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27:1–20
1非斯都既然定規了,叫我們坐船往意大利去,便將保羅和別的囚犯交給御營裡的一個百夫長,名叫猶流。
2有一隻亞大米田的船,要沿著亞西亞一帶地方的海邊走,我們就上了那船開行,有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我們同去。
3第二天,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准他往朋友那裡去,受他們的照應。
4從那裡又開船,因為風不順,就貼著塞浦路斯背風岸行去。
5過了基利家、旁非利亞前面的海,就到了呂家的每拉。
6在那裡,百夫長遇見一隻亞歷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便叫我們上了那船。
7一連多日,船行得慢,僅僅來到革尼土的對面。因為被風攔阻,就貼著克里特背風岸,從撒摩尼對面行過。
8我們沿岸行走,僅僅來到一個地方,名叫佳澳。離那裡不遠,有拉西亞城。
9走的日子多了,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行船又危險,保羅就勸眾人說:
10“眾位,我看這次行船,不但貨物和船要受傷損,大遭破壞,連我們的性命也難保。”
11但百夫長信從掌船的和船主,不信從保羅所說的;
12且因在這海口過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說,不如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過冬。非尼基是克里特的一個海口,一面朝東北,一面朝東南。
13這時微微起了南風,他們以為得意,就起了錨,貼近克里特行去。
14不多幾時,狂風從島上撲下來。那風名叫“友拉革羅”。
15船被風抓住,敵不住風,我們就任風颳去。
16貼著一個小島的背風岸奔行。那島名叫高大,在那裡僅僅收住了小船。
17既然把小船拉上來,就用纜索捆綁船底,又恐怕在賽耳底沙灘上擱了淺,就落下篷來,任船飄去。
18我們被風浪逼得甚急,第二天,眾人就把貨物拋在海裡。
19到第三天,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
20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我們」是包括甚麼人呢?意即是說,有誰陪同保羅一同前往羅馬呢(徒27:2)?
2 保羅從那裡得知風暴的消息呢(徒27:10)?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啟程往羅馬(徒27:1至8)
1 上路的同伴(徒27:1至2)
一)囚犯(徒27:1)
「別的囚犯」,意即另類的囚犯。保羅前往羅馬是要繼續接受審訊;而極有可能,這些囚犯是要在那裡被處決的,以此娛樂羅馬的百姓。
二)百夫長(徒27:1)
御營,即輔助部隊之意。巴勒斯坦地的輔助部隊得著御營的尊稱,而這位猶流是駐守在該處的百夫長。
三)亞里達古(徒27:2)
亞里達古是帖撒羅尼迦人,大有可能是陪伴保羅上路的侍從。
四)其他
自使徒行傳21:18開始,路加便沒有再把自己列在其中,但現今他才加入保羅及亞里達古的陣營中,一同前往羅馬去。也許在該撒利亞的一連串審訊裡,路加沒有常在保羅的身邊,現今他才伴隨保羅一同上路。
2 航行的船隻(徒27:2)
與今天的標準來比較,昔日地中海一帶的船隻是頗為細小的,大多數少過二百五十噸重。亞大米田是小亞細亞洲內一個重要的海港,位於現今土耳其的境內。保羅就是乘坐一艘來自亞大米田的船隻離開該撒利亞,並且在第二天抵達西頓(徒27:3)。
3 保羅蒙恩待(徒27:3)
西頓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個漁港,位於該撒利亞北面約七十哩外。在初期基督教歷史裡,西頓是一個重要的基督教中心。當保羅抵達西頓時,百夫長猶流便恩待他,讓他可自由的探望當地的朋友,因而得著其需用。至於為何百夫長如此厚待保羅,我們則無法知曉了!
