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問題
一)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姪兒大衞甘迺迪﹙1955至1984年﹚,不但享有名譽及地位,也擁有世人所羡慕的財富;可是,在二十八歲的那年,他竟了結自己的一生。你對此有何感受呢﹖
二)福特汽車的創辦人說:「當技工時,我更加快樂。」富翁卡內基說:「百萬富翁很少笑。」為何這兩位富豪會這樣說話呢﹖
三)主日學老師問其班裡的男孩子:「天堂在那裡呢?」其中一位男孩子流露出喜悅的表情說;「自從我父親成為基督徒後,天堂便在我家了。」究竟如同天堂般的喜樂是怎樣的呢﹖
四)喜樂是否只是一種情感呢﹖
腓立比書4:1至9
1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
2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
3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
4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5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
6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7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8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9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腓立比書4:1至9)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腓立比書有甚麼重要的信息呢﹖
2 保羅是何許人﹖
3 在這段經文裡,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有甚麼的勸勉﹙腓4:1至11﹚﹖
4 何謂不義的喜樂呢?
5 基督徒怎樣看喜樂呢﹖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1 腓立比書有甚麼重要的信息呢﹖
降卑及榮耀
在腓立比書裡,保羅談及耶穌基督的自我降卑及得著榮耀,這為本書的神學性主題(腓2:6至11),並且如此的生活模式已成為保羅行事為人參考的準則。按照昔日猶太教的標準來說,保羅乃是一位擁有深厚宗教資歷的領袖(腓3:4至5),但當他歸信基督後,便開始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行。在學習為主自眨、受苦及作自我犧牲的過程裡,叫保羅得著真正的喜樂。故此,某學者認為腓立比書的主題為「認識基督及天國子民在罪惡世界的生活」,也有別的學者把它簡化為「活出基督徒的生命」。
喜樂與苦難
按常人來看,喜樂與苦難是不可結連在一起的;可是,保羅落在捆鎖及苦難中仍可大有喜樂。在這書信裡,我們看見保羅與主擁有緊密的相交,因而叫他大大的喜樂(腓1:20至21)。
對主的認識
在腓立比書內,保羅論到基督的虛己及被神升為至高,讓我們可進深的認識救主耶穌基督(腓2:5至11)。
2 保羅是何許人﹖
過去的保羅
在未認識耶穌基督為彌賽亞前,保羅是一個以嚴峻的手法來逼迫基督徒的猶太宗教領袖﹙徒9:1至2﹚。
現今的保羅
當信靠耶穌基督為救主時,保羅便經歷脫胎換骨的改變。昔日狠狠的迫害基督徒,但現今卻全力以赴、不顧生命安危的來傳揚耶穌基督為復活的救主。再者,他因信仰而坐牢,這乃是寫作腓立比書時的背景(腓1:7,13,16)。
3 在這段經文裡,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有甚麼的勸勉﹙腓4:1至11﹚﹖
堅定不移的勸勉﹙腓4:1﹚
使徒保羅稱腓立比信徒為他的喜樂及冠冕,因為他與他們擁有密切的關係。在牢獄中,腓立比教會成為保羅得著喜樂的源頭,因為信徒不但十分齊心,也為到福音不遺餘力﹙腓1:4﹚。冠冕是賽跑好手所得的獎勵;通過如此富圖像的描述,保羅表示在見主論功行賞的一刻,腓立比教會必能得著主的稱讚及賞賜。最重要的是,這位屬靈父親提醒信徒要繼續的倚靠主,持守他們的信仰。
合而為一的勸勉﹙腓4:2至3﹚
在此,保羅提及三位信徒的名字,分別是友阿爹、循都基及革利免。保羅同工的名字皆記在生命冊上,意即他們不但享有永生,也為神所認識的。保羅曾先後與友阿爹、循都基及革利免一同作工,意即他是認識他們為人的。換言之,以上三位同工皆是為神及保羅所熟識的。特別之處是保羅特意提醒友阿爹及循都基在主裡同心,意味著她們之間出現了問題。喜樂乃是腓立比書的焦點所在,而齊心協力是使教會享有和諧及喜樂的秘訣。
靠主喜樂的勸勉﹙腓4:4至5﹚
使徒保羅勉勵信徒要倚靠主,因而可常常擁有喜樂的心情。若教會失去同心的話,內部問題便會接踵而來。沒有「謙讓的心」,乃是破壞教會同心的元兇。「謙讓的心」,意即平靜及公平的心靈。享有如此心靈狀態的信徒,才會放下自己的權益,並且因而得著喜樂的秘訣。再者,信徒能常常享有喜樂,乃是認識到「主已經近了」的真理。關乎這一點,聖經學者有以下兩大類不同的解釋:
現今基督的同在
意即主是靠近其子民的,並且樂意聽他們的呼求。
將來基督的同在
