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聖徒的責任(羅12至13章)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把自己奉獻給神作活祭與之前十一章的內容有甚麼關係呢(羅12:1至2)?

為甚麼勸導基督徒要服從掌權者呢(羅13:1至7)?

愛的精髓是甚麼呢(羅13:8至14)?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神義的揭示(羅18章)

神義的辯證(羅911章)

*神的主權(羅9133

*神的救法(羅10121

*神的恩典(羅11130

神義的應用(羅1216章)

神義的應用(羅1216章)

在一至八章內,保羅向讀者揭示了神是義者,通過介紹福音的真理,表明祂是義者,接著的三章聖經內,使徒從歷史的角度,以揀選以色列家、救恩轉向外邦人及在末後的日子以色列人會全家歸主為實例,辯證神的作為是正確的,祂是宇宙萬物的義者。

在最後的一大段裡,神的僕人向收信者表明,既已蒙恩及稱義,應通過行事為人,彰顯神的義行來。十二至十六章是真理實踐的篇幅。

聖徒的責任(羅1213章)

1個人的奉獻(羅1212

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12:1至2)

獻上為活祭(羅121

把身體奉獻(羅121

使徒保羅以圖像化的說話來帶出奉獻的真理。「將身體獻上」,這絕對不是指信徒只把肉身奉獻便可以了,乃是指全人的呈獻給神。

保羅的善勸(羅121

「勸」(原文編號3870)

含有嚴肅及慎重的勸告、懇求等意思。

「慈悲」(原文編號3628)

是眾數,顯示神的慈悲是眾多及豐富的。使徒不以強權來迫信徒,乃以神諸般豐富的慈悲勸勉讀者。留意保羅在十二章第一節所用的連接詞是「所以」,這連接詞把頭十一章的經文串連起來,提醒信徒要因為神憐憫世上所有的罪人,為他們設立救恩,稱凡信靠基督的人為義,由罪人變成神的兒女,並且可享有眾多的恩典,因此我們當把自己獻上!

合理的服事(羅121

「理所當然」(原文編號3050),希臘文含有合理、根據理由合邏輯的意思;中文聖經和合本把原文的意思準確的翻譯出來。

奉獻的果效

蒙神悅納(羅121

原文「喜悅」(原文編號2101)含有喜悅或悅納的意思。把自己獻上為活祭,是蒙主悅納的,神樂意接納這種人的獻身。

敬拜高峰(羅121

原文詞彙

「事奉」(原文編號2999),分別含有事奉神、根據利未記的法則來服事神及敬拜或施行神聖的服事的意思。

最高境界

不少人只把崇拜局限在主日裡,但敬拜的神的最高峰,乃是將自己獻上,作為活生生的祭物!

心意更新(羅122

不效法

在此,保羅勸勉信徒不要效法(原文編號4964)這世界,意即不要學效世人敗壞生活的模式,乃要積極的、正面地讓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要更新

「更新」(原文編號342)

這是質量的更新,它不但有更新意思,亦含有成為更優勝的意思。如此的改變,乃是源自聖靈的工作,把信徒的思想改變過來。聖靈就好像編寫電腦程式的人,把程式改寫一般 “reprogram” 。

「變化」(原文編號3339)

可以解作改變成新的形狀、變化或變像等基本意思。英文「蛻變」 “metamorphosis” ,乃是源自這個希臘文動詞的。變化不是一次過的,而是一生之久的追求及成長。同樣是,「變化」是聖靈在信徒生命裡不斷的工作(弗5:18;西3:10)。

神及人的配合

似乎保羅提論到心思意念的更新,好像是單靠信徒個人的努力,但其實使徒的意思是,獻上自己是我們應有的回應和責任,當如此行時,信徒的心思意念便會起了很大的變化。一個獻身者,必然會愈來愈認識神的良善及明白祂至高的旨意。

2) 肢體的生活(羅12321

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6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對自己應有正確的評估(羅123