4 路經的地方(徒27:4至9)
一)每拉(徒27:4至6)
(1) 逆風而行(徒27:4)
「我們又從那裡開船,因為逆風,就沿著居比路背風而行。」新生活譯本把這裡意譯說:「從那裡出海我們便遇到逆風,叫船難以保持在航道裡,因而我們便在居比路的北面,意即與這島嶼及陸地相隔之海域裡航行。」
(2) 抵達每拉(徒27:5)
基利家及旁非利亞乃是小亞細亞的省分,而每拉則是呂家省內的城市。保羅所乘坐的那艘船,橫渡了基利家旁非利亞一帶的海洋,最後在呂家的每拉靠岸。
(3) 改乘別船(徒27:6)
那時,羅馬運送榖物的船隊支配了地中海一帶的航運業。可是,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任何考古學的資料可知道這些商船的尺碼。百夫長在每拉裡找到另外一艘要開往義大利去的亞歷山太船隻,便把保羅及囚犯送往這艘船了。
二)佳澳(徒27:7至9)
(1) 路經的地方(徒27:7)
革尼土乃是小亞細亞位於朵麗絲半島西南極處的小鎮及海港;革哩底是地中海的小島,撒摩尼則位於這島的東北極處,乃是沿岸高聳的硝壁。路加醫生記述說:「一連幾天,船都走得很慢,好不容易才到了革尼土的對面。因為有風阻擋著我們,就貼著革哩底的背風岸而行,從撒摩尼對面經過,沿著海岸行駛,航程很艱難,後來才到了靠近拉西亞城一個名叫佳澳的地方。」佳澳,即美港之意,乃是革哩底島上一個細小的海港。離開佳澳不遠的地方,在其東邊約五英哩外,那裡有另外一個名叫拉西亞的海港。保羅所乘坐的船,最終是停泊在佳澳的(徒27:8)。
(2) 禁食的節期
這裡禁食的節期是指贖罪日,大概落在九月或十月的期間。古人把地中海航海的季節分為四個不同的時段,而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日的期間,乃是一個危險的時間。
保羅的警告(徒27:10至12)
1 警告的內容(徒27:10)
保羅曾先後遇上三次的船難(林後11:25),並且他是一位經常遊歷的人。根據保羅個人的知識及經驗,他向眾人發出警告,表明繼續航行的話,一定是會遇到危難的。
2 人家的反應(徒27:11至12)
人家視保羅為航海的門外漢,難怪百夫長只聽從專業航行的人士,而不肯接受他的忠告了。船上多半的乘客,他們皆認為不宜留在佳澳,而應及早前往非尼基去。也許憑著他們個人的認識,知道當冬風吹襲時,佳澳是一個不宜停泊船隻的地方。相對來說,位於革哩底島四十英哩外的非尼基,則較為適合讓船隻來過冬。
風暴的情況(徒27:13至20)
1 第一天的情況(徒27:13至17)
一)前往革哩底(徒27:13)
當船隻啟航時,南風徐徐地吹來,人家以為風勢有利,就起錨沿著革哩底航行了。
二)風暴的名稱(徒27:14)
友拉革羅,意即東北風,乃是一種風勢強大的颶風。
三)防風措施一(徒27:16)
最初風向及風勢是有利航行的,但過了不久,這股東北的颶風便由島上颳起來,吹襲保羅所乘坐的船隻。由於船受到暴風的襲擊,因而不能迎風前行,只好隨著風向飄流了(徒27:14至15)。為此,船員便開始在船上作了幾項防風的措施。船員用盡九牛二虎的力量,才把救生艇從海上拉上來。他們如此作,不但想拯救一艘被浸滿了水的小艇,並且也防止它不會繼續地撞擊船尾。
四)防風措施二(徒27:17上)
水手用纜索捆住船的下部,或繞著在甲板上的船尾及船頭用繩子綑緊,以防止船身受到進一步的損害。
五)防風措施三(徒27:17下)
「篷」,可解作航海的工具。故此,有學者認為它是船帆或錨,也有基於忠於原文意思之故,把它翻作工具。地中海海員皆懼怕賽耳底淺灘,因它能使船隻擱淺。也許為這緣故,海員便把主帆降下來,或把錨拋在海裡,以防止他們繼續向前飄浮。
2 第二天的情況(徒27:18)
一)防風措施四
由於風浪之厲害,迫使眾人把貨物拋在海裡。
二)背後的原因
全船的人皆如此作,為要減輕船的負荷,免得船身繼續受到不必要的損壞。
3 第三天的情況(徒27:19至20)
一)防風措施五
暴風延續下去時,眾人便在第三天裡親手把船上的用具扔掉。
二)暴風的情況
暴風沒有減弱的跡象,加上天色變得非常陰暗,叫全船的人連生還的希望都沒有了。
亮光
1 死囚的希望(徒27:1)
與保羅一同送往羅馬的是死囚,也許不少將會死在鬥獸場內。雖然路加醫生沒有明說,但深信保羅是有向他們傳講福音的。在絕望中,福音可帶給死囚生機及出路,叫他們能得著永恆的盼望。
2 親密的同工(徒27:2)
路加及亞里達古願意放棄個人的自由,陪伴保羅一同前往羅馬。由此可見,保羅擁有一些肝膽相照、生死共存亡的密友及同工,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親密的同工(徒27:2)
在我們的生命裡,有沒有遇過願意與我們生死與共的同工呢?也許我們要立志,能成為別人的親密同工及戰友。
保羅的知識(徒27:10)
使徒保羅不但與主有密切的關係,並且其見聞及知識也是十分廣博的。在這次海難事件裡,我們看見保羅對航海也有一定的認識。讓我們在追求屬靈知識之餘,也多去了解世事,因為在有需用時,我們便可運用這些資源去作神的工了。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