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肺腑之言(林前9:15至10:13)

哥林多前書 9151013 

15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我寫這話,並非要你們這樣待我,因為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

16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17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18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甚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

19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

20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21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22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23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24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25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26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1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

2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

3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

4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5但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

6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

7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

8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

9也不要試探主,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

10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

11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12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13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保羅如此說話,是不是太過囂張呢(林前9:15)?

2 基督徒不傳福音真的有禍嗎(林前9:17)?

3 為何保羅突然轉到論及以色列人的歷史呢(林前10:1至13),這與哥林多教會何干呢?

4 以色列人果真在雲裡海裡受浸歸向摩西嗎(林前10:2)?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在神面前」(林前921

在原文聖經裡,於「在神面前」及「在基督面前」的字句裡,並沒有「面前」的詞彙;故此,有英譯本把原意直譯出來。和合本把「面前」加上,為要讓讀聖經的人更明白保羅的意思。

「在基督面前」(林前921

21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林前9:21)

保羅在此告訴哥林多教會,在信徒的中間,並不是沒有神的律法的,信徒乃是伏在基督的律法之下。使徒要讓哥林多信徒知道一件事,他並不是胡作妄為,向甚麼人就作甚麼人,完全沒有屬靈的原則來依從;卻鄭重表明他乃是伏在基督的律法之下,在不違反真理原則的情況下,便會遷就別人的軟弱,為要叫人得著福音的好處。

「靈磐石」(林前104

4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4)

猶太人有一個傳說,當百姓飄流在曠野的年間,有一塊大石一直追隨著以色列人,每逢百姓要水喝時,摩西擊打這磐石,選民便可得著水喝。保羅所使用的詞彙,不是一塊等常的石塊,乃是一塊巨大的石頭。聖靈向使徒啟示,這磐石就是耶穌基督未成為肉身前,以此「靈磐石」的形態向選民顯現,保守及供應百姓的需要。

傳道人的精神

1 寧死不屈

15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我寫這話,並非要你們這樣待我,因為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林前9:15)

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說出心中的肺腑之言:為著福音的緣故,沒有完全行使神僕人應有的權柄,免得福音的廣傳受著妨礙。為著主和其大好信息,使徒寧死不屈(林前9:15)。

絕不誇口

16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保羅深知得蒙神的差派,可以成為福音的使者,這並沒有甚麼可誇之處(林前9:16)。

傳道心志

一)傳道責任

「是不得已的」,在新美國標準譯本是翻作「因我是被迫的」,原文含有強迫性的責任(林前9:16)。

二)甘心樂意

19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林前9:16)

「無人轄管」是不甘心的意思;故此,有英譯本把它翻作「但若違反我的意旨」。「甘心」,第一個主要的意思,帶出自動地、企圖的意味;第二個主要的意思,乃是有關自願的,並非被迫的。保羅如此說話,為要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也是神僕心中肺腑之言,見證他是甘心樂意作僕人的,並沒有絲毫被迫的味道(林前9:19)。

三)為主被囚

19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林前9:19)

保羅所身處的世代,乃是一個奴隸制度十分普及的世界。他貴為自由人,並且深受高深教育的薰陶,但竟甘願淪為別人的奴隸。他願意為主失去自由,叫多人得著福音的好處(林前9:19)。

四)要多得人

19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林前9:19)

保羅甘心成為眾人的僕人,以眾僕之僕自居,不單說明他是一位極其謙和的工人,也說明他為著福音的緣故,放下自己的自由,為要得著更多人,叫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

4 傳道動力

一)甘心的動力

17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7)

甘心是保羅事奉的動力之一,這一直推動他勇往直前的傳福音。

二)責任的動力

使徒不單甘心樂意的事奉主,並且認定傳福音乃是他個人的責任,這成為他周遊列國、四出巡迴佈道的動力。

三)報償的動力

18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甚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林前9:18)

保羅表示甘心地傳福音便有賞賜。甚麼是他的賞賜呢?「賞賜」,可解作工資或報酬等意思。使徒表明報酬不是在天上的,乃是在地上的。人家不用花錢便可得著福音,這就是保羅的酬勞了,這也不止息地推動他把福音傳開。

四)獎賞的動力

24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25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9:24至25)

「獎賞」,意即「獎賞」或「獎品」。使徒借用運動場競技的比喻來說明他傳福音的心態。在羅馬帝國各大城市皆流行希臘式的競技,在亞該亞省也有「伊斯米安運動會」 “Isthmian Games”,每隔兩年就舉行一次,是哥林多城的體壇盛事。在運動會中,勝利者可獲取以松葉編織成的冠冕,並且可站在群眾中接受歡呼。保羅如此說話,為要表明這種榮譽是短暫的,並不可與忠心事主所得的賞賜相比。

