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
14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15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17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20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 (太16:13至20)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1該撒利亞腓立比是甚麼地方(太16:13)?
2為何主耶穌要發問這條問題呢(太16:13)?
3彼得的別名是西門巴約拿麼(太16:17)?
4「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是甚麼意思呢(太16:18)?
5何謂「天國的鑰匙」(太16:19)?
6捆綁及釋放是指甚麼而言呢(太16:19)?
2)「小心解釋 」“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基督的問題(太16:13至19)
發問的背景(太16:1至6)
法利賽人再度前來要求神蹟,但卻被主拒絕。基督向門徒發出警告,提醒他們要小心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的酵。據某學者的推測,主差派門徒到人群之中,藉此了解群眾對祂自已的見解。
發問的地點
該撒利亞腓立比景色宜人,位於黑門山的山腳,而約坦河是其主要的水源。離開加利利海約有二十五英哩,比它高出約一千七百英呎。在歷世歷代裡,這處是敬拜假神之地。希臘人在此敬拜假神-「潘」;故此,人家稱這地為潘尼亞。
發問的問題
第一條問題
「人說我人子是誰?」(太16:13)
門徒的回答
施浸約翰:不僅是希律一人有如此憑空想象的幻想,在坊間也有人持這種迷信的見解。
以利亞:先知瑪拉基早已預告,以利亞必在主日子之前降臨(瑪4:5至6)。
耶利米:在偽經馬加比書內,人家期望耶利米再度前來,把隱藏的約櫃顯明出來。耶利米被稱為「流淚的先知」(哀1:16;2:11;3:38),也許與「憂患之子」有相像的地方(賽53:3)。
某先知:不少人認為主耶穌只是一位發表預言的人物,與舊約的先知有相似的地方。
基督的回應
聽見門徒的答覆後,基督便想了解其跟隨者對祂究竟有甚麼的認識(太16:15)。
第二條問題
「你們說我是誰?」(太16:15)?
彼得的回應
基督:「基督」,即舊約聖經的「彌賽亞」,乃是受膏者之意。彌賽亞乃是舊約先知所預告的拯救者,祂不僅是人,並且祂是神自己。現今彼得享有天上的啟示,得知耶穌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公開承認祂的神性。
神子:「永生神」,乃是耶和華其中的一個稱號,藉此顯示假神的虛假。在舊約時代裡,以色列被視為神的兒子(何11:1)。此外,個別的群體及人物,如某些君王(撒下7:14)或祭司(瑪1:6)有時也會被稱為神的兒子。在新約聖經內,基督徒亦是被稱為神的兒子的(羅8:14)。擁有神兒子名分的群體,乃是父神的代表,並且必須忠心遵行祂的旨意。廣義來說,神的兒子乃是與神擁有特殊關係的群體,但用在主耶穌的身上時,就是說明祂是與神同等的人(約5:19)。
基督的回應
蒙福的人
大有可能,彼得的原名是西門(希伯來名字是西緬)。磯法是亞蘭文,乃是彼得(希臘文)的綽號。而磯法與彼得皆是岩石之意。巴約拿,即約拿之子。西門彼得得著天上的啟示,叫他成為介紹耶穌基督真正身份的出口。難怪主耶穌稱他為有福了(太16:17)。
教會之意
原文字義
教會,即蒙呼召出來的人。
特別之處
在福音書內,「教會」只出現了兩次,並且唯有馬太使用過這個詞彙。主耶穌說:「我的教會」,表明教會是完全屬於祂的。建造教會的人,決不是彼得,而是耶穌基督自己。「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所採用的是將來的時式,暗示教會還未曾正式的誕生。根據新約聖經的亮光,教會乃是在五旬節才正式誕生的。
磐石之意
