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卷作者
差不多所有新約聖經學者皆相信羅馬書是出自使徒保羅的手筆。在保羅的時代,教會把使徒的書信保存起來,乃是必然的事。那麼,當保羅還在世上或即使在他離世後的一段日子裡,假若人家試圖冒名來寫信一定會被識破的。這書是由保羅口述(羅1:1)及他的同工德丟代筆的(羅16:22)。換言之,德丟可能是保羅的抄寫員、聽寫員或秘書。
2) 寫作日期
保羅的行程
羅馬書15:14至29提供寫作的背景,保羅計劃前往耶路撒冷,把外邦教會送給猶太教會的金錢帶到那裡。然後從耶路撒冷,他打算前往西班牙,在那裡展開佈道的工作。於前往西班牙的途中,保羅想停留在羅馬。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徒18:23至20:38),保羅應該是在其第三次佈道中寫羅馬書的。極有可能,使徒是停留在希臘三個月的期間寫的(徒20:3至6)。參考哥林多後書的記載(林後13:1,10),保羅於這期間大部分時間是在哥林多渡過的,那麼可推斷他是在這裡寫羅馬書的。
暫住哥林多
使徒保羅約在主後57年暫居於哥林多,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在主後57年的前一年或後一年發生的;故此,一般聖經學者相信保羅是在主後56至58期間寫成羅馬書的。
3) 寫作地點
當時保羅是住在該猶的家中(羅16:23),而該猶是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林前11:4);因此,羅馬書該是寫於哥林多的。
4) 寫作對象
在羅馬書內,使徒保羅先後提及猶太人(羅2:17;4:1)及外邦人(1:5至6,13;11:13至32;15:7至12,15至16)。這封信是保羅特意寫信給身處在羅馬教會內的猶太及外邦基督徒的。
5) 寫作原因
羅馬教會
粗略認識羅馬城及教會的背景,乃是有助推斷保羅寫羅馬書的原因的。
羅馬的選民
在羅馬城的猶太人,大概有五萬人,大多是十分貧窮的,但有些猶太人的教育程度卻較其同胞好及富裕。居住在羅馬的猶太人,他們不是以拉丁語為主要語文,但大多數是操希臘文的。故此,使徒保羅以希臘文寫羅馬書是有原因的。改信猶太教的羅馬人,叫羅馬貴族反感,因而叫猶太人與羅馬人的關係緊張。至於稱耶穌基督為彌賽亞的以色列人,這些猶太家庭教會估計主要是集中在橫貫羅馬市的第伯爾河之對岸。
羅馬基督徒
大部分創辦羅馬教會的信徒是猶太人(徒2:10),但由於羅馬王革老丟在主後四十年代期間把猶太人逐出羅馬,隨後城內的教會便只有外邦的基督徒了。直至革老丟死後,猶太基督徒便逐漸返回羅馬(羅16:3)。基於文化的差異,導致猶太信徒與羅馬基督徒於信仰的演繹上產生很大的分歧。
城市的背景
羅馬是羅馬帝國的名稱,也是其京城之名稱。羅馬城建於主前七百五十三年,城中建築物多以大理石建造,加上城市位於七座山之上,非常宏偉壯觀。城內設有可容納十多萬人的劇院,經常安排有人在此與獸彼此爭鬥,可見人民性情十分殘暴。羅馬城乃是整個羅馬帝國的政治及軍事中心,羅馬帝國以軍力征服了希臘,但羅馬卻被希臘的文化所征服,其中在喜歡聘用希臘人,作為他們子弟的教師之事情上,便看見希臘文化對羅馬人的影響了!在歷史上羅馬也成為世上文化中心之一。
教會的起源
至於誰在羅馬城設立耶穌基督的教會,實在眾說紛云,到現今也不能確定那一種理論是最準確的,但可以肯定知道一件事,便是聖經明確地推翻了彼得是設立羅馬教會的講法:
證據一
在主後四十九年,羅馬王革老丟 “Claudius” 下令把所有猶太人逐出羅馬(參徒18:2),根據歷史學家綏屯紐“Suetonius” 所提供的資料,當時有稱為「克來斯」 “Chresius” 的人,(這字可寫作 “Chrisius” ,含有基督徒的意味),這人到來傳講新的道理,被羅馬王所驅逐;故此,極有可能基督徒曾在羅馬傳道,而彼得根據聖經所提供的資料,當時仍在耶路撒冷。
證據二
彼得早年多在猶太傳道,他多向自己同胞傳道,是猶太人的使徒。
