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4:11–28
11眾人看見保羅所做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
12於是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
13有城外宙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
14巴拿巴、保羅二使徒聽見,就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
15“諸君,為甚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
16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
17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
18二人說了這些話,僅僅地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
19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20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 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21對那城裡的人傳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22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
23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24二人經過彼西底,來到旁非利亞。
25在別加講了道,就下亞大利去,
26從那裡坐船,往安提阿去。當初他們被眾人所託,蒙神之恩,要辦現在所做之工,就是在這地方。
27到了那裡,聚集了會眾,就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
28二人就在那裡同門徒住了多日。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丟斯及希耳米是誰呢(徒14:12)?
2 為甚麼人家稱巴拿巴為丟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呢(徒14:12)?
3 丟斯廟是甚麼廟宇呢(徒14:13)?
4 為何丟斯廟的祭司要向使徒獻祭呢(徒14:13)?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永生神(徒14:15)
保羅及巴拿巴向群眾表明,他們所信靠的神是活著的,乃是一位擁有生命的主宰。
神的國(徒14:22)
「國」,這個用語含有管治、統治或權柄之意。雖然猶太人相信神現正掌管宇宙萬物,但他們祈求有一天的來臨,祂在沒有偶像及悖逆的情況下來管治這個世界。神將來的管治,通常是與彌賽亞及死人復活聯在一起的,因為主耶穌曾經降世,並且將會復臨在地上。基督徒相信神國已經在世上出現,但卻等待它能完全彰顯的日子。
神之恩(徒14:26)
普遍英文譯本是翻譯作神的恩典,但現代英文譯本則意譯作「神的看顧」。
群眾目睹神蹟後的反應(徒14:11至13)
1 視使徒為神的化身
一)稱巴拿巴為丟斯
當群眾目睹保羅叫生來題瘸腿的人起來行走時,便視保羅及巴拿巴為神明的化身(徒14:11)。在路司得有一個傳說,指神明丟斯及希耳米曾降臨凡間。當他們抵達路斯得時,他們要求食物及住宿,但被所有的人拒絕。最終,只有一位名叫腓利門的年老農夫及其妻子巴斯接待他們。他們四周不友善的鄰舍卻遭到神明的報復,被洪水淹沒。相反地,腓利門及巴斯細小的農莊,卻變成宏偉的廟宇,叫他們在那裡任職男女祭司。他們兩人死後,變成了兩株堂皇的大樹。以上是古希臘及羅馬的神話,一直流傳在民間。希臘人視丟斯是眾神明的父親,而希耳米則是神明的使者。羅馬人卻稱丟斯為主神“Jupiter”,稱希耳米為墨丘利神“Mercury”。
