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8:26–40
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
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
28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
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
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
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32他所念的那段經,說: “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 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 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33他卑微的時候, 人不按公義審判他; 誰能述說他的世代? 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34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
35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
38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39從水裡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走路。
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埃提阿伯太監可否成為猶太教徒呢(徒8:27)?
2 在曠野地有水源替埃提阿伯太監施浸嗎(徒8:36)?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主的使者
有一位天使前來對腓利說話,吩咐他往曠野地去(徒8:26)。
聖靈之聲
在曠野路上,聖靈對腓利說話,要求他靠近附近的一輛車(徒8:29)。
被差遣的腓利(徒8:26至29)
1 前往之地
迦薩從前是非利士人五個城邑之一,位於海岸線二英哩半外的地方。這城在主前93年被毀,並於三十六年後在更靠近海邊的新址上被重建起來。那舊城人家稱之為沙漠的迦薩。新英王欽定本指這是「曠野」.新國際譯本則翻作「曠野路」。究竟曠野是指那條路或城邑呢?某學者推斷說,這應該是指那條路而言的。腓利得著天使的指引,要求離開撒瑪利亞省,沿著耶路撒冷通往迦薩這條路向南走(徒8:26)。
2 起來行動
聽見天使的吩咐,腓利即時作出回應,便朝著南方,步往那條曠野路去(徒8:27)。
3 介紹太監(徒8:27至28)
一)來自北非
埃提阿伯乃是努比亞國,即我們稱之為北蘇丹。似乎猶太教是在所羅門時代,由示巴女王或她的臣僕傳入那裡的。時至今天,埃提阿伯仍有黑皮膚的猶太人。事實上,基於當地於1985年發生的饑荒,以色列便把許多信奉猶太教的人撤走,把他們送往巴勒斯坦地去。如此的事件,便可解釋埃提阿伯太監前往耶路撒冷的原因了。
二)太監的意思
這個詞彙,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自幼便被人閹割的男子。許多中古東方的統治者,寧願使用太監為高官,深信他們沒有家庭的負累,能叫他們更忠心。太監這名銜,有時是指高官而已,並不一定是指那些被閹割的人。
三)太監的職分
干大基不是名字,而是皇室的名銜。埃提阿伯王被人視為太陽之子;由於他太過神聖,便不宜實際的管理朝政。干大基,意即皇太后;她是執掌朝政的人。這太監乃是宮中總管國庫的總長,擁有金錢、地位及大權。
四)太監的信仰
「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徒8:27),表明這位埃提阿伯太監剛剛完結了他在耶路撒冷的敬拜。極有可能,這人是猶太教徒,或是尊崇猶太教的慕道者。可是,假若他是被閹的話,就不可成為正式的猶太教徒,因為這樣的人是會被拒進入聖殿的。
五)太監唸聖經
太監坐在車上,唸先知以賽亞的書。這種有蓋的車,也許是由公牛來拉的。有可能他在耶路撒冷時,才購買到這卷以希臘文譯成的以賽亞書。由於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在古時人讀書時是慣常唸出聲的。他所唸的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乃是論到神受苦僕人的預言。其內容包括:耶穌基督的出生、生平及事奉、代贖及復活。
腓利遇見太監(徒8:30至39)
1 腓利的問題
腓利奔往太監的私人座駕車,聽見他所唸的經文,便乘機問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所念的,你明白麼?」(徒8:30)
2 太監的回應
一)十分真誠
太監回答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這人的回答,不但真誠,也顯出他是謙虛的(徒8:31)。
二)沒有架子
昔日出外遠遊,所走的路是沙塵滾滾的。現今,位高權重的太監願意紓尊降貴,讓一位過路客上車,顯出這人是沒有架子的。極有可能,這是基於他愛慕真道之故,因此便盼望腓利可向他解釋這段經文(徒8:31)。
三)經文的內容
適逢太監所唸的經文是這樣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作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賽53:7至8;徒8:32至33)
3 太監的求問
太監唸完之後,感到困惑不已,並且很想知道這經文論到的人物是誰?是先知自己,或是另外的一個人呢(徒8:34)?
4 腓利的講解
腓利便把握機會,向太監介紹經文論到的這位人物,就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徒8:35)。
5 太監的決志
一)要求受浸的原因
為何太監要求接受浸禮?也許這與他對猶太教的認識有關,因為進教的外邦人是要接受浸禮的。更有可能,這是因為太監已明白了基督徒是要接受浸禮的真理。腓利說:「假若你一心相信,你便可以(即接受浸禮)。」(徒8:37)再者,太監在認信裡說:「我信耶穌基督是 神的兒子。」腓利論到的一心相信,通過太監的回答,應是指著基督教的基要信念而言的。那麼,太監要求受浸完全沒有猶太人的色彩,這乃是歸信基督的決定。也許不少現代學者認為在最可靠的古卷裡,沒有使徒行傳8:36及37的說話,但仍有篤信英王欽定本的學者,提出眾多的證據,表示這譯本所參照的抄本是最可靠的。
二)灑禮與浸禮之爭
有學者認為在曠野裡沒法施行浸禮,因為那裡沒有充足的水源;也有學者堅持這裡所提及的是浸禮。贊成浸禮的,有以下的幾個論據:
(1) 水源充足
在迦薩北部的山谷裡,有流動的河流。
(2) 原文詞彙
「施浸」,原文是浸入水中之意(徒8:38)。
(3) 特別動作
「從水裡上來」,不是從水源之旁邊出來,而是從水裡上來(徒8:39)。
6 腓利的被提
腓利替太監施浸後,突然被聖靈提了去,這是極其罕見的奇事(徒8:39)。
7 太監的反應
決志信主及接受浸禮後,太監以歡喜快樂的心上路(徒8:39)。
腓利繼續傳道(徒8:40)
亞鎖都,位於迦薩以北的二十五英哩外。位於沿海的該撒利亞,乃是在亞鎖都以北的五十英哩外。腓利腳蹤所到之處,皆把福音的真理傳開。
亮光
傳福音的心志
從腓利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個人佈道的功課:
1 隨時作出準備。
2 沒有顧及自己個人的尊嚴。
3 投其所好,與人展開有興趣的話題。
4 當時機成熟時,便引導人作出決定。
5 他熟讀聖經,把真理與耶穌基督聯繫在一起。
6 藉著對話,他把話題轉往談論耶穌基督,並且把救恩介紹給太監。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順服聖靈的突破
腓利是一個順服聖靈的人;我們是否對聖靈的聲音敏感呢?
傳揚福音的突破
由於懼怕就不傳福音,這是十分可惜的!求主把剛強壯膽的心賜給我們,讓我們在傳福音的工作上有所突破。
熟讀聖經的突破
腓力熟識聖經的真理,當時機成熟時,便大派用場。
懂得解經的突破
即使能把聖經背得滾瓜爛熟,但卻不懂得解經的話,這也是絲毫沒有用處的。
謙虛求問的突破
太監能謙卑的請教腓利,以致他能得著拯救,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虔誠外表的突破
單從外表看來,太監有一顆熱切追尋宗教的心。即使如此的虔誠,若沒有與耶穌基督建立真正關係的話,一切皆是徒然的。
接受浸禮的突破
有些自稱為信徒的人,遲延不肯接受浸禮。或許可提出許多的理由,但始終基督徒是要遵命而行,以浸禮來見證主的。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