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君王的复活(二)[1]

1) 兵丁受贿说谎(太281115

这些看守坟墓的人,把所遇见的事情,告知祭司长。经过祭司长及长老商议后,他们以金钱贿赂兵丁,告诉他们要作假见证,让众人误以为,当他们在睡梦中时,斗徒暗暗来把尸体偷走,并且向他们作保,即使巡抚知道他们是失职,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太28:11至15)。可悲是这群犹太人领袖,听见兵丁的回报,应正面反省及思想,究竟他们定意钉在十架上的耶稣是弥赛亚吗?他们不但没有正视这问题,反而想出恶计来。时至今日,许多敌挡基督的犹太人,也以基督的尸体被门徒偷走的说法,来否定主为胜过死亡、复活的主宰。

2) 主在以忤斯路上向显现(可161213;路241332

耶路撒冷与以忤斯

耶路撒冷与以马忤斯相距的路程约有二十五里(路24:13),大概是七英哩或十一公哩。由于主耶稣变化了形像后,才向革流巴及其同伴显现;故此,两人皆不能认出这是主。革流巴误以为主乃是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一位旅客(路24:18)。从两位门徒的口中,看见他们对主耶稣均有以下的认识:第一,相信拿撒勒人耶稣乃是神的先知。第二,从主的言行中,看见神的大能,借此印证祂的身份(路24:19)。第三,见证主乃是被祭司长及官府所处决的。第四,耶稣乃是拯救以色列民的主(路24:21)。第五,从妇女及门徒的口中,得知主耶稣的坟墓是空的(路24:22至24)。

关弥赛亚

主耶稣看见他们只有头脑上的一些数据,却不能把这些资料加以连贯起来,从中知道及接受祂就是基督,便从旧约中有关弥赛亚的经文加以讲解,使两人明白圣经(路24:27)。

出祂真正的身份

快要扺达以马忤斯时,由于日头已平西了,两人看见与他们同行的人,没有迹象停下来,便极力把祂留下。正当主擘饼祝谢之际,两人才认出祂真正的身份,随即便从他们的中间消失了。

3) 徒向使徒(路243335

虽然革流巴及同伴发现这人是基督,时间已是晚上了,并且从耶路撒冷至以马忤斯,要步行数小时,但两人竟急不及待的返回圣城,向使徒报告好消息。

4) 向十位显现(路243643201925

向彼得显现

革流巴及同伴赶回耶路撒冷,立刻找着使徒及同伴,告诉他们在以马忤斯遇见复活主奇妙的经历。路加没有清楚交待主在何时向彼得显现(24:34;林前15:5)。主先向彼得显现,也没有解释其原因。彼得曾三次否认主,陷在灵性最低落的幽谷里,或许主借此扶助及坚固彼得。

主耶显现

使徒及跟随主的门徒处于极其害怕的状态下,恐怕因跟随这位拿撒勒人耶稣被犹太人捉拿,因此在晚上隐闭的情况下秘密的聚集(约20:19)。正当革流巴及同伴交待他们的见闻时,主耶稣便显现于他们的中间(路24:36)。这次主耶稣向门徒显现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表明祂是有身体的,并且借着与他们坐席及吃饭,证明祂不是鬼魂(路24:37),借此证明祂身体的复活(约20:20)。并且再次提醒信徒,在地上有一重要职事,就是蒙祂差派,作为复活的见证人(约20:21)。主说完这话,便向他们吹一口气,以动作及说话来预告,门徒必得着从上头而来的圣灵(约20:22)。圣灵还没有降下,直等到五旬节时,主所应许的圣灵从天而降,使信徒得着属天的能力,在地上有效的为主作见证。在此主预告一件重要的真理,就是赦罪的真理,借着主耶稣的血,成就了这「新约」(太26:28)。从约翰福音这处经文的字面上来看,似乎带出使徒有赦罪的特权,但若从有关经文来看,直接否定了这个讲法。凡接受主耶稣与人所立的约,借着祂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恩,人就可蒙赦免。主的意思,乃是根据以上的原则,视乎人对福音的回应,使徒便可宣告谁可蒙神的赦罪。有学者的见解,认为这是指使徒的工作之一,就是赦免或留下人家的罪(约20:23)。这不是指他们拥有赦罪的特权(参考马可2:5至7;徒10:43),乃是说有宣告罪得赦免或留下的权柄。因为「赦免」及「留下」,皆是法庭常用语,含有宣告罪状、罪证成立的意思。