二)稱保羅為希耳米
群眾稱巴拿巴為丟斯,也許他的容貌比保羅更為突出及威風。由於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因而人家視他為為神明的使者希耳米了(徒14:12)。
2 向使徒們獻上祭物
一)獻祭的地點
這裡的「門」,究竟是指私人庭院裡的大門或城門,我們難以確定。極有可能,瘸腿的人是在城門口被醫治的,因為通常傷殘人士是在那裡求乞的。在如此的交匯處,乞丐通常可得到最優厚的待遇。大概群眾是齊集在城門口那裡,要求把祭物獻給保羅及巴拿巴的(徒14:13)。
二)獻祭的動機
群眾要向保羅及巴拿巴獻祭的動機是頗為簡單的,因為眾人誤以為他們兩人就是神明的化身(徒14:11,13)。根據他們的傳說,基於先人所犯的錯誤,因而遭到丟斯及希耳米的責罰。現今群眾便不想重蹈覆轍了;他們不但不想受到刑罰,並且期望可從神明那裡得著福氣。
三)帶領獻祭者
在小亞細亞一帶,廟宇多是建在城門以外的。作為當地異教的祭司,這祭司一定會率領人民來向丟斯獻祭的。在獻祭之前,通常人家以花環來裝飾祭物(徒14:13)。
使徒保羅向群眾作見證(徒14:14至19)
1 見證的行動
一)語文問題
雖然希臘語成為大城市的語文,但許多當時的村落仍保留其語文的。在路司得擁有土地的公民是說拉丁文的;但保羅及巴拿巴卻向群眾傳道,他們多是安那托利亞(小亞細亞)的非公民。由於群眾是用呂高尼話來說話的;故此,保羅及巴拿巴是無法可知道有甚麼事情在發生中。直至有丟斯廟的祭司拿著花環,牽著牛前來,兩人才如夢初醒(徒14:14)。
二)撕裂衣服
當猶太人聽見褻瀆神的言論時,他們是會撕裂衣服來表達的。當保羅及巴拿巴發現人家打算獻祭給他們兩人時,便以撕裂衣服的行動來指出,他們只不過是人而已(徒14:14)。向血肉之軀獻祭,他們兩人視之為褻瀆神的行為。
2 見證的內容
一)他們不是神
保羅及巴拿巴清楚表明,他們兩人只不過是福音的使者,並不是所謂神的化身(徒14:15)。
二)他們的信息
他們所傳講的信息,有兩個不同的重點:一,叫群眾離開虛假的神明;二,呼喚聽眾要歸向真神(徒14:15)。
三)真神的作為
(1) 神的創造
保羅及巴拿巴勇敢地指出,唯有是創造天、地、海及萬物的主,這位才是真神(徒14:15)。
(2) 神的寬容
在過去人類的歷史裡,神容讓從前的列國任憑己意而行,但卻沒有即時作出懲治,這只不過顯出神是何等寬宏大量而已(徒14:16)。有不少近代學者暗示或明確的指出,列國不用為到過去拜偶像的罪行來負責。如此的見解,實在有違保羅於羅馬書內的教導(羅1:18至23;3:21至26)。神任憑列國偏行己路,只是說明人類對於自然啟示有錯誤的見解,以致產生錯謬的敬拜,把人陷在罪中。
(3) 神的賜福
保羅及巴拿巴指出,在人類的歷史裡,神不斷的施恩,叫人類常常能經歷到祂的恩惠。神從天降雨,叫人得享豐年,以致人在飲食方面得著供應,因而滿心喜樂。藉著賦予人類在肉身方面的需用,顯明神是照顧人需要的主宰(徒14:17)。
四)真神的屬性
神只有一位,祂沒有開始,也不會完結,因為祂是永遠活著的至高者(徒14:15)。通過如此的比較,兩位宣教士要指出異教的神明是沒有生命的,這些只不過是虛假的傳聞而已。
3 見證的果效
一)不來獻祭
好不容易地,群眾才肯接受保羅及巴拿巴的解釋,叫他們不獻祭給他們兩人(徒14:18)。
二)襲擊保羅(徒14:19)
究竟為何有猶太人來自安提阿及以哥念?也許他們是特意要前來對付保羅;又可能是路經此地,在這裡經商而已。至於是基於甚麼緣故,我們則難以確定其原因。也許群眾自覺愚昧無知,把人錯誤的視為神明。就是在如此尷尬的心情下,加上在眾猶太人的教唆下,他們便把怒氣遷到保羅身上,用石頭來擊打神僕了。保羅被人用石頭擊打後,有沒有死去?按上文下理的記載,他是沒有死去的。理由列舉如下:
(1) 低調的處理
如果保羅果真有從死裡復活的話,深信路加醫生便不會如此低調的處理了。
(2) 看來是死了
有學者視這次的事件,與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內論到三層天的經歷扯在一起,但如此的見解,實在有商榷的餘地。「以為」,即假設某些事物是不真確的,這乃是一般慣常的意思。從旁觀者的眼睛裡,他們誤以為保羅已經身亡,但事實卻非如此(徒14:19)。
