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雲柱」及「火柱」如何領導以色列人呢(13:20至21)?
2 為何神要使法老的心仍然剛硬,藉此顯出祂的榮耀呢(14:4)?
3 甚麼是「特選的車」(14:7)?
4 甚麼是哀求?為何以色列人看見埃及軍隊趕上來之際,向神發出哀求呢(出14:10)?神的子民又怎樣埋怨摩西(14:11至12)?摩西有何回應(14:13)?
5 當敵軍要追捕以色列人之際,耶和華有何反應?囑咐摩西作甚麼呢(出14:14至20)?
6 「神的使者」是誰(14:19)?
7 神在甚麼時分把海水分開?神把海水分開的過程中,有甚麼特別之處(14:14至31)?又在何時合起來?以色列人有何反應?
8 從摩西及選民的頌歌中,他們對神有甚麼的認識呢(15:1至19)?婦女們也作了甚麼來回應神的拯救(15:20至21)?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1 「雲柱」及「火柱」如何領導以色列人呢(13:20至21)?
「雲柱」在日間發揮其作用,讓百姓憑著肉眼,可知道神的帶領,在路上蒙主的指引。「火柱」在晚上發出光亮,照明百姓的道路。「火柱」所發出的光輝很特別,因為它只照亮以色列人的那一邊,在埃及人的那一邊卻完全沒有光亮,而且「火柱」所發出的光輝及晚上的漆黑,總不可相近(14:20)。
出埃及記所記述的「紅海」,是否與現今的一樣呢?
經過三千五百多年的環境及地理上的變遷,加上出埃及記沒有充裕的資料及數據;故此,學者至今也不能最確實斷定昔日以色列人渡紅海的位置。埃及位於非洲的東北面,神的選民所居的歌珊地是在埃及的東北,靠近西乃半島(現今普遍譯作西奈半島)的西北面。埃及地及西乃半島於北面連接在一起,南部則隔有蘇彝士運河,乃是於十九世紀才開鑿的。現今的紅海從西乃半島南部伸展至阿拉伯的南也門,約有二千公里,海峽最闊的地方有三百五十公里,歌珊地與它分隔太遠,加上以色列人的人數約有二百萬,渡過這處的機會一定不高。在出埃及記的十四章內,只交待百姓渡過一個「海」,在原文 “yam”是一個籠統的字眼,也許可指作「湖」、「海」、「河道」等(參考賽19:5),甚至也可解作任何水域,因為地中海亦可稱為 “yam”,唯有出埃及記十三章第十八節、十五章第四及二十二節,才稱這處為「紅海」 “yam sup”,但這字眼正確的翻譯應是「蘆葦海」(參考2:3,5)。在舊約時代,「蘆葦海」的用法十分普遍,一方面可指「阿卡巴灣」(王上9:26),指「蘇彝士灣」(民33:10),不一定是指以色列人曾渡過的那水域(14:2)。此外從埃及人的文獻中,發現蘭塞城附近有一個名叫「蘆葦湖」的地方,極難斷定它的位置,但從地理環境來推考,這地方極有可能是昔日的蘇彝士地峽,即今天蘇彝士運河的所在地。在悠長的歲月中,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分別提供以下四處地點:
一)
