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有福的人﹙三﹚

反論

基督徒極應知道真正與時下流行假冒基督教信仰的分別。某人說:「在現今我們所身處的時代裡,形像比品格有高的評價,而風采比真正的成就更有價值。外貌叫我們有深刻的印象,而我們容易忽視導致卓越而不起眼的紀律。生命只流於表面化,有待作出更有深度的探索。」

在對比之下,登山寶訓是在耶穌聲名大噪時所發表的人生哲學。在開首稱為八福的經節裡,它簡潔地把在天國與世上邦國成功之法作對比。不久之前,某人以世俗的觀點寫了另外一篇的「八福」:

自創及自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單靠自己來成就一切。

假裝冷靜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避免陷入塵世的爭吵中。

要求權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如果他們不要求的話,也有別人如此作。

全為興趣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你只能四處走動一次。

不施予憐憫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任何人如此愚笨的遇上這人,乃是該受罰的。

改變規例的人是有福的,因為畢竟所有人也是如此作的。

恐嚇人的是有福的,因為如果你不這樣作,人家便把你的籌碼奪去。

鄙視好人的是有福的,因為所有人知道好人必定會失敗的。

現代社會是以適者生存來生活的。在汽車的保險桿上寫著說:「在死時擁有最多玩具的是贏家。」

在多年前,當米高佐敦首次退休時,芝加哥公牛的老闆說:「他活出了美國夢。美國夢是當你的生命達到某一階段時,你不用作你不想作的東西,而可作任何你喜歡作的東西。」或許這是某些人的美國夢,但絕不是耶穌在八福裡的夢想,它看來是基督徒在生活上不可思議的反論: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我的回應

八福怎樣與現今社會的價值觀相違背呢?你最難拒絕世俗的準則是甚麼呢?你可以怎樣開始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來活出神的準則呢?

馬太福音5112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3“虛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馬太福音5:1至12)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 請在疑難之處,劃上疑問號。

2 在難明的詞彙旁劃上問號。

3 把耶穌基督的言行舉止圈起來,並且在旁邊順序的寫上數目字。

4 在「福」的字眼以下劃線,並且在旁邊順序的寫上數目字。

5 把信徒蒙福的原因用螢光筆強化,並且在旁邊順序的寫上數目字。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福」,乃是蒙福、快樂、幸福之意,大多數用在蒙神恩惠的人身上。這個詞彙可用來描寫人內裡的滿足,而它是不受環境影響的。更寶貴的是,這種福氣乃是神願意其兒女可享受的。基督論到的福有異於常人的見解;換句話說,祂倡導的理論是一種嶄新、超然的價值觀。如此的價值觀是屬血氣、靈性幼嫩的基督徒是無法可理解的。

1 為何耶穌基督要坐下來講道呢(太5:1)?

2 這裡與路加福音第六章的記載是否同一樣的事件呢?

3 為甚麼耶穌基督要宣講這篇信息呢?

4 為何擁有如此表現的人可承受以上的福氣呢(太5:3,4,5,6,7,8,9,10,11)?

講論的比較

傳統的見解

自古教父奧古斯丁至今,不少學者認為路加6:20至49及馬太五至七章是兩篇獨立的講論。

一篇的講章

第一,不同的對象而已;第二,使用不同的用語而已;第三,兩人皆以不同的手法來處理,意即馬太是以專題的手法來寫作,而路加卻以事件的先後次序來記載其福音書。

講論的目的

目的一

基督讓其跟隨者知道何謂真義,這是完全有別於文士及法利賽人所倡導的義。

目的二

基督描述其國度的律法,乃是以屬靈的原則來管理人的生命。

目的三

基督的信息涉及舊約律法、文士及法利賽人的傳統,藉此逐一的作比較。

講論的重要

新生的需要

登山寶訓的標準遠超過摩西律法的要求,顯示人沒有新生的話,根本就無法活出這些標準來。

就近主耶穌

聆聽這講論的目的,為要叫人就近基督,因為唯有祂才可符合神的標準。

快樂及成功

唯有依據這講論的方向來生活,信徒才可經歷真正的快樂及成功。

生命的見證

依據登山寶訓的路向來生活,乃是為基督作見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討神的喜悅

如此的生活方式,不單惠及別人及自己,最為重要的,乃是能討神的喜悅。

講論的地點

在加利利海的北面,有一座山從地面逐漸的傾斜,這傳聞是登山寶訓的地點,但沒有人可證實其真確性。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這處可能是靠近迦百農的一塊平地(路6:17)。

講論的姿態

拉比坐下來教導會眾,假若站立或走動,便會被視為非正式及非官方。馬太特意記敘主耶穌開口講道的姿態,因為其對象主要是猶太人。主耶穌坐下來講道,表明其教訓是具權威及官方性的。

虛心的人﹙太53

「虛」(原文編號4434),在希臘的世界裡,這是用來形容窮困或行乞的人。這裡可解作謙卑或靈裡貧窮之意。「心」(原文編號4151),含有靈或心靈的意思。路加福音二十一章的窮寡婦,還有一點的經濟能力作出奉獻;但這裡所使用的「虛」字,乃是赤貧之意。它可用來形容一個抖縮在街角,用手遮臉,恐怕人家認到他的乞丐。主耶穌以生動的手法來描述,表明一個心靈處於赤貧狀況的人,必能承受神的國。何解?理由非常簡單,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並且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那麼一定會前來尋求神的滿足,說明他們是擁有天國位分的人。