這是指教會被提或基督再來的真理,兩者皆指出基督是信徒的主宰,並且祂是永永遠遠的與他們同在的。無論是現今或將來的同在,兩者皆提醒基督徒要學習謙讓的功課。再者,由於主無間斷的同在,我們便可常常與祂聯繫,為此便應歡喜快樂。
享受平安的勸勉﹙腓4:6至7﹚
常常憂慮的人是沒有喜樂的,這是極其容易理解的道理。保羅告訴信徒要靠主常常喜樂,而掛慮乃是喜樂最大的攔阻之一。甚麼是除去憂慮最佳的方法﹖保羅的結論是禱告。他先後用了三組不同的字眼:
「禱告」
這個字眼說明信徒應對神作出的敬拜及委身。
「祈求和感謝」
它可翻譯作「存感謝的祈求」。「祈求」,意即為到個人的需要,信徒應向神傾心吐意。基督徒能為到自己的需用,存坦然無懼的心向神傾訴。這是神的恩典,為這福氣我們應感謝神。
「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基督徒可明確及具體的把自己的需要帶到神面前。神既然知道我們的需用,故此,我們便不用憂慮,並且這是我們可享有喜樂的原因。通過如此禱告的心態及操練,神的平安便會護衛信徒的心靈。在此,神所賜的平安與倚靠主而得喜樂是息息相關的﹙腓4:4﹚。
正確觀點的勸勉﹙腓4:8至9﹚
假若人要享有喜樂及平安,不被天天的重擔壓得透不過氣來,那麼我們便必須有正確的觀點或思想。
正確的思想﹙腓4:8﹚
在此,有七大類事物是值得基督徒思念的;我們應常常思想「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及值得「稱讚」的事情。「真實的」,即誠實之意。「可敬的」,乃是值得尊敬的意思。「公義的」,即神或人公正的事,這乃是值得人家尊敬的。「清潔的」,即與神有關的純潔或聖潔。「可愛的」,乃是叫人喜愛的事情。「有美名的」,即卓越道德的事情。「稱讚」,指出這些事情是值得叫人稱頌神的。
正確的行為﹙腓4:9﹚
保羅以身作則的把真理教導信徒,並且鄭重的鼓勵信徒,要實踐從他身上所學到的真理。這裡的「行」,意即慣性的實踐。使徒提醒信徒要知行合一,把學到的真理應用出來,成為他們的習慣。擁有正確的思想及行為的信徒,必可經歷從神而來的平安。
4 何謂不義的喜樂呢?
本質
在本質方面,不義的喜樂只限於今生的﹙詩17:14;路16:25﹚;換言之,如此的喜樂是短暫的﹙伯20:5﹚。它不但是易變的﹙路12:20;傳2:1;7:6﹚,並且如此的歡樂是虛空的﹙伯21:12﹚。
來源
不義的喜樂可源自財富﹙伯21:13;詩52:7;17:14;73:3,4,7﹚、權力﹙伯21:7;詩37:35﹚、貪食﹙賽22:13哈1:16﹚、醉酒﹙賽5:11;56:12﹚及其它邪惡或邪淫的行為。
結果
不義的喜樂不但最終帶來災禍﹙摩6:1;路6:25﹚,也叫人陷在悲痛中﹙箴14:13﹚。
5 基督徒怎樣看喜樂呢﹖
不單是情緒
喜樂可以是一種感到安寧、成功或幸福的情緒,但卻不單是一種情緒而已。對基督徒來說,喜樂是信徒在地上生活的特質,也是在神永恆國度裡與基督同在的生活形態。
喜樂與行動
通過遵從聖經的教導﹙腓4:4﹚,甚至有時要經歷苦難或試驗,信徒卻可經歷到從神而來的喜樂﹙太5:11,12;彼前4:13﹚。換言之,從神而來的喜樂可以叫基督徒勝過逆境,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或支配。
真神的工作
舊約聖經清楚指出說,神乃是真正喜樂的源頭﹙傳2:26;詩4:7﹚。在新約聖經內,路加醫生亦指出耶穌基督的降生、工作及在十架上戰勝死亡的事實,乃是世人得著喜樂的源頭﹙路2:10;10:17;24:52﹚。藉著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的救主及生命的主,信徒便可享有如此超然的喜樂﹙羅15:13﹚。
生活的方式
喜樂乃是基督徒生活的特色。通過無間斷的與基督相交,意即與神保持密切的關係,祂便把喜樂賜給信徒﹙約15:10,11﹚。此外,喜樂亦是基督徒順服聖靈所結的果子﹙加5:22﹚。在新約聖經內,信徒與信徒之間的相交,也可帶來喜樂﹙提後1:4;約壹1:3,4;約貮1:12﹚。
結語
真正的喜樂是源自神的。它的本質是純淨的,也會存留到永永遠遠。最重要的是,如此的喜樂才可滿足人心靈深處的需要。神已把其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為要叫我們得著祂的豐富。假若我們認罪、悔改及接受祂為救主的話,必能得著赦罪的平安及喜樂。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領組錦囊
組長可分享自己信靠基督後所享有的喜樂,也可事前邀約其他信徒,於在這次查經裡與慕道者分享他們喜樂的經歷。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
在研經後,基督徒應嘗試把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及教會生活裡,並且求神讓你經歷祂話語的真實及神的大能。在家庭祭壇、小組聚會及社交場合裡,把握機會向未信主及信徒分享自己的經歷及見證福音的大能,也藉此建立信徒的生命。
在查考經文後,慕道的朋友可以存一個開放的心向神禱告,為要嘗試經歷這些真理的可信性。無論遇到甚麼難題或經歷,慕道者可嘗試禱告,並在下一次查經時與各人分享。
我進深認識聖經?
我進深認識真神?
我進深認識世人?
我進深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