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叫全營的兵都聚集在他那裡。
28他們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
29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
30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
31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32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33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地。
34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
35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36又坐在那裡看守他。
37在他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38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39從那裡經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
40“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41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也是這樣戲弄他,說:
42“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43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 ”
44那和他同釘的強盜也是這樣地譏誚他。
45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46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47站在那裡的人,有的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
48內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
49其餘的人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救他不來。”
50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51忽然,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52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
53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裡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54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
55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
56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
57到了晚上,有一個財主,名叫約瑟,是亞利馬太來的,他也是耶穌的門徒。
58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給他。
59約瑟取了身體,用乾淨細麻布裹好,
60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裡,就是他鑿在磐石裡的。他又把大石頭滾到墓門口,就去了。
61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在那裡,對著墳墓坐著。
62次日,就是預備日的第二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來見彼拉多,說:
63“大人,我們記得那誘惑人的還活著的時候,曾說:‘三日後我要復活’。
64因此,請吩咐人將墳墓把守妥當,直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門徒來把他偷了去,就告訴百姓說:‘他從死裡復活了。’這樣,那後來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
65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盡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
66他們就帶著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頭,將墳墓把守妥當。 (太27:27至66)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為何兵丁強迫主耶穌穿上朱紅色的袍子呢(太27:28)?
