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11:16–33
16我再說,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縱然如此,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
17我說的話不是奉主命說的,乃是像愚妄人放膽自誇;
18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我也要自誇了。
19你們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
20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
21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
22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
23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
24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
25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
26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
27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
28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29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
30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
31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知道我不說謊。
32在大馬士革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士革城要捉拿我,
33我就從窗戶中,在筐子裡從城牆上被人縋下去,脫離了他的手。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為何保羅知道不是奉主命令所講的,但仍然要講呢(林後11:17)?
2 誰是憑著血氣自誇的人(林後11:18)?
3 「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果真有人如此欺負哥林多教會嗎(林後11:20)?
4 「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他們」是指誰呢(林後11:22,23)?
5 以色列人與希伯來人有何分別呢(林後11:22)?
6 保羅把自己曾受過的苦難仔細地列舉出來,有何用意?這是否自憐的表現呢(林後11:22至28)?
7 在大馬色城保羅曾經遇上甚麼事情呢(林後11:32至33)?
8 為何在這段落裡使徒竟轉過來,重述他在大馬色城的遭遇呢(林後11:32至33)?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主的命令
在原文聖經內,沒有「命」這個詞彙(林後11:17)。
主的父神
這裡論到三位一體的真理,耶穌基督與父神的關係(林後11:31)。
譏諷假使徒(林後11:16至21)
1 請求原諒
一)像愚妄人說話
「愚妄的」及「愚妄人」,在原文聖經乃是同一個的形容詞(林後11:16,19),意即愚蠢、無知識的。十七節的「愚妄人」,乃是女性的名詞,含有愚蠢、荒唐、缺乏理智、輕率等。保羅把自己描繪成一位不經思考、漫不經心的人,其用意就是要與假使徒作比較。假若假使徒可以虛假的資歷來得著信徒的接納,為何保羅這位真使徒不能以自己的閱歷來證明別人的虛假呢?
二)憑著己意說話
綜合某些英文直譯本的意思,讓我們看見使徒滿有自信來自誇,決不是按照主的常規來說話的(林後11:17)。
2 譏諷偽師(林後11:18)
「血氣」(原文編號4561),其意思極其廣泛,但在這裡應含有外在生命的意思,意即那些假使徒只憑著外在的環境或條件來自誇。
「自誇」(原文編號2744),含有自誇、誇耀、為此高興、自豪等意思。
3 譏諷信徒
一)為人精明(林後11:19)
「精明人」,這個形容詞分別含有明智的、深思的、審慎的、聰明的。在此,保羅用反語來諷刺哥林多教會,既然擁有這樣的聰明,一定能忍受愚笨的人。
二)高度容忍(林後11:20)
「忍耐」,新英王欽定本是翻作「容忍」“put up”,而新美國標準譯本是譯作「寬容」。並且從新美國標準譯本的翻譯,我們看見信徒是以欣然或歡喜的態度來忍受的;由此可見,他們是擁有極高的容忍度。其實使徒保羅用極其尖銳的手法及精警的句語來諷刺哥林多信徒,指出他們接納假使徒是何等的錯誤、何等的愚昧!
