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千禧年?
你认为基督果真会在地上执掌政权一千年吗?
1) 无千禧年派的定义
顾名思义,「无千禧年」Amillenialism是没有千禧年的意思。但以这个词汇来形容他们的信念,实在用词不当,因为这个名称误导别人,叫人以为他们是不相信千禧年的,其实这派学者是对千禧年的本质及时间的先后次序上有别的见解。简单来说,「无千禧年派」不接受基督会按照圣经字面的意思在地上掌管万民一千年。他们认为在世界完结之前,没有实际千禧年的出现,而在末日里正邪的势力会平行发展,意即神国与撒但的权势会共存在一起。在世界完结之际,死人必将复活,接受末后的大审判。
2) 无千禧年派的见解
「无千禧年派」认为由基督首次降临至再复临大地,国度已存在地上。他们不相信基督将会管理大地一千年的时间,现今信徒已处身在「千禧年」的国度中。
奥古斯丁Augustine视 教会在世上为神的国度,这观念已被天主教所采纳;而基督教神学家华菲德Benjamin Warfield及咸美顿Floyd Hamilton则视圣徒于天上为国度。两种见解均认为将来基督不会在地上施行管理,意即一千年只不过是个象征性的词汇。
神应许以色列地土、国家及宝座,已在属灵层面上于基督徒身上实验了。
神对以色列人的应许是有附带条件的,由于他们不顺服神,这些应许已转往基督徒的身上。
基督现今在天上大卫的宝座上管理万有,而撒但在基督首次降临至再临之前已被捆绑。
3) 无千禧年派的解经
与千禧年前派不同,无千禧年派以字面解经及非字面解经(灵意解经)为解释末世事件的原则。虽然咸美顿Floyd Hamilton为无千禧年的学者,但他认为如果以字面解经来看旧约的预言,这正是千禧年前派所描绘的图。
有人把无千禧年派学者阿里斯O.T. Allis解释末世论所使用的原则分为几点:
阿里斯列出「实义解经法」 Literal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及「灵意解经法」Figurative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or Allegorical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的限制及用途。可是他多强调「实义解经法」的限制,却只字不提「灵意解经法」的制肘。
他列出「实义解经法」的三种限制:
含比喻性的言语不可以实义或字面的意思来理解。
圣经的主题是属灵的,故要使用灵意解经的原则来解释神的话语。
旧约圣经为新约圣经铺排道路,那么以灵意解经是必然的方法。
除非预言已在字面上有明确的交待,否则便要取其灵意。由于差不多所有预言满布着寓意及比喻,故没法以字面来解释。
阿里斯推断如要正确解释预言,必须知道这些预言曾否应验,否则便不可视之为预言。这种推理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在旧约圣经内有许多预言,神借先知来发表,但却没有即时的应验,但这并不表示那些不是预言。此外,预言是出自神的,其应验的时间性应不受人的支配。
由于预言是充满象征性的言语,也欠缺精密,阿里斯认为预言是难以解释的,甚至它可误导人的思想,故没法可有绝对的解释。
4) 无千禧年派的支持
亚伯拉罕的约之解释
这些应许全属有条件的,而以色列却没法达到这些条件。
地土的应许已在约书亚期间实现了(书21:43至45)。
或有人说,其应许已在所罗门王时代应验了。
或某些人认为这应许已在教会身上应验了。
或有些学者相信这应许必定会在天上的耶路撒冷应验。
以弗所书论教会之说
「无千禧年派」认为在旧约已有教会的存在,意即已应验圣经的应许(弗3:5)。
但以理书的七十个七:论到但以理书内七十个七,他们有以下不同的见解。
七十个七是在主前536年古列王执政时开始,而不是千禧年前派所说的主前445年于亚达薛西王Artaxerxes时开始的。
他们视七十个七为整个教会的时代,断定末后的七年不是将来的日子。
5) 无千禧年派的历史
初期教会的情况
直至俄利根Origen(主后155至216年),初期教会是接受千禧年前派的信仰的。教父一直相信在末后的日子基督会随时的降临,在地上设立其国度。俄利根以寓意来解释圣经,把将来神的国度灵意化,视教会时代等同神的国度,以它为「千禧年」,并断定神的国是源自亚当的。
奥古斯丁的出现
康士坦丁王 Emperor Constantine主后272至337年)把教会及国家联在一起,有助「无千禧年派」的发展。奥古斯丁Augustine(主后354至430年)论到教会就是神的国,虽然他似寓意解释预言,却指出基督必会在主后一千年再临。教皇教导天主教教会就是神的国,以致他们接受这种无千禧年的理念。