證據三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六章向眾多信徒問安,但彼得卻沒有被列入名單裡,可見彼得在保羅寫信時,仍未到過羅馬。
四種推論
不同聖經學者對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的見解不一,以下是一些不同的推論:
推論一:預先通知羅馬信徒他前往羅馬及稍後探訪西班牙的計劃,藉此得著他們的支持。
推論二
通過這封書信,好讓信徒知道使徒的教導,藉此建立他們的信仰(羅1:11)。
推論三
由於在羅馬教會內,猶太信徒與外邦基督徒之間,存著誤會及磨擦,教會內部的問題,可在第三、四、九、十及十一章看見。作為牧者,使徒保羅提醒猶太及非猶太信徒要和睦共處。
推論四
在這特殊情況下,保羅必須把福音解釋清楚,讓猶太基督徒及外邦信徒,真正明白福音是神完備的救法(1:1,16,25),是全人類的需要。
6) 書卷主題
主題一
基於猶太人與外邦人於文化的差異,因而導致信仰的衝突;故此,種族和諧及跨越文化是這書信的主題之一。
主題二
因信稱義是這書卷的主題,但這個焦點只可在羅馬書3:21至4:25這個段落裡找到,因此並不能代表整本書的要義。從此可見,這種見解是不夠全面的。
主題三
我們不難發現,「福音」這個詞彙出現在這卷書的引言及結語裡(羅1:1至2,9,15,15:16,19)。福音可算是這書卷最重要的主題。通過使徒保羅悉心的安排,把福音的定義向讀者解釋。
7) 書卷特色
道理極之深奧
書中提及「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祕」(羅16:25)及「這奧祕」(羅16:26)等字眼。
稱義的真理
第一至五章論到有關「因信稱義」的真理,比較其餘書卷的內容,這較容易明白。
「成聖」的道理
保羅談論有關「成聖」的道理(第六至八章),對比頭五章的內容,不最容易明白。
「歷史」的片段
忽然加插了「歷史」的片段(第九至十一章),實在叫人難以明白保羅在這處的用意。
揀選的真理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9:13)在此不是說神偏愛人,乃是引伸神的揀選,神至高的主權。
選民的得救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11:26)保羅要說明在末後的日子,以色列家會歸向至高之主,同樣在此要指出神的主權,祂乃是掌管歷史的主宰。
信仰的實踐
第十二至十六章是教導信徒實踐真理的部份,保羅在此談論有關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模式。
條理極之分明
若細心觀察保羅寫羅馬書時,處理的手法是十分有條理的,因此可把羅馬書清楚的加以分段。
系統及邏輯化
羅馬書可算為保羅在他眾多書信中,最有系統及邏輯推理的書卷。
經常引用舊約
「串珠」 “catena” ,意即引述經文,但卻沒有加以解釋。保羅經常引用舊約聖經,以「串珠」 “catena” 的文學形式,見證主的真道。保守估計,最少引用了舊約六十一次之多,超過他在別的書信引用舊約的總和。
8) 全書鑰字
「神的義」(羅1:17;3:5,21,22,25;10:3)。「義」(原文編號1343),含有「正確行為」 “right-doing” 或「正確的行動」 “right action” 的意思。在書中保羅要表明神一切的作為都是正確、正直的,祂就是那義者。
9) 全書鑰節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3:25至26)
10)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可分為五方面:
定罪(1:18至3:20)
稱義(3:21至5:21)
成聖(6至8章)
奧祕(9至11章)
生活(12至16章)
保羅在之前的十一章聖經,解釋了全人類都伏在罪的權勢下,不但外邦人犯了罪,連神的選民也不例外,需要神為世人預備的救恩,以致可因信福音而被神算為義人,並且因信而成為聖潔、無有瑕疪。由第九至十一章,使徒向讀者解釋神是掌管歷史的主。在餘下幾章裡,神的僕人提醒信徒,因蒙恩得救,必須決志過「成義的生活」。