多疑的多

由于多马不在,没有目睹主的显现;故此,不肯相信同伴的见证。他更要求亲身的经历,若不是亲眼看见,并且亲身摸过主手上的钉痕及探入祂的肋旁,绝不会相信他们的说话(约20:24至25)。

5) 向十一位显现202631

主耶稣这次的显现,从经文的内容看来,主要是为了多马的缘故。多马疑心十分大,不肯相信众人话。主耶稣显现时,就邀请多马来探祂的伤痕,并且加上一句话,就是「不要疑惑,总要信」,可见是主要针对多马的弱软个性而作的,借此看见主对人显出何等慈怜。多马没有亲手来检查主的伤痕,目睹复活的基督,他便承认主就是他的主及神了。主加上注解,就是没有因看见主而相信的人,是格外的蒙恩的。证明主就是基督及神的儿子的证据已记在圣经内,人从神的说话中,便可认识基督了。

6) 向七位显现21125

个门

主耶稣向七个门徒显现,他们分别是彼得、多马、拿但业、约翰、雅各及另外两位门徒(21:2)。在这段经文中,作者把焦点放在彼得的身上。约翰福音的作者把彼得率先带领其余六人打鱼的事件记录下来(21:3);并且把主三次查问彼得对主的爱之事件放在一起,深信主这次向七位门徒显现,主要是为彼得而设的。

彼得的带领

门徒目睹主复活后,没有随即的为主作见证;彼得反而重操故业,并带领其余六人这样作。也许彼得及门徒有肉身上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以门徒亲眼看见复活的基督,他们的回应似乎有点冷淡了!

无条件的

主耶稣三次查问彼得对祂的爱时,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眼。第一个是「无条件的爱」Agapao(原文编号25),出现在十五及十六节。第二个是「有条件的爱」Phileo(原文编号5368),出现在第十七节。前者的爱,是源自人的意志,以无私的心来回应被爱者,完全可以不受情感的支配,这些特质与神的爱极其相似。后者所提及的爱,人之所以流露爱心,是由于所爱的有其吸力或是所喜悦的或使他有满足感。这爱是出自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这是「有条件的爱」。

彼得的答覆

主第一及第二次,问彼得是否以「无条件的爱」来爱祂(21:15,16),彼得的回应是以「无条件的爱」来爱祂(21:15,16)。最后一次,主却转换了彼得所使用的「有条件的爱」来查问他,问他是否以「有条件的爱」来爱祂。由于彼得知道主是全知的,自知爱主的心是不最完全的,所以无法发出无条件的爱,难怪他忧忧愁愁的回答主。似乎主满意彼得的答覆,故此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彼得的

主预告彼得的结局,乃是以殉道来荣耀祂,因此彼得也想知道主所爱的门徒的结局(21:21),便追问主有关约翰的情况。主没有直接回答,却说只管跟从祂吧(21:22)!

7) 对门徒的咐(太281620;可161518;路244449

主向七位使徒显现后(约21:1至25),现今把「大使命」颁布给十一个使徒(太28:16)。在福音书内,分别有三本书将这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马太、马可及路加都以不同的角度看这「大使命」的内容,并把它的内容节录下来。故此,三处经文皆有不同的重点。

太福音

主所指定的山上

十一个使徒前往加利利主所指定的山上,虽然所有的使徒都俯伏拜祂,但当中仍有人疑惑(28:17),主多次向属祂的人显现,但使徒中仍有人疑惑,可见人信心的微小及软弱。但主竟把这重要的使命交托给他们,原因是能够完成这大使命,不只在乎人的本身,乃是视乎信徒是否愿意顺服及遵行主的命令,因为主已拥有天上地下的权柄,跟随祂的人也可得着这属灵的权柄,并且当人遵照主的话来实践大使命时,主便应许与听命的人同在。借此看见人虽软弱,但若以主所赐的权柄及能力,加上有祂的同在时,就可彰显福音是神的大能了!

