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0:1–16
1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
2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3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
4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甚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5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
6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
7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
8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9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
10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
11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
12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
13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14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15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16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甚麼是魂遊象外呢(徒10:10)?
2 何謂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呢(徒10:14)?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主
這個詞彙可解作君主或主人。哥尼流稱這位天使為主,乃是出於敬意而已(徒10:4)。在異象中,彼得深知神對他說話。他稱神為主,也是同一個字眼(徒10:14)。
軍官的異象
1 地點
沒有加以註解的話,該撒利亞就是沿海的那一個,位於迦密山的南面(徒10:1)。超過六百多年,該撒利亞是羅馬政府於巴勒斯坦之首都,乃是猶太省的羅馬巡撫住所之所在及羅馬兵團駐守的總部。哥尼流乃是駐守該撒利亞的百夫長,就是在此他得見異象的(徒10:3)。該撒利亞乃是沿海一個重要的城市,約在約帕以北的三十英哩外。
2 時間
申初(原文是第九個時辰),即下午的三時,乃是猶太人禱告最重要的時間。某學者根據當時駐軍的情況,推斷這事件一定是發生在主後四十一年之前的。
3 官階
一)背景
軍人優先選擇的職業。大約一半從軍的人,才能完結其二十年的服役。(普遍來說,年齡是界乎十七至三十歲;後來在第一世紀的晚期,服役期則改為二十五年。)可是,對生還者來說,他們皆可得到豐厚的報酬。非羅馬公民的人不可加入軍團,但卻可以成為輔助軍,並且服役後可成為公民。一個整全的羅馬軍團有六千人,其中分為十個營,每營有六百人。百夫長負責指揮一百人,那麼一個軍團就有六十個百夫長了,他們被視為羅馬軍隊的支柱。
二)官階
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這羅馬精銳的軍隊,乃是在義大利徵召那些擁有羅馬籍的軍人加入的。雖然普遍來說,羅馬的僱傭兵是輔助軍,乃是從其它被征服的國家招聘的,他們並不是羅馬人。
4 為人
一)虔誠人
「虔誠人」,原文含有虔敬或虔誠之意。深信在哥尼流的言行方面,人家觀察到這人確實是虔誠的(徒10:2)。
二)敬畏神
哥尼流是一個敬畏真神耶和華的人,意即他已離開了異教的神明。拉比把外國人與以色列人於宗教及社交的關係方面,分為三大類:一,完全歸信者;二,一半歸信者或「敬畏神者」;三,住在其中的外國人。雖然「敬畏神者」在會堂裡敬拜,但卻未能正式成為歸依猶太教的人。由於哥尼流還未接受割禮(徒11:3);故此,在猶太人的目光裡,他仍是不潔淨的,因為他還未正式歸信猶太教。
三)賙濟人
也許在猶太教徒眼中,哥尼流還未正式歸依他們的信仰,但於字裡行間卻顯示他已循從了猶太人宗教的守則,即賙濟百姓及常常禱告。
四)禱告神
猶太人有一天禱告三次的習慣,分別是早上九時(第三個時辰)、中午(第六個時辰)及下午三時(第九個時辰)。在申初(第九個時辰)禱告之際,哥尼流得見異象。由此可見,這人是遵從猶太宗教的習慣的(徒10:3)。
5 內容
在禱告中,哥尼流清楚的看見有一位天使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可是,也許最初他並不知道這人竟是神的使者。在異象裡,使者對哥尼流有以下的指引:
一)蒙神的悅納
「達到 神面前已蒙記念了」,乃是聖經及傳統講話的方法,指哥尼流已得著神的稱讚,並且神是關注其情況的。米爾斯指出:「他的禱告顯出愛神的心;他的賙濟顯出愛鄰舍的心(可12:28至34)。」故此,神悅納哥尼流並不是根據這人的行為,而是取決在他愛神及愛人的心上(徒10:4)。
二)派人找彼得
天使指示哥尼流,要求他派人前往約帕去,尋找一位彼得的西門。天使的指令是極清晰的,沿著海岸線一帶,必然可在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找到彼得的蹤影(徒10:5至6)。
6 行動
一)差派使者
得見異象後,哥尼流便叫了兩位家中的僕人及一位經常伺候他的兵丁來,打算差派他們出外尋找彼得的下落(徒10:7)。值得一提的是,這兵丁也是一位虔誠人。
二)重述事件
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解清楚後,哥尼流便打發三人出去(徒10:8)。
彼得的異象
1 得異象的時間
某學者推斷哥尼流及彼得先後得見異象,相距五旬節聖靈降臨的事件約十年了。哥尼流所差派的三個人,在離開該撒利亞的第二天,當他們靠近約帕的時候,彼得便在午正時分於西門的家裡得見異象了(徒10:9至10)。根據猶太人的習慣,他們會在中午前吃一頓不太豐富的飯餐,而主餐是在日落之後的。那麼,彼得現今所等待進食的,並不是慣常的飯餐了。
2 得異象的地點
一般人家會在平頂的房頂上曬乾蔬菜及禱告。由於巴勒斯坦的房子的空氣不流通;故此,如果人臥在帳篷下,即使在中午的時分,房頂也會比室內更涼快的(徒10:9)。
3 魂遊象外之意
魂遊象外不是夢境;再者,彼得也沒有失去知覺。彼得全神貫注的禱告,神便主動介入其中,使他得聽及得見這個超自然的異象(徒10:10)。
4 構成異象之因(徒10:10至11)
不少解經家提出彼得的飢餓、猶太及外邦教會在沿海一帶的衝突、涼篷的擺動及地中海上的帆船,皆是導致他的異象細節之心理作用。如此全屬人的猜測,完全沒有經文的支持。
5 得異象的內容
一)吃的吩咐
有一塊的大布,其四角如同有繩子繫著一樣,從天而降在地上。這個的四角,可能是指地的四角(啟7:1)。然後有聲音說,叫彼得把大布上的各樣四足的走獸、昆蟲及飛鳥宰來吃(徒10:11至13)。
二)沒有不潔
根據利未記十一章的教訓,猶太人是要遵守飲食條例的。由於外邦人是被視為不潔的;故此,虔誠的猶太人不可進外邦人的家或與他們吃飯,否則便會變得不潔。「俗物」與「不潔淨的物」,兩者的含意是一樣的。凡食物皆是潔淨,這乃是主耶穌首先宣告的(可7:19),並且這是基督教的信條(提前4:4)。神首先把食物作出分別,現今,祂卻把不潔與潔淨的區分除掉。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是不用守飲食條例的。當要確立真理時,必須有兩三個人起來作見證。現今,主先後兩次表明凡物是潔淨的;再者,如此的異象一連三次的出現,藉此來強化這真理已被神確立了。
6 得異象的反應
在魂遊象外中,彼得認出這是主的聲音。甚至有學者指出,這是主耶穌的聲音。當他一聽見主的吩咐時,彼得便表明自己的習慣及立場,他是素常持守飲食條例的。可是,主先後兩次宣告:「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10:15)
亮光
1 愛神愛人
常常禱告的人,也許哥尼流是一個愛神的人。經常賙濟窮人的他,說明他也擁有愛人的心。
2 飲食條例
基督徒不再需要遵守飲食條件,因為神在信徒身上有別的計劃。簡言之,我們不用先成為猶太教徒,才可作基督徒。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哥尼流的為人
雖然哥尼流得見異象前,還未是基督徒,但其行事為人卻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
廢掉飲食條件
時至今日,仍有信奉耶穌基督為彌賽亞的猶太人嚴守飲食條例;可是,這不再是新約聖經的教導了。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