這派學者認為,紅海即現今蘇彝士港附近的蘇彝士灣口,這處的潮汐受北風及東風影響很大。若這灣口在古時的水位較現今高,蘇彝士灣應深入陸地,靠近苦湖 “Bitter Lakes”;故此,以色列人大有可能在此渡過。但考古學者所提供的資料,讓我們看見蘇彝士灣及阿卡巴灣的水位,在三千多年內也沒有大變,因此可說,歌珊地離這處實在太遠了。
二)
蘇彝士地峽中部的田撒湖 “Lake Timsah”附近,靠近現今的伊斯瑪里亞城 “Ismailiya”。這地點雖較近歌珊地,也接近疏割,地理位置較為合宜。但從聖經的記述中,以色列人曾在以倘安營後(出13:20),便轉回到比哈希錄及巴力洗分,位於密奪及海的中間安營(14:2)。以倘位於曠野邊界,位置雖未能確定,但極有可能是一個埃及人的駐防處。神的選民未能順利通過,才向北或南折回。田撒湖的說法與這些情況不相符,何況這湖面積不大,有時只是一片沼澤。
三)
位於曼薩拉湖 “Lake Menzaleh”的南部。從地勢而論,昔日的水域比現今的的廣闊,以色列百姓需跨海而過。這處極有可能是蘆葦海。巴力洗分為今天的泰狄夫尼 “Tell Defneh”。
四)
有些學者則認為蘆葦海位於西乃半島北岸及地中海,只隔著一道狹長沙堆的薩爾邦尼斯湖“Lake Sirbonis”,也即現今的巴達威爾湖 “Lake Bardawil”。這湖雖長滿了蘆葦,但若說神以強烈東風吹來,把水分開,然後以色列人在狹長的沙堆經過,與聖經的記載有許多不吻合的地方。
2 為何神要使法老的心仍然剛硬,藉此顯出祂的榮耀呢(14:4)?
「耶和華使埃及王法老的心剛硬」(出14:8),意即神容讓這外邦君王的心剛硬,任憑他食言,可見這位法老王完全沒有悔改的心。神並不是沒有慈憐,祂多次給法老認識祂的權能,顯示祂就是耶和華,乃是全地的主宰,但法老目睹神的大能,仍執迷不悟,不肯悔攻,最終自討苦吃,甘心揀選滅亡之路。法老以人的方法對付以色列人,在這群手無寸鐵,沒有優良武器的百姓中,神卻以祂所彰顯的大能消滅敵軍,明顯看見,希伯來人得蒙保守,完全是出自至高者的看顧,從這救贖的行動中,顯出神的榮耀來。
3 甚麼是「特選的車」(14:7)?
「特選的車」,有英文聖經譯作「最好的馬車」“the best chariots” (NIV)。在古埃及,軍隊使用極其優良的戰車。根據資料顯示,埃及地的特選戰車,通常由兩至四隻馬匹拉動,由三位兵士乘在其上。其中一位是駕馬車的,主要的職責是駕駛,很少需要在戰場上作戰,另一位則是保護駕車者,第三位則是戰車上的作戰者。埃及法老王差派其精銳的軍隊,使用六百輛特選的戰車,來追捕手無寸鐵的以色列人,可見法老王攔阻神的選民離開埃及的決心。
4 甚麼是哀求?為何以色列人看見埃及軍隊趕上來之際,向神發出哀求呢(出14:10)?神的子民又怎樣埋怨摩西(14:11至12)?摩西有何回應(14:13)?
一)百姓的哀求
「哀求」(原文編號6817),在希伯來文中,含有「大聲悲哀地呼求」的意思,藉此可見,當以色列民目睹敵軍的前來,心中顯得十分悲哀,因為恐怕性命難保,故此立時向神發出呼求。
二)百姓的怨言
(1) 沒有存感激的心
百姓對摩西不但沒有存感激的心,並且還埋怨他,他們不滿神的僕人背後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難道死在曠野比死在埃及地好?第二,難道死在埃及比事奉埃及人好(14:11,12)?
