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于安提阿的事奉〈一〉(徒13:13至23)

使徒行 2313–23

13这样同心起誓的有四十多人。

14他们来见祭司长和长老,说:“我们已经起了一个大誓,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什么。

15现在你们和公会要知会千夫长,叫他带下保罗到你们这里来,假作要详细查考他的事;我们已经预备好了,不等他来到跟前就杀他。” 

16保罗的外甥听见他们设下埋伏,就来到营楼里告诉保罗。

17保罗请一个百夫长来,说:“你领这少年人去见千夫长,他有事告诉他。” 

18于是把他领去见千夫长,说:“被囚的保罗请我到他那里,求我领这少年人来见你,他有事告诉你。” 

19千夫长就拉着他的手,走到一旁,私下问他说:“你有什么事告诉我呢?” 

20他说:“犹太人已经约定,要求你明天带下保罗到公会里去,假作要详细查问他的事。

21你切不要随从他们,因为他们有四十多人埋伏,已经起誓说,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现在预备好了,只等你应允。” 

22于是千夫长打发少年人走,嘱咐他说:“不要告诉人你将这事报给我了。” 

23千夫长便叫了两个百夫长来,说:“预备步兵二百,马兵七十,长枪手二百,今夜亥初往凯撒利亚去;

1)查看 “Eye” 

iEXP 

1 旁非利亚的别加是什么地方(徒13:13)?

2 约翰为何要返回耶路撒冷呢(徒13:13)?

3 彼西底的安提阿在什么地方呢(徒13:14)?

2)小心解“Expound” (E) 

iEXP 

神的应许

「应许」,主要是一个法律上的用词。如此的承诺,绝对不是从协商而来,而是一种恩赐(徒13:23)。一直以来,神恩慈的对待以色列民,并且应许把弥赛亚救赎主赐给他们。

救主耶

保罗清楚表明耶稣基督不但是大卫的后人,祂也是以色列人的救赎主(徒13:23)。

帕弗(徒1313

达别

一)介绍别

别加乃是旁非利亚省内主要的城市,它位于内陆,离开彼西底的安提阿约八十英哩。

二)路经别

大有可能,他们在亚大利登陆,然后经陆路前往别加。别加位于亚大利北面的十二英哩外,经水道的航程是五英哩。似乎保罗及巴拿巴并没有在别加传道;可是,在回程时却有如此作。有些人猜测保罗那时正患病(加4:13),他可能是患上疟疾,以致要离开沿海的低地,而转向较清凉的山区去。

同工离去

为何约翰的马可会拂袖而去?以下是五种不同的见解:

一)袖的变动

巴拿巴与约翰的马可是表兄弟。因保罗取代巴拿巴为领袖,叫约翰感到困惑不已。

二)向外邦宣教

马可为巴勒斯坦犹太人,对他来说,转向外邦人传道,实在是很难接受的。

三)辛的路途

基于知道保罗所选上的路程是十分艰辛的;故此便舍难而去。

四)疾病的煎熬

也许保罗在别加患了疟疾,因而叫他们把行程变更了。为了逃避虐疾的侵害,他们便改道前往内陆的高地去。如此可能使马可灰心失意。

五)思

有学者认为马可的母亲是寡妇;基于思乡的缘故,马可便毅然离开巴拿巴及保罗,返回家乡耶路撒冷。

在安提阿(徒131423

的介

自主前25年,彼西底的安提阿便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其居民分别有弗吕家人、希腊人、犹太人及罗马人。安提阿实际是坐落在弗吕家;它被称为彼西底的安提阿,因为太贴近彼西底之故。这城离海拔三千五百多尺,位于别加北面的一百英哩外。在这些崎岖山区的路途上,有不少山贼出没;故此,保罗及巴拿巴要历尽艰辛才可抵达这地。

堂的特色

一)旧约

犹太人把旧约圣经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律法》(创世记至申命记)、《先知》(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及列王纪)及《著述》。

