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處理姦淫(林前5:1至13)

哥林多前書5113

1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

2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3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裡,心卻在你們那裡,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

4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

5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6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

7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8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9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

10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

11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12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

13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至13)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在對比聖經譯本之下,不少譯本把「繼母」翻作「妻子」;那一種的譯法比較合理呢(林前5:1)?

2 為何娶了繼母或母親仍不覺有問題呢(林前5:1)?

3 要把犯罪的信徒交付撒但,豈不是有點那過嗎(林前5:5)?

4 為何要把犯大罪的人交付魔鬼呢(林前5:5)?

5 為甚麼保羅要以「麵酵」來形容罪惡(林前5:6)?

6 逾越節與麵酵及基督有何關連呢(林前5:7)?

7 使徒以不同的形容詞來描繪麵酵,何解(林前5:8)?

8 把惡人逐出教會合理嗎?教會豈不是講愛心及包容的地方嗎(林前5:13)?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主耶穌的名」(林前54

意即「根據主耶穌的權柄」 “on the authority of Lord Jesus”,與下半節「主耶穌的權能」有類同的意思。

「主耶穌的權能」(林前54

主耶穌已得著天上地下的權柄(太28:18),並且神已把這權柄賜與教會,讓信徒可處理教會的懲治。

「主耶穌的日子」(林前55

「主耶穌的日子」應是指著基督徒將來交賬的日子而言的,那時各人均要站在基督的臺前,向主交賬,一生軟弱不堪的信徒,雖可僅僅得救,但完全沒有賞賜。現今把亂倫的信徒交給撒但,把這人逐出教會,乃是實施教會紀律的處分,完全與信徒的得救無關。

「逾越節的羔羊基督」(林前57

保羅得著聖靈的感動,把舊約的逾越節與耶穌基督扯在一起,表明逾越節的羊羔含有預表的成分。

神的審判(林前51213

12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

13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 5:12至13)

保羅清楚交待審判信徒的職責是交給教會的,而審判教外的人,則由神來處理。

嚴重的姦淫罪

1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 (哥林多前書 5:1)

「風聞」,新美國標準譯本翻作「有確實的報道」,意即哥林多教會內有人犯姦淫罪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乃是有跡可尋,並且是證據確鑿的。

不斷繼續的犯

在參考英文及原文聖經之下,這裡的句語是用現在式的,說明亂倫的事已發生了一段日子,並且容讓它繼續下去,亂倫者如同夫妻一般的生活,兩人旁若無人,視之為等常。此外,這淫亂敗德的事情已被公開,可悲的是,教會竟沒有人起來處理。

比外邦人更差勁

「繼母」是和合本聖經的翻譯,新美國標準譯本則翻作「父親的妻子」,意味這婦人是男子的繼母,表明這信徒是犯了亂倫的罪。保羅直接指出哥林多教會的問題,表示這種亂倫的行為,連外邦人也視為彌天大罪,而信徒卻容許這種事情在教會內繼續的發生,比不信主的人更差勁。用現今術語來形容哥林多教會的情況,信徒的道德是極其敗落,其思維也是極之世俗化的。

哥林多教會的表現

2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2)

「自高自大」

呂振中譯本翻作「自吹自大」,與原文的意思非常接近。

「並不哀痛」

呂振中譯本是「豈不是倒應當哀慟」,而廣東話譯本則是「尚未痛哭」。把和合本與新美國標準譯本及英王欽定本比較之下,這裡的意思是說,哥林多教會內竟有人犯了這可怕的姦淫罪,教會內的信徒理當為這事難過,誰不知他們不單沒有痛哭及哀慟,卻竟自高自大,視之為了不起的事,毫無羞愧的心。有解經家在此推考,認為哥林多教會視亂倫為平常,因為這是個人的選擇,乃是基督徒的自由,與別人無關;或許哥林多信徒如此的包容,不干涉人家的私事,乃是基督徒所謂愛心的行為。

沒有懲治

雖然有人犯了亂倫的罪,但哥林多教會竟沒有向犯罪者施與任何的刑罰;換句話說,他們是縱容罪惡,沒有執行教會應有的職責,把這種惡人逐出教會。

使徒保羅的判斷

處理姦淫的基礎

3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裡,心卻在你們那裡,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 (哥林多前書5:3)

雖然使徒保羅不在現場親眼目睹整件事情的發生,對事情的發展更談不上是瞭如指掌,但卻運用他的屬靈權柄及在真理上的認識,指控犯這樣罪的人。

行使使徒的權柄

保羅如此向教會作出建議,要求信徒處理亂倫的過案,因為神把屬靈權柄賜給使徒,絕不是胡作故為,乃是有根有據的。

運用屬靈的原則

6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 (哥林多前書 5:6)

保羅以麵酵為例,藉此引伸到屬靈的事情上,讓人知道罪惡是會蔓延開去的,意即要趕緊來處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參照舊約的教訓

7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8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 5:7至8)

