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為何耶和華再次吩咐摩西上西乃山呢(24章)?
2 會幕有何別名?設立會幕有何用意呢(25:8,9,22)?
3 約櫃是甚麼(25:10至22)?
4 陳設餅及餅桌有何屬靈的用意(25:23至30)?
5 甚麼是金燈臺(25:31至40)?
6 祭壇有何特別(27:1至8)?
7 會幕有甚麼特色(26章;27:9至19)?
8 神吩咐以色列人在燃燈方面有何特別之處呢(27:20至21)?
9 會幕的物品與新約有何關連?所擺設的位置有甚麼特別的地方?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1 為何耶和華再次吩咐摩西上西乃山呢(24章)?
神召摩西、亞倫、亞倫的兩名兒子拿答及亞比戶和民間的七十位長老上山,但唯獨摩西可獨自上到山頂(24:1至4)。神在此準備與其百姓確立盟約,摩西作為百姓的代表及神的代言人,預先把神的話語及律法告知以色列人(20:22至23:33),並稱之為「約書」(24:7),當神的子民聽見其內容,便齊聲地表示同意遵守神的吩咐(24:3)。及然後摩西便安排百姓正式接納這盟約的內容,首先,神人於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又差派少年人在其上獻燔祭及平安祭(24:4至5)。在這立約的儀式中,摩西將祭牲一半的血盛在盆中,把另外一半灑在壇上,然後宣讀約書,並以血灑在願意遵行盟約的百姓身上,表明這是立約的血(24:8),以此為立約的憑據。這次是以色列人首次被祭牲的血灑在身上之事例,所灑之血,成為盟約生效的表記,神以壇為代表(24:6),百姓則以十二根柱子為記號。通過這儀式,這可稱為「血的盟約」。以色列人正式藉祭牲的血被分別為聖,成為耶和華的子民。在新約時代,主耶穌基督以祂的血與人立約(路22:20;林前11:25至26),奠定罪人蒙救贖永遠的基礎。
2 會幕有何別名?設立會幕有何用意呢(25:8,9,22)?
一)會幕的別名
「會幕」 “The tabernacle of the congregation” (出27:21),有不同的別名,分別為「法櫃的帳幕」 “The tabernacle of testimony” (出38:21)、「帳幕」 “the tabernacle of the tent of the congregation”(出39:32;40:2,6,29)、「耶和華的帳幕」 “the tabernacle of the Lord”(利17:4)等。
二)會幕的靈訓
單來說,神設立會幕,在出埃及記第二十五章,清楚表明其主要用意:第一,藉這會幕說明以色列人是有神的同在;第二,神要與其子民相會(25:22),顯明神是樂意與人親近的;第三,「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照著在山上指示的樣式」(25:9,39),說明會幕的設計及所有細節,均是出自耶和華的旨意及心思,換句話說,會幕表彰了神的心意,藉此我們可更進深認識神的本質及工作。
3 約櫃是甚麼(25:10至22)?
約櫃由精金及皂莢木製成,長二肘半(三呎九吋),寬一肘半(兩呎三吋),一肘半高(兩呎三吋)。皂莢本是西乃半島普及的樹木,適宜作建築材料。約櫃及其上的施恩座,是神與人同在的明證,也是神在地上的寶座(代上28:2)。約櫃內放置法版(25:16),天然成為神與人立約的記號;櫃上是存放施恩座的地方,「施恩座」,在希伯來文是「蓋」,乃指在其上的板,其上有一對純金製造的天使,兩者面對面相對,象徵天使常常待立在神的面前(撒上4:4;詩80:1;99:1;賽37;16)。此外,祭司在贖罪日以祭牲的血灑在其上,藉此預表耶和華救贖的大工,把人的罪惡遮蓋(利16:1至20);故此,約櫃可以算為會幕裡最重要的擺設。主耶穌為世人成為祭物,一次過獻上自己,成為罪人得救贖的基礎(羅3:25;來9:11至14;弗1:7;彼前1:18至19)。
4 陳設餅及餅桌有何屬靈的用意(25:23至30)?
餅桌是由精金及皂莢木製成,這桌子長二肘(3呎),寬一肘(1.5呎),高一肘半(2呎3吋),桌子有圍邊,寬一掌(3吋),防止餅及其它物品掉下來。桌上存放兩行的餅,每行六個,逢安息日更換一次(利24:5至9)。此外,桌子上也放置其它物品,如盤子、調羹、奠酒的爵及瓶(出25:29)。桌上專用的餅,又名「陳設餅」,意即「陳設在神的面前」,其數目共有十二個,或許是代表十二個支派,在神面前享有相交的生活。有學者認為,祭司可享用陳設餅,藉此說明,與神的屬靈相交,可保持其靈性生活。弟兄姊妹,你們有沒有與主保持緊密的團契生活呢?
5 甚麼是金燈臺(25:31至40)?