二)读经方式

根据犹太人的习俗,在会堂里的聚会有两次读经的时间,一次选自《律法》,另外一次选自《先知》。读经员可自由地拣选所念的经文,并以希伯来文念完,随后有人翻译作当地的语文。接着,各人皆可发表其言论;而有名望的访客则有优先发表言论的机会。

三)管堂的

管会堂的人乃是当地会堂最大的职员。这些职员负责监管及主持聚会、维持秩序、拣选参予者及确保一切能顺利的进行。

四)坐下的意思

这里的「坐下」(徒13:14),或许是指保罗及巴拿巴坐在拉比的席位上之意。极有可能,保罗及巴拿巴已预先向管会堂的人作自我介绍;故此,在读经之后,管会堂的便邀请这位到访的拉比讲道(徒13:15)。

道(徒131641

一)道的

(1) 站立

巴勒斯坦为犹太人的重地,他们在那里是坐下来释经的。在此,保罗是站立起来讲话的(徒13:16)。也许他只是在劝勉而不是在释经;又有可能在巴勒斯坦地以外,其习俗是有所不同的。亦有可能保罗登上平台时是站立的,然后才坐下来。又或是,他依照希腊及罗马人的习惯,站起来说话。

(2) 

保罗站立起来,向着听众举手示意,为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徒13:16)。

二)道的

在外邦城市中,皆有外邦人于会堂里聚会。现今,保罗起来向犹太人及外邦人见证真道(徒13:17)。

三)章的分段

有学者把保罗的讲章分为三个段落,分别是:

(1) 弥赛亚前来的期望及准备(徒13:16至25);

(2) 主耶稣被人弃绝、钉死及复活(徒13:26至37);

(3) 应用及请求(徒13:38至41)。

四)讲道的重点(徒13:16至23)

在这个段落里,保罗的讲章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焦点,即神及人的部分。

(1) 

1/ 神的主

神亲自拣选以色列为自己的国民,并且主动施行拯救,叫他们得以离开为奴之地。从来没有人可干涉神自己的决定及计划;在以色列人的历史里,我们看见神怎样「抬举」以色列人,叫他们得以经历神大能的拯救。通过如此的决定及工作,显出神的主权来(徒13:17)。

2/ 神的

离开埃及地后,以色列人在旷野地漂流近四十年。在这些年间,神不但抚养祂的百姓;面对他们的顽梗及悖逆,神更是以「容忍」的态度来对待之(徒13:18)。

3/ 神的应许

保罗引述说:「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13:22)这是汇集了诗篇89:20及撒母耳记上13:14的话。神把扫罗王废掉,以合祂心意的大卫来取代其位置。再者,依照神永不改变的应许,祂必把救赎主赐给以色列人。这救主必是大卫的后裔,而祂就是耶稣基督了(徒13:23)。

(2) 

1/ 人的

在十三章二十节里的四百五十年,其实是以色列人历史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

在埃及为奴的阶段;

在旷野漂流的阶段;

约书亚带领百姓进迦南地的阶段。十三章十八节论到神怎样容忍以色列人;其实,在整整四百五十年的历史里,我们经常看见以色列人的不信及悖逆,证明人是十分软弱的。

2/ 人的

以色列人向撒母耳提出立王的请求,这不但是仿效外邦人的行为,也是弃绝神的表现(撒上8:5,7)。神任凭百姓这样作,结果扫罗成为以色列国首位的君王。可是,这位君王最终被神废掉,以大卫来取代他的地位(徒13:21)。在此,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请求,其背后是充满了私欲及反叛的。

亮光

这篇讲章是保罗在使徒行传内最长的讲章,其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百姓的

昔日,神明知百姓要求立王背后的动机是存着私心及悖逆的,但祂却没有加以拦阻。

3)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道的重要性

再次,我们看见初期教会是何等看重讲道的。可悲的是,现今不少教会及牧师把讲道眨到一个很低的地位,视它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品。

把握机

保罗把握在异地会堂里作见证的机会,一有机会便把真理向同胞及外邦人讲解。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