2葦子是甚麼東西呢(太27:29)?
3古利奈是何地(太27:32)?
4殿裡的幔子安放在那裡呢(太27:51)?
2)「小心解釋 」“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基督被戲弄(太27:27至31;可15:18至20;路23:26至32;約19:16)
被戲弄之地
「衙門」,有英文譯本翻作「皇上的總部」(太27:27)。在這期間的「衙門」,乃是大希律的舊皇宮,當羅馬巡撫拜訪耶路撒冷時就住在那裡。通常來說,有一隊約六百名的士兵駐守在耶路撒冷。在節期間,他們會增派軍隊的數目來陪伴彼拉多,隨時準備振壓騷亂。有別的學者認為這不是希律的宮殿,而是彼拉多位於安東尼堡的住所。這裡地方很大,因為可容納六百名軍人。
被戲弄之法(太27:28至31)
脫去衣服(太27:28)
當主耶穌被鞭打時,可能是全裸或半裸的,之後或許穿回自己沒有縫兒的內衣(約19:23)。兵丁首先把祂的內衣脫去,然後使祂穿上朱紅色袍子,如此再次叫已受損的皮肉受著煎熬。極有可能這朱紅色袍子是屬於某位兵丁用來在寒夜裡站崗時所使用的禦寒衣物。馬太形容袍子是朱紅色的,而馬可則說是紫色的。這並沒有矛盾,因為紅紅紫紫正是殘舊衣服極佳的形容。
戴上冠冕(太27:29)
為著加增痛苦及譏諷的程度,兵丁用荊棘編作冠冕,載在祂頭上。巴勒斯坦地有許多不同品種的荊棘,至於所採用的類別則不得而知。其目的是要模仿該撒於官方場合在頭上載的花環,如此的圖像可在羅馬錢幣上看見。
手拿葦子(太27:29)
與袍子及荊棘冠冕一樣,葦子是代表皇者的身份,用來模仿王的權杖,意即祂權力及能力之象徵。在羅馬錢幣上,如此的權杖是握在該撒手裡的。「恭喜」,乃是向羅馬君王慣常使用的致敬。「猶太人的王阿」,乃是一種含有嘲笑的反語,但也可以反映羅馬人一些慣常反猶太人的行為。
向祂下跪(太27:29)
猶太人已亡國多年,並且現今受到羅馬人的管轄。帶著譏諷的態度,這些兵丁向基督下跪,藉著言行來取笑祂是猶太人的王。
口吐唾沫(太27:30)
尤其是非猶太人的唾沫,猶太人視它是極其不潔的。兵丁吐唾沫在主耶穌的面上,或許是諷刺的在仿效希臘的君主,期望人家以親嘴來作出致敬之舉動。
脫去袍子(太27:31)
把基督戲弄過後,兵丁脫去祂的袍子,然後再替祂穿上自己的衣服,便押祂前往刑場。
基督被釘死(太27:32至56;可15:21至41;路23:33至49;約19:17至37)
被解往刑地
已受重傷
經過鞭打後,某學者指出主耶穌已變得血流如注,在肩頭以下,皮肉已被撕裂,以致肌肉、韌帶、血管,甚至內臟也露了出來。
昔日背景
羅馬人擁有特權,可強迫任何人來向他們服役。死囚要親自背負十架上的橫木前往刑場去,十架的椿柱早已插在刑場的地土裡了。
古利奈人
古利奈是一個大城市,即現今北非的利比亞。那裡的猶太人社區很大,無疑那裡會有歸依猶太教的人。西門是一個普通猶太名字,與其他外地的猶太人一樣,他前往耶路撒冷守節。那時,主耶穌已身患重傷,再沒有氣力來背負自己的十架了;因此,兵丁便強迫古利奈西門來頂替(太27:32)。
處決之地
各各他,其亞蘭文的意思是「髑髏地」(「頭顱骨之地」)。那裡不是有許多頭顱骨,亦不是一個墓地,也不是一個用作處決之地,而是從遠處眺望,這山頭看來像一個頭顱骨。
被釘的準備
被釘在十架前,兵丁給主耶穌送上「苦膽調和的酒」(太27:34),馬可則稱為「沒藥調和的酒」(可15:23)。「苦膽」,即苦的意思。而馬可卻表明它是「沒藥」,乃是一種藥物,也可用來作香油的(詩45:8;箴7:17),又是用來膏祭司的一種物料(出30:23),並且可用來安葬的(約19:39)。沒藥有止痛的功效,讓被釘十架的死囚可減少痛苦。主耶穌只嘗了一點的止痛劑,卻沒有再繼續喝下去,祂揀選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十架的苦難,正如在舊約的預言,彌賽亞誠然擔當我們的罪惡(賽53:4)。
被釘的時間
有關主釘十架的時間,馬可的記載是「巳初」,即早上的九時。某學者認為那天是星期五,並且主被釘在十架上有六個小時之多。
被釘的原因
彼拉多對主耶穌最後的嘲弄及故意對猶太人領袖的羞辱,於是下令把罪狀釘在祂的頭上。它如此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太27:37)。馬太以濃縮的方法來記載主的罪狀,全寫卻應該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約19:19)。它是用希伯來、拉丁及希臘文來寫成的。希臘文是那時在羅馬帝國裡最普及的語文,亞蘭文(與希伯來文極相似的)乃是巴勒斯坦的語文,而拉丁文則是羅馬的官方語文。巡撫用三種不同的語文,為要確保路經者皆可讀到這罪狀。當大祭司看見這牌子後十分氣忿,並且向彼拉多提出抗議(約19:19至22)。彼拉多卻沒有理會他們,仍舊把牌子掛在十架上。主耶穌是彌賽亞,就是猶太人等待已久的王,他們卻棄絕祂,讓這位猶太人的王被掛在殘酷的十架上。如此的罪狀,乃是官方處死主耶穌的原因,並且成為任何國家領袖的警告。
被釘的情景
瓜分衣物
羅馬的法例
羅馬法例容許處死死囚的團體隨意以拈鬮(抽簽)的方法,取去死囚較小的遺物。這乃是舊約及希臘普及的文化,即古人用來作出抉擇的方式。
處決的慣例
對於釘十架的死囚,羅馬人要使他們變得一絲不掛。當猶太人處決死囚時,除了腰巾外,他們要脫去死囚一切的衣物。
猶太的服飾
通常來說,猶太男士有五件的服飾,分別是涼鞋、內衣、頭巾、腰帶、外衣。
舊約的預言
兵丁把主耶穌的衣物,或許包括了頭巾、外衣、腰帶及涼鞋,分為四分。這些物品在價錢上是大同小異的。由於主的裡衣是沒有縫兒的,故此兵丁以抽簽的方法,奪取了主的裡衣,應驗了在舊約的預言(太27:35;約19:23至24;詩22:18)。主耶穌在十架上,可能是一絲不掛,這是人世間極大的羞恥,更何況是對這位住在高天之上的萬王之王呢!