舊約背景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有時磐石是用來象徵神的。
彼得之意
彼得,乃是男性的名詞,即細小的石頭。
磐石之意
磐石,乃是女性的名詞。可以是巨大的石塊,用來作地基之用。
不同解釋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這磐石上」,究竟有甚麼意思呢?以下是一些學者的見解:
磐石是彼得
有初期教父推斷磐石是指彼得而言,即他是首任的教宗。某些學者以彼得是小石(petros男性名詞),而磐石是大石(petra女性名詞),試圖來推翻這種講法;可是在亞蘭文方面兩者並沒有文法上的分別。大有可能,主耶穌是在說相關語,並且祂是以亞蘭文對彼得講這翻話的。故此,把它翻譯成希臘文時,才會有如此大的分別。可是,贊同彼得就是磐石的這個見解,卻演變成支持彼得是首任的教宗及教皇無誤的遺傳,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了!以上的見解,實在有犯駁之嫌,因為彼得曾先後犯錯,顯明他是有瑕疵的。
磐石是使徒
某些學者認為主耶穌是把教會建造在彼得及眾使徒的身上(弗2:20;啟21:14)。這並不是說使徒是高人一等的。其重點是放在他們是被委派、被賦予、被聖靈感動的。其實這種講法,其焦點決不是在使徒身上,而是在他們的任命及信仰上。這種的見解,實在有它獨到及合理之處。詳情可考參註解的內容。
磐石是基督
簡言之,主耶穌把教會建造祂自己的身上。在哥林多前書三章十一節的亮光中,這種的講法也甚有道理。
磐石是認信
有些聖經學者斷定,磐石乃是彼得先前所作出的認信(見證)。由於彼得是第一位承認主耶穌是基督及永生神兒子的;換言之,他是最早一位的認信者,而教會是根據如此的信仰來建造的。假若我們的視線放在耶穌基督身上,而不只單單注視在彼得或使徒身上時,以上的幾種講法,其實皆可同時共存,並不用彼此排斥的。因為彼得及使徒所建立的教會,乃是完全依據他們對基督的認識,而決不是根據人的遺傳及言論。彼得及使徒只不過是器皿,把基督的真理傳開,叫相信福音的人,得以成為教會的一份子。
陰間之意
原文聖經
「陰間的權勢」,其原意是「陰間的門」。
不同見解
黑暗的權勢
某些學者認為這是指著黑暗權勢而言的。表面看來,這種講法似乎有點道理,但它卻與陰間的象徵有所違背,因為陰間是多與死亡聯在一起的。
撒但的陣營
「門」,乃是指保護古代城鎮的堡壘,也許它是用來象徵撒但軍隊的比喻。
死亡的權勢
也有學者認為「陰間的門」,乃是一種詩意化的表達形式,藉此來描繪死亡的。意思是說,死亡是不能征服基督的跟隨者的。
天國鑰匙
鑰匙的意思
參照舊約背景的資料,鑰匙是用來象徵最高管家的。在此,鑰匙是代表得進神國的權柄。
特選的人物
彼得被主所揀選,得著天國的鑰匙,叫他正式引領猶太人及外邦人進到教會去(徒2:14;10:1至11:18)。
捆綁釋放
背景資料
許多猶太人認為他們最高的法院,乃是根據天上法庭的權威來辦事的。「捆綁」及「釋放」乃是拉比解釋聖經的權威,意即禁止及准許。
它的解釋
主耶穌把赦罪的特權賜給教會(約20:23),其審判的準則是源自聖經,而不是基於人的見解。舉例說,教會能斷定不信福音的人之結局是沉淪的,因為這是主耶穌明說的(約3:18)。
基督的吩咐(太16:20)
由於主的時間還未來到,便要求門徒對自己的身份保持緘默。
群眾的反應
從門徒的口中,看見群眾對主耶穌的認識是極度表面化的,他們的見解均欠缺準繩(太16:14)。
特殊的地點
在該撒利亞腓立比過去的歷史裡,多與假神扯上關係。現今主耶穌在此查問門徒的信德,實在很有意思。藉著彼得從天而來的答案,叫眾人得知耶穌基督才是永生神的兒子,是從神而來的(太16:16)。
天上的啟示
接受耶穌基督為永生神的兒子,乃是源自天上的啟示,與理性或智慧無關(太16:17)。
3)「盡心行道 」“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世人的見解
對主耶穌的認識,普遍猶太人只有片面的了解。憑著人的經驗或理性,人根本無法可整全的明白聖經的真理。
深入的認識
由於彼得的見解不是源自其理性的,乃是從天上的啟示而來;故此,他對主耶穌的認識是最透徹的。要明白聖經的真理,不單要花上時間及精力;更為重要的是,讀經者來到神的面前時,還要存著一個單純的心,讓聖靈開啟我們的心竅。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