大使命的吩咐

在马太福音记载有关「大使命」的吩咐,有几点是借得留意的。第一,要知道主耶稣已拥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28:28)。第二,「作我的门徒」,是使命的中心。连同「作门徒」Make Disciples有三个分词participles,乃是「去」going、「施浸」baptising及「教训」teaching。许多信徒误以为「大使命」就是「传福音」,这绝对不是最准确的注释。主嘱咐使徒,要使接受福音者,成为主的门徒。门徒意即学徒,是乐意遵行主教训的人。「大使命」是充满动感的,是有行动的。第三,主在此留下一个宝贵的应许,就是应许与祂的信徒同在。当使徒愿意遵行主的吩咐,使万民成为主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替信徒施浸,并且把主一切的吩咐都教训他们遵行时,主便与属祂的子民同在。

可福音

大使命

马可记载有关「大使命」的内涵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地方:第一,「浸礼的重要性」。第二,乃是「属灵权柄的彰显」。

入主名下的浸

有些异端教派,强调浸礼乃是得救的基本条件,并且引用这段经文作为他们的支持。「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单抓着上半节来说,似乎是指浸礼(水礼)可叫人得救赎。但经文的下半节是说,「不信的必被定罪」,明显指出未曾接受福音者才被定罪。可见得救不是靠行为,乃是借着信主之法(罗3:27)。马可福音要带出浸礼的重要性,因为借着这行动(见证),表明接受救恩者是归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下(太28:19),通过浸礼表明这人是属主的(罗6:1至11)。浸礼绝对不会发挥神奇的作用,它断不能使人得救,也不会叫圣灵进入接受浸礼者的心。教会所施行的浸礼与施浸约翰的浸礼很不同,因为约翰所施行的是「悔改的浸」(太3:2,6,7,8)。教会所施行的,乃是「归入主名下的浸」(太28:19)。

属灵权柄的彰

此外,马可通过记载一些主曾宣告的实际例子,说明主已拥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并且使徒也可得着这权柄。主说,「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方言;手能拿着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这是属灵权柄的彰显。借着使徒所行的神迹奇事,印证福音的真确性(可16:20)。

路加福音

大使命的重

记载有关「大使命」的重点时,路加医生把另外两处的要点告知读者。第一,「借圣经来印证基督」(24:44至47)。第二,履行「大使命」的吩咐,要等候「圣灵的能力」(24:49)。

旧约

犹太人把旧约圣经分为三个部分,就是「摩西五经」、「先知书」及「诗篇」。主要从旧约圣经内,引用旧约的预言证明祂就是死而复活的基督(路24:44至46)。传扬福音的目的是叫人认识耶稣基督,并且使他们成为祂的门徒。印证福音除了借着属灵权柄外,还需靠神的话语,圣经就是证明主耶稣就是世人救主的另一种渠道。执行「大使命」时,绝对不可离开神的话,因为从圣经内,人可认识复活的基督。

的能力

当主嘱咐门徒要作祂复活的见证人,奉祂的名传扬悔改赦罪的真理,从耶路撒冷直到万邦前,必须等候从父而来的圣灵(路24:47至49)。拥有圣灵所赐的能力,人便可有效的为主作见证。

8) 君王升天(可161920;路245053

「伯大尼的对面」(路24:50),有学者认为这是指橄榄山而言的(参考使徒行传1:12)。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与伯大尼之间,是往返两地必经之处。这座山的某部分,或许属乎伯大尼,故此两地是相连的,因此名字也是互通的(可11:1,11;路21:37)。根据撒迦利亚书的记载,基督再来时,会再次踏足橄榄山(14:4)。这正好是天使所预言的,「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1:11)

