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8:1–17
1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
2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意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
3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
4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
5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6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
7於是離開那裡,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
8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
9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
10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11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
12到迦流作亞該亞方伯的時候,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拉他到公堂,
13說:“這個人,勸人不按著律法敬拜神。”
14保羅剛要開口,迦流就對猶太人說:“你們這些猶太人!如果是為冤枉或奸惡的事,我理當耐性聽你們。
15但所爭論的,若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你們自己去辦吧!這樣的事我不願意審問。”
16就把他們攆出公堂。
17眾人便揪住管會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這些事迦流都不管。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為何革老丟要驅逐猶太人出羅馬呢(徒18:2)?
2 為何哥林多城內有許多神的百姓呢(徒18:10)?
3 管會堂的是何許人呢(徒18:17)?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基督
保羅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為要向猶太人同胞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基督)(徒18:5)。
真神
提多猶士都是敬拜神的,如此的描述,為要表明他是一位追尋認識真神耶和華的外邦人(徒18:7)。
保羅遇見猶太同胞(徒18:1至3)
1 哥林多簡介
自主前二十七年,哥林多已成為亞該亞省的首都。這主要都市擁有各種各樣的人口,分別有希臘人、羅馬人、亞洲人及眾多的猶太人。全城人口有二十萬自由人及五十萬奴隸。亞賽羅底特廟(愛的女神)建在亞克羅玻利上,位於哥林多城一千五百呎之上。每天晚上,廟裡的一千名女祭司(廟妓)從山上下來,在城裡進行非法的勾當。由此可見,哥林多是一個淫亂之都。
2 亞居拉夫婦
一)亞居拉的出生地
離開雅典後,保羅便抵達哥林多,在這裡遇見一位名叫亞居拉的猶太人。這人生在本都,乃是小亞細亞省北部的省分。
二)夫婦離開羅馬城
在主後四十九年,革老丟下命把猶太人逐出羅馬。對於此事,二世紀的羅馬歷史學家史維都尼亞斯指出,那時猶太人經常為到琪督而騷動。由於「基督」“Christus”與「琪督」“Chrestus”的發音極為相似;極有可能,基於猶太人堅拒耶穌為基督之故而經常產生動亂。如此慣常出現的騷亂卻換來反猶太人的情緒,最終迫使羅馬君王革老丟把他們驅逐出境。
三)夫婦二人的職業
(1) 猶太人的習俗
按照猶太人的習俗,父親是會把其手藝傳授給其男孩子的。猶太拉比身兼兩職,因而叫他們能免費講學。
(2) 中東地的背景
在古代的社會裡,同行的人不會彼此競爭,有別於現今的世代。通常他們住在鎮上的同一區域內,在那裡成立同業工會。一般來說,商會信奉某位守護神,並且在定期的宴會裡,他們一同吃祭物。如此異教的商會,叫猶太教徒不與他們交往。能與同業的猶太人相遇,乃是快樂的事情。為到自己的工作,工匠會感到自豪,但卻受到上流人士所歧視。
(3) 製造帳棚之意
雖然帳棚可用山羊毛來編織,但帳棚大多數是以皮革來製造的。極有可能,保羅、亞居拉及百基拉皆是從事皮革行業的。
四)夫婦二人的信仰
(1) 乃是信徒
某學者指出,亞居拉及百基拉應是基督徒,因為那時在羅馬已有教會了(羅1:7至8)。他們兩人從來沒有被列在哥林多城歸信基督的名單內。再者,假若是保羅帶領這兩位重要人物信主的話,他們信主的經過一定會被記錄下來。
