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2:24–13:12
24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25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1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
2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
3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4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5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6經過全島,直到帕弗,在那裡遇見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的猶太人,名叫巴耶穌。
7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他請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神的道。
8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這名翻出來就是“行法術”的意思)敵擋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
9掃羅又名保羅,被聖靈充滿,定睛看他,
10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
11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裡求人拉著手領他。
12方伯看見所做的事,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為何要禁食呢(徒13:3)?
2 為何現今路加才提及掃羅的別名是保羅呢(徒13:9)?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神的道
這裡可直譯作:「但神的說話繼續增長及倍增。」(徒12:24)在十三章十二節所論到的「道」,則是另外的一個詞彙,可解作教訓的意思。
神的靈
在此,路加醫生指出,那行法術的以呂馬為要攔阻福音的拓展,便作出惡意的破壞。在面對這場厲害的屬靈爭戰之際,神的靈卻主動的介入,把保羅充滿了(徒13:9)。
福音的工作(徒12:24)
在使徒行傳內,先後七次論到當時教會的情況(徒2:47;6:7;12:24;16:5;19:20;28:30至31),這處乃是第三次的報導。大肆進行迫害教會的希律死後,便有宣教士從安提阿教會出來,前往不同之地把福音傳開。
安提阿教會(徒13:1至4)
1 人物的介紹(徒13:1)
一)同工的任務
巴拿巴及掃羅被安提阿教會差派,把支援當地饑荒的金錢,送往耶路撒冷教會去(徒11:27至30)。任務完畢後,巴拿巴及掃羅便返回安提阿,並且把馬可的約翰帶返該地(徒12:25)。
二)先知及教師
先知及教師在使徒時代的教會裡,兩者皆擔當了舉足輕重的角式。先知被聖靈感動,從神那裡得著新的啟示;而教師則是闡釋舊約聖經的教會領袖。在使徒行傳內,分別有兩處論到先知所得的啟示,這些皆是實用性的啟示,而不是教義性的啟示(徒11:28;21:10至11)。此外,有學者更指出在現今的世代裡,神再沒有把先知這種恩賜賜下了。
三)同工的名字
巴拿巴、尼結的西面、路求、馬念及掃羅均是安提阿教會的先知及教師(徒13:1)。除了巴拿巴及掃羅外,其餘三人皆是不為人所熟悉的。
(1) 西面
西面是猶太人的名字,而其別名卻是尼結,意即黑的意思。在古時,綽號的使用是極其盛行的。也許西門的膚色是黝黑的,甚至他可能是黑人,因此才有這別名。甚至有學者指這西門就是替主耶穌擱十架上刑場的人,即古利奈人西門(可15:21)。可是,路加並沒有指明這人是來自古利奈的;因此,如此的見解,全屬推考而已。
(2) 路求
路求來自北非的古利奈,有不少猶太人聚居在那裡。有些試圖指他是羅馬書16:21的那位路求,甚至有人指他就是路加醫生,兩種的講法皆沒有明確的證據。
(3) 馬念
與主人的兒子一同成長的奴隸,通常日後是會被這位承繼家業的兒子釋放的。不但如此,由於他們是少主人的玩伴;故此,他們是可擁有大權的。「同養」,可解作一同撫養,意味這馬念是希律王的父親之養子。
2 禁食與禱告(徒13:2至3)
一)選民的習慣
基於哀悼或悔改,猶太人會進行禁食。再者,人家為得著啟示,或處於緊急的情況下,也會作出如此的行動。
二)背後的意義
禁食與禱告是息息相關的。為著屬靈的理由,人會放下肉身的需要而專注在禱告上。
三)聖靈的差派
聖靈叫先知得著聖靈的啟示,叫全教會得知神的心意。藉著禁食與禱告,安提阿教會打發巴拿巴及掃羅出外作宣教的工作(徒13:2至3)。