被接到天上

主为使徒祝福后,就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边(可16:19;路24:50)。目睹基督返回天家,门徒心中极其喜乐,敬拜这位主。他们的敬拜不是停留在这刻,返回耶路撒冷后,他们仍常在圣殿里敬拜称颂神(路24:51)。不但如此,他们还积极的以神所赐的大能,见证耶稣乃是从死里复活的弥赛亚(可16:20)。

9) 主耶死至复活的时间计算法

在基督教圈子里,关乎主耶稣在何时被钉十架,在什么日子复活,主要有四类的讲法:

类讲法的

第一类讲

认为主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十架,并在星期日复活的。这些学者根据符类福音计算,推断主乃是在逾越节的正日(尼散月十四晚)与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并且在除酵节的圣会日(十五日)被钉在残暴的刑具上。

第二类讲

这派学者,以约翰福音为计算的骨干,推测的结论乃是主在星期五被钉死,于星期日复活的。他们认为主乃在逾越节前,意即尼散月十三日的晚上,吃最后的晚餐,最后在正月十四日被罗马人钉十架。

以上两类的讲法,引伸主耶稣的尸首只留在墓穴里约有三十六小时(主在星期五下午约五时被安葬,然后于星期日的早上四点钟复活)。

第三类讲

这种计算方式,假设主耶稣是在星期四被害,并在星期日复活。他们推测主乃是在正月十三日吃晚餐,接着在十四日被处决。这派学者认为基督于星期四下午五时左右被安葬,约在主日早上四时复活。那么主的尸身留在坟墓里约有六十小时。

第四类讲

这批学者研究的心得,相信主是在星期三被人杀害的,然后在星期日复活。他们推断主乃是在正月十三晚与门徒共进晚餐,然后于第二天被钉十架。这种学说,是以星期三的日落计算,由主被埋葬至主复活为止,约有七十二小时。

类讲法的

第一类讲

第一种的见解,乃是传统的看法,认为「最后的晚餐」是犹太人「逾越节的晚餐」,主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死,星期日从死里复活的。

四种主要根据

根据符类福音书内的资料,认为主耶稣及门徒所吃的是逾越节晚餐,当中有四种主要根据:

第一,门徒问及主在何处为祂预备筵席(太26:17;可14:2;路22:9);

第二,主论到借用吃逾越节的筵席(路22:11;可14:16;太26:19);

第三,在筵席中,主称这筵席为逾越节的筵席(路22:15);

第四,筵席里的礼仪与逾越节的类同。

预备

认为主乃是在星期五被钉十架的(路23:54;约19:31):因为「预备日」是指安息日的前一天,意即星期五,乃是指安息日的预备日,这是礼拜五的代名词。

第二类讲

不是逾越的晚餐

赞成这种学说的学者,认为基督与门徒共进的晚餐,绝对不是逾越节的晚餐,他们皆接受传统的讲法,基督乃是在星期五被害的。

认为主耶稣及门徒不是吃逾越节的筵席,原因列举如下:

根据翰福音

翰福音

「逾越节以前」(13:1),暗示他们一同享用的晚餐不是逾越节的晚餐。

安息日及日的

他们不可能在圣会日买东西的(13:29),因为普遍犹太人严格遵守安息日及节日的条例。

有吃逾越的晚餐

将主押往该亚法处的人不敢进入衙门,因为怕玷污自己,以致不可吃筵席(18:28),表明他们还没有吃过逾越节的晚餐。

不是指安息日的预备

「预备日」不是指安息日的预备日,否则约翰不会称之为「预备逾越节的日子」(19:14)。

安息日

认为那安息日是「大日」,乃因为那天刚好是一星期里的安息日(19:31)。

考符福音的暗示

祭司及官议决

祭司长及官长议决不在节期内捉拿及审询基督的(太26:5;可14:2);否则就与他们先前的决定产生矛盾。

尼散月十三日傍晚的

「到了」(路22:7),认为这是尼散月十三日傍晚的时分。此外,这派学者断定,若不是主及门徒预早准备节期所需的物品及房子,在十四日下午就来不及办理这些事情了。

提早吃逾越的晚餐

他们以主所说的话,「我的时候快到了」(太26:18),是暗示因为主来不及与门徒过逾越节,于是便提早吃逾越节的晚餐。

有吃逾越的晚餐

「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国里。」(路22:15至16)学者认为这是暗示主及门徒没有吃逾越节的晚餐,主只是借这话使门徒明白,祂是在节期前受害的。

期的

祭司长、民间的长老及群众带着刀棒来捉拿主(太26:47),继而召开审询,这是违反节期的规例的(利23:7;尼10:31)。

尼散月十四日

再者,这派学者认为主是在逾越节的预备日,即是尼散月十四日被钉十架及埋葬的。根据约翰十九章三十一节,便断定主是在星期五被钉及埋葬的。

翰福音十九章第三十一节为

根据以上的推论,主乃是在逾越节的预备日,意即尼散月十四日被钉及埋葬的,并且以约翰福音十九章第三十一节为基础,推断主乃是在星期五被钉十架及埋葬的。

第三类讲

不是逾越的晚餐

这种讲法,主要是说基督与门徒同吃的不是逾越节的晚餐,并且祂是在星期四被害,然后在星期日从死里复活的。

三日三夜

根据马太福音12:40,「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认为若主耶稣是在星期五被埋葬,然后在星期五复活的话,绝对不够三日三夜,顶多只有两日两夜的时间。

逾越预备

约翰福音的记载,「犹太人因这日是豫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约19:31)新国际本的译法,是「特别的安息日」Special sabbath;故此,认为这「预备日」乃是指逾越节的预备日(正月十四日),意即这不是一周内的安息日,乃是指圣会日,就是节期里的安息日。

三天的时间

主论到有关自己从死里复活的时间性时,祂所采用的字眼,有「三日三夜」(太12:40)、「三日后」(太27:63)、「过三天」(可8:31;9:31;10:34)、「三日内」(约2:19;太26:61;可14:58)、「第三日」(太16:21;17:23)。

三天之久

「现在已经三天了」(路24:21),从门徒的口中,知道主已被埋葬有三天之久。

结论

故此,赞成这派学说的释经家,认为这些数据暗示一件事,就是主在星期四被挂在十架上,星期日便从死里复活的。

第四类讲

第四类的见解,指出传统的讲法是有漏洞的,并且不能完全解释经文内某些事件。这派学者认为主耶稣乃是在星期三被人处死,然后三天后战胜死亡,从死里复活的。

何日入耶路撒冷

第一个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究竟主耶稣在何日进入耶路撒冷呢(约12:1,12;参考路加福音19:1,28,29)?

逾越问题

要处理这问题前,必要先了解「逾越节」指的是什么日子呢?在主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已把「除酵节的第一天」(意即尼散月十五日)、视「逾越节」(约12:1)及「逾越节的安息日」(约19:31)视为等同的日子。故此,尼散月十四日,有时也会被称为「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19:14,31)。

星期五的矛盾

太人的常

若主是在星期日进入耶路撒冷的话(约12:1,12),那么主从耶利哥往伯大尼的旅程,应是什么日子呢?从耶利哥到伯大尼,相距有十二英哩的路程。而犹太人只可在安息日走二千肘的路程(徒1:12)。逾越节的前六天(约12:1)是安息日,那么主乃是在安息日由耶利哥前往伯大尼,如此推论主耶稣就是犯了犹太人的常规了。