(2) 貪生怕死
從百姓的怨言中,發現他們貪生怕死,寧可存留生命作奴隸,也不嚮往作一個為信仰犧牲的自由人。此外,這些百姓完全沒有恩情,一方面對神的僕人沒有存半點感激的心,也對神的拯救,沒有絲毫的感謝。這群以色列人,只有舉目看當時的環境,卻沒有靜觀神的工作,可見他們毫無屬靈的洞察力,對神完全沒有信靠的心。
三)摩西的回應
(1) 不要懼怕(14:13)
懼怕可以使人失去理性,在歇斯底理的情況下,人會胡亂作出判斷及作一些反常的事情。若眾多的以色列人,失控的四處亂奔,以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事情會變得更糟糕,也許會彼此踐踏,以致有多人死傷。摩西不愧為領袖,面對敵軍的迫近,仍可安慰百姓,顯出他有大將之風。
(2) 只管站住(14:13)
「只管站住」,即吩咐百姓應冷靜下來,不要胡亂的走動,這是控制混亂場面及群眾一個非常美好的方法。
(3) 看神救恩(14:13)
「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摩西提醒神的子民,不應只看環境,乃要仰望神,等候祂工作,讓神來接管大局。
(4) 只管安靜(14:14)
若以色列人的人數有二百多萬的話,在驚恐中,群眾中必定會發出尖叫或哀哭,這些消極及使人灰心失意的聲音,一定使民的心也消化起來。整頓軍心、吩咐百姓要安靜、不要作聲,是必須作的。
(5) 消滅敵軍(14:13)
摩西向百姓應許及保證,神必為其子民出頭,把所有追捕以色列人的埃及軍隊消滅。
(6) 為民爭戰(14:14)
在這次被埃及人追捕的行動中,摩西代表神發言,宣告神必為子民作戰。
5 當敵軍要追捕以色列人之際,耶和華有何反應?囑咐摩西作甚麼呢(出14:14至20)?
一)神的質詢
「你為甚麼向我哀求呢?」(14:15)聖經沒有交待摩西在何時向耶和華發出哀求,或許是基於群眾壓力的驅使,才有這行動。無論如何,摩西實在為勢所迫,由於百姓向他大發怨言,使他向神發出哀求。神這樣說,也暗示摩西在神面前的禱告,是存著抱怨的心情;故此,主才向他作這樣的質詢。從這事例中,看見神所重用的僕人,也有其人性的軟弱。
二)神的應許
(1) 海水分開(14:16)
神向摩西所應許的,讓神人可把海水分開,如此作是違反了自然的定律,確實是人類歷史中的創舉。
(2) 行在乾地(14:16)
即使海水分開後,若眾多婦儒要走在泥濘中,實在是苦事。神不單叫海水分開,並且使濕滑的海床變成乾地,一方面看見神的大能,此外,也看見主對其子民無限的憐愛。
(3) 彰顯榮耀(14:17,18)
在中文聖經和合本內,短短的兩節經文中,「榮耀」竟出現了兩次之多。神在這次拯救的行動中,要顯出祂的榮耀來。在整本聖經內,神施行神蹟有一主要目的,乃是藉此叫人看見祂的榮耀,並且可認識祂為耶和華。
(4) 保守百姓(14:19,20)
在應許中,神向摩西保證,一定會保守其子民。「神的使者」,即「雲柱」及「雲火柱」(14:19,24),乃是「耶和華」本身(14:24)。神以「雲柱火柱」引導百姓,也從前邊轉往後面立住,這樣說,乃是說明耶和華不單是百姓引路的主宰,也是在後邊蔭庇他們的看守者。
二)神的囑咐
在這救贖大行動中,神吩咐摩西向海伸杖(14:16),海水便會分開。杖只不過是死物,完全沒有神秘的力量。摩西卻依照神的指示來作,完全沒有質疑神的指引,顯出神人對主的順服及信心。
6 「神的使者」是誰(14:19)?
普遍福音派的解經家皆認為「神的使者」(14:19)、「滅命的」(或根據英文聖經譯作「滅命者」“destroyer”)、「耶和華的使者」(創16:7;18:13;出3:2),均是指耶穌基督未成為肉身前,向人顯現的一些例證。從這些經文的上文下理來看,許多皆暗示或明示這使者就是耶和華。
7 神在甚麼時分把海水分開?神把海水分開的過程中,有甚麼特別之處(14:14至31)?又在何時合起來?以色列人有何反應?