11) 神學要義
人的罪性
作者把罪的定義寫出來,也宣告全人類皆是罪人(羅3:23),無人倖免。在整本羅馬書內,保羅不避諱的指出人的問題,就是犯罪的本性及行為,不但如此,這會導致可怕的後果,即肉身死亡及靈性死亡(羅5:21)。
神的聖潔
神的聖潔與人的罪惡好像水火一般,彼此不相容的。有罪的人決不可親近神,並且聖潔的主必審判他們(羅2:3,12,16;3:4)。
因信稱義
有罪的人怎能除罪呢?神命定祂的兒子為罪人死,信靠救主的人便可稱義(羅1:16至17;3:25至26,28,30;4:3至8;5:1;10:9至11)。由罪人的地位轉到神兒女的位分,乃是一個很大的躍升,顯出神奇妙的恩典。
真理聖靈
在整個救贖過程裡,神的聖靈扮演重要的角式。聖靈把平安及喜樂賜給信徒(羅14:17),也不斷模造聖徒的生命,叫我們更像恩主(羅15:16)。由罪人轉為神的兒女,聖靈在信徒蒙恩時便開始不斷工作,直至神的兒女安全返回天家。
愛的真理
在羅馬書內,我們可認識愛的真理。首先,罪人可認識及經歷神的愛(羅5:8,8;8:35)。再者,基於認識及享受神的愛,基督徒便曉得以愛來回應主的恩典;愛神是基督徒正常的生命流露(羅8:28)。最後,愛神的人亦會愛身邊的人(羅12:9,10;13:8至10)。
神的律法
摩西的律法對基督徒有何意義呢?人是否可靠死守律法來稱義呢?在羅馬書內,使徒保羅用了不少篇幅來講解律法與基督的福音之關係。
人際關係
基於文化的差異,換來猶太與外邦基督徒在信仰上的衝突。使徒清楚表示說,不論猶太人或外邦人,他們皆是罪人,並且唯有耶穌基督的救恩才可叫他們得救。假若明白真理的話,無論是猶太或非猶太基督徒,也可和睦同居及彼此共享主的愛。
神的揀選
由第九章至十一章,使徒保羅向讀者交待一個非常重要但卻難以明白的真理,這就是神的揀選與人的責任了。不錯,神揀選猶太人為祂的選民(羅9:4),但卻不是每一個皆可享有救恩的。再者,神亦揀選某些外邦人,好讓他們得著耶穌基督的救恩(羅9:30)。最難明的地方是,在獲取救恩方面,神的揀選與人的責任是不能分開的。保羅指出普遍猶太人的問題;他們誤以為行為可換取神的救恩,因而錯失了因信而來的義及恩典(羅9:31)。通過這個真理,提醒基督徒應為到神的揀選獻上感恩。對那些聽過福音但不信的人來說,他們決不可埋怨神,或對自己的不信推卸責任,因為是他們的不信是完全 源於自己的決定。神揀選人來得著救贖的恩典,這全是出自祂的主權。神是創造及統管萬有的主宰,當然祂有權揀選某些人來得救。此外,神的揀選亦與祂的恩典緊扣在一起,因為有罪的人本不配蒙恩,但卻竟蒙神提升為祂的兒女,這完全是本於神的恩典。
12) 參考書目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校園)
牛述光,新約全書釋義(晨星)
巴斯德,聖經研究(種籽)
F.F.Bruce,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mans (Eerdmans)
W.E. Vine, Collected Writings of W.E. Vine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97, c1996).
Roger Mohrlang and Gerald L. Borchert, Cornerstone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14: Romans and Galatians, “With the Entire Text of the New Living Translation.” (Carol Stream, I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7).
John MacArthur, Romans (Chicago: Moody Press, 1996, c1991, c1994).