三個詞彙

保羅在此用了三個特別的字眼,就是「看」 “phronein” 、「過於所當看」 “huperphronein”  「看得合乎中道」“sōphronein” 。3 For by the grace given to me I say to everyone among you not to think of himself more highly 「過於所當看」原文編號5252)than he ought to think「看」原文編號5426), but to think with sober judgment「看得合乎中道」原文編號4993), each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faith that God has assigned.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看」

應該這樣思想 “ought to think” 。

「過於所當看」

驕傲的想 “to over-think, to think above,” thus “to proudly think” 。

「看得合乎中道」

正確的思想 “to be in one’s right mind” 。

真理應用

這三個不同的看見,乃是與基督徒和睦同居的秘訣。人不單對自己有正確的看見,也要對別人有正確的看見。由於基督徒在教會內,看自己太重要,卻輕看及藐視別人,以致神的家充滿嫌隙及紛爭!

對別人應有正確的評估(羅1248

保羅不敢以個人的見解教導信徒,乃以神所賜給他的恩指教讀者。在神的家裡生活,首先要有正確的看見,接著才有合宜的操守及行為。

基督與信徒合一的真理(羅1245

信徒的關係非常密切,彼此互為肢體,是不可分割的,是連於元首基督的;在此,基督徒若要認識及實踐肢體的生活,合一的真理是極其要緊的。

按所得的恩賜事奉真神(羅1268

凡信靠基督者都蒙神賜下恩賜,恩賜要正確使用的。使徒保羅教導信徒如何準確的運用神所賜給信徒獨特的恩賜。

按信心說預言(羅126

在初期教會,由於當時的需要,神賜下說預言的恩賜給基督徒,作為提醒信徒之用。說預言的基本原則,是要按信心的程度,相信保羅的意思是,當說預言時,要清楚知道並深信這是出自主,否則便不應把它說出來。

專一的作執事(羅127

「執事」(原文編號1248)可譯作服事,如神委派推廣及傳揚信仰的人、基督徒慈惠服事的崗位、預備及派發食物的服事等。

專一的作教師(羅127

神所賜其中的一種恩賜是教導的恩賜,他們的職事就是教導人明白真理及應用神的話(原文編號1321及1319)。

專一的作勸化(羅128

神的家裡,有些神將勸勉人的恩賜加給某些肢體,使他們成為勸勉之子。

誠實的作施捨(羅128

「施捨」(原文編號3330)

可解作「給予」 “to impart” 。有施捨恩賜的弟兄姊妹,應誠實(原文編號572)去作。這字含有真誠、心思上的誠實、無私、存不偏見及無私的慷慨等意思。

大公無私

保羅的教導真有獨特的看見,作為施贈者,首要的條件就是大公無私。

殷勤的作治理(羅128

「治理」(原文編號4291)

可解作監管、監護及看顧的意思。作為神家的治理者,要勤勤力力的去照顧群羊的需要。

甘心的憐憫人(羅128

「甘心」(原文編號2432)可解作甘心樂意或作好準備的心。憐憫人是隨時的、是常作準備的,並且憐憫人應是出自甘心的。

自處及共處應有的操守(羅12921

9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10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11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12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13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

14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17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8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9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

20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21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羅12:9至21)

基督徒有私人的時間去面對神及自己;也有社交及教會團契的生活,在此保羅提供了一些信徒自處及與人共處的祕訣。

自處的真理

在個人獨處中,保羅提醒信徒要有以下的操守:

殷勤不懶惰(羅1211

基督徒應有殷勤作工的心及行動,在教會的事奉上或在工作的崗位上都有這種美好的操守。

常火熱事主(羅1211

保羅沒有教導人如何可火熱事主,但服事主應有的心態及表現是火熱的。在個人自處中,應常常檢討自己屬靈的狀態。

指望中喜樂(羅1212

基督徒是活在指望中的人,我們是滿有盼望的人;因此,信徒們應常常存著歡喜快樂的心面對前面的日子。

患難中忍耐(羅1212

神的兒女走世上的路,難免遭遇患難和困苦,但我們要學習忍耐,藉著倚靠主的恩忍受這些難處。

禱告要恆切(羅1212

恆切禱告就是基督徒得的勝祕訣之一,當聖徒甘願多以禱告倚靠主,以祈禱來支取天上的動力時,我們必能殷勤不懶惰,心裡也會火熱的事奉主,並可在指望中喜樂,更加有忍耐的力量面對各樣的患難!