星期五

赞成主是在星期五被钉的学派认为,若星期五是尼散月十四日的话,那么主就是在星期日从耶利哥前往伯大尼,然后星期一便扺达耶路撒冷。

星期三的学说

主在安息日圣城

主若在星期三被钉十架,那么祂便是在星期五由耶利哥前往伯大尼,然后在星期六就进入圣城的。这派学者仍然要面对主是触犯了安息日的难题。他们的解释如下:圣经暗示那天是安息日(可11:11),因为主及门徒进城便前往圣殿去,看过了四周的物品后,因天色已晚,便一同返回伯大尼。因此,第二天才前往洁净圣殿(可11:12,15)。由耶路撒冷前往伯大尼,大约要步行三英哩的路程。那天是安息日,主耶稣及门徒往返伯大尼及耶路撒冷,他们可以如此作,是因为每逢节期,前往圣城过节的人极其众多,城内无法容纳那么多的人,有许多人便在橄榄山住宿;故此,官长会把条例放宽,将耶路撒冷至伯大尼的郊野,列在耶路撒冷的范围内,百姓也可以在安息日内随意进出这特定的范围。

三日三夜

主明说祂要在地里三日三夜(太12:40),「星期五的讲法」便无法附合这个独特的条件。

可与路加的记载

如果主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死的话,那么马可与路加的记载,都是产生矛盾的(路23:56;可16:1至2)。「过了安息日」(可16:1至2),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及撒罗米才去买香膏,以此来膏主的身体。在路加的记述里,妇人是在安息日前已准备好了香膏(路23:56)。其实在马可及路加的记载里,暗示在这期间均有两天的安息日,并且两天是明显分开的。这派学者认为,在主被钉十架的这周内,均有两天的安息日,第一个是节期里的安息日,意即星期四;第二个则是平日的安息日。这样解释,就满足了马可及路加福音上的记载了!

太人的算法

此外,假若主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的话,应是在下午三时许断气,还有两三小时便到安息日了(犹太人的计算法),可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有二十多件事情发生呢?

裹尸布

福音书内,记载主的裹尸布的经文,竟分别出现了单数及双数,为何有这情况出现呢?

单数众数的裹尸布

单数的裹尸布,是与主的身体从十架取下来有关,希腊文是sindon(太27:59;可15:46;路23:53),英文是linen cloth,意即一块的布。众数的裹尸布,原文是athonion,英文是a linen bandage,乃是由几块巾组成(路24:12;约19:40),与以香料薰主的身体有关。

根据这派学者研究,亚利马太的约瑟从十架取了主的身体后,因当天是正月十四日,并且加上明天是节期里的安息日;故此,只可急忙地把尸体裹好,等到过了节期的安息日,于正月十六日亚利马太的约瑟连同尼哥底母,再度前往墓穴,以香料薰主的身体。约翰福音记载有关主的裹尸布时,是分为裹头巾及包裹身体的布巾(约20:6,7)。这种说法却可解释为何裹尸布是分为单及双数难解的问题。此外,即使是「星期四的学派」,也无法以这理论来解释,因为星期五是节期里的安息日,星期六即惯常的安息日。

(图一)主在星期五被钉的第一种讲法

尼散月(四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
犹太人的时间计算法(由日落至日落) 逾越节主与门徒同吃逾越节筵席*主被钉十架*圣会日又是预备日*主被安葬  七日的安息日主复活 
罗马人的时间计算法(由半夜至半夜) 週四 週五 週六 星期日

(圖二)主在星期五被釘的第二種講法

尼散月(四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
犹太人的时间计算法(由日落至日落)  主与门徒同吃晚餐*主被钉十架*逾越节的预备日*主被安葬 *七日的安息日*圣会日就是节期的安息日主复活 
罗马人的时间计算法(由半夜至半夜) 週四 週五 週六 星期日

(圖三)主在星期四被钉的讲法

尼散月(四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
犹太人的时间计算法(由日落至日落)主与门徒同吃晚餐*主被钉十架*逾越节的预备日*主被安葬 *圣会日就是节期的安息日 七日的安息日主复活 
羅马人的時間計算法(由半夜至半夜) 週四 週五 週六 星期日

*犹太人也称十五日为逾越节的第一天

(图四)主在星期三被钉的讲法

尼散月(四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
犹太人的时间计算法(由日落至日落)主与门徒同吃晚餐*主被钉十架*逾越节的预备日*主被安葬 圣会日就是节期的安息日 七日之安息日的预备日 七日的安息日主复活 
罗马人的时间计算法(由半夜至半夜)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星期日

*犹太人也称十五日为逾越节的第一天

基督生平201

1君王被拦阻(一)《约8:21至10:21;路11:14至36》

(一)为什么犹太人骂主耶稣,称祂为「撒玛利亚人」及被鬼附的呢(约8:1至59)?