哀慟的人﹙太54

「哀慟」(原文編號3996),意即憂愁、憂傷、哀悼。「必得安慰」(原文編號3870),可解釋作必得著鼓勵、支持、或激勵之意。存著敬畏神的哀慟,這人必定能蒙神的安慰及加力,因為神就是安慰之源。

溫柔的人﹙太55

「溫柔」(原文編號4239)含有溫柔的、溫順的、溫和的意思。有時它用來描述微風或撫慰人心的藥物,也可用來形容被馴服後的動物。耶穌基督以極其溫柔的姿態出現在群眾的面前,祂是柔和及溫柔的君王(太21:5)。有學者指出「虛心」與「溫柔」的分別,前者是聚焦在人的罪性上,而後者則強調神的聖潔。擁有謙卑態度的人,虛心及溫柔乃是其美德的基礎。虛心的人對自己有所認識,了解自己的屬靈光景是何等可憐,這樣他才會跑到神那裡去,在祂跟前難過及哀慟。如此的過程,叫人被馴服過來,並且成為溫柔的人,得享擁有地土(進入神國)的資格。

飢渴慕義的人﹙太56

「義」(原文編號1343),即廉正、正直、公正之意。饑餓及口渴乃是普遍人的正常及自然反應,若人感到饑餓或口渴的話,便會尋求各樣方法來滿足自己在這方面的需要。假若人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是不義的,並且有需要得著這方面的滿足,這就成為他的動力或動機,用盡一切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論到饑渴慕義的人,主耶穌肯定這樣的人必能在義裡得著飽足(太5:6)。

憐恤人的人﹙太57

「憐恤」(原文編號1655),含有慈悲的意思,意即這等人會對卑微的人生發出慈悲或同情心來。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難以活出憐恤來,因為他們大多是驕傲、自義及充滿論斷的心的。猶太人拉比迦馬列說:「甚麼時候你有憐恤,神便有憐恤臨到你,但如果你沒有憐恤,神也不會憐恤你。」如此絕對不是世人慣用的原則,意即憐恤人家的人,不一定蒙對方或別人的憐恤。

清心的人﹙太58

「清」(原文編號2513),意即純潔。「心」(原文編號2588),即內裡的人、動機及態度的所在地、個性的中心。猶太人的信仰參雜了他們歷世歷代的遺傳及解釋,把舊約的真理扭曲及蒙蔽了。換句話說,若能把心裡的雜念除淨,存著清潔及單純心思的人,必能遇見神(太5:8)。

使人和睦的人﹙太59

「使人和睦的人」(原文編號1518),可解作調解者(和事佬)或調停者。真正的平安源自神自己,因為祂就是賜人平安的神(利26:6;王上2:33;詩29:11;賽9:6;結34:25;羅15:33;林後14:33;帖後3:16)。自人類犯罪後,人不但失去平安,並且無法可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取平安。心裡的平安是從神而來的,乃是祂厚賜人類的禮物。耶穌基督降世,並且為罪人成就救恩,目的是要人享有平安。重生得救後的信徒擁有神生命的特質,使人和睦便變成他們的天職,這乃是生命的流露而已。由於他們擁有新生命的特質,表明他們已得享神兒子的尊貴名分(太5:9)。

為義受逼迫的人(太51012

信靠耶穌基督、擁有神新的生命、享有天國國籍的人,必然願意為義受迫害,流露出新生命的痕跡。為義受逼迫絕不是新事,因為過往的人就是如此地對待神的先知。為主受逼迫,乃應歡喜快樂,因為他們的賞賜是大的。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1 神創造始祖亞當夏娃,讓他們可承受地土及管治地土的權柄;可是,他們卻聽從了魔鬼的引誘,不肯順服神的安排,結果喪失了地土。現今主耶穌指出溫柔的人可承受地土。罪人如野馬一般,未被馴服過來。他朝一天,當罪人發現其問題,並且願意接受神的馴服時,這人便可承受地土(太5:5)。

2 背誦太5:5。

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

3 靈裡貧窮的學習:這不僅是我們的態度,也應承認自己於這方面的需要。

4 流露哀慟的學習:我們對罪惡的態度,為自己的罪行流露出真正的傷痛。

5 流露溫柔的學習:這是我們對別人的態度。我們應有受教的心,並且不為到自己的過錯來作辯護。

6 飢渴慕義的學習:這是我們對神應有的態度。因為我們向神求告,以致藉著信心來承受祂的義。

7 流露憐恤人的學習:我們擁有赦免及愛護人家的心。

8 流露清心的學習:我們保持自己能擁有純潔的生命,因為聖潔對我們是重要的,並且決不以別的來取代。

9 使人和睦的學習:基督徒應使神和人和好,也應使彼此對敵的人和好。我們乃是分享平安福音的人。

10 忍受逼迫的學習:所有敬虔渡日者皆會受到逼迫。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

在研經後,嘗試把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及教會生活裡,並且求神讓你可經歷神話語的真實及神的大能。在家庭祭壇、小組聚會及社交場合裡,把握機會向未信主及信徒分享自己的經歷;向未信主的朋友見證福音的大能,也藉此建立信徒的生命。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