「金燈臺」 “menorah”,可算是會幕裡最華美的擺設,其上有細緻及美麗的雕刻,共有七個燈盞(25:37)。「七」字在猶太人看為完全的意思。燈臺要不斷發出光輝,每日早上及黃昏時由祭司打理(27:20至21;利24:3至4)。根據猶太人的傳統,這座燈臺約有五呎高、三呎半闊。製造燈臺、蠟剪及蠟花盤(盛油之用)需一他連得的精金,約七十五磅重,或有學者認為一他連得,大概是107磅重。
6 祭壇有何特別(27:1至8)?
祭壇是中空的,乃依照摩西在西乃山上所得的啟示而作的(27:8),壇長五肘(七呎半),寬五肘(七呎半),高三肘(四肘半),壇裡面的材料是皂莢木,外邊則以銅包裹著,壇上有一銅網並有四角,兩邊分別有兩個環子,作為扛抬的用途。
7 會幕有甚麼特色(26章;27:9至19)?
會幕的尺碼
會幕分為三個主要的部分:外院,聖所及至聖所。外院的四面以帷子包圍著,長一百肘(約150英呎),闊五十肘(約100英呎),高五肘(約7.5英呎)。會幕內有聖所及至聖所,兩者連在一起,長三十肘(約45呎),闊十肘(約15英呎),高十肘(約15英呎),面向東面的聖所,朝西的是至聖所。
會幕的用料
包括有十多種物料,如金、銀、銅、藍色線、紫色線、朱紅色線、細麻、羊毛、海狗皮(或獾)、染紅的公羊皮、皂莢木、燃燈的油、製香的香料、紅瑪瑙及其它寶石。
會幕的擺設
在外院設有銅祭壇及洗濯盆,在聖所內安放餅桌、燈台及香壇,在至聖所內則放設約櫃。
興建的時間
根據學者的計算,興建會幕歷時六個多月。
興建的方法
出自甘心樂意,百姓獻上時間、物資、精力及才幹而建成(出35;民7),這應成為現今基督徒建立教會的借鏡。
會幕的助手
在會幕裡協助祭司事奉的是利未人,源自利未支派,他們經水所洗淨,塗上祭牲的血,經油所膏,才可事奉。弟兄姊妹,你願意成為現今教會的利未人,協助教牧同工事奉嗎?你自己是否已經被潔淨、分別為聖,以致合乎主的使用?
會幕的祭司
祭司必定是亞倫的子孫,負責會幕裡的主要事奉。
會幕的祭物
在會幕裡獻上燔祭、素祭、平安祭(利1至3章),藉此與神有相交的生活;此外,還有贖罪祭及贖愆祭(利4至5章),以致恢復與神的交通。
會幕的節期
在會幕裡,以色列人會守安息日、七年的安息年、五十年的安息年、逾越節、除酵節、初熟節、五旬節、吹角節、贖罪日及住棚節。
8 神吩咐以色列人在燃燈方面有何特別之處呢(27:20至21)?
神吩咐要不止息的燃點著燈臺,所用的燈油是採用「搗成的清橄欖油」。製造橄欖油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是搗(打),一是壓。搗成的油較少渣滓,比較清純,燃點時發出較少的煙,是上等的橄欖油。
9 會幕的物品與新約有何關連?所擺設的位置有甚麼特別的地方?
一)與新約關係
(1) 祭壇是以色列人獻祭的地方,耶穌基督卻被稱為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
(2) 洗濯盆是祭司事奉前必經的地方,洗去肉身的污穢,基督卻把世人的罪完全洗淨,使教會成為聖潔、沒有瑕疪(弗5:27)。
(3) 陳設餅是獻陳給神的物品,主耶穌卻是神為世人所預備的生命餅(約6:35),使人心靈得著飽足。
(4) 燈臺的火亮,指引祭司的腳步,使事奉者可走近施恩座前,與神親近。基督為世界的光,照亮人的黑暗(約9:5),使罪人得見真光,讓人可離開黑暗的生活,得進入神的光明中。
(5) 香壇發出香氣,所用的香,也以神的法則製造的,出自神的心意;在啟示錄香是代表禱告(8:3至5),基督也曾為門徒多次的代禱(約17),是一偉大代禱者,發出合神心意的禱告。
(6) 罪人本不可親近神,但施恩座卻是神與人相交的地方,表明這是神施恩與人的表記;希伯來書明說信徒藉著主耶穌可到施恩的寶座前,得著神所賜的憐恤及恩惠(4:14至16)。
二)擺設的位置
至聖所內的約櫃面向西,而祭壇則在東邊,與兩者連成一條直線的有洗濯盆、香壇,在北面放有餅桌,南邊則有燈臺,南北相連,也成一條直線,兩線分別由西至東及從南至北延伸,兩線縱橫交錯,形成一個「十」字。從會幕的擺設裡,看見神奇妙的設計,並且已把十字架的原則啟示在其中,會幕代表神與人的同在,並且可在會幕裡享受神與人的相交。通過新約的亮光,藉著十字架,神與人可恢復相交,信徒有聖靈內住在心中,享用神的同在。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