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作者用了什么具图像化的词汇来形容教会呢?
何谓教会的合一?
1) 教会的肖像
子民(林后6:16)
保罗论到基督徒为神的子民,意即他们是属于神,神也是属于他们的。在旧约里,神不是从现有的民族里收纳一族为衪的子民,却是从选召一个人,借着亚伯拉罕生出以色列国来。从信心之父的身上产生以色列国。教会与以色列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皆蒙神的选召,成为神的子民。
成为神的子民,神会为其子民提供保护及照顾;此外,神对其子民也是有所要求的:第一,要求其子民绝对效忠于祂;第二,要求其子民圣洁过活。
身体(弗1:22至23)
借着这个比方,保罗让我们知道教会的合一性及普世性。在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中,各人靠主的恩典,成为一体,不可分割,以耶稣基督为其元首,依从祂的指令行事。
在这身体内,神让各人得着恩赐,各尽其职,建立祂的身体,使其迈向成熟(西2:19;弗4:11至12,16)。
圣殿(弗2:21至22;林前3:16至17)
旧日的圣殿是代表神与人同在的表征,借着一座华美建筑物的内外,以不同的摆设来说明这个真理。
新约圣经指出个别信徒为神的殿,有圣灵内住在其中(林前3:16至17);故此,信徒不可胡乱犯罪,这为神所厌恶的。
新妇(弗5:22至25)
借着夫妇的比喻,使徒保罗让以弗所教会知道,基督以祂的生命来买赎信徒,显明祂的爱。此外,让信徒知道自己乃是基督的新妇,所以要无条件地顺服基督。再者,在保罗的言论中,提到新妇应是圣洁没有瑕疵的,显示圣洁乃为教会非常重要的本质。
蒙拣选的人(罗8:33;彼前1:2;2:9)
教会乃是一群蒙神选上的人,即神按着祂的意思,选召人成为教会的一分儿,这是完全出自祂的旨意,绝不是基于人有什么可取的条件。
葡萄树的枝子(约15:1,5)
主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种的人。」在这比喻内,主要是指到信徒是应结果子的。如果没有果子的话,那是绝不正常。这是一种生命的联系,乃是基督徒生命应有的表现或流露。
这段圣经主要谈论到信徒要时常与主保持密切的关系,信徒要常在主里面,这样才可多结果子。通过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信徒的组合)理应多结果子的。
羊群(约10:1至29)
彼得称主为「牧长」(彼前5:4),约翰把主的自称记下来,主耶稣说:「我是好牧人」。作为好牧人,主为羊群舍命(约10:11),把他们归在自己的名下。
教会是主耶稣以重价买赎的群体,各信徒皆是主的羊。在教会里,神把牧养的恩赐赐下(弗4:11),使他们成为牧师(牧者),按神的旨意牧养教会(彼前5:2)。
祭司(来9:24至28)
神拣选信徒,使他们成为祭司。作为祭司,附带的条件是要圣洁(彼前2:9)。在旧约里,神拣选以色列人为其子民,其中一个心意就是要他们成为祭司(出19:6)。
在以色列人的中间,唯有祭司才可在会幕里的至圣所事奉神。借此让我们看见教会为祭司,说明神把事奉的职分交给信徒,说明全会众可事奉神,这是我们的特权。
国度(彼前2:9;弗2:19)
使徒彼得清楚表明教会乃是神所设立的国度,而这国度的重点是圣洁。国度带出一种权力的范围,借此说明教会应让神施行其权柄,使祂的旨意可在地上通行无阻。
上文下理彼得论到「君尊的祭司」,这是与「圣洁国度」彼此相关的,因为祭司事奉神的必备条件就是圣洁,作为神国度的子民,这理应成为基督徒生活的模式或方向。
家(提前3:15;弗2:19)
「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保罗在此表明教会就是家,而这家乃是以真理为基础的。指引信徒于教会内生活应有的模式是以圣经真理为蓝本的,绝对不可出自人意。在此让我们看见一件事情,就是信徒不是以情来维系的,乃是以真理来维系的。这样不是说,我们应以冰冷的态度来与信徒相处,不去关心及爱护别人;反之,彼此相爱就是圣经的教导,所以信徒是没有选择余地不去爱人的。
在以弗所书内,保罗同样表明教会是神家里的人。在此,他论到「外人」、「客旅」及「圣徒同国」等字眼。「外人」意即外族人,而「客旅」就是没有公民权的侨民。「与圣徒同国」的「同国」sumpolitai,在原文却含有「同有国民身分者」的意思。简单来说,教会所有的信徒是不分犹太人或外邦人,彼此可享有神国民一切的权利。
天上的耶路撒冷(来12:22)