紀律生活

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攻克己身」,意即擊打眼睛之下的地方或把眼皮打黑。這乃是源自職業拳賽的術語,藉此帶出紀律及自制的生活。

一)常作準備

「叫身服我」,含有作好準備作服事的意思。事奉主乃是使徒保羅於人生的理想及目標,他不止息地朝著這方向而行。為了事主,他可輕看世上的名利,專心一意的事主事人。

二)嚴格要求

「反被棄絕」,含有不能經得起測試,意即不合資格;也含有沒有價值等意思。保羅為一非常嚴謹的人,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為著事奉主,他過著刻己的生活,免得他失去事主的資格。

以神選民為鑑戒(林前10113

以色列為神的選民

2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

3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

4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2至4)

摩西為以色列的元首

引述舊約事件的用意

大有可能哥林多教會的成員多是由外邦人所組成的。畢竟猶太人的歷史對非猶太人來說,一定比較陌生,也較難在他們的中間產生共鳴,但為何保羅要引述以色列人的歷史呢?使徒如此作,為要讓哥林多教會前車可鑑,切勿重蹈以色列人的歷史。

受浸歸入摩西的用意

「洗」,含有浸入、沉入或浸透的意思。這裡不是爭論洗禮或浸禮模式的地方,使徒在此要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昔日所有以色列人皆是受浸歸入摩西的,與這位宗教領袖聯合;意即神人摩西乃是他們所信靠的人(出14:31;參考約5:45)。

4 基督為基督徒的元首

使徒保羅把昔日以色列人的歷史列舉出來,為要讓他們知道一件事,那時選民是以摩西為首,正如哥林多信徒與基督一樣,因為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信徒藉著浸禮歸入基督(林前12:13),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弗1:22),乃是信徒信靠的對象(太12:21;弗1:12)。

以色列所蒙的恩典

一)得著超自然的保守

以色列人得蒙神超自然的看顧及保守,有雲柱及火柱帶領他們走路(出13:21)。藉著猶太人耳熟能詳的舊約歷史,叫哥林多教會也能有共鳴,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曾蒙神的保守,這是所有重生得救信徒有的經歷。

二)得著超自然的拯救

昔日神把紅海分開,能叫百姓走在乾地上,安全脫離埃及人的追殺,這是昔日神向選民所施與奇妙的拯救(出14:21至28)。同樣地,哥林多教會蒙基督的救贖,得著超自然的拯救。

三)摩西為選民的元首

昔日摩西為神選民的元首,正如基督是哥林多教會的元首一般。

四)得著超自然的食物

在飄泊四處的生涯中,以色列人蒙神的看顧,得著從天而降的嗎哪(出16:4,15),滿足他們的飢餓。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內表明,祂就是從天而降的嗎哪,叫信徒的心靈得著滿足(約6:31至34)。

五)得著超自然的食水

以色列在曠野地飄流的期間,從磐石裡得著水喝(出17:1至7)。保羅得著聖靈的啟示,表明基督乃是這些水源的源頭。主耶穌表示祂就是活水的源頭,使人喝了永遠不渴(約14:14)。

以色列得罪神之處

一)念戀惡事

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地後,在曠野不下數次的發怨言,因為貪戀昔日在埃及地的生活(出16:1至3),愛為奴之地的肉鍋過於神所賜的嗎哪(民11:4至34)。神的選民經常發怨言是因為他們不斷的回頭望,貪戀物慾世界之故。哥林多教會雖蒙恩得救,但卻不斷的重返舊日的生活,叫他們陷在罪中。

二)敬拜偶像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地多年,深受埃及地邪惡的風俗及習慣所沾染。雖然蒙神的拯救,但以色列百姓很快便重返舊日的習慣,在曠野地鑄造金牛犢,向它下拜(出32:1至14)。保羅藉著昔日的歷史,提醒哥林多教會應小心,免得重返昔日未信主前的惡俗去,沾染自己的靈命。

