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9:1–15
1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
2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
3但我打發那幾位弟兄去,要叫你們照我的話預備妥當,免得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話落了空。
4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
5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資預備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
6“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
7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8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
9如經上所記: “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 他的仁義存到永遠。”
10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
11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
12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
13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多多地捐錢給他們和眾人,便將榮耀歸與神。
14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地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
15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為甚麼保羅不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呢(林後9:1)?
2 為何在有關供應聖徒的事宜上,保羅不用再寫信給哥林多教會呢(林後9:15)?
3 亞該亞人是誰(林後9:2)?
4 果真有馬其頓信徒作為保羅的代辦麼﹙林後9:4)?
5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源自何經典呢(林後9:6)?
6 「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出自何處(林後9:9)?何謂「仁義的果子」(林後9:10)?
7 何謂「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神的喜愛(林後9:7)
「喜愛」,在別處是翻作愛。在此,保羅清楚表明樂意捐助的信徒,乃是蒙神所愛的。
神的恩慈(林後9:8,14)
1 各樣的恩惠(林後9:8)
使徒提醒哥林多教會,神既是豐盛的主,因此能把各樣的恩惠賜下。
2 極大的恩惠(林後9:14)
「極大」,在等級或程度方面,含有超過之意。「恩賜」,含有仁慈或恩惠之意(林後9:8,14)。
神的恩賜(林後9:15)
「恩賜」,這裡可解作禮物。
「不盡」,原意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神的恩賜難以用人的言詞來解釋,這是使徒的感受及原意。
不必再寫信(林後9:1)
「不必」,新英王欽定本把它翻作「多餘的」。使徒保羅如此說話,好像意味著重提舊事是多此一舉,藉此暗示哥林多教會是知道應完成收集捐款的事宜。
保羅的誇獎
1 最先有行動的基督徒(林後9:2)
亞該亞是希臘南部的一個省分,而哥林多城正是位於該省之內。於一年之前,哥林多教會於救援工作上是最先有行動的,他們曾要求使徒保羅把善款帶往耶路撒冷。為此,保羅在馬其頓教會面前大大的誇獎他們,並且藉此激動了馬其頓教會,叫他們也起來回應。
2 完成收集捐款的行動(林後9:3)
一)三位弟兄
保羅差派三位代辦前往哥林多教會去,其中一人是提多,另外沒有名字的信徒,有學者認為他們可能是帖撒羅尼迦人耶孫(徒17:5)及庇哩亞人所西巴德(徒20:4;羅16:21)。
二)收集妥當
保羅期望哥林多教會能按照原先的承諾,盡早收集善款,待三位代辦前來時才不會撲過空。