(2) 難以確定
我們無法可知道亞居拉及百基拉遇見保羅時,他們是不是基督徒;因為亞居拉被稱為猶太人,但這並不表示他是認識基督的。我們也不可說,保羅與兩人同住,皆因他們是信徒。他與兩人同夥,乃是因為他們是製造帳棚的。根據上文下理的記載,我們實在難以確定他們兩人是否基督徒。
五)使徒保羅的同伴
基於亞居拉及百基拉從事製造帳棚的事業,保羅便就近(「投奔了」)他們,成為他們合作的夥伴(徒18:2至3)。
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徒18:4至6)
1 安息日的慣例
按照保羅的慣例,每一個安息日他皆會前往會堂,與猶太人及希臘人理論,試圖說服他們來歸信基督(徒18:4)。
2 迫切見證基督
一)與同工會合
在此,路加論到西拉及提摩太從馬其頓前來,與保羅在哥林多城會合,再次一同承擔佈道的工作(徒18:5)。
二)迫切的態度
保羅以迫切的態度來傳道,為要讓同胞認識耶穌基督就是彌賽亞(徒18:5)。
三)被同胞堅拒
「抗拒」,直譯是列成戰陣之意。面對同胞的拒絕,並且加上對基督的褻瀆,保羅便抖著衣裳說,把猶太人的血歸在他們自己的頭上。「抖著衣裳」,新現代譯本意譯作「抖下衣裳上的塵土」。某學者指出,如此的行動是把可能會在會堂粘附在衣裳上的塵土,把它全部抖下來。有學者進而解釋,這是斷絕相交之意。如此的舉動及說話,分別有兩個不同的意思。「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意即是說,他們所遭的審判是咎由自取的。再者,藉著如此的宣告,保羅表明他不用為到猶太人所遭的審判負上任何的責任,並且將會轉往外邦人那裡去作工(徒18:6)。
保羅在會堂外佈道(徒18:7至8)
1 外邦人信主
提多猶士都住在會堂的附近。保羅離開會堂後,便轉向這位敬畏神的外邦人那裡去,最終引領了他信主。由於羅馬人通常有三個不同的名字;故此,有學者推斷該猶是他另外的一個名字(徒18:7;林前1:14)。
2 猶太人信主
會堂崇拜的細節及各方面的活動,乃是由幾位長老負責的。全權負責崇拜的人,稱為主席、主任長老或主管會堂的人。雖然路加沒有交待到保羅傳福音的細節,但卻把其結果告知讀者。普遍猶太人堅決的拒絕福音;難能可貴的是,會堂的主席基利司布及其家人竟歸信了基督(徒18:8)。
3 其他人信主
保羅不但引領提多猶士都、基利司布及全家信主,還有一些沒有提及名字的哥林多人,也接受了救恩。這些外邦信徒信主後,便通過接受浸禮來見證他們歸向救主的決心(徒18:8)。
保羅在夜間得異象(徒18:9至11)
1 得異象的時間
保羅遭同胞在會堂內反對後,便隨即轉往會堂以外的範圍來佈道,並且換來明顯的果效。就是於這期間,主便在夜間於異象中對保羅講話了(徒18:9)。
2 這異象的內容
從異象的內容來看,也許在哥林多展開佈道的過程裡,保羅為到工作的艱辛而感到懼怕。某學者更加指出,這個異象是含有三個不同命令及應許的:
一)三個命令
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徒18:9)。
二)三個應許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10)。這些百姓是仍未得救的非信徒,但他們卻是蒙神揀選的。簡言之,他們至終是可得著拯救的。
3 這異象的影響
得見這異象後,保羅便留守在哥林多城裡,把神的道教導該地的居民(徒18:11)。
保羅被猶太人對付(徒18:12至17)
1 保羅被捕的時間
在迦流作亞該亞方伯的時候,猶太人便一同起來攻擊保羅,把他拉到公堂的審判座位去(徒18:12)。迦流是哲學家塞尼加的兄弟。由於方伯的任期是兩年,頗為肯定的是,這事件是發生在主後五十一或五十二年期間的。
2 保羅被控的罪名
經過事先商議後,猶太人便一同起來把罪名強加在保羅身上,指他勸人不按著律法來敬拜神(徒18:13)。
3 迦流作出的判決
保羅還未開口答辯之際,方伯迦流便宣告判詞,表明他決不會審理言語之爭,並且即時把這些滋事份子逐出公堂(徒18:14至16)。
4 所提尼被人毒打
由於管會堂的基利司布信了主(徒18:8);故此,猶太人便要揀選別人來取代其位置了。也許管會堂的所提尼是控方的律師,由於無法成功地檢控保羅,因此猶太人遷怒於他,在那裡即時把他毒打(徒18:17)。
亮光
1 異象(徒18:9至11)
在使徒行傳內,先後分別論到保羅目睹六個不同的異象。特別之處是每一個異象皆在保羅事奉之重要關頭裡出現。
2 毒打
雖然所提尼慘被人毒打,但日後他卻信了主,並且能得以成為保羅的同工(徒18:17;林前1:1)。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神的百姓(徒18:10)
神已作出揀選,預定某些哥林多人能得著救恩。首先,傳福音乃是我們信徒的責任;再者,通過傳揚福音的過程,我們可成為流通的管子,讓蒙神揀選的人得著拯救之福氣。
忠心事奉
哥林多城可算是一個品流複雜的社會,在那裡宣教絕不是易事。保羅得見異象後,便忠心留守在哥林多城裡工作,這是我們應該學效的(徒18:11)。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