三)犯姦淫罪

”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林前10:7;出32:6)有學者認為玩耍是指跳舞,也有學者推斷這是行淫委婉的說法。行淫的說法是合理的,因為保羅在此補充說:8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林前10:8)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不久,便重返拜偶像的生活(出32章),經過淫亂的宴樂後,當天約有三千人被處死(出32:28)。哥林多前書十章八節的事件是源自民數記二十五章的,那時以色列人已離開埃及地有四十年之久,於約但河東的什亭百姓不單參與摩押人邪淫的宗教儀式,甚至與摩押女子行淫,故招致神的刑罰,那時死了二萬四千人(25:9)。為何保羅說是二萬三千人,而民數記是二萬四千人呢?聖經學者在此有不同的見解:

第一種解釋

保羅所說的二萬三千人,乃是在一天之內死亡的人數,而這次的瘟疫卻共有二萬四千人遭滅命的刑罰。事件有一千人的分別,乃是基於兩個可能性:

這一千人已先被以色列的審判官在事件爆發後即時處死(民25:5)。

其餘一千人是遭隨後的瘟疫所殺。

第二種解釋

保羅引用別的猶太人傳統,故有一千人的差距。

第三種解釋

有聖經學者說,實際的數字是二萬三千五百人,民數記把它調整為二萬四千的數目,而保羅卻把它調低為二萬三千。

第四種解釋

在民數記二十六章六十二節裡的數點人口中,利未人共有二萬三千人。有學者如此的推斷,保羅引述民數記二十五章的事件時,錯誤地把二萬三千的數目放在其書信內,故有這差距。雖然這種講法在表面上頗為合理,但卻直指聖經是有錯謬的。如此的講解,只可作為參考,不應視之為合理的解釋。無論如何,保羅引述舊約的典故,為要告訴哥林多教會,切勿濫用自由,絕不可放縱自由,免得招惹神的刑罰。

四)試探主神

9也不要試探主,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林前10:9)

基督為那「靈磐石」,不單供應百姓肉身的需要,也提供他們不間斷的保護。在民數記二十一章一至九節告訴我們,百姓怎樣向主發怨言,這乃是試探主的行為。

五)常發怨言

10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林前10:10)

神藉滅命的使者殺埃及地的首生(出12:23),也在大衛的時間施行刑罰(撒下24:15至16),亦滅絕亞述的大軍(代下32:21)。神選民因發怨言,便招惹神的怒氣,因而被滅命使者所滅絕。藉著過去歷史的點滴,保羅囑咐信徒切勿大發怨言,叫他們自吃發怨言的惡果。

基督徒應學習之處

須要謹慎

11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12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林前10:9)

「末世」乃是彌賽亞的時代,意即在教會末後的日子裡,基督施與救贖的時期(來9:26;約壹2:18)。身處在教會時代的信徒,應以舊約歷史為鑑,免得重蹈覆轍,犯罪得罪神。

忍受試探

13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林前10:13)

「試探」,在此可解釋作「試探」或「試煉」,這名詞在新約聖經一共出現了二十一次(太6:13;26:41;可14:38;路4:13;8:13;11:4;雅1:2,12等)。保羅絲毫沒有隱瞞信徒,直言在世是有試探的,並且清楚向信徒作出保證,神既是信實的,一定能保守他們忍受試探。

亮光

引用當時的風俗

保羅在這段經文內,不下數次的引用當時的風俗,如「伊斯米安運動會」 “Isthmian Games”就是了。這個運動會為哥林多人所熟悉,使徒便藉此盛會來講解真理。

引用共通的例子

賽跑、鬥拳人所共知,容易發出共鳴;保羅便借用這些例子來作對話或溝道的橋樑。

熟讀舊約的例子

在這段經文內,使徒引述以色列過去失敗的歷史,藉此警戒哥林多教會,提醒他們切勿重返選民錯謬的道路。那時人沒有自己的聖經,多是憑記憶來背誦經文,看見保羅可隨意引述聖經,實在是一位熟讀聖經的人。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傳道人的骨氣(林前915

使徒保羅不行使他使徒的特權,寧可自食其力,也不單靠福音養生,免得人要花錢才可得著福音的好處,顯出神工人應有的骨氣。

常常作好準備(林前927

保羅見證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意即「我叫我的身體受著控制,並且使身準備作服事。」 “I keep my body under control and make it ready for service” 讓我們常作好準備,擺上自己來服事主。

神選民的歷史

在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有不少失敗的例子。自以色列人蒙神的拯救,得以脫離為奴之地後,雖然經歷神許多的恩典,但很快便重返犯罪的舊路,叫神傷痛。基督徒信主後,應洗心革面,過著榮神益人的生活;可悲的是,在現今的世代裡,並非如此,不少信徒仍過著被罪所轄管的生活,不單不能榮耀神,也叫許多人跌倒。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