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门别类(林前1:10至17)

哥林多前 11017 

10弟兄们,我借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11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12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13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14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15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

16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17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1)查看 “Eye” 

iEXP 

1 为何保罗借主耶稣基督的名来说话呢(1:10)?

2 为什么使徒劝信徒「都说一样的话」(1:10)?

3 革来氏是何许人(1:11)?

4 不应在教会内结党,这是容易理解的;但为何自称为「属基督」也不好呢(1:12)?

5 为何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施洗」,而不是「施浸」(1:14)?原意是什么?

6 基利司布是谁?该犹又是什么人呢(1:14)?

7 保罗曾替司提反家施浸,圣经别处有没有提及其家中的成员是什么人呢(1:16)?

2)小心解“Expound” (E) 

iEXP 

基督与十架(113

成就救恩的是耶稣基督,而不是教会的领袖。

基督的差遣(1:17)

保罗被差派作宣讲福音的工作。呼召是源自神的,唯有主才可差遣工人为祂作工。在此,看见使徒的职分不是源自人意的。

消息

氏家

除了这处之外,革来的名字再没有出现在新约圣经之内了。没有人可确实知道这妇人的身份。极有可能她是一位有钱的妇人,有不少仆婢服事她,而其中一些可能是哥林多教会的成员。也许这些基督徒以信件或亲自拜访的形式,把教会的问题告知保罗。

指名道姓

基于了解哥林多教会所身处的危机,保罗便去信给信徒。使徒指出教会内部出现了纷争,得知这些消息并不是空月来风,乃是有根有据。保罗指名道姓,把革来氏家摆在哥林多教会的面前,也许有以下的一些原因:

一)革来氏家的见证是真的,绝不是捏造事实。

二)证明革来没有从保罗的身上得着什么的好处,因为如此起来指出教会的问题,可以引发人家的反感及对付。

为着教会的好处,本着荣耀神的心态,革来才把这事实告知保罗,并不是为了搬弄是非。

不可分裂

的心

「劝」,在新美国标准译本译作「劝诫」「exhort”,而在英王钦定本则翻作「恳求」“beseech”。「劝」是动词,乃是源自「保惠师」及「中保」这个的名词(约14:16;14:26;15:26;16:7;约壹2:1)。其基本含意是「来到某人的身旁成为帮助」“coming along side someone in order to help”。在新约圣经内,这个词汇分别可用来描述:

一)热切的求问 “ask for earnestly”、请求 “beg”、恳求 “plead”的意思(徒28:20)。

二)邀请之意 “invite”(路8:41)。

三)召集在一起 “call together to”(徒28:20)。

四)鼓励 “encourage”、安慰 “console”、力劝 “urge”的意思(弗6:22)。在参照原文下,发现一件美丽的事情,就是保罗愿意站在软弱的肢体旁,成为他们随时的帮助,借此劝导他们离恶行义。

使徒以主耶稣基督的名来善劝信徒,这乃是他权威的所在(1:10)。基于基督的名,信徒得以与主成为一体。新约圣经明说,耶稣基督为教会的头,而信徒则是教会的身子(弗5:23,30)。故此,信徒不可结党纷争,分裂教会是神所厌恶的。

「说」,有原文学者认为如此说话,是「把言论內里的思想及心中的感受联系及结合在一起」“to speak by linking and knitting together in connected discourse the inward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mind”。意即不但在说话的内容是一致的,在心中的意念及感受也是与其内容吻合的。怪不得在别的英文圣经把这句说话意译为「同意别人」了“of you agree with each other”(NCV)or “agree with one another”(NIV)。信徒的同心不应只在言语或字句上,乃在心灵的深处里,其感受及思想上也应一致。

不可分党

「党」,意即「撕裂」,用来带出「区分」“a division”及符「意见不合」“dissension”。使徒保罗叮嘱信徒切勿把自己与别人作区别,在意见上不可与人不合,各自大搅派系,这绝对不是主的心意。

一心一意

「心」是指感觉及理解的能力,如感受、判断、决定。「意」,含有「观点」“view”、「判断」“judgment”、「意见」“opinion”等意思。

彼此相合

英王钦定本把原文直译为「完全契合在一起」“that ye be perfectly joined together”。「一起」:第一,可解作「修补」“to mend”。第二,可解作「装备」“to fit out”、「配备」“equip”、「排列整齐」“put in order”、「调整」“adjust”。第三,在伦理的用法,即「加强」“to strengthen”、「完全」“perfect”、「完整」“complete”、「应该如此」“make one what he ought to be”。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他们应在心思及判断上合一,意即内外应是一致的。

纷争

信徒的纷争

一)高神仆于高基督

哥林多信徒不知不觉地高举人过于高举主,这乃是结党纷争的根源。

二)高礼过于高基督

什么领袖施行浸礼,乃是哥林多信徒所关注的问题;因此,信徒把浸礼的地位提升到一个不合宜的地位上,好像视浸礼比基督还要紧。

信徒的党派

一)保

保罗曾在哥林多城里事奉,一手一脚的建立那里的教会。随后亚波罗成为该教会第二位的牧者,在那里牧养信徒。

二)