被強盜譏諷(太27:44;可15:32;路23:39至40)
強盜在旁邊聽見這群領袖這樣說話時(強盜是眾數),也隨口附和(太27:44)。稍後,其中的一位強盜可能內心有所醒覺,並且發現這位被釘十架的基督在十架上的表現,證明祂是毫無瑕疵,不應受到羅馬人所判定的刑罰;繼而責備那位不斷譏諷主的盜賊,並轉向主求祂的憐憫及記念(路23:39至42)。
黑暗的出現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太27:45)意即由中午至下午三時,全地都漆黑一遍。路加卻加上一句,「日頭變黑了」(路23:45)。為何遍地都黑暗了呢?是否因為一場風沙在該處颳起,還是由於密雲把太陽遮敝了,又或是基於日蝕呢?聖經沒有明顯的解釋。若參照幾處舊約聖經(賽5:25至30;摩8:9至10;彌3:5至7;番1:14至15),這應是神審判罪惡一種特殊天象的預兆。
基督的喊叫
約在下午三時,主耶穌大聲喊叫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這句說話,馬太及馬可均有記述,但在字句方面則略為不同。世人所有的罪孽都歸在主耶穌的身上(賽53:5至6;林後5:21),但這位背負世人罪孽的拯救者卻被以色列人全然的離棄(參考約翰1:29)。世人的罪使聖潔無瑕疵的主耶穌與父神分離,這並不是人可以完全理解極其痛苦的情況。
人群的反應
人家誤以為主耶穌是在呼叫以利亞;故此,某人便「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太27:48)其餘的人則以諷刺的口吻來取笑祂(太27:49)。「醋」,原文是「酸酒」。究竟為何這人要如此作,個別學者有以下的見解:
或許認為祂是口乾之故,便藉此滋潤其乾涸的喉嚨,盼望祂能說話清楚一點。
減輕祂的痛苦。
想延續祂的生命,藉此叫祂多受一點的苦。
死後的情景
幔子的裂開(太27:51;可15:38;路23:45)
「殿裡的幔子」是指分隔聖所與至聖所之間的簾幕。聖殿內的幔子,是仿效昔日會幕內的擺設(出26:1至6)。昔日以色列人不可擅自進入至聖所,乃要藉著大祭司不斷為他們獻上祭物(來9:25至28),現今主耶穌獻上自己為祭,一次過成就了救贖的恩典,叫信靠祂的人可直達神的寶座(來10:19至20)。現今殿裡的幔子奇妙的裂開,說明藉著基督的犧牲,為世人敞開一條又新又活的路,靠祂的名,罪人可與神和好。
地大大震動(太27:51)
主耶穌的死,使地大震動,甚至叫磐石也崩裂起來,也使一些聖徒的墳墓打開(太27:51,52)。
石頭的崩裂(太27:51)
崩裂的不是細小的石塊,乃是磐石,看見主耶穌離世時帶來的威力。
聖徒的復活(太27:52至53)
譯本的比較
當主斷氣時,在馬太福音內,記下一件獨特的事件。若參考新國際譯本的譯法,這些聖徒的墳墓被打開後,便立刻復活,到主耶穌從死裡復活後,便往聖城向多人顯現。中文聖經和合本、英王欽定本及新美國標準譯本卻有不同的意思,乃是指到聖徒的墳墓先被打開,及至主復活時,這些聖徒才復活過來,前往耶路撒冷向人顯現。這種譯法比較合理,因為主耶穌乃是信徒之「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意即基督首先從死裡復活,以致信靠祂的人也可復活。藉此推斷,這些聖徒在主斷氣時,沒有即時復活,乃是等到主從死裡活過來後,才從墓穴出來。
復活的見解
這些聖徒的復活,不可能像一些解經家的講法,認為他們已得著榮耀的身體,如同主從死裡復活後,得著榮耀的身體一樣。主使拉撒路復活,他要再嘗死味,因為他的身體還要衰殘,不是榮耀的身軀。若拉撒路及這些聖徒是得著榮耀身體的話,相信在今天我們也可目睹他們的風釆。這些人可從死裡復活,要顯示主乃是賜人生命及叫人可從死裡復活、戰勝死亡的主宰。
