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
25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
26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27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
28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
29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
30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 ”
31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
32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
33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34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甚麼。
35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 “我要開口用比喻, 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
36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
37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
38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
39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40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41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
42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43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太13:24至43)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何謂稗子(太13:25)?
2為何主人恐怕薅稗子時,連麥子也拔出來呢(太13:29)?
3芥菜種是最細小的種子嗎(太13:32)?
4三斗麵是甚麼(太13:33)?
2)「小心解釋 」“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主的比喻(太13:24至33;太13:36至43)
稗子的比喻
宣講的時間
大有可能,主耶穌講完「撒種的比喻」後,便接著講這個「稗子的比喻」。
宣講的對象
主耶穌只向群眾發表比喻,但卻沒有加上解釋。至於詳盡的註釋,只有向門徒交待(太13:34,36)。
比喻的特色
「好像」的公式語,乃是亞蘭文的慣常語法(太13:24)。
比喻的解釋
比喻的細節
在這個比喻裡,主耶穌沒有把每一個細節解釋清楚。究竟僕人是代表誰?為何全能及全知的主,竟讓魔鬼把其邪惡之子放在世上呢?以上的細節,主沒有一一作出解釋,因為它們與比喻的中心思想無關。主耶穌在世上講了不少的比喻,而每一個比喻均有其重點或中心思想的。要正確明白主的教訓,我們便要先找出比喻的焦點,切勿鑽進牛角尖去。故此,讓我們認定比喻的枝節不是最要緊,其中心思想才是最關鍵性的教訓。
基督的解釋
那撒好種的就是基督(太13:37)。
田地就是世界(太13:38)。
好種就是天國之子(太13:38)。
稗子就是撒但之子(太13:38)。
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太13:39)。
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太13:39)。
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太13:39)。
學者的見解
稗子
一種毒麥
稗子是毒麥。由於某種毒麥的外形與小麥十分相像,除非等到小麥成熟結出麥穗時,才可辨別出來。
以此報復
古人把這種毒麥的種子撒在敵人的田裡,藉此破壞人家的收成。古羅馬人為此立法,嚴禁這樣的罪行。犯了如此罪行的人,乃是會受到羅馬法例的懲治的。
其殺傷力
稍微受到毒麥感染的土地,如果小心的話,是可以把它清除,但卻很容易弄錯。當田地嚴重受到感染時,由於毒麥的根較強壯,並且它會把小麥的根纏在一起,差不多無法可把它除滅。
田地
不少人視「田地」為描繪真假信徒混雜在教會內的情況;可是,主耶穌清楚指出它卻是世界的象徵。
仇敵
「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太13:39),而「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太13:38)。參照帖撒羅尼迦後書一章八至九節的話,「稗子」就是那些不認識神及不聽從福音的人。
好種
「好種就是天國之子」(太13:38)。他們得以稱為「天國之子」,皆因他們對福音有美好的回應,於主裡生根建造起來。
末世
末世的時間
「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太13:39),乃是耶穌基督再來的時間(太24:30至31;啟19:14至15)。
末世的審判
當主耶穌再次降臨在地上時,天使便會聚集所有的惡人,把他們列在末日的大審判中。
火爐
「火爐」,即地獄之意。主耶穌復臨地上後,隨即開始祂在地上一千年的統治。在這個階段完結後,祂便出現在白色大寶座上,審判歷世歷代的惡人(啟20:4至6;20:11至15)。然後,這些被定罪的人皆要被扔在火湖裡,接受永永遠遠的刑罰,在那裡哀哭切齒(太13:42)。由於惡人於情感上感到極大的痛苦,因而使他們「哀哭」起來。基於在地獄裡所受到肉身的煎熬,叫人痛得咬牙「切齒」。
義人
義人必得著榮光,如太陽一般的耀眼,但以理先知早已把這真理預告出來(但12:3;太13:43)。
芥菜種的比喻
比喻的目的
不是講解植物學
這個比喻的重點不是植物學,而是以芥菜種與神國作一比較。
極其懸殊的比較
體積極其細小的芥菜種,當它發芽長大後竟成了矮樹那麼高,並且可成為飛鳥的棲身之所,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比較。
細小的意思
比芥菜種更細小的,乃是蘭花的種子。在主耶穌的時代,以色列地是沒有蘭花的。此外,「如芥菜種一般細小」,乃是用來形容物品是極其細小的諺語。當地的芥菜種,能長得十分高大,可有十二至十五英呎高。芥菜種的比喻之中心,乃是要強化神國超然的成長。
飛鳥的意思
在參照撒種的比喻後,有些解經家把飛鳥解作邪靈或邪惡的勢力(太13:19)。可是,在這處的上文下理內,卻沒有隻字提及或暗示這種的見解。如此的描寫,為要強調芥菜種長大後,不但能成為茁壯的植物,也可成為飛鳥棲息之處。同樣地,天國的開始是微小的,但卻能有超然的成長。
麵酵的比喻
比喻的特色
三斗麵,其容量約有四十公升,足夠一百人的享用。對一般的婦人來說,這次的製餅是極不尋常的(太13:33)。
比喻的解釋
與先前的比喻作比較時,發現芥菜種是強調表面的增長,而麵酵則是論及內裡的變化。麵酵是不會長大,卻只會滲透。兩者共通之處,皆要顯出天國是從細小開始及是靜悄悄地成形的。
比喻的誤解
誤解之一
「婦人」是代表甚麼呢?有解經家認為婦人是指教會,因為聖經有時指教會為神貞潔的新婦(弗5﹕25至33)。這樣的講法似乎有聖經的支持,但由於主耶穌沒有明說,上文下理又沒有明顯的暗示;故此,我們斷不能說這是唯一及絕對的解釋。
誤解之二
「三斗麵」代表甚麼呢?有學者認為麵是教會的食物,那麼便是神的話了。這種說法未免太牽強!