「锡安山」是位于耶路撒冷西南边的山,大卫王昔日曾攻占锡安山的保障,住在其中,称这保障为大卫城,所以锡安山又名大卫山。从字眼上的意思来看,「锡安」含有「光辉」或「愉快」的意思。此外,锡安山与西乃山作一对比,西乃山是代表律法(加4:24至25),而锡安山则代表恩典,拥有自由及愉快,不再是奴仆(加4:5至7)。
参照希腊文圣经,「锡安山」与「永生神的城邑」之间有「和」或「并」,意即这处所提及的「锡安山」,就是「永生神的城邑」,接着希伯来书的作者就替以上的两个词汇加上注解,「锡安山」与「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参照启示录,我们便知道这是「新耶路撒冷」,就是羔羊的新妇「教会」(启21:2,9)。
房屋(弗2:11至18)
使徒保罗强调犹太和外邦基督已在基督里合而为一,如同在一间房子内,把相隔两批人的墙拆毁(弗2:14)。
保罗以日常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教会是合一的,即信徒是不分年龄、背景、肤色、国籍等的,所有信奉耶稣基督为神儿子及救主的人,均联合在一起,不分彼此,成为基督的教会。
2) 教会的属性
合一性Oneness
主耶稣及使徒保罗清楚教导信徒有关教会合一的真理,可见教会这种特质是极其重要的(约10:14至16;约17:20至23;罗15:5至6;林前1:10至11;林前12:12至13;弗2:14至16;弗4:3至6;腓2:2;西3:12至14)。
教会与基督合为一体,借着一位圣灵的浸礼,归从一位元首,听从一位主的指令。教会只有一个的根基,也只有一位的牧人。这显出教会的合一性oneness。
圣经教导有关教会合一的真理,乃是强调信仰上或真理上的合一,而不是在组织上、架构上或行政上的合一。有些教会领袖误解教会合一的真理;故此,致力于组织方面大搅合一,与信仰不纯正的教派联合,导致极可怕的危机。
信徒与基督结连在一起,神所设立的教会是合而为一,永不分别的,难怪保罗提醒信徒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弗4:3),不可分裂基督的教会。
圣洁性Holiness
神是圣洁没有丝毫瑕疵的,借着基督的宝血,把信徒的罪完全除掉;故此,祂所设立的教会,于本质上也是圣洁的。在实际的生活上,神要求其教会要活出圣洁,迈向完全(约17:15至19;林前3:16至17;林后6:14至7:1;弗4:24;弗5:25至27;帖前5:23至24;彼前1:15至16;彼前2:9)。
为何信徒不可继续犯罪?为什么教会有纪律的惩治?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神是圣洁的,祂要求其教会也是圣洁的。神拣选信徒,使他们成为圣洁的国度,彰显圣洁的生命。
普世性Catholicity
在本质方面,耶稣基督的教会乃是普世性的(太28:19;加3:28;西3:11;启5:9至10;启7:9)。主耶稣在复活后,于临升天前,吩咐祂的门徒,要往普天下为祂作见证,使万民作祂的门徒(徒1:8;太28:19)。基督教不单是犹太人的信仰,也不是只为西国人士而设的信仰;乃是全人类的信仰。救主只有一位,身体只有一个,教会的本质乃是普世性的。
初期教会虽分散于各地,并且当时旅途是十分艰辛的,但各地教会面对教义或经济上的困难时,仍不分彼此,同心合力地来面对(徒15:1至34;林前16:1至3);故此,各地方教会应明白这方面的真理,效法初期教会的精神,显露教会是一个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不分富贵,不分阶级的普世性身体。
承继性Apostolicity
从新约多节的经文内,我们可以发现教会乃是建基在使徒的根基上,意即依从使徒所传讲的福音和教导(太10:40;路10:16;约13:20;来3:1;约17:20;徒2:42;加1:6至9;弗2:20;来1:1至2;2:1至3;启21:14)。
在教会这「承继性」的属性来看,有两点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第一,新约教会的根基是建立在使徒的教训上。历世历代虽然经过许多在信仰上的波折,有时似乎是暗淡无光,但基本的信仰始终是世代相传,没有被完全抹杀。
第二,主耶稣亲口承诺,阴间的权柄也不能胜过教会,因为我们可以相信,信奉新约时代教训的教会,至今也没有被消灭,由始至今并没有间断过。有人批评「改革运动」的领袖,乃是设立新教,其实他们并没有开创新的信仰,却是改革或更正天主教的错谬,持续使徒的使命,以真理来建立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