共處的真理

彼此相愛的真理(羅12910

不可虛假(羅129

「愛」(原文編號26) “agape” ,這是崇高及無私的愛。「不可虛假」(原文編號505),原文含有真誠、真確、沒有假裝的意思。基督徒與同伴相處,切不可戴上假面具,以真誠的態度來愛人是最為重要的。

惡要厭惡(羅129

希臘文「厭惡」(原文編號655),意即不喜歡、厭惡、存著懼怕;讓我知道聖徒恨惡罪惡或惡事應有的態度。簡言之,在教會生活裡,愛人是要根據聖經真理,而決不可同流合污的。

善要親近(羅1210

「親近」(原文編號2853),含有用膠粘合、綁緊、連結等意思。意即基督徒親近美善的事,應與美善事情結伴,與它有緊密的關係。

彼此親熱(羅1210

「親熱」(原文編號5387)含有父母與子女或夫妻之間彼此的愛情,熱切或熱情的愛。「愛」(原文編號5360)“philadelphia” ,可解作弟兄姊妹的愛或新約時代基督徒互為弟兄姊妹的愛。如此的愛,說明基督徒應持如此的本質或態度來彼此相愛。

要恭敬人(羅1210

彼此相愛的祕訣是要存恭敬的心對待別人。對待弟兄姊妹要恭恭敬敬,要尊重對方及其感受,這才是彼此相愛。

彼此推讓(羅1210

原文聖經

希臘文的要彼此推讓」(προηγέομαι proēgéomai原文編號4285)含有往前引路、往前帶領及往前作領袖的意思;中文聖經卻把原文的精綷扼要的演譯出來。這裡的意思,不是把自己放在人家之前,或自視為最重要,而是把人家放在首位。

人的問題

信徒不能彼此相愛的原因之一,是不夠謙讓,人人都想在教會作帶領、作領袖,於是彼此不能互相接納,引來磨擦及不和!

幫助聖徒的真理(羅1213

在這節聖經出現了兩個字眼: “koineneo” (原文編號2841)及 “chreia” (原文編號5532)。 “koineneo” 有進入團契或相交裡,成為一分享者或同伴的意思。而 “chreia” 則含有需要及需用的意思。因此,和合本及某些譯本就把這節聖經意譯化。

款待客人的真理(羅1213

英王欽定本在此用了 “hospitality” (原文編號5381),希臘文含有對陌生人的愛、好客或殷勤款待的意思。基督徒應款待客人,盡地主之誼,讓人可感受到基督的愛。

為義受苦的真理(羅1214

另一功課基督徒需學習的,是為義受苦的真理;若有人逼迫你,作為神的兒女,應為他祝福,而不是咒詛(太5:44;路6:28)。這功課不易學習,但若明白了迦略山上的愛,便會嘗試學習忍讓,並且會為他的對頭人難過,繼而會為他禱告求恩。

同享喜樂的真理(羅1215

當信徒看見人家經歷開心的事情,正常的反應是與他一同快樂,與他一同分享喜樂。

共負憂患的真理(羅1215

基督徒互為肢體,當有弟兄姊妹有眼淚、有憂愁時,我們應與他們一同難過,一同流淚;這是對別人最大的支持及安慰(林前12:26;腓2:17)。與人家一同流淚,勝過千言萬語,帶給受苦者莫大的安慰。

操練同心的真理(羅121621

這段落可算是保羅教導信徒操練同心的言論;基督徒是一家人,若不同心,根本很難同走天路,不能有效的事奉及見證主的名。學習同心,有以下幾點須留意的:

不要志氣高大(羅1216

原文的詞彙

「不要志氣高大」,在希臘文裡是由幾個不同字眼組合而成的。一,其中一個字就是「心思」 “mind” (原文編號5426),這個字本身可有三種不同的用法,其中就是「感到」 “to feel” 或「認為」 “to think” 。二,「高大」,英王欽定本譯作「高的東西」 “high things” 。這個原文詞彙(原文編號5308),意即「極高」或「高」的意思;用作比喻,則是「傑出」及「崇高」的意思。簡言之,信徒要學習放下傲慢、驕傲的態度,這樣才可與別人同心。

難操練同心

志氣高大的人很難操練同心,因為他們自以為是,這是自我中心的表現,他們不懂或不喜歡聽人家的意見,也不會體貼別人的感受。

俯就卑微的人(羅1216

原文詞彙一

「俯就」 (原文編號4879),可解作「一起」 “together” 或用作比喻,含有被某事物吸引,以致失去自己一般。英文可譯作 “to be carried away with” 。羅馬書這處的意思,是指人不被人的卑微所動,反被他所吸住,如同降服在這人的面前一樣。基於同情心的驅使,信徒便會進到卑微者中,與他們結伴同行。

原文詞彙二

「卑微」,在原文指其地位是低、卑微的。

真理應用

神家裡有些人是出身寒微的,他們學識不高、理解能力也可能很低,但為要同心同行,許多時間是要減慢步伐,多聆聽他們的意見及知道他們的感受,那麼,信徒與信徒之間的隔膜,便可減低一點。為要達至同心同行,這些代價是必須付出的!

不要自以為聰明(羅1216

若信徒自以為聰明,便很容易落在驕傲裡,不能自拔,並且這種人比較容易輕看別人,會把對方的意見及看法拒於門外,只看重自己的一套,結果就成為同心很大的阻礙!

要小心和謹慎(羅1217

雖說要同心同行,但同心是要有屬靈原則的;基督徒不能單為了同心,就放下聖經的原則而去遷就對方;因為眾人以為美的事,並不一定是美事,否則我們便與眾人同流合污了!

盡力與人和睦(羅1218

保羅的教導十分周詳,顧及到各方面的環境及需要。若是可行,意即在不違反真理下,我們應盡力與別人和睦相處。這樣才能達至同心同行的真理。

寧願學習吃虧(羅12171921

在實踐同心真理的過程中,少不免有誤會或磨擦,但若人甘心樂意吃虧的話,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不要以惡報惡(羅1217

在神家裡充滿蒙恩的罪人,基督徒也有罪性,會犯罪傷害別人的;因此,緊記不要以惡報惡。若在教會內以惡報惡,我們便失去見證,並且問題會更惡化,最後信徒之間也會失去同心。

不要自己伸冤(羅1219;申3235

遇上這樣的事故,基督徒不用為自己出頭或伸冤,只將事情交託仰望,主必為我們主持公道。

寧願為主讓步(羅1219

肯吃虧的第一步,是甘願讓步;若信徒願意放下自己,為主的緣故寧可讓步的話,教會便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學習以善勝惡(羅122021;箴252122

背景

保羅引用箴言25:22的話。有學者認為,箴言書是借用埃及人昔日處治犯人的一種手法,罪犯要把一盆炭火放在頭上,表示覺悟及悔改的意思。

解釋

一,通過善行,基督徒叫他們的對頭人感到羞愧及自責,因而叫人悔改及信主。二,保羅的總意是提醒信徒,切勿以惡報惡,應以德報怨,如此叫對頭人的思想改變過來;故此,人與人之間的怨恨,自然便會化解了!