比喻的解釋
酵的用語
為何主耶穌以麵酵來形容天國的特質呢?若要更仔細及準確地了解主的意思,我們必須認識麵酵在新舊兩約的用法。
麵酵在舊約的特別用途
代表不潔(出12﹕15;利2﹕11;6﹕17;10﹕12)。
獻上有酵的餅(利23﹕17)。
麵酵在新約的特別用途
在新約時代酵有時是代表不潔或邪惡的東西(太16﹕6,11至12;可8﹕15;路12﹕1;林前5﹕7至8;加5﹕8至9)。究竟酵在這個比喻裡是否代表不好或邪惡的東西呢?雖然有時麵酵是指不潔或邪惡的東西,但在舊約獻祭的餅有時也是有酵的,表明酵不是絕對不好的。由於主耶穌也沒有明顯解釋何為酵,因此堅持酵代表罪惡是沒有十足證據的;更何況解釋比喻其中的原則是﹕注重發掘比喻本身的主旨,過於尋找比喻內容每一細節的解釋。主耶穌藉著家居日常的事情,例如婦人把麵酵放在麵裡發酵的生活點滴,也是普遍能明白及經常接觸的事情,來解釋天國其中的一個特質,就是天國發展的迅速。
它的重點
重大的影響
把一細小藏著麵酵的麵團,與一大團沒有酵的麵團混在一起時,使它的體積大大的增長起來。藉此說明麵酵有重大的影響力。神國的開始也是如此微小的,但其擴展的速度及範圍卻是十分之大。
正面的影響
背景
逾越節晚餐是引進無酵節的開始,在這期間內,神囑咐猶太人只可吃無酵餅,並且在這七天的節期內,不可讓酵留在家裡,藉此象徵脫離埃及為奴的生活(出12:15,18至19)。在餘下的日子裡,猶太人則可照常享用有酵的餅,這乃是神所喜悅的事。在主耶穌的時代裡,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皆不會視酵為邪惡或腐敗的象徵。某猶太人拉比更加說:「和平是重要的,和平對世界來說,正如麵酵和麵團一般。」此外,當猶太女子出嫁時,其母親會把有酵的麵團送給女兒。結婚後,便一直採用這有酵的麵團來製餅給家人吃。這禮物雖然微小,但卻是新娘子最珍惜的禮物,因為它表徵著把從成長的家庭而來的愛及福氣,得以延續在其新家庭之內。
解釋
雖然某些學者指出,在聖經內,酵含有不良的象徵。可是在這處的上文下理卻絕沒有這樣的明示或暗示。換言之,麵酵的影響乃是全屬正面的,並沒有絲毫負面的意味。
內裡的影響
最後,麵酵的比喻要帶出神國含有內裡正面的影響力。藉著地上的基督徒,福音得以蔓延出去,叫人得著其好處。
預言的應驗
耶穌基督使用比喻來講道,早已記在詩篇上(詩78:2;太13:35)。
父神的國(太13:43)
基於接受福音的真理,罪人不但得稱為義,也成為父神國度裡的一份兒。
當聽的話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是主耶穌慣常的用語,(太11:15;13:9;13:43)。猶太宗教領袖有耳而聽不見;故此,主再次鄭重的向門徒作出提醒。
解釋的時間
按原文聖經,第三十六節可譯作「打發眾人離開」或「離開眾人」的意思。較早之前,主耶穌離開屋子,以致可在外邊向群眾講道(太13:1),現今再次返回室內,於私底下向門徒講解比喻(太13:36)。
虛心的尋求
與群眾一樣,門徒聽見主所講的比喻後感到困惑不已;可是,不同之處,就是他們不恥下問,為要明白主所宣告的真理(太13:36)。
3)「盡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神國的真理
細小的芥菜種及一小團麵酵,能產生叫人喜出望外的果效,藉此說明神國的發展實在是奇妙的(太13:32,33)。讓我們事奉主的人學習,不會因工作有果效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失敗而痛苦不已,因為成就工作的是主自己。
應聽的說話
我們聽了許多不應聽的閒言閒語;其實,最要緊的是,當留心聆聽主的恩言(太13:43)。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