3 免得保羅及教會蒙羞(林後9:4至5)
一)不叫保羅蒙羞
由於保羅曾在馬其頓教會面前褒獎過哥林多教會,結果叫馬其頓信徒深受激勵,在能力不足下仍慷慨地捐助。最先有負擔及行動的哥林多教會,反而被馬其頓教會迎頭趕上。帖撒羅尼迦人耶孫(徒17:5)及庇哩亞人所巴特(徒20:4;羅16:21)皆是馬其頓教會的信徒。假若他們與提多抵達哥林多教會時,發現仍未收集好獻金的話,這不單叫使徒尷尬,也無形中把他陷在不義裡,因為他曾誇獎過這間願意慷慨解囊的教會。
二)不叫教會蒙羞
如果收集捐款的代辦抵達時,不單保羅會覺得難堪及尷尬,而首當其衝的更是哥林多教會自己。
三)不想施與壓力
一方面,保羅不想哥林多教會落在羞愧中;另一方面,也不想用群眾的壓力來逼使教會作出適切的行動。使徒保羅為神的用人,看準捐獻要出於樂意,而不應勉強的(林後9:5)。
捐獻的教導
1 耕種的原則(林後9:6)
在此,有學者認為保羅是借用了耕種的原則來解釋多種多收的常理。使徒借用人所共知的常理來說明屬靈的真理。若要得著神的恩惠,就要多向有需要者施與幫助,這乃是蒙福之途(參考林後9:8至9)。
2 真理的原則
一)引述舊約(林後9:9)
這節經文源自詩篇一百一十二篇九節。
二)主要用意
使徒保羅引述舊約聖經,一方面讓哥林多信徒明白幫助貧困者是有聖經根據的;另一方面,讓他們從經文裡看見捐獻者是蒙福的,因為其正義的作為能繼續存留下去。
3 屬靈原則
一)預先決定(林後9:7)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可翻作「每人應按照自己的心所決定的」。「酌定」,含有預先決定之意。保羅從來沒有強逼過哥林多教會要支援耶路撒冷的教會,收集善款的行動乃是哥林多信徒自發的。現今使徒重提舊事,並且把捐獻的原則再次放在他們的面前。奉獻或捐獻的守則之一是要預先作好決定,意即這是自決的,不應受到別人的影響。
二)不要作難
「作難」,其焦點是後悔,藉此說明人因為後悔而落在不快樂的狀態裡。在幫助耶路撒冷教會的事情上,保羅再次鄭重一件事,就是信徒不應作難。意思是說,哥林多信徒應事前好好的思量,然後才擺上善款,絕對不應在事後因捐獻而弄得不愉快。
三)不要勉強
「勉強」,其原意是完全出自責任的、必要的、強逼的。也許哥林多教會由保羅的身上得知耶路撒冷的需要,但使徒從來沒有勉強過他們。保羅再次提醒他們,捐獻要出自甘心,切勿源自責任或勉強。
四)捐得樂意
「樂意」,乃是快樂的、快活的。在捐獻或奉獻的事宜上,擺上金錢者要存著歡喜快樂的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五)莫忘主恩
在捐助聖徒的事情上,保羅以「神的恩賜是難以形容」來結束(林後9:15)。為何他如此說話?假若哥林多教會真能體會到主恩是難以形容的話;那麼,他們便會自動自覺及甘心樂意來捐獻了。
4 捐獻果效
一)蒙神賜福(林後9:8)
按照神的心意來捐獻的信徒,必定能蒙主的眷顧及恩待。幫助貧乏的肢體,必能在各樣事情上經歷到主所賜的富足,並且能充裕的行善。
二)蒙神供應
保羅引述舊約聖經的話,為要表明記念貧困者的人,必能結出仁義的果子來。接著便繼續解釋說,神既是供應人肉身需要的主,樂意捐助別人的人必能得到祂的眷佑,得著更大的供應(林後9:9至10)。
三)增添義果
供應貧困者的信徒,不單蒙神特別的恩待,並且這人更可多結義果。換句話說,這樣樂意捐助的人,不單可在物質方面更經歷神,並且在靈性層面上有主的恩典,因為這些義果是有永遠的功效的(林後9:10)。
四)感謝真神
神厚恩待樂捐的信徒,叫他更有能力來幫助貧困者,如此的善舉卻換來人對神的稱讚。這樣幫補聖徒的事奉,不但令有需要者受惠,並且藉著樂捐者的行為,使更多人稱讚神(林後9:11,12)。
五)人得幫助(林後9:12)
這樣慈惠的工作,直接叫貧困者受惠。
六)榮耀真神(林後9:13)
保羅指出樂捐能帶來美好的果效,就是在供應聖徒的事奉上,證明如此樂捐的人確實是信靠基督及福音的,因此才會這樣幫助他人。如此美好的事奉,叫目睹的人或受惠的人把榮耀歸給神。
七)得蒙記念
樂於助人的聖徒換取了人家的禱告,並且叫受惠者想念他們的恩人(林後9:14)。
亮光
1 預先酌定的捐獻
奉獻者應預先作好決定,隨著自己的意願來奉獻(林後9:7)。
2 難以形容的恩賜
神的恩賜是難以形容的,非能以筆墨來描繪(林後9:15)。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捐獻的態度
使徒保羅清清楚把捐獻的原則列舉出來,讓我們後世的信徒可有所依循。
捐獻的目的
假若在捐獻的事情上信徒是依據屬靈原則的話,不單別人蒙福,神也得著稱讚及榮耀,並且捐獻者本身也能得著神的賜福(林後9:12,14,8)。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