服從掌權者(羅1317

1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2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3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

4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地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5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6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

7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羅13:1至7)

認識權柄的源頭(羅1312

首先我們要認識權柄的源頭,一切權柄是源自神,基本來說,基督徒是不應反政府的,保羅鄭重聲明,抗拒政府的權柄,是抗拒神的權柄。當然當政權禁止人信奉基督或傳揚真理時,我們便絕對不能接受,因為這是違反神的旨意的(徒4:18至19)。

設立掌權者的原因(羅1334

保障市民的權益(羅1334

為何神賜與這些人世上的權柄呢?神讓這些世上的君王、長官擁有權柄,為要保障大眾市民基本的權益。

刑罰違法的惡人(羅1334

基督徒不用怕有權勢的長官,因為若盡了市民的責任,必受他的讚賞(羅13:3)。世上的掌權者是為了刑罰惡人而設的,叫違法者受當得的報應。

履行公民應有的責任(羅1357

背景

保羅寫這段書信時,有學者認為當時的人極有可能是違反地上的法律,不肯交稅項,與政府對峙。

真理

保羅提到信徒應接受及遵守地上合理的法律,有以下四個主要原因:一,掌權者的權柄源自神(羅13:1);二,違抗者必受罰(羅13:3,5);三,信徒是必須順服的(羅13:5);四,也是為良心的緣故(羅13:5)。基督徒應有良知,明白一個國家提供的服務、福利及保障等,所有市民應有責任付出代價去得著這些權益的。

緊記的真理(羅13814

8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9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10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11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

12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13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

14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羅13:8至14)

保羅提及有關信徒應活出神的義來,當中論及有關聖徒的責任;最後,他在這處有小小的結論,讓信徒知道及緊記,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真理是屬神的子民要持守的。

愛人如己(羅13811

愛有正反兩方面:包括積極及消極兩方面的真理。

常以為虧欠(羅138

「虧欠」(原文編號3784)

可指作欠債的意思。

真理

保羅在此教導信徒,不可虧欠別人,但唯一的儥務可虧欠別人的,是欠人愛的債項;要緊記自己常虧欠愛的債項。當我們思想到虧欠別人那麼多愛心時,便會盡力及設法償還了。

不加害於人(羅13910

不同譯本

中文和合本參照其它聖經譯本( “RV” , “RSV” , “NEB” , “NIV” 等譯本),把「不可作假見證」(第九誡)刪除了。(9 For this, Thou shalt not commit adultery, Thou shalt not kill, Thou shalt not steal, Thou shalt not bear false witness, Thou shalt not covet; and if there be any other commandment, it is briefly comprehended in this saying, namely, 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羅13:9,英王欽定本))雖然許多現今學者認為英王欽定本所參考的古卷不最可靠,但仍有學者從學術的角度,證明英王欽定本所使用的古卷是最可靠的 “Textus Receptus” 。為何人會作假見證呢?因為人自我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大前題,茫顧別人的利益,以致隨便說謊,這是沒有愛心的表現。「不可貪婪」(第十誡),真心愛別人,便不會貪求別人的東西。

十誡要義

十誡的要義是愛神和愛人(太22:37至40;可12:28至31)。

愛的功課

愛的功課有正反兩面的,「不可姦淫」(第七誡),說明若人真正愛自己的妻兒或丈夫的話,便不會犯姦淫叫自己的愛人痛苦。「不可殺人」(第六誡),人若愛人,便不會傷害他人的身體。「不可偷盜」(第八誡),人若對他人有心,便不會傷害別人的利益,以致偷取別人的物品或好處。

披戴基督(羅131114

留意在此保羅所用的連接詞「再者」(羅13:11),表明這是除了實踐彼此相愛外,是在使徒心裡第二件看重的事,即是有關基督徒必須披戴基督的道理!

睡醒的原因(羅1311

11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 (羅13:11)

得贖的日子已近

保羅提醒基督徒要從沉睡中起來,原因就是信徒得贖的日子愈來愈近了,意即人生十分短暫,各人將會很快的朝見主,在祂的面前得著榮耀的身體。

全然成聖的日子

罪人信靠主耶穌,罪得著赦免,靈魂得著救贖,這只不過是福音的部份內容;聖經還明說,信徒必得著榮耀的身體,保羅稱之為「全然成聖」(林前15:35至54;帖前5:23)。

睡醒的呼籲(1311

單單在第十一節,「現今」的字眼已出現了兩次。保羅又提及「該趁早」。使徒保羅向在羅馬的基督徒作出重要的呼籲,就是叫他們現今就要醒起來,也要該趁早的睡醒,不要再沉睡。