(二)为何门徒问主耶稣,究竟一个人生来瞎眼,是他或父母犯罪之故(约9:1至41)?

(三)从约翰福音十章内,试找出一个好牧人的特征。

(四)为何有人称主为「鬼王别西卜」(路11:14至36)?

2君王被拦阻(二)《路10:25至37;路11:37至54》

(一)路加福音第十章所记述的律法师,怎样试探主耶稣呢?

(二)为什么法利赛人有祸(路11:37至54)?

3君王被拦阻(三)《路12:1至13:21》

(一)什么是假冒为善(路12:1至12)?

(二)怎样才是真正的悔改(路13:1至9)?

(三)为何主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呢?管会堂的人指控主什么(路13:10至17)?

4君王与门训《路14:25至35;19:1至28》

(一)作门徒有什么条件呢(路14:25至35)?

(二)何以见得撒该是个真正悔过的人(路19:1至10)?

5君王的表白《太21:23至22:46;可11:27至12:44;路20:1至44》

(一)祭司长及长老怎样挑战主(太21:23至22:14)?

(二)法利赛人及希律党如何挑战主呢(太22:15至22)?

(三)当主耶稣再被法利赛人质询时,祂有什么回应呢(太22:41至46)?

6君王的预告(一)《太24:1至25:46》

(一)「教会被提」与「基督再来」有什么分别呢?

(二)主再来之前,有什么明显的预兆呢(太24章)?

7君王的预告(二)《太26:1至35;可14:1至31;路22:1至38;约13:1至38》

(一)为何在主耶稣被害前,福音书的作者把一个妇人为主献上香膏的事件记录下来呢(太26:6至13;可14:3至9;约12:2至8)?

(二)「逾越节」与主所设立的晚餐有什么关连(太26:26至30;可14:22至26;路22:17至20)?

8君王的预告(三)《约13:33至16:33》

(一)主的门徒有什么疑问呢(约13:36,37;14:5,8,22)?

(二)主耶稣在祂的临别赠言中,有什么要点(约14至16章)?

9君王的预告(四)《太26:36至46;可14:32至42;路22:39至46;约17:1至18:1》

(一)主耶稣怎样为门徒祈祷呢(约17章)?

(二)在客西马尼园发生了什么主要的事件(太26:36至46;可14:32至42;路22:39至46)?

10君王被弃绝(一)《太26:47至27:30;可14:43至15:23;路22:47至23:33;约18:2至19:16》

(一)主耶稣是怎样被人捉拿呢(太26:47至56;可14:43至52;路22:47至53;约18:2至12上)?

(二)试从福音书内找出主耶稣曾被那些人审问?

11君王被弃绝(二)《太27:31至66;可15:20至47;路23:26至49;约19:16下至42》

(一)主耶稣被挂在十架上有多久呢?

(二)当主耶稣为世人的罪被挂在残酷的刑具上,有没有说话呢?祂说了什么?有何属灵教训?

12君王的复活(一)《太28:1至10;可16:1至11;路24:1至12;约20:1至18》

(一)请把以上的经文念一次,把重要的字句列举出来。

(二)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向谁首次显现呢?

13君王的复活(二)《太28:11至20;可16:12至20;路24:13至53;约20:19至21:25》

(一)主耶稣复活后说了什么重要的话呢?为何要说这些话?

(二)以你个人的见解,主耶稣是在一周内的那一日被钉十架及复活呢?


[1] 太28:11至20;可16:12至20;路24:13至53;约20:19至21:25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