昔日神以十災來擊打埃及人,迫使他們把以色列人釋放,好叫選民可重獲自由,也盼望藉此叫埃及人能悔改歸正,歸向至高者耶和華。神藉摩西及亞倫來囑咐以色列人,要把羔羊的血塗在家門的門楣及門框上,並且在家中吃羔羊及無酵餅。無酵餅不用經過發酵的過程,說明以色列人沒有機會等待餅經過發酵的過程,意味著他們是急忙的離開為奴之地。此外,神吩咐以色列人更改其曆法,在新曆法的正月十四日慶祝逾越節,乃是為奴為婢與重獲自由的分水嶺(出12:2),以這節日為他們人生的新開始。不少學者指酵含有象徵的意思,用來代表昔日為奴及犯罪之生活(林前5:8),現今蒙羔羊的血之救贖,就不可吃有酵的餅(出12章)。成為基督徒後,就不應再返回過犯罪的生活,這正是保羅的意思。使徒蒙聖靈的帶領下,從逾越節裡得著屬靈的教訓,把它應用在新約基督徒的生活裡。

神賦予屬靈權柄

12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

13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 5:12至13)

不但使徒有權處理這樣的過案,連信徒也有這種的特權,因為神已把審判信徒的職責及特權交由教會來處理。

處理姦淫的目的

刑罰罪人

不斷犯罪,沒有悔意的信徒,應施與刑罰。保羅把惡人逐出教會,視之為處理這亂倫過案的刑罰(林前5:2;5:13)。

保障教會

由於罪惡可沾污教會,加上不去施行懲治的話,不但別的信徒不會以此為鑑,甚至會有跟風的危機。為著保障教會的純潔,教會不應裹足不前,卻要當機立斷及即時來處理教會內部的敗行(林前5:6)。

潔淨教會

保羅以酵來代表惡毒及邪惡,說明罪惡的可怕。教會執行紀律懲治,乃是為了保持教會聖潔的位分(林前5:8)。

處理姦淫的方法

交給撒但

主耶穌稱撒但為世界的王(約12:31),表明魔鬼在世上是擁有大權的。把信徒逐出教會,交在撒但的手下,這並不是說信徒已失去救恩。如此作,乃是任憑魔鬼隨意的對待這人,帶給累勸不改信徒即時的刑罰,藉此帶來管教,盼望他能早日回轉。

逐出教會

這不是說,當人被逐出教會後,這人便失去救恩。把犯罪的信徒交給撒但與逐出教會,含有類同的意思,表明這是極重的刑罰。

不與假弟兄相交

11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哥林多前書 5:11)

一)自稱為信徒的

11But actually, I wrote to you not to associate with any so-called brother if he is an immoral person, or covetous, or an idolater, or a reviler, or a drunkard, or a swindler—not even to eat with such a one. (1 Corinthians 5:11 NASB95) 

參照新美國標準譯本,「有稱為弟兄」是翻作「有任何的所謂弟兄」,可見這些自認為基督徒的,不一定是真心信主的人,意味著他們能是假弟兄。

二)假弟兄的表現

「行淫亂的」,簡單而言,這是一個於性不道德的人,即姦淫者 “sexually immoral person, one who commits sexual immorality”(林前5:9至11;6:9;弗5:5;提前1:10;來12:16;13:4;啟21:8;22:15)。這個詞彙也可用來形容那些男妓 “a male prostitute”或指一個放縱性生活的男子 “a man who indulges in unlawful sexual intercourse, a fornicator”。

「貪婪的」,這種人常常渴望可得著更多的好處,尤其是從別人的身上“one eager to have more, esp. what belongs to others”,意即一個貪心的人 “greedy person”(林前5:10;5:11;6:10;弗5:5)。

「拜偶像的」,乃是一個敬拜偶像的人(林前5:10;5:11;6:9;10:7;弗5:5;啟21:8;22:15),意即這人參與敬拜外邦假神的祭祀儀式 “participant in any way in the worship of the heathen”。這個詞彙與金錢扯上關係時,乃是用來形容那些貪財者為敬拜瑪門的人 “a covetous man as a worshipper of Mammon”(參考太6:24)。

「辱罵的」,這個字眼只在新約出現了兩次(林前5:11;6:10),英王欽定本把它翻作「罵人者」 “railer”及「辱罵人家的人」“reviler”。原意是指「誹謗者」 “slanderer”及「出口傷人者」 “verbal abuser”。

「醉酒的」,在新約聖經出現了兩次,英王欽定本是翻作「醉漢」或「酒徒」 “drunkard”,意即一個經常醉酒的人 “drunken, intoxicated”。

「勒索的」,可以解作「強盜」或「騙子」(路18:11;林前5:10:5;11:6:10;多1:9),並且這類人是極其貪婪的敲詐者 “a ravenous extortioner”。