被人奴役
保羅取笑哥林多教會,指出即使被人奴役,也是能忍受的。
被人侵吞
「侵吞」,乃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字眼,這個動詞在此應解作完全被人剝削、完全被人佔便宜。
被人擄掠
「擄掠」,分別有拿去及收取等意思。有學者認為這處是解作以詭詐來剝削之意。
被人侮慢
「侮慢」,英王欽定本把同類的字眼分別譯作「舉起」、「提升自己」等。這裡的用法,含有放肆或裝腔作勢的意味,藉此比喻假使徒怎樣的高抬自己。保羅以譏諷的口吻來說話,指信徒竟能忍受假師傅作自我吹擂,真是令人費解。
被人擊打
哥林多信徒能怎樣容忍假使徒的責打?他們竟能忍受被人擊打其面部。被人擊打頭部的滋味不但不好受,也含有侮辱的成份。偽師公然的奚落哥林多教會,他們竟毫不在意,難怪使徒保羅那麼激動及生氣了。
4 譏諷自己(林後11:21)
一)挖苦別人
有聖經學者指出,這處達至保羅挖苦假使徒的高峰。在相比之下,保羅不及假使徒那麼有能力,他是何等的軟弱,無法好像假師傅那樣來虐待哥林多教會。
二)譏諷自己
保羅這人不單詞鋒尖銳,也滿有幽類感,藉著挖苦自己的手法來對付別人。也許保羅自認在修辭及演講方面亞於假使徒,其實從這裡的筆法及用詞來看,他絕不比假師傅遜色。
三)絕不軟弱
使徒用反語來說話,其實他一點也不軟弱。別人可怎樣勇敢,他也可以。
真偽的比較
1 肉體的條件
一)希伯來人
希伯來人是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總稱,根據聖經學者的溯源,他們乃是希伯的子孫(創10:21;11:14)。參照某聖經學者的見解,「希伯來人」是指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尤其是指他們的母語是亞蘭文或希伯來文而言,意即他們皆繼承了巴勒斯坦的知識及文化。相對來說,這些「希伯來人」與散居在四處的猶太人則很不同,因為散居各處的猶太人的母語不是亞蘭文或希伯來文,乃是希臘文而已。
二)以色列人
以色列乃是雅各與使者摔跤後,使者替他所起的新名(創32:28)。這個名字更成為雅各的別名,並且這名字也經常與其子孫聯在一起。使徒保羅自稱為以色列人,因為要強調自己為神子民及國度的一份子。
三)神的選民
亞伯拉罕的後裔必須在出生後的第八天接受割禮(腓3:5),並且根據神的盟約可成為承繼人享有神所應許的(弗2:12)。使徒保羅提到自己為希伯來人、以色列人及亞伯拉罕的後裔,為要表明他擁有純正的血統、國籍及承繼權,一點不會遜色於假使徒。
2 僕人的條件
一)為主勞苦之苦(林後11:23)
「勞苦」,乃是勞動、苦工、工作之意(林後11:23,27)。保羅為主勞勞碌碌的工作,顯明他是真正的僕人。二十七節的「困苦」,乃是勞動、努力、艱難之意。兩組詞彙皆帶出使徒為主辛勤作工,事奉絕不是舒適安逸的。
二)失去自由之苦(林後11:23)
在傳揚福音的路徑上,使徒多次被人下監,失去寶貴的自由(林後11:23)。
三)隨時喪失生命(林後11:23)
「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為著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使徒保羅多次被人重重的鞭打,險些兒喪命。
四)忍受皮肉之苦(林後11:23)
被鞭打
在舊約時代,責打人的次數以四十下為上限(申25:1至3)。為著避免錯誤超過這上限,猶太人便把它降至三十九下。保羅落在自己的同胞裡,受了不少的苦楚,單單被他們鞭打就已經有五次了(林後11:24)。
被棍打
大有可能,這是指保羅被羅馬人用棍所擊打而言的。羅馬人把含有彈性的樹枝捆在一起,以此向犯人施與刑罰。
被石打
使徒保羅曾在路司得慘被人用石頭擊打,這次受傷極其嚴重,人家還誤以為他傷重身亡(徒14:19,20)。
五)長途跋涉之苦(林後11:25至26)
為著傳揚福音,保羅經常要長途跋涉飄洋過海,使他先後有三次在海上遇險,甚至有一次竟被困在損毀了的船隻內,足足有一晝一夜,等待別人的救助。