亚历山大城为一文化的交汇点,那里是亚波罗的出生地。这犹太人满有口才,熟读旧约圣经。在百基拉及亚居拉的教导下,使亚波罗明白真道(徒18:24至28),随后被差派前往哥林多,成为当地的牧者。亚波罗以讲道见称,也许有信徒爱上他讲道的风格,故视自己为亚波罗派(徒18:24)。

三)法派

矶法是亚兰文,意即石头,乃是彼得的别名(约1:42)。彼得可算为十二使徒的首领,一直是耶路撒冷的领袖。或许他曾访问哥林多教会,成为某些信徒效法的对象。自称属彼得一派的信徒,大有可能是犹太人,虽然不强调各人都应守割礼,但却坚守使徒于耶路撒冷大会的吩咐,严格遵守某些饮食的条例(徒15:28;林前8:1;10:25)。彼得曾面对面的受教于基督的门下,跟随主有三年多的年日,故有信徒极力推崇他,便自称为矶法派,这可算为「传统派」。

四)基督派

哥林多信徒实在越了轨,因为连跟随基督也视为一派。这个派别不想以任何领袖的名字扯上关系,也许盼望借此可强调他们在基督里的自由之故(林前6:12)。如此作,不是为着高举基督,乃是别有用心,借着强调在基督里的自由而放纵情欲。

施行浸

他的任命

保罗认定替人施浸绝不是他的使命(1:17),反之,传讲基督十架的福音,才是他被差遣的任命。

受浸的人

保罗表示经他的手接受浸礼的人不多,只有基利司布、该犹及司提反家(1:14,16)。

基利司布

基利司布乃是昔日管理哥林多城会堂的人(徒18:8),基于听保罗的讲道而决志信主。

该犹

大有可能是保罗在罗马书所提及的主人(罗16:23),这人颇为富裕,经常接待路经哥林多城的基督徒(徒19:29;1:14;约三1)。

司提反家

司提反是全个亚该亚省信主第一位归信基督的人(林前16:15;16:17)。参照英文译本,这名字应译作司提反拿。这里论到司提反家,也许保罗替他全家信主的人施浸。在此,有一个极有趣的地方—使徒也无法可确定他还有替谁施浸,显示保罗也是常人,没有超人的记忆力(1:16)。

少施浸

使徒保罗绝少替人施浸,因为这不是他的任命;再者,他不想信徒以此自夸,说自己是得天独厚,竟有保罗替自己施浸(1:16)。

亮光

福音的重

浸礼不会叫人得救,什么人施浸也不重要;要紧的是,不偏不倚的把福音讲解,这样才能叫听者得益。此外,传讲福音不是靠高言大志,单靠人的智慧不能叫人明白救恩(1:17)。人之可以信主得救,乃是借着清楚宣告圣经的真理,也本于圣灵的工作。

事奉的重

不重外表的礼仪

从保罗的言论中,看见他不最讲究外表的礼仪。浸礼本是神圣的,借此见证信徒与基督的关系,但假若信徒变成强调施浸者,因而忽略其意义的话,那么浸礼便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

福音的宣

保罗清楚他一生的使命是什么,深深体会到基督的心意,他是蒙差遣来向人宣讲福音的,并且认为高深莫测的所谓智慧,绝不可打动人的心。

3)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小心求

面对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保罗乃是小心翼翼地来处理。从革来氏家得知教会的纷争,并且经过小心求证后,使徒保罗才写信给教会,正式处理这些的问题。这是神仆应有的典范,也成为信徒的借镜。没有经过求证,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切勿轻易相信某些的指控。

勇于指

革来家勇于指出教会的问题,不怕人的怪责及对付,这是难能可贵的。

名牧崇拜

昔日哥林多教会推崇某些神的仆人,视他们为自己跟随的目标,高举他们甚至过于高举基督。在现今教会圈子里,不少信徒高举某著名牧师或学者的言论,甚至高于圣经的教训。求主帮助,让我们可戒除「名牧崇拜」的心态。

宗派主

神容让在历史里有不同的宗派出现,深信这是有美意在其中的。教会挂上不同宗派的名字,有便我们了解他们的信仰,也可有效的分办真伪。可是,如果各宗派变成唯我独尊,自视过高,自立门户,排除异见,不肯相交,这就变成可憎的宗派主义了。

不结党派

切勿在教会内搅小圈子,彼此拉拢,争权夺利。

4)勇敢见证 “Proclaim” (P) 

通过操练真理,信徒必然可经历神。当研经者经历到神及明白真理后,我们便应效法初期教会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见证。通过口传的方式,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朋友见证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来建立主内信徒。iEXP查经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见证」 “Proclaim”。

iEXP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