三)停止繼續相交

吃飯的意義

用膳及領受主餐

由於上文論到開除犯罪信徒的問題,又談及逾越節的屬靈意義,乃是象徵基督徒的主餐而言的(林前5:6至8)。況且哥林多教會於守主餐前,乃是一起先來用飯(林前11:21至22),與昔日主耶穌立新約的時候,先享用逾越節的晚餐,接著才一起守主餐的做法相同;那麼,這裡的吃飯應是指一同用膳及守主餐。可是,在上文下理卻全沒有提及有關主餐的內容,把用飯當作吃飯及守主餅未免有點牽強。因此,這裡的吃飯理當指用膳而言。

一同用膳的意思

停止個人層面的相交

「吃飯」,可解作「一同用膳」,可引伸有交往的意味 “eat together, implying association”(路15:2;徒10:41;11:3;林前5:11;加2:12)。解經家摩理斯 “Leon Morris”認為,如果犯罪的信徒繼續的犯罪,別的信徒應停止與這些人有任何的社交生活。「與他吃飯都不可」(林前5:11),意即平常的飯食,而不是指聖餐而言的;但當然也不應讓這些不思悔改、不止息犯罪的信徒繼續領主餐。雖然吃飯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與不肯悔改的信徒一同用膳,就是表明願意與他們繼續相交。犯大罪而屢勸不改的信徒應被革除會籍,免得禍害別的信徒,這乃屬於教會懲治的基本原則。可是這種的見解,似乎教會是完全沒有任何空間可與犯罪者對話,作挽回的工作。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內,清楚提醒教會警戒那些不守規矩的信徒,可見教會不是完全棄絕犯某些罪的信徒(帖前5:14),應多作挽回軟弱者的功夫。

停止教會層面的相交

保羅現今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提醒他們要處理教會內裡的不潔,要把不像樣子的所謂信徒逐出教會,深信這不是說,信徒不可與世人相交,也不是說完全與犯罪的信徒斷絕交往,乃是說,在教會性的層面上要停止與這些不思悔改、行為極其不檢的所謂信徒相交。

保羅先前的書件:

引起誤解

9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

10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哥林多前書 5:9至10)

在書寫哥林多前書之前,保羅曾寫了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這封信至今已失傳,而不少信徒卻誤解了這封信件的內容,現今卻趁機來澄清。

使徒的教訓

10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

11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哥林多前書 5:10至11)

也許之前的信件,叫信徒誤以為不可與一切行淫、貪婪、勒索及拜偶像的人交往。在此,保羅便清楚解釋這不是他的原意,如果要這樣作的話,所有信徒便要離開世界方可了。其實使徒的意思,乃是要喚醒信徒,提醒他們切勿與行為不檢的信徒來往。

亮光

1 亂倫的婦人

保羅沒有教導教會懲治她,只囑咐信徒逐出亂倫的男子,也許她不是信徒之故。那麼與繼母亂倫的男子,不單是犯亂倫的罪,也是與不信者發生性關係。

極其世俗化

哥林多教會落在極其可怕的光景,世人視亂倫為大罪,教會卻容許或包容這惡事,可見這是一間極其世俗化的教會。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處理姦淫

神特意要讓哥林多前書存留在世上,叫我們看見哥林多教會淫亂的現象,讓我們正視這個可怕的問題。現今在不少教會內,信徒也有婚外情,屬主的人亦會犯姦淫的罪。屬靈權柄:神把屬靈的權柄賦予給教會,讓教會處理其內部的問題。

罪如麵酵

罪如麵酵,能叫全團發起。不去處理一點的罪,不單可禍及個人,也叫全體受著牽連。罪是很可怕的!

教會懲治

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怎樣處理姦淫的事件,把懲治的原則及目的列舉出來,作為後人於實行教會懲治的參考。

所謂信徒

有些人自稱為基督徒,但其行為卻不像信徒。這些所謂的基督徒:也許靈性是極其軟弱,故不止息的犯罪;或許他們根本不是基督徒,難怪他們沒有基督徒應有的品格。此外,再沒有其它的原因(林前5:11)。不少人批評基督教,說某某不像基督徒,成為他們不肯相信或被絆跌的藉口。弟兄姊妹,讓我們互相提醒,並且自行省察,看看自己是否一位「所謂的基督徒」?

保障教會

施行教會的紀律,把犯大罪的信徒處分,這並不是沒有慈愛,乃是施行主的公義。教會懲治可保障教會的利益,藉此敬戒別的信徒,提醒眾人要過聖潔的生活,以致教會可保持潔淨,不受罪惡的沾污。

愛與真理

彼此相愛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不講真理的。在愛裡也有管教,包容惡事是不合真理的教導。換句話說,愛與真理是永遠連在一起,絕對不會分開的。可悲的是,不少教會以愛及包容為理由,而不去處理罪惡。難怪亨利布萊卡比博士 “Dr Henry Blackaby”於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在葛培理佈道團的訓練聚會上嘆息道:「問題是,教會內的離婚率與教會外一樣,教會內的墮胎率也與教會外一樣,甚至賭賻的比率也只不過是少了1%而已。」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