(3) 時間的問題
保羅三層天的經歷,乃是發生在寫哥林多後書前的十四年。哥林多後書成書的日期,大概是在主後56或57年間。可是,保羅在路司得被人用石頭擊打,乃是主後42或43年的事件。換言之,保羅在這事件裡並沒有死去,而只不過是因重傷而導致昏迷罷了!可是,神卻叫保羅站立起來,叫他能從城外返回城內去(徒14:19至20)。
使徒保羅離開路司得城(徒14:20至28)
1 前往特庇
特庇與路司得相隔六十英哩。返回路司得後一天,保羅及巴拿巴便啟程前往特庇去,在那裡繼續傳福音,帶領了不少人信主(14:20至21)。
2 前往別城
完結在特庇的工作後,兩位宣教士便重返路司得、以哥念及安提阿(14:21)。雖然路加醫生沒有明說,但深信他們重返舊地,乃是為要鞏固當地信徒的信心。在不久之前,保羅曾被人在路司得用石頭擊打,但現今卻仍要堅持返回該地,顯出他視死如歸的態度。
一)堅固信徒
(1) 恆守主道
保羅及巴拿巴在這些城市內,堅固信徒的心,意即叫人的心更加堅固及有力。不但如此,他們更勸勉眾人要有守道的心志,意即持定所接受的信仰(徒14:22)。
(2) 受苦心志
保羅及巴拿巴兩人沒有避重就輕,並且更直接指出信靠基督的人,在進入神國的過程裡,必定會經歷不少的艱辛。如此的提醒及預告,為要叫門徒有為主受苦的心志(徒14:22)。
二)選立長老
(1) 長老之意
長老是猶太人的稱呼,而監督則是希臘文的用語,兩者是同一個職分。另外一個同義詞,乃是牧師。
(2) 選立之意
某些學者認為這些長老是由會眾選出來的;但根據動詞的形態或意思,並且上文下理的描述,選舉的講法是十分牽強的。某原文學者指出,這些長老候選人已顯出他們具備履行長老職分的恩賜;故此,保羅及巴拿巴二人便委派他們來牧養及看管羊群。
(3) 謹重之舉
昔日,保羅及巴拿巴被安提阿教會差派外出宣教時,教會也曾為他們禁食禱告。現今,保羅及巴拿巴也要在公開禁食禱告的聚會裡,以此來正式宣告這些長老是分別出來的,並且於信徒面前把他們交託給主。如此的行動,說明保羅及巴拿巴兩人的挑選,乃是十分慎重的。
3 往安提阿(徒14:24至28)
一)路經之地
彼西底及旁非利亞這兩個區域十分相近,兩地人民皆以觀察雀鳥的飛行來占卜。如此的舉動,乃是舊約聖經所嚴禁的。保羅及巴拿巴路經兩個區域後,便停留在旁非利亞的別加,在那裡講道(徒14:24)。
二)差派教會
在別加講道完畢,便前往亞大利去。亞大利乃是旁非利亞主要的港口,兩位宣教士便在那裡乘船前往安提阿去(徒14:25至26)。昔日,安提阿教會把保羅及巴拿巴交託在神的恩典中,差派兩人出外開展福音的工作(徒14:26)。現今,兩人重返自己蒙差遣的教會,與會眾分享神的作為。神為他們兩人打開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門,因此非猶太人可蒙恩得救。兩人停留在該地,有一段頗長的日子(徒14:27至28)。
亮光
1 尊重人家的信仰
路司得人的信仰十分迷信及可笑;但在路加醫生的手筆裡,卻沒有以輕視的態度來眨低異教人士,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 佈道旅程的完結
當保羅及巴拿巴完結其首次佈道旅程時,他們共花了一至兩年的時間,走了超過七百英哩的陸路及五百英哩的海路。更重要的是,這旅程把猶太人與外邦人分隔起來的牆拆毀了,藉此印證外邦人也是可蒙恩得救的(徒14:28)。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罪人的愚妄
路司得人篤信古人的傳說,使他們作出怪異的行徑。時至今日,千千萬萬人仍被自己當地迷信的風俗或傳聞所捆綁,叫他們作出愚昧的行為。唯有藉著福音的大能,人才可脫離如此虛妄的思想及行為。
佈道及牧養
保羅及巴拿巴不但向人傳講福音,並且也注重牧養信徒的工作。他們兩人親自牧養信徒,也選立長老來接續牧養的工作。在此,讓我們看見佈道及牧養是聯在一起,兩者皆不可缺少的(徒14:21,22,23)。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