更正运动的学者
马丁路德
许多宗教改革家是无千禧年派的倡导者,或许没有时间探索这方面的真理,导致他们安于接受这种神学的体系中。马丁路德视自己已在大灾难期,处于水深火热中。他把历史分为六个时期,每期为一千年,最后人类将步入第七个时期,称之为永恒的安息。他称第六期为「教皇时代」The Age of the Popes,由主后1076年开始,但不用经过实际的一千年便完结了。
加尔文
这位法国的改革家相信以色列与教会同属一类,彼此等候基督的再临,以致进到复活、审判及永世。他极力反对「千年派」Chiliasm,由于误以为他们接受永世的福乐只有一千年的时间,故视其教训为虚假、侮辱、梦话及亵渎。
现今教会的情况:最初这派学者接受教会就是神国的讲法,直至神学家华菲德Benjamin Warfield提出新的理论,指现今圣徒在天上为千禧年。
6) 无千禧年派的错谬
这个学派视神与亚伯拉罕及以色列所立的约是「永约」,以此为时限,故推断这是没有条件的盟约,直至弥赛亚降临才会应验。这是全属人的推考,没有圣经的根据。
如果教会因以色列人的罪过而转过来承受了神的应许,而教会信徒也是不完全、满有瑕疵的,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招神的咒诅呢?
教会及以色列为两个不同的个体,这是圣经明确表明的(参弗2:12至13),因为教会为奥秘,神却在末世里向人揭示(弗3:5至6)。如果强说神让教会取代了以色列的位置及工作,这是不合理的。
在解经方面,无千禧年派的学者不以一贯的方法来解释圣经,有些地方以寓意,某些地方却以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其解释系统欠缺一致,也导致不同的猜测及解释。举例说,「无千禧年派」认为一千为十之三倍,以十为完全的意思套在「千禧年」的身上,故推断「千禧年」为人世间一个完全、完美的阶段,而否定它字面上的意思,这是有待商榷的。
此派最大的致命伤是根据启示录20章4至5节所论到的两次复活,有学者视第一次复活为灵性的复活,即信徒的重生,却视第二次为真正的复活。他们认为凡在首次复活的,必会在第二次的复活有分,而在第二次复活的,不一定在首次有分。在同一段的经文内,把两种复活解释作两种不同的意义,实在是抹煞文字基本的意义及释经学的用途,这全属人的主观,欠缺客观。
关于末后事情的观点
事件 | 无千禧年派 | 后千禧年派 | 历史性千禧年派 | 时代论前千禧年派 |
基督第二次降临 | 单一事件;被提和第二次降临没有分别;引进永世。 | 单一事件;被提和第二次降临没有分别;基督在千禧年之后降临。 | 被提和第二次降临同时发生;基督回到地上统治。 | 第二次降临分为两个时期:教会被提;七年后第二次降临。 |
复活 | 基督第二次降临,信徒与不信者皆复活。 | 基督第二次降临,信徒与不信者皆复活。 | 千禧年前信徒复活;千禧年后不信者复活。 | 不同的复活的区别:1 教会被提。2 第二次降临时,旧约/灾难中圣徒。3 千禧年之后的不信者。 |
灾难 | 灾难是今世的经历。 | 灾难是今世的经历。 | 灾后被提观:教会要经历将来的灾难。 | 灾前被提观:教会在灾难前已被提。 |
千禧年 | 第二次降临后,地上没有按字面意义的千禧年。国度出现在教会时代。 | 因为福音广传,现今的世代就成为千禧年国。 | 千禧年分为现在的,也是未来的。基督在天上掌权。千禧年不一定指一千年。 | 基督第二次降临时,会引 进一个按字面意义为一千年的地上千禧年国。 |
以色列民及教会 | 教会是新以色列。以色列人与教会没有区别。 | 教会是新以色列。以色列人与教会没有区别。 | 以色列人与教会是有一些分别的,未来是为以色列;教会是属灵的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和教会绝对不同。两者各有不同的所定的计划。 |
支持者 | 伯可夫L. Berkhof阿里斯O.T. Allis鲍浩华G.C. Berkhouwer | 贺智Charles Hodge华菲德B.B. Warfield石威廉W.G.T. Shedd史特朗A.H. Strong | 赖特G.E. Ladd里斯A. Reese艾力生M. J. Erickson | 薛弗尔L.S. Chafer潘特科斯J.D.Pentecost来利C.C. Ryrie华富尔得J.F. Walvo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