54至59)
严厉的责备
主严厉责备当时代的人,他们懂得观察天象的转变而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对于主处身的时空,活在他们的面前,竟不能分辨主就是弥赛亚。主以许多神迹异能,大有能力的言论来证明自己就是神的儿子,但犹太人竟不能分辨。
比喻的重点
主耶稣以一个比喻来说明不能分辨这时候的恶果,就是一个人惹上官非,要趁着还未到达审判官的面前时,用尽一切的方法,作「庭外的和解」,免得被审判官扔在监牢里。这比方带出一个意味,就是趁着大审判还未到前,赶快弄清基督真正的身份,免得被神丢在火湖里受永远的刑罚。
7) 论悔改(路13:1至9)
历史的事件(13:1至5)
加利利人惨被屠杀
在非基督教文献中找不到这件历史事迹,圣经也没有详尽介绍彼拉多屠杀这些加利利人的原因。
西罗亚楼压死十八人
西罗亚楼压死了十八个人,相信是众人皆知的事,因此主借这事件带出属灵的教训。犹太人以为人受苦、死于非命,是由于人犯罪背弃神,惹了神的怒气,以致遭杀身之祸。基督否定这种的讲法,表明人若不悔改,他的终局与这些遇难者也是一样。
比喻的教训(13:6至9)
基督以一个比喻警告以色列国,无花果树就是不结果的以色列国,有学者认为园主是父神,管园的是基督。神给以色列多次机会,但总看不见他们结出悔改的果子来。在园丁恳求下,园主再次给无花果树一次机会。在历史中,神赐给以色列人多次机会,但他们没有把握,反伤透神的心;结果在主后七十年,神容让罗马的军队,把圣殿及耶路撒冷毁灭,应验了这比喻的警告。
8) 论安息日的真义(路13:10至17)
主耶稣在安息日于会堂里教训人,看见一个被鬼附的女子,被鬼缠扰了十八年,便施恩给这妇人,使她脱离邪灵的煎熬。但管会堂的人看见十分气忿,反对主耶稣在安息日施行医治。主耶稣责备犹太人假冒为善,反问他们不在安息日给牲畜喝水吗?主说这妇人既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在安息日使她痊愈,得着自由,岂有不妥善的地方?通过行动与解释,主让听众知道及明白安息日的真正意义。
9) 论天国(路13:18至21)
芥菜种的比喻
世上最小的种子应是兰花的种子,而不是芥菜种。主耶稣乃是以巴勒斯坦地最小的种子,作为祂讲论这比喻的资料。芥菜种长大并没有变了它原先的本质,因为芥菜种长大了可达三、四公尺之高;因此主这样说是合情合理的。究竟这个比喻有什么意思呢?解经家对飞鸟有两种主要的解释:
飞鸟是魔鬼
飞鸟是指魔鬼,意即在神的国度里有撒但的介入,教会初期的成长是纯正的,但长大后撒但便介入,混杂了教会,好像芥菜成为一棵树,是变更了其天然的本质。似乎这派解经学者没有参照上文下理,但若细心观察的话,主讲论这两个比喻,是没有明显关连的。
神国的发展
解经家认为主耶稣主要的用意,是说明神国的开始虽然渺小,但成长极其迅速。飞鸟住宿在树上,是要表明芥菜也可成强盛的植物,让飞鸟栖身,引伸神国可成为壮大的系统。
根据上文下理及字面的意思,这个比喻要带出天国奇妙的生命力,如同芥菜种能生长像树那么高大,因为种子有奇妙的生植能力。
三斗面的比喻
「斗」是新约时代用来量度干量的单位之一,一斗(Measure)有23.8加仑(英制),约有13公升。为何耶稣基督说「天国好像面酵」呢?这是因为主耶稣想借助面酵来说明天国某些特质。「妇人」是代表什么呢?虽然有解经家认为妇人是指教会,因为圣经有时指教会为神贞洁的新妇(弗5:25至33)。这样讲法似乎有圣经的支持,但由于主耶稣没有明说,上文下理又没有明显的暗示,故此,我们断不能说这是唯一及绝对的解释。
「三斗面」代表什么呢?有学者认为面是教会的食物,那么就是神的话了。这种说法未免太牵强了!为何主耶稣以面酵来形容天国的特质呢?若要更仔细及准确了解主的意思,我们必须认识面酵在新旧两约的用法。面酵在旧约的特别的用途:第一,代表不洁(出12:15;利2:11;6:17;10:12)。此外,神也要求人献上有酵的饼(利23﹕17)。第二,在新约时代酵有时是代表不洁或邪恶的东西(太16:6,11至12;可8:15;路12:1;林前5:7至8;加5:8至9)。虽然有时面酵是指不洁或邪恶的东西,但在旧约献祭的饼有时也是有酵的,表明酵不是绝对不好的。由于主耶稣也没有明显解释何为酵,因此坚持酵是罪恶是没有十足的证据,何况解释比喻其中的原则是:注重发掘比喻本身的主旨,过于寻找比喻内容每一细节的解释。主耶稣借着家居日常的事情,例如妇人把面酵放在面里发酵的生活点滴,也是普遍能明白及经常接触的事情,来解释天国其中的一个特质,就是天国发展的迅速。以面酵的特性来推断,这比喻的重点为要交待一件事,就是天国发展的迅速,如同面酵能叫三斗面在短短的时间发起来一样。
[1] 路12:1至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