六)忍受各樣危險(林後11:26)
「江河的危險」
從旁非利亞的別加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徒13:14),不但要路經滿佈山賊的托魯斯山脈,那裡還有兩條經常泛濫的河流。
「盜賊的危險」
古時人若要遠行,難免會遇上風險,其中一個極其常見的危險,乃是「盜賊的危險」。
「同族的危險」
在新約聖經內,先後有多次論到保羅遭其同胞的逼迫,險些兒連命也不保(徒9:23,29;13:45;14:2,19;17:5;18:6;18:12至16;20:3,19;21:27至32)。
「外邦人的危險」
在使徒行傳內,記載保羅遭外族人的逼迫,與來自同族的逼迫相比之下,明顯是較少的(徒16:16至40;19:23至20:1)。換句話說,猶太人比外邦人是更敵視福音的。
「城裡的危險」
使徒保羅蒙主的差遣,前往各處傳揚福音,而城市乃是他傳福音的重要據點。在不少城市內,人家對福音的反應不一,甚至換來騷動,直接危害保羅的安全(徒19:29)。
「曠野的危險」
曠野地勢險要,為野獸出沒之地,那裡空無一人,假若遇險,叫天不應,叫地也不聞了。
「海中的危險」
人難以預測明天的天氣,也無法控制海上的風浪。昔日保羅要經常乘坐船隻到處傳揚福音,建立教會。在海上遇到危險乃是意料中的事。
「假弟兄的危險」
在保羅的時代,已有不少假師傅四出迷惑信徒,他們奉行律法主義,並且倡導靠行為得救的謬論。在這些偽師的手裡,保羅飽受他們的對付。
七)忍受失眠之苦(林後11:27)
為何保羅飽受失眠之煎熬?有學者認為這是由於其肉身的不適或病痛所致,也可能這是基於工作壓力之故(林後11:27)。
八)忍受飢渴之苦(林後11:27)
為甚麼保羅又飢又渴?在此使徒沒有加以註解。有聖經學者推考說,這是由於保羅不肯接受哥林多教會的資助,為此他寧可不吃不喝。
九)忍受寒冷之苦(林後11:27)
「赤身露體」與「受寒冷」是息息相關的。沒有多餘的金錢來買禦寒衣物,叫保羅無法有足夠的衣服來渡過嚴冬。
十)忍受赤身之苦(林後11:27)
由於保羅經常落在貧窮裡,叫他沒有多餘的金錢來購買禦寒的衣物。
十一)為眾教會操心(林後11:28至29)
保羅視以上的苦楚為教會以外的事(林後11:23至27);此外,他還要兼顧教會內部的事情。這些信徒的問題或軟弱,天天壓在其心頭上,使他為著他們而掛心。
十二)大馬色的經歷(林後11:32至33)
為何突然重提在大馬色的事件?在未歸信基督之前,保羅為法利賽人,並且熱切的逼迫跟隨基督的人。大馬色的事件改變了使徒一生的命運,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因為先前他是逼迫基督徒的,現今卻反過來被各人逼害。對一個自以為是的法利賽人來說,實屬極大的打擊。保羅以此為例證,說明神怎樣破碎他,使他降卑。保羅與假使徒極不同,他不喜歡以自己的剛強來誇口,反誇自己的軟弱及卑微(林後11:30)。
神為見證人(林後11:30至31)
保羅與假使徒不同之處,就是他喜歡高舉自己的軟弱,這是有神可親自作見證的。
亮光
1 被逼才誇口
使徒保羅親眼目睹哥林多教會被假使徒迷惑,心急如焚;故此才斗膽以自己的閱歷及資格來自誇一番(林後11:16至19)。
2 人生轉捩點
保羅突然重提昔日在大馬色的遭遇(林後11:32至33),因為這是他人生重大的轉捩點。昔日他起來追捕基督徒,現今反過來被人逼迫。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生命證道
基督徒口講無憑,應多用生命的經歷來印證所傳的道。單單只有真理,卻沒有屬神生命的流露,不能有效印證所傳的福音之真確性(林後11:23至30)。
神的證明
我們基督徒可在人前自吹自擂,高舉自己的條件、閱歷、資格等,但是否屬實,唯有神才知道(林後11:31)。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