睡醒的比方(羅131314

保羅藉著比方 “analogy” ,來說明基督徒從靈性沉睡中應有的表現:一,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羅13:13)二,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13:14)

脫衣的比方

「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羅13:12)。保羅以脫衣服為例子,說明何謂真正心靈的甦醒。假若信徒果真從靈裡的沉睡夢醒的話,一定會決心把暗昧可恥的行為除去。

穿衣的比方

「帶上光明的兵器」(羅13:12)及「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羅13:14)「兵器」有英文聖經譯本翻譯作「軍裝」 “armor” (NIV and NKJV)。保羅提醒信徒要從睡夢中醒來,並且要穿上光明的軍裝。使徒所用的比方,囑吩信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13:14),把主耶穌基督如同作衣服一般的穿上,意即要在行事為人上彰顯基督,讓別人知道自己乃是基督徒。這就與先前保羅所講的話,「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羅13:13),有類同的意思,信徒的一舉一動,要光明正大,絕不可暗瞞可恥。

睡醒的表現(羅13121314

12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13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

14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羅13:12至14)

極重要的連接詞

留意在此保羅所用的連接詞「再者」(羅13﹕11),表明這是除了實踐彼愛相愛外,這是在使徒心裡第二件看重的事,即是基督徒必須披戴基督了!在第十四節裡的「總要」,在新英王欽定本及新國際譯本卻翻作「更應該」“rather” ,帶出一個極重要及寶貴的教訓,就是基督徒切勿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對信徒而言,披戴基督是最合宜的。

行為端正的定義

原文「端正」 (原文編號2156),有「合宜的舉止」 “seemly manner” 及「端莊」的意思。

嚴禁邪惡的行為

「不可荒宴醉酒」「荒宴」 “komos”(原文編號2970),這希臘文詞彙是源自希臘神明「歌莫斯」 “Comus”,乃是宴樂及享樂的神。有學者的研究,這是於晚上進行的遊行,那些喜歡狂歡作樂及喝得半醉的人,在晚宴後拿著火炬及奏著音樂,於男女朋友的面前,唱歌作樂,敬奉異教「巴克斯」 “Bacchus”神或其它神明。「巴克斯」,別名 「狄安尼斯」 “Dionysus” ,乃是希臘神話中的神明,它是「宙斯」 “Zeus” 的兒子,乃是酒和植物的神 “god of wine and vegetation” 。現今這字眼是用來描寫那些直至夜深才結束的飲宴及狂歡宴樂。「醉酒」(原文編號3178),即酩酊大醉的意思。荒宴與酒精經常連在一起,彼此不能分開。

「不可好色邪蕩」「好色」(原文編號45) “koite” ,可以指「姦淫」或「在同居中合法或非法的性關係」。「邪蕩」(原文編號766),可作「不受仰制的情慾」、「在道德上不受控制」、「淫蕩」等意思。

披戴主耶穌

得救的起步點

在加拉太書內,使徒保羅告訴我們,當基督徒接受救恩時,他們便開始披戴基督了(加3:27)。

活出耶穌基督

14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羅13:14)

這節可算為羅馬書12:1至13:13的總結。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信徒不但因信稱義,並且因而被稱為聖徒。因信稱義是信仰的起歩點,基督徒應愈來愈像恩主,為成聖生活付上代價。在每天的行事為人裡,信徒應活出耶穌基督,意即流露新生命的樣式來。

1)「仔細察看」 “Eye”

iEXP 查經法

2)「小心解釋」“Expound” (E)

iEXP 查經法

3)「盡心行道」“Exercise” (X) 

iEXP 查經法

4)「勇敢見證」 “Proclaim” (P)

通過操練真理,信徒必然可經歷神。當研經者經歷到神及明白真理後,我們便應效法初期教會的信徒勇敢的向非信徒及信徒作見證。通過口傳的方式,向未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見證主是又活又真的神,也以此來建立主內信徒。iEXP查經法的第四步是「勇敢見證」 “Proclaim”。

iEXP 查經法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