人群的反應(太27:54至56;可15:38至39;路23:47至49)
百夫長的見證
當群眾看見這些天象的突變所帶來的威力後,看守主耶穌的人及一位百夫長,都顯得十分害怕。可是,在這次特殊的經歷裡,這位百夫長歸信了基督。
其他人的見證
不但百夫長目睹這些奇異的事情發生,連同在現場作看守工作的兵士也目擊這些實況,因此他們也承認這人乃是神的兒子(太27:54)。
圍觀的婦人
當死囚被處決時,通常家人及朋友是可出席的;唯獨是男門生卻有被視為叛黨同僚的危險。現今只有幾名的婦女,在遠處觀看主耶穌被人釘的苦況,這乃是可以理解的(太27:55至56)。
基督被埋葬(太27:37至66;可15:42至47;路23:50至55;約19:38至42)
被埋的墓穴
一位來自亞利馬太的人,他向彼拉多索取主耶穌的屍首,然後把祂好好的埋葬。亞利馬太的約瑟是一位尊貴的議士,意即公會裡一位重要的議員。他雖然作為公會的一位主要的成員,卻是主耶穌暗中的跟隨者(太27:57;約19:38)。在審詢的過程中,亞利馬太的約瑟也沒有附從公會惡毒的計謀(路23:50)。主耶穌被葬在財主約瑟的新墳墓裡(太27:60),應驗了以賽亞的話(53:9)。
仇敵的反應(太27:62至66)
嚴加看守
由於祭司長及法利賽人知道主耶穌曾宣稱能從死裡復生,恐怕門徒會把祂的屍體偷走,藉此迷惑眾人,便前往彼拉多處,要求派人看守墓穴。「你們有看守的兵」,這是彼拉多簡短的回答。有學者認為,希臘文中,這是含有命令式的句語,絕對不是一句普通陳述性的說話。在此,看見彼拉多運用他的權柄,拒絕了猶太宗教領袖的要求,任憑他們自行處理。聖殿內有看守的人,把守聖殿的秩序及管理治安。現今彼拉多一概不理,叫猶太人自行派遣看守的人來把守墳墓。也有學者認為,「你們有看守的兵」,意即「與一位兵士同去」。猶太人既有聖殿的警察,其實不用到來求助於巡撫彼拉多,明顯他們是要求羅馬人從中協助。故此,彼拉多為了滿足領袖們的要求,便派兵丁看守墳墓(參考馬太28:11)。
墳墓被封
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帶同一位兵丁前往墳墓,把墓封好。通常羅馬人以繩子及蠟來封墓。若有人試圖把墓穴的大石滾開的話,一定會破壞這個封條。
不同的人物
巡撫(太27:27),兵丁(太27:27),古利奈人西門(太27:32),兩個強盜(太27:38),圍觀的人(太27:47至49),聖徒(太27:52),百夫長及看守基督的人(太27:54),婦人(太27:56),來自亞利馬太的約瑟(太27:57),祭司長及法利賽人(太27:62)。
紅如丹顏
以賽亞書1:18稱罪如同丹顏一般。現今,耶穌基督穿上了朱紅色袍子,意味著祂背負著全人類的一切罪孽。
被釘之日
主耶穌被釘的日子是「預備日」,即安息日的前幾小時。馬可福音清楚加以註解說,「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可15:42)。
十架七言 | 次序 | 舊約根據 |
路23:34 | 一 | 賽53:12 |
路23:43 | 二 | 賽53:10,11 |
約19:27 | 三 | 出20:12;參考可7:10至13 |
太27:46;可15:34 | 四 | 詩22:1 |
約19:28 | 五 | 詩69:21 |
約19:30 | 六 | 詩22:31 |
路23:46 | 七 | 詩31:5 |
3)「盡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愛主的心
基督徒們哪,當看見主耶穌為我們的緣故忍受如此殘酷的刑罰時,我們願意甘心樂意的愛主嗎?
人的惡心
宗教領袖誓要處死絲毫沒有罪惡的基督,並且至終沒有顯出悔意來,這顯示他們惡毒的心腸。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