3 按手與差遣
至於為何要經按手後,才打發宣教士外出工作,學者有以下不同的見解:
一)能力及資格
某些學者斷言,藉著按手把特殊的能力或資格賜下。
二)終身的按立
某些學者認為這是終身按立的行動。
三)授權作使徒
有些學者則視這為授權作使徒的舉動。
四)同心的行動
為宣教士按手,乃表明教會是與他們同心的,也把他們兩人交在神的恩典裡。
五)官方的承認
有學者認為這是官方的行動,藉此承認先前聖靈所作的工作(徒13:2)。藉著按手的行動,說明教會是認同及肯定神的呼召。如此的見解,乃是最合理的。
4 差派宣教士
通過教會的按手禱告,安提阿教會把保羅及巴拿巴差派出外作宣教的工作,學者稱之為《保羅第一次的旅程》(徒13:4至14:26)。
宣教的工作(徒13:5至12)
1 宣教的時間
某學者認為保羅、巴拿巴及馬可的約翰是在主44後年離開耶路撒冷的,他們三人在安提阿教會有四年的服事。約在主後48年,該地的教會便差遣巴拿巴及保羅出外佈道。
2 路經的地方(徒13:4)
一)西流基
西流基與安提阿相隔約十六英哩,由於它位於河口,以致天然的成為安提阿的港口。巴拿巴、保羅及馬可的約翰前往西流基,然後再經海道前往居比路。
二)居比路
居比路是地中海第三大的島嶼。島上有兩個主要的城市,撒拉米是主要的港口及商業中心,而帕弗則是那時的首都。那時,居比路是東西文化的交匯點;沿海一帶的城市,經常有機會接觸新概念及思潮,並且對於這些新事物,他們是樂於接受的。
3 宣教的地方
一)撒拉米
昔日,撒拉米以擁有深水的港口而自豪,但現今卻溢滿了淤泥。這港口以盛產銅、麻、酒、水及蜜糖聞名於世。在馬可的約翰的協助下,巴拿巴及保羅於該地的各會堂裡傳講神的說話(徒13:5)。
二)帕弗城
帕弗城位於居比路島的西南端。與鄰近撒拉米的港口比較,顯然是略為遜色的。帕弗城不但是那時的首都,也是著名亞斯他錄女神廟(維納斯女神)坐落之地點。那時,人民把宗教儀式與賣淫結合在一起。在神眼中,這是一個惡貫滿盈的城市。
4 宣教的攔阻
一)尋找真理的人
方伯乃是由羅馬參議院委任的官員。在帕弗城內,有一位名叫士求保羅的方伯,由於他有慕道的心,便特意邀請巴拿巴及保羅前來,為要進一步了解真道(徒13:7)。
二)攔阻真理的人
巴耶穌,乃是希伯來的名字,即耶穌的兒子之意。巴耶穌的別名為以呂馬,乃是行法術之意(徒13:6,8)。這人經常陪伴方伯士求保羅的左右;當方伯有心認識真理時,他更加以攔阻,公然敵擋宣教士的工作。
5 保羅的回應
一)介紹宣教士
羅馬公民是有三個不同的名字的;作為羅馬公民的掃羅,擁有別名也是理所當然的。為何掃羅自這事件之後,改稱為保羅(徒13;9,13)?學者皆有不同的見解:
(1) 謙卑的意思
由於保羅含有細小或矮小的意思;故此,某些學者認為改名是謙卑的行動。
(2) 記念的意思
方伯士求保羅乃是掃羅首個帶領信主的人;故此,掃羅便改用他的名字了。這個見解全屬推測,沒有顧及那時背景及經文的上文下理。
(3) 向外邦宣教
也許掃羅的全名是掃羅保羅。由於以色列首位的君王是掃羅,他與保羅一樣,也是便雅憫支派的人(撒上9:1);故此,其家人便此掃羅為名,藉此來記念這位君王了。保羅乃是拉丁文,意即矮小之意;大有可能,掃羅是個子矮小的人。路加醫生改稱掃羅為保羅,為要強調掃羅已正式起來承擔向外邦人宣教的工作了。如此的見解,更能符合上文下理的脈胳。
二)保羅的嚴責
在聖靈充滿下,保羅定睛望著巴耶穌(徒13:9),並以嚴厲的口吻來責備他。保羅指出這位身為猶太人的巴耶穌,其所作所為實在是罪惡滔天的。這位施行法術的人,其工作不但是虛假的,也是妖言惑眾的。保羅更不避諱的指出,這人實屬魔鬼的兒子,因為他叫人善惡不分及無法認識真道(徒13:10)。
三)刑罰的宣告
在聖靈的帶動下,保羅不但以言語來責備巴耶穌,他更指出主會作出即時的宣刑,叫這位施行法術及敵擋真理的人失去視力(徒13:11)。由於方伯親眼目睹整件事情的發生,叫他歸信了主(徒13:12)。
亮光
1 三個不同的階段
這書卷頭七章的主題,其標題可以是「猶太人的教會」。接著的五章,則是「由猶太人轉往外邦人教會的過渡期」。而最後的十六章,乃是「外邦人的教會」(第十三至二十八章)。
2 三個不同的特點
自第十三章開始,路加醫生的思路明顯的有所改變:
一)宣教計劃
當教會遭逼迫完結後,接著是宣教工作的開始。
二)中心人物
前十二章的中心人物是彼得,隨後卻轉為保羅。
三)教會中心
在第十三章前,耶路撒冷乃是教會的中心,現今則改為安提阿。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禁食禱告
禁食與禱告不但是聯在一起的,也是初期教會所看重的操練(徒13:2)。在現今的世代裡,試問有誰仍有如此的操練呢?
聖靈的話
神的靈親自興起工人來作宣教的工作;承擔宣教的重任,這絕對不可源自人的私意呢(徒13:2)!
聖靈充滿
在面對邪惡的勢力下,保羅被聖靈充滿。他不但嚴責巴耶穌,並且還為主宣告這術士的刑罰(徒13:9)。在這黑暗的世代中,我們要常常被聖靈充滿,作時代的先知,起來指出這世代的問題。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