一)海水分開的時間
「晨更」(出14:24),有學者認為這大約是早上三時至黎明的時分,也有別的學者認為希伯來人把晚間分為三更,「晨更」乃是早上二時至六時。神在「晨更」時分,攻擊埃及軍隊,使他們大大混亂(14:24),藉此推斷,神是在較早的時間使海水分開,是在凌晨時分施展祂的大能的。
二)海水分開的過程
摩西向海伸杖,神便以大東風使海水分開,海水在子民的左右作了牆垣,海也即時成了乾地,好讓百姓走在乾地上。
三)海水復合的時間
聖經的記載是,摩西再次向海舉杖,到天一亮海水再次復合起來(14:27),把所有的埃及人淹死。
四)以色列民的反應
藉著這次的行動,眾百姓看見耶和華所施的大能,便對神產生敬畏的心;此外,也使他們對神及其僕人摩西,生發信服的心(14:31)。
8 從摩西及選民的頌歌中,他們對神有甚麼的認識呢(15:1至19)?婦女們也作了甚麼來回應神的拯救(15:20至21)?
一)選民的歌頌(15:1至9)
(1) 耶和華是戰士(15:3)
以色列人目睹耶和華顯出大能,滅絕追捕他們的埃及軍隊後,便向祂歌唱,藉詩歌表揚及歌頌這位至高之主。詩人以耶和華為戰士,但以色列人起來爭戰,結果百姓大獲全勝。其中作者對這位戰士分別有不同的認識。
(2) 與民的關係
1/ 個人的主(15:2)
百姓蒙恩得著拯救,全會眾經歷神救贖之恩,不但如此,神的恩惠及能力,個別也能體會得到。詩人稱耶和華為「我的力量」、「我的詩歌」、「我的拯救」、「我的神」,並且他的回應是,「讚美」及「尊崇」祂。
2/ 父親的主(15:2)
耶和華乃是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的神,現今以色列民親嘗神拯救的大能,體驗到他們先祖所跟隨及事奉的乃是耶和華。
3/ 至高的主(15:11)
以色列人在這次經歷中,認識耶和華比一切外邦神明還大,祂就是耶和華,祂就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因為沒有神明像祂是「至聖至榮」、「可頌可畏」及「施行奇事」的主。
4/ 永遠的王(15:18)
詩人對耶和華有非常獨特的認識,乃是永遠的君王,因為祂可掌權直到永永遠遠。耶和華就是自有永有者,祂的權能是直到永永遠遠的。
5/ 慈愛的主(15:13)
在這次救贖大行動中,百姓深深經歷及體會神是一位慈愛的主宰,祂不單滿有能力,並且在祂裡面有豐盛的慈愛。
6/ 引導的主(15:14)
神以祂的慈愛引導百姓,看見祂是看顧子民的至高者;此外,神引導百姓進入祂的「聖所」(出15:13),意即神賜給子民流奶與蜜的應許地(參考出埃及記15:17),藉此看見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祂也是一位信實者。
(3) 戰士的介紹
作者以擬人法來介紹耶和華神的作為及本身,分別以「右手」、「鼻」及「膀臂」來顯示神的大能。
1/ 神的右手(15:6,12)
希伯來人視右邊為尊貴的表記;故此,詩人多次論及神的右手。神的右手「施展能力」、「顯出榮耀」,藉祂的大能,滅絕以色列人的敵人。
2/ 神的鼻孔(15:8)
神「鼻中的氣」,指用來分開海水的大東風(14:21),鼻孔所吹之氣,可分開海水,藉著擬人法的描寫,帶出神無比的威力。
3/ 神的膀臂(15:16)
詩人述說神的作為時,當拯救行動的消息傳至外邦時,使外族人的心消化,也叫他們戰競起來(15:14,15),因為耶和華是滿有大能的主宰。
二)婦女的回應(15:20至21)
米利暗是摩西的姐姐,被稱為女先知,拿著鼓帶領婦女跳舞歌頌,藉此稱頌神大能無比的作為。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