13) 書卷大綱
神義的揭示(1至8章) | |
福音的真義(1:1至17) | |
外邦人的罪(1:18至32) | |
猶太人的罪(2:1至3:8) | |
世人被定罪(3:9至20) | |
闡釋救恩道(3:21至5:21) | |
新人與舊人(6至7章) | |
得勝的道路(8章) | |
神義的辯證(9至11章) | |
神的主權(9:1至29) | |
神的救法(9:30至10:21) | |
神的恩典(11:1至30) | |
神義的應用(12至16章) | |
聖徒的責任(12至13章) | |
聖徒的自由(14:1至15:13) | |
全書的總結(15:14至16:27) |
14) 課餘功課
敬請學員在私底下,多唸羅馬書,仔細思想書中的內容,並把難明的地方記下,留在課堂上一同研究及探討。
15) 背誦金句
羅1:16至17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1:20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3:23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羅3:25至26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羅5: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羅5:8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5:12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羅6:23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
羅8:32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
羅11:36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羅12:1至2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16) 思考問題
2福音的真義(羅1:1至17)
為何保羅在羅馬書的開首介紹自己的身份呢(羅1:1)?
使徒保羅對福音有甚麼認識呢(羅1:1)?
保羅寫信給羅馬基督徒有何目的呢(羅1:8至17)?
3外邦人的罪(羅1:18至32)
神豈不是滿有慈愛嗎?為甚麼祂會顯出忿怒來呢(羅1:18)?
何謂「神的永能和神性」(羅1:20)?
為甚麼保羅要把這些罪行列舉出來呢(羅1:21至32)?
4猶太人的罪(羅2:1至3:8)
為何使徒保羅要指出猶太人的毛病呢(羅2:1至24)?
割禮有甚麼真正的意義呢(羅2:25至29)?
為甚麼保羅要在此提及「神的信」及「神是真實的」呢(羅3:3至4)?
5世人被定罪(羅3:9至20)
「我們比他們強麼」,這裡的我們及他們是誰呢(羅3:9)?
為甚麼世上「沒有義人」呢(羅3:10)?
為何律法使人伏在神審判之下呢(羅3:19至20)?
6闡釋救恩道(羅3:21至5:21)
何謂神的義呢(羅3:21至31)?
為甚麼保羅要引述舊約聖經人物稱義的事例呢(羅4:1至25)?
基督徒是怎樣稱義呢(羅5:1至11)?
7新人與舊人(羅6至7章)
何謂「舊人」(羅6:6)?如此推論,那麼新人是甚麼呢?
為甚麼保羅要提及浸禮與「舊人」呢(羅6:6)?
肉體有何表徵呢(羅7:15至25)?
8得勝的道路(羅8章)
「在基督裡」與這小段經文有甚麼關連呢(羅8:1至4)?
為何作者要多次在這段經文裡提及「聖靈」呢(8:5至17)?
保羅為何論到現今的苦楚與將來的榮耀呢(羅8:18至25)?
為甚麼認識主的愛那麼重要呢(羅8:26至39)?
9真神的主權(羅9:1至29)
究竟是甚麼叫保羅那麼難過呢(羅9:1至4)?
為何神的話沒有落空呢(羅9:6至13)?
神公平嗎(羅9:14至33)?
10真神的救法(羅9:30至10:21)
甚麼是「真知識」(羅10:2)?「得救」與「真知識」有何關係呢(羅10:2)?
為何使徒要引述眾多舊約經文呢(羅10:5至21)?
何謂「口裏認耶穌為主」及「心裏相信」呢(羅10:9至10)?究竟這樣怎能叫信徒得救呢?
11真神的恩典(羅11:1至30)
神對以色列人有甚麼恩典呢(羅11:1至10)?
對外邦人來說,神有甚麼恩典呢(羅11:11至24)?
為甚麼使徒要提及「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呢(羅11:26)?
12聖徒的責任(羅12至13章)
把自己奉獻給神作活祭與之前十一章的內容有甚麼關係呢(羅12:1至2)?
為甚麼勸導基督徒要服從掌權者呢(羅13:1至7)?
愛的精髓是甚麼呢(羅13:8至14)?
13聖徒的自由(羅14:1至15:13)
誰是「信心軟弱的」人(羅14:1)?
為甚麼保羅要用這樣長的篇幅來談論信徒飲食的自由呢(羅14:1至23)?
保羅為何提醒信徒要學效基督的榜樣呢(羅15:3至13)?
14全書的總結(羅15:14至16:27)
保羅指出自己為「基督耶穌的僕役」及「神福音的祭司」,這有何用意呢(羅15:16)?
為甚麼在書信快要完結時與讀者分享自己的心志及心願呢(羅15:20至24)?
向眾同工